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25984发布日期:2022-06-08 01:3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电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


背景技术:

2.炒菜机是一种模仿家庭使用炒锅进行炒菜的厨房电器,可以实现自动翻炒、烹饪食材,能够使没有做菜经验的人或者没有时间做菜的人做出满意的菜及自动完成炒菜。
3.目前市场上的炒菜机大多通过在锅盖上集成搅拌机构,通过盖合锅盖后对锅内食材进行搅拌,而搅拌机构一般设置在锅盖内层,再通过螺母等连接件进行固定,目前大多采用塑料螺母固定,其存在使用寿命低易老化,油污不易清洗的问题,并且部分消费者会对有塑料长时间在锅内加热产生排斥,同时塑料长时间在锅内加热也会有潜在的有害物质释出,存在健康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其分为锅盖本体与搅拌装置两部分,而两部分通过安装壳体与固定罩进行对接,从而将搅拌部分与锅盖相互独立,从而无需采用塑料连接件将搅拌装置固定在锅盖内,简化安装结构。
5.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包括:
6.锅盖本体,包括设于其上的固定罩,所述固定罩的中部设有通孔;
7.搅拌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固定罩上的安装壳体、设于所述安装壳体上的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搅拌叶,所述安装壳体上设有与所述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以及通孔延伸至锅盖本体内侧与所述搅拌叶连接。
8.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所述安装壳体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固定罩内。
9.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所述固定罩的上端设有下凹形成的安装腔,所述安装壳体上设有向下延伸且与所述安装腔装配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外侧面与所述安装腔之间设有快接结构。
10.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所述快接结构包括设于安装腔的侧面上的若干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凸扣、设于所述安装壳体的外侧面上供所述凸扣伸入并通过相对旋转使所述凸扣沿旋转方向固定卡锁凹槽。
11.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所述卡锁凹槽包括延伸至安装部下端面的导向段从所述导向段一侧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限位段,所述限位段的宽度与所述凸扣相匹配。
12.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所述限位段从所述导向段一侧倾斜向上设置。
13.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所述固定罩底端中部设有向上凹陷形成的内凹沉台,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内凹沉台内,所述内凹沉台内还设有第一密封圈。
14.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所述搅拌叶包括与所述驱动机构输出端对连接的搅拌轴、设于所述搅拌轴下端的搅拌叶片,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搅拌轴过盈配合。
15.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所述第一密封圈上设有与所述通孔相对的内孔,所述内孔上设有向内孔中心延伸的唇边,所述唇边相抵在所述搅拌轴的外周面上。
16.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所述第一密封圈外周面上设有沿其外周面开设的环形密封槽,所述环形密封槽供所述通孔侧边卡入。
17.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其分为锅盖本体与搅拌装置两部分,而两部分通过安装壳体与固定罩进行对接,从而将搅拌部分与锅盖相互独立,从而无需采用塑料连接件将搅拌装置固定在锅盖内。搅拌装置通过安装壳体作为载体,将驱动机构、搅拌叶装配到安装壳体上,再一同安装至锅盖本体上,实现快速装配,而且无需再依赖塑料螺母等连接部件,使得结构更为简单,避免了塑料件在炒菜烹饪的高温湿热环境中所产生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与锅体配合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的示意图;
22.图3为图1的爆炸图;
23.图4为图1的半剖视图;
24.图5为图4的a部放大图;
25.图6为图4的b部放大图;
26.图7为图4的c部放大图;
27.图8为搅拌装置的爆炸图;
28.图9为安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安装壳体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锅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2为锅盖本体的半剖视图;
