一种智能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64349发布日期:2022-06-10 22:21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折叠床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折叠床。


背景技术:

2.折叠床是一种利用关节原理设计,为了方便和节省体积空间,通过各种折叠方式可以折叠收放的简易床;它方便实用,存放方便,而现有折叠床大都通过人力进行展开,从而不便于直接进行使用,因此需要一种智能折叠床。
3.基于现有技术中发现,现有的智能折叠床,因其结构较为笨重,并且需要连接电源,导致其不便于进行搬运,从而不便于使用,且现有的智能折叠床在展开后,其底部缺少支撑结构,从而容易在使用时影响支撑。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智能折叠床,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折叠床,以解决现有的智能折叠床,因其结构较为笨重,并且需要连接电源,导致其不便于进行搬运,从而不便于使用,且在展开后,其底部缺少支撑结构,从而容易在使用时影响支撑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智能折叠床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一种智能折叠床,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包括有:固定架,固定架为圆柱状结构,固定架的顶部设有圆环状凹槽,固定架的中间位置设有轴孔;调节部,所述调节部设置在控制部的上方,且调节部的调节块固定连接在固定架上,调节块固定连接在控制部的移动架的上方,并且调节部的调节架中间前侧位置转动连接在固定架上,调节架的中间后侧位置转动连接在移动架上;翻转部,所述翻转部设置在调节部的上方,翻转部的连接杆滑动连接在调节块上;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控制部的左右两侧,支撑部的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翻转部的翻转板,支撑部的滑动块转动连接在调节架的左右两端;支撑部包括有:支撑架,支撑架为l形结构,支撑架的顶部设有矩形凸起,支撑架共设有两组。
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部包括:移动架,移动架为圆柱状结构,移动架的顶部设有圆环状凹槽,移动架的中间位置设有螺纹孔,移动架设置在固定架的后侧。
9.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部还包括:控制中枢,控制中枢为矩形块状结构,控制中枢的内部设有控制电机,控制中枢与内部控制电机通过电性连接,控制中枢固定连接在固定架的前侧中间位置;控制杆,控制杆为螺纹杆状结构,控制杆的前侧设有圆柱状凸起,控制杆的前侧转动连接在固定架的轴孔内,控制杆的后侧螺纹连接在移动架上,控制杆的前端与控制中枢内部的控制电机相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包括:调节块,调节块为倒t形结构,调节块的顶部设有矩形凹槽,调节块上设有轴孔;调节架,调节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调节块的下方。
11.进一步的,所述翻转部包括:翻转板,翻转板为方形板状结构,翻转板两两为一组,
翻转板之间通过合页相连接,翻转板底部设有矩形凹槽;连接杆,连接杆为圆柱杆状结构,连接杆固定连接在翻转板的矩形凹槽内。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杆,支撑杆为l形结构,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支撑架的下方。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还包括:滑动槽,滑动槽为t形凹槽,滑动槽设置在支撑架的下方;滑动块,滑动块为圆柱状结构,滑动块的上下两端设有圆柱状凸起,滑动块的顶部滑动连接在滑动槽内。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在本装置中,设置了控制部与调节部,控制中枢固定连接在固定架上,从而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移动设备向控制中枢发送信号,使其接收信号后启动内部控制电机,从而带动控制杆进行旋转,使其便于控制移动架进行移动,使其控制装进行展开与闭合,从而代替传统的人力操作,从而便于人们在使用时提前控制其展开,从而节省时间,并且通过调节部,从而使装置在闭合时,能够将装置整体缩小最小体积,从而便于装置存放;
