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美观金属门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47865发布日期:2022-06-02 01:00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质美观金属门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质美观金属门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金属门加工通常是采用门扇版加钢质内骨、成型后四周用钢质封边焊接,防火门的四周封边上还需压凹槽用于粘贴鼓胀防烟条,上述方法加工金属门扇的缺点主要有:加工工序多且复杂,需要多种加工设备,加工效率低;门扇两面板的连接以电焊为主,会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同时对加工人员的技能要求高,等等。
3.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517234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盒状金属门扇,包括内侧门扇、外侧门扇,内侧门扇和外侧门扇通过弯折扣压形成盒状体,且内侧门扇与外侧门扇的弯折立边搭接处孔相对,钢质铆钉穿过孔加以固定,盒状体内填充有门芯板,内侧门扇与外侧门扇的内侧面上设有防火胶层。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门扇内侧通过门芯板填充,但是门扇整体还是不够轻质,安装时较为不便,且外观上过于传统,美观性也略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质美观金属门扇,在门扇内侧通口内设置两层钢化玻璃,并在两层钢化玻璃之间设置装饰物,保证门扇结构强度的同时,改变门扇传统构造,减轻门扇重量,方便安装,并大大提高门扇的美观性。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轻质美观金属门扇,包括内侧门扇和外侧门扇,所述内侧门扇与外侧门扇中部均贯穿开设有内侧通口,所述内侧门扇与外侧门扇之间填充有环绕内侧通口设置的门芯板;所述内侧通口内可拆卸固定有两层呈间隔设置的钢化玻璃,两所述钢化玻璃之间设置有装饰物。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门扇上开设内侧通口,有助于进一步减轻门扇的重量;同时,通过在内侧通口中设置两层间隔设置的钢化玻璃,并在两层钢化玻璃之间设置装饰物,在保证门扇结构强度的同时,改变门扇的传统构造,大大提高门扇的美观性。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侧门扇及外侧门扇于内侧通口处均成型有向内折叠设置的内折板;所述内折板上固定有环绕内侧通口设置的限位凸起,所述内折板于限位凸起靠近内侧通口对应一侧开口处可拆卸固定有限位密封条;所述限位凸起与限位密封条分别抵接钢化玻璃的两侧。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化玻璃安装完成后,钢化玻璃内侧于限位凸起抵接,实现定位;限位密封条抵接钢化玻璃外侧表面,从而对钢化玻璃实现固定;同时,限位密封条能够有效密封钢化玻璃与内侧通口内壁之间的缝隙,避免灰尘进入两层钢化玻璃的夹层空间而影响门扇美观性。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折板上贯穿开设有卡接口;所述限位密封条宽
度方向一侧成型有用于与卡接口插接配合的内侧凸起部,所述限位密封条宽度方向另一侧成型有用于封堵卡接口的外侧凸起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钢化玻璃时,工作人员先将钢化玻璃嵌入内侧通口,使得钢化玻璃内侧于限位凸起抵接;此时,钢化玻璃在内侧通口中的安装位置基本确定。随后,工作人员可在各卡接口中分别设置限位密封条,限位密封条是弹性材料制成的,其宽度方向一侧通过内侧凸起部与卡接口插接配合,另一侧抵接钢化玻璃外侧表面并通过外侧凸起部有效封堵卡接口,防止灰尘通过卡接口进入门扇内部。由于设置了内侧凸起部,在限位密封条嵌入卡接口后,限位密封条不易从卡接口中脱离,保证了钢化玻璃安装的稳定性。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侧门扇与外侧门扇的内折板均呈台阶式弯折状并相叠形成内凹槽,所述内凹槽内固定有内侧装饰条。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成型于内折板上的内凹槽,在内凹槽中设置内侧装饰条,能够有效隐藏内折板,有助于提高门扇美观性。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侧装饰条上固定有装饰灯条;所述内侧门扇表面开设有固定有电池盒,所述电池盒与装饰灯条电性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内侧装饰条上设置装饰灯条,并借助电池盒为装饰灯条供电,能够进一步提高门扇整体美观性。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侧门扇表面开设有电池安装口,所述电池安装口出设有呈扣接设置的可拆挡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池安装口设置于内侧门扇上,门外的人无法拆卸电池,保证安全性。