32.图13为锅盖本体的爆炸图;
33.图14为固定罩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5为固定罩的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包括锅盖本体5,包括设于其上的固定罩53,所述固定罩53的中部设有通孔516;搅拌装置1,包括设于所述固定罩53上的安装壳体3、设于所述安装壳体3上的驱动机构11以及与所述驱动机构11连接的搅拌叶6,所述安装壳体3上设有与所述通孔516相对的第二通孔306,所述驱动机构11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06以及通孔516延伸至锅盖本体5内侧与所述搅拌叶6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其分为锅盖本体与搅拌装置两部分,而两部分通过安装壳体与固定罩进行对接,从而将搅拌部分与锅盖相互独立,从而无需采用塑料连接件将搅拌装置固定在锅盖内。搅拌装置通过安装壳体作为载体,将驱动机构、搅拌叶装配到安装壳体上,再一同安装至锅盖本体上,实现快速装配,而且无需再依赖塑料螺母等连接部件,使得结构更为简单,避免了塑料件在炒菜烹饪的高温湿热环境中所产生的安全隐患。
37.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体3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固定罩内。方便后期拆卸清洗以及维护。
38.如上所述,本方案通过将传统集成安装的锅盖与搅拌部分分成了独立的两个部分,再通过连接使得组成了搅拌式锅盖。以下分别对锅盖本体以及搅拌装置进行详细的结构说明。
39.如图6、图7、图11至图15所示,锅盖本体的具体结构为:包括锅边单体51、面板52、固定罩53;所述面板52上设有与所述固定罩53连接的安装口521;所述固定罩53外周上设有第一固定槽518,所述面板52的内侧边522卡于所述第一固定槽518与所述固定罩53连接;所述锅边单体51上设有与所述面板52适配的装配口510,所述装配口510的内侧上设有第二固定槽528,所述面板52的外侧边523卡于所述第二固定槽528与所述锅边单体51连接。锅盖本体通过锅边单体、面板、固定罩三个部件组装而成,而且无需用到其他连接部件,实现无螺丝装配,有效简化锅盖的结构,使得装配更为简单,而且避免了连接部件因烹饪的高温潮湿环境造成老化,后期难拆卸的问题。
4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罩53外周上设有向外延伸的法兰筋517,所述固定罩53外周顶端上设有压紧边519,所述法兰筋517与所述压紧边519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的第一固定槽518,所述法兰筋517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口521的口径。这样面板在装配后,通过法兰筋517作为面板底部的承托,而上端通过压紧边519压紧固定,从而固定在第一定位槽内。
41.本方案中,所述压紧边519为向下翻卷的翻卷边,且翻卷后与所述面板52的上端面相抵。在锅盖装配至法兰筋517上后,通过设备将边缘翻卷成翻卷边,使其压紧在面板的上端,从而形成夹紧安装。
42.同理,面板的另一侧与锅边单体的安装结构也一样。所述锅边单体51位于装配口510的一端由下向外侧翻折形成上挡沿515,且该端部由上挡沿515末端向下延伸并向上翻卷形成下档沿516,所述上挡沿515与下档沿516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二固定槽528。
43.本方案中,面板的内侧边通过上端的翻卷边进行压紧,而外侧边通过下端翻卷形成的下档沿516进行压紧,该两侧通过不同方位的压紧,使得面板的安装更为牢固。
44.另外,本方案中面板52为玻璃面板,配合简单的锅盖结构,使得锅盖整体更为美观。
45.又进一步地,所述锅边单体51靠近外侧处设有向下凸起的周圈凸沿512,所述锅边单体51的外侧为与炒锅边沿上端面配合的锅盖边沿513。在使用时,锅盖边沿513以及周圈凸沿512与锅体的内腔以及边缘配合,能够相匹配固定和密封,使得炒菜时,液体和食材不易漏出锅外。
46.再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罩53、法兰筋517以及压紧边519由金属框一体成型。所述锅边单体51、上挡沿515、下档沿516、周圈凸沿512以及锅盖边沿513由金属件一体弯折成型。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47.而且,所述锅边单体51上还设有多个排气通孔511。方便炒菜时的正常排气。
48.另外,为了方便与搅拌组件的对接,所述固定罩53的上端设有下凹形成用于装配搅拌装置的安装腔501。通过固定罩53进行对搅拌装置的安装,使得装配操作更为简单,而且有利于密封处理。
49.而且,所述快接结构包括设于安装腔501的侧面上的若干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凸扣514,其方便与搅拌装置进行快速装拆。