16.2、在本装置中,设置了翻转部与支撑部,翻转板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从而便于其跟随装置进行变化,从而便于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支撑,支撑架设置在装置的左右两侧,同时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从而便于对装置起到固定作用,而通过将滑动块滑动连接在滑动槽内,从而便于调节架进行调节,通过翻转板,增加了装置的承重能力,从而便于装置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由图2引出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仰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23.1、控制部;
24.101、固定架;102、移动架;103、控制中枢;104、控制杆;
25.2、调节部;
26.201、调节块;202、调节架;
27.3、翻转部;
28.301、翻转板;302、连接杆;
29.4、支撑部;
30.401、支撑架;402、支撑杆;403、滑动槽;404、滑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实施例:
35.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3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折叠床,包括控制部1;控制部1包括有:固定架101,固定架 101为圆柱状结构,固定架101的顶部设有圆环状凹槽,固定架101的中间位置设有轴孔;固定架101用于安装控制中枢103;调节部2,调节部2设置在控制部1的上方,且调节部2 的调节块201固定连接在固定架101上,调节块201固定连接在控制部1的移动架102的上方,并且调节部2的调节架202中间前侧位置转动连接在固定架101上,调节架202的中间后侧位置转动连接在移动架102上;翻转部3,翻转部3设置在调节部2的上方,翻转部3 的连接杆302滑动连接在调节块201上;支撑部4,支撑部4设置在控制部1的左右两侧,支撑部4的支撑架401上转动连接有翻转部3的翻转板301,支撑部4的滑动块404转动连接在调节架202的左右两端;支撑部4包括有:支撑架401,支撑架401为l形结构,支撑架401的顶部设有矩形凸起,支撑架401共设有两组,支撑架401用于辅助固定调节架202。
37.其中,如图2所示,控制部1包括:移动架102,移动架102为圆柱状结构,移动架102 的顶部设有圆环状凹槽,移动架102的中间位置设有螺纹孔,移动架102设置在固定架101 的后侧;移动架102用于带动调节架202进行移动;控制中枢103,控制中枢103为矩形块状结构,控制中枢103的内部设有控制电机,控制中枢103与内部控制电机通过电性连接,控制中枢103固定连接在固定架101的前侧中间位置;控制中枢103用于通过控制电机带动控制杆104转动;控制杆104,控制杆104为螺纹杆状结构,控制杆104的前侧设有圆柱状凸起,控制杆104的前侧转动连接在固定架101的轴孔内,控制杆104的后侧螺纹连接在移动架102上,控制杆104的前端与控制中枢103内部控制电机相连接;控制杆104用于带动移动架102移动。
38.其中,如图2所示,调节部2包括:调节块201,调节块201为倒t形结构,调节块201 的顶部设有矩形凹槽,调节块201上设有轴孔;调节块201用于连接翻转板301;调节架202,调节架20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调节块201的下方;调节架202用于控制展开支撑架401。
39.其中,如图2所示,翻转部3包括:翻转板301,翻转板301为方形板状结构,翻转板 301两两为一组,翻转板301之间通过合页相连接,翻转板301底部设有矩形凹槽;翻转板 301用于支撑人体;连接杆302,连接杆302为圆柱杆状结构,连接杆302固定连接在翻转板 301的矩形凹槽内;连接杆302用于增加翻转板301的稳定性。
40.其中,如图2所示,支撑部4包括:支撑杆402,支撑杆402为l形结构,支撑杆402 固定连接在支撑架401的下方;支撑杆402用于固定支撑架401;滑动槽403,滑动槽403为 t形
凹槽,滑动槽403设置在支撑架401的下方;滑动槽403用于安装滑动块404;滑动块404,滑动块404为圆柱状结构,滑动块404的上下两端设有圆柱状凸起,滑动块404的顶部滑动连接在滑动槽403内;滑动块404用于辅助固定调节架202。
41.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42.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前,需通过人力将装置搬运至指定位置,后通过移动设备向控制中枢103发送指令,使其在接收指令信号后,启动内部控制电机,从而带动控制杆104进行移动,使其在螺纹的作用下控制移动架102远离固定架101,并且在远离的过程中带动调节架202展开,使其推动左右两侧的支撑架401进行移动,从而带动翻转板301展开,从而使装置自动变换成床体形状,而在调节架202展开的过程中,其左右两端带动滑动块404在滑动槽403内移动,同时在移动架102移动的过程中,其顶部调节块201在中间位置的连接杆 302上滑动,从而避免装置在变换过程中发生卡死状况,而实用完成后,再次通过移动设备向控制中枢103发生指令,使其反向启动控制电机,从而带动装置自动恢复初始状态。
4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