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侧门扇与外侧门扇外侧均成型有弯折立边,所述内侧门扇与外侧门扇的弯折立边均呈台阶式弯折状并相叠形成外凹槽;所述外凹槽内设置有固定铆钉,所述固定铆钉端部穿设两内折板并延伸至内凹槽中。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铆钉同时穿设两弯折立边及两内折板,可大大提高内侧门扇与外侧门扇扣合的稳定性。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芯板为纸蜂窝板、铝蜂窝板或塑料蜂窝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材质的门芯板;纸蜂窝板、铝蜂窝板及塑料蜂窝板均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但其各具优劣势,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24.(1)通过在门扇上设置内侧通口,在内侧通口中设置两层钢化玻璃,并在两层钢化玻璃之间设置装饰物,在保证门扇结构强度的同时,改变门扇传统构造,减轻门扇重量,提高门扇安装的便捷性,并充分保证门扇的美观性;
25.(2)选择纸蜂窝板、铝蜂窝板或塑料蜂窝板作为门芯板,在减轻门扇重量、方便安装的同时,能够保证门扇结构强度需求;
26.(3)通过在内凹槽中设置内侧装饰条,并在内侧装饰条上设置装饰灯条,配合设置于两层钢化玻璃之间的装饰物,能够极大提高门扇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2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钢化玻璃的安装结构。
29.附图标记:1、外侧门扇;2、内侧门扇;3、弯折立边;4、外侧装饰条;5、内侧通口;6、内折板;61、卡接口;7、门芯板;8、固定铆钉;9、内侧装饰条;10、装饰灯条;11、电池盒;12、可拆挡板;13、钢化玻璃;14、限位凸起;15、限位密封条;151、内侧凸起部;152、外侧凸起部;16、装饰物。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1.参见附图1,一种轻质美观金属门扇,包括内侧门扇2和外侧门扇1,内侧门扇2和外侧门扇1周侧均弯折成型有弯折立边3,内侧门扇2和外侧门扇1的弯折立边3均呈台阶式弯折状并相叠形成外凹槽,使得内侧门扇2与外侧门扇1共同扣合形成盒状体。外凹槽中固定有外侧装饰条4或防火膨胀防烟条,提高门扇美观性或防火防烟性能。
32.门扇中部开设有同时贯穿内侧门扇2与外侧门扇1的内侧通口5,内侧通口5可设置为矩形开口。内侧门扇2与外侧门扇1于内侧通口5出均向内弯折成型有内折板6,内侧门扇2与外侧门扇1的内折板6均呈台阶式弯折状并相叠形成内凹槽,使得内侧门扇2与外侧门扇1进一步扣合。
33.在弯折立边3及内折板6均扣合完成后,门扇在内侧门扇2与外侧门扇1之间围成一环绕内侧通口5设置的环形空腔,环形空腔内填充有门芯板7;门芯板7可以采用纸蜂窝板、铝蜂窝板或塑料蜂窝板,三种材质各具优势,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在填充门芯板7之前,可以在内侧门扇2及外侧门扇1内侧表面均涂覆防火胶,不仅可提高门芯板7的稳定性,而且能进一步提高门扇整体防火防烟性能。
34.为保证门扇结构稳定性,外凹槽中设置有若干沿其延伸方向呈均匀分布的固定铆钉8,固定铆钉8水平穿设弯折立边3,其端部穿过内侧的两内折板6并延伸至内凹槽中。为保证美观性,内凹槽内可固定内侧装饰条9,以掩盖各铆钉的端部。同时,内侧装饰条9上还固定有装饰灯条10;对应的,内侧门扇2内侧固定有电池盒11,电池盒11可通过线路及开关与装饰灯条10电性连接。为方便更换电池,内侧门扇2上开设有电池安装口,电池安装口可通过扣接的方式设置可拆挡板12,必要时用户可通过电池安装口自行更换电池。控制装饰灯条10开启与关闭的开关可设置于内侧门扇2上,方便用户操控。
35.内侧通口5内还嵌设有两块呈间隔设置的钢化玻璃13,两钢化玻璃13的安装方式完全一致,现以其中一钢化玻璃13为例介绍其安装结构。
36.参见附图1-2,为安装钢化玻璃13,内折板6上固定有一环绕内侧通口5设置的限位凸起14;当将钢化玻璃13沿内侧通口5开口嵌入其中后,钢化玻璃13内侧表面与限位凸起14抵接,即意味着钢化玻璃13的安装位置基本确定。
37.为进一步固定钢化玻璃13,内折板6上还贯穿开设有卡接口61;内侧通口5于卡接口61处设置有限位密封条15。限位密封条15可采用橡胶制成,其宽度方向一侧凸起形成内侧凸起部151,其宽度方向另一侧凸起并形成外侧凸起部152;安装时,内侧凸起插入卡接口61并与卡接口61形成插接配合,外侧凸起堵住卡接口61外侧开口,起到密封作用。安装完成
后,限位密封条15通过外侧凸起部152与钢化玻璃13外侧表面抵接;如此,限位密封条15不仅有效密封卡接口61,而且有效密封钢化玻璃13与内侧通口5内壁之间的缝隙,防止外部灰尘进入两层钢化玻璃13之间。
38.如图1所示,为进一步提高门扇整体美观性,门扇于两层钢化玻璃13之间还设置有装饰物16;具体的,该装饰物16可以为植物或动物标本,或其他能够起到装饰作用的物品,对其不作具体限定,可根据用户的喜欢进行灵活选择。
39.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门扇上开设内侧通口5,有助于进一步减轻门扇的重量;同时,通过在内侧通口5中设置两层间隔设置的钢化玻璃13,并在两层钢化玻璃13之间设置装饰物16,配合设置于内侧装饰条9上的装饰灯条10,在保证门扇结构强度的同时,改变门扇的传统构造,大大提高门扇的美观性。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