50.如图8至图10所示,本方案搅拌装置的具体结构为:包括安装壳体3,所述安装壳体3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安装部304,且安装部304上还设有贯穿安装壳体3上下两端的第二通孔306,所述安装部304的外侧面上设有通过转动使安装壳体3与锅盖装配或拆卸的快接结构;驱动机构11,设于所述安装壳体3上端,所述驱动机构11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06延伸至安装壳体3下端;搅拌叶6,位于安装壳体3下端可拆卸式所述驱动机构11的输出轴上。其通过安装壳体作为载体,将驱动机构、搅拌叶装配到安装壳体上,再通过快接结构使安装壳体与锅盖进行快速装配或者拆卸,方便装配以及后期拆卸清洗或维护。而且通过安装壳体将驱动机构和搅拌叶分隔,在炒菜机上使用时使驱动机构位于锅体外、搅拌叶位于锅体内,有利于防止工作时油烟及液体进入到驱动机构内,起到保护驱动机构,延迟使用寿命的效果。
51.进一步地,所述快接结构包括设于安装壳体3的外侧面上供固定罩53的凸扣514伸入并通过相对旋转使凸扣沿旋转方向固定的卡锁凹槽305。通过凸扣514卡入至卡锁凹槽305内并旋转即可实现装配。
52.具体地,所述卡锁凹槽305包括延伸至安装部304下端面的导向段3051从所述导向段3051一侧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限位段3052,所述限位段3052的宽度与所述凸扣514相匹配。其简单的结构,方便凸扣514自下往上进入到导向段3051内,并通过转动进入到限位段3052内进行配合卡紧。
53.而且,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段3052从所述导向段3051一侧倾斜向上设置。这样可使得在转动卡紧时,还是得安装壳体相对锅盖具有向下移动的导向,使得转动后安装壳体与锅盖更为贴紧,有利于本方案可拆卸式的搅拌组件在安装后与锅盖的定位以及密封效果更好。
54.又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体3上端位于安装部304处对应形成向下凹陷的腔体303,
所述驱动机构11设于所述腔体303内。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11采用电机,其通过螺丝等连接件固定安装于腔体303内。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体积更小。而且通过安装壳体的分隔,无需担心螺丝等连接件影响炒菜烹饪的工作环境。
55.另外,如图4、图5所示,本方案为了增加密封效果,所述腔体303内与所述驱动机构11的输出轴之间还设有第二密封件2。其进一步有效起到防止油烟以及液体进入到驱动机构内或安装壳体上,而且还充当驱动机构的防震的作用。
56.具体地,所述驱动机构11设有输出轴的一端设有用于装配所述第二密封件2的环槽101,所述第二密封件2包括嵌入至环槽101内的第一密封部22以及与第一密封部22连接且嵌入至第二通孔306内的第二密封部23。通过特有的安装结构,相当于第二密封件2从驱动机构11端部延伸至第二通孔306,而且,所述第二密封部23上设有供所述驱动机构11的输出轴穿过的内口21,所述内口21与所述驱动机构11的输出轴过盈配合。有效密封了锅内与安装壳体之间的间隙,从而起到防止油烟以及液体进入到驱动机构内或安装壳体上。
57.而本方案中,所述搅拌叶6包括与所述驱动机构11输出端对连接的搅拌轴61、设于所述搅拌轴61下端的搅拌叶片62。搅拌轴61上端为可与驱动机构11输出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由于搅拌叶片62要与锅体大小相匹配,故拆卸时,需要先将搅拌叶片62拆除,才能拆出锅盖,而本方案装拆结构简单。
58.另外,本方案中,为了使得炒菜烹饪的效果更佳,所述搅拌叶片62包括以搅拌轴61为中心向一侧延伸的第一搅拌部621、以搅拌轴61为中心向另一侧延伸的第二搅拌部622,所述第一搅拌部621为与锅底平行设置且贴近锅底的锅底炒臂,所述第二搅拌部622为拱形设置且外侧边沿与锅体内周侧轮廓向匹配的锅边炒臂。通过第一搅拌部621和第二搅拌部622不断转动对锅内食材进行翻炒。而第一搅拌部621和第二搅拌部622特有的形状,能够保证翻炒的效果,锅底炒臂有效对较小或附于锅底上的食材进行翻炒,而锅边炒臂能够对附于锅边上的食材进行翻炒,防止出现粘锅导致食材煮焦的现象。
59.本方案中,所述安装壳体3上还设有连接臂部302。连接臂用于与炒菜机连接,使得整个锅盖可沿连接臂翻转,实现自动开盖或盒盖,有利于自动化控制。
60.本方案为了提升内部的密封效果,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罩53底端中部设有向上凹陷形成的内凹沉台515,所述通孔516设于所述内凹沉台515内,所述内凹沉台515内还设有第一密封圈4。具体地,所述第一密封圈4上设有与所述通孔516相对的内孔,所述内孔上设有向内孔中心延伸的唇边41,所述唇边41相抵在所述搅拌轴61的外周面上。有效防止锅内油烟以及液体从搅拌叶以及固定罩之间进入到驱动机构上。而且,所述第一密封圈4外周面上设有沿其外周面开设的环形密封槽42,所述环形密封槽42供所述通孔516侧边卡入。其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固定以及密封效果好。
6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应用于炒菜机上的搅拌式锅盖,其分为锅盖本体与搅拌装置两部分,而两部分通过安装壳体与固定罩进行对接,从而将搅拌部分与锅盖相互独立,搅拌装置通过安装壳体作为载体,将驱动机构、搅拌叶装配到安装壳体上,再一同安装至锅盖本体上,实现快速装配,而且无需再依赖塑料螺母等连接部件,使得结构更为简单,避免了塑料件在炒菜烹饪的高温湿热环境中所产生的安全隐患。
62.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
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此外,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3.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