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课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67708发布日期:2022-05-18 01:2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课椅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课椅,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课椅。


背景技术:

2.课椅是中小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器具,目前,大多数的课椅样式单一,无法针对学生的身高对课椅进行调节,如若课椅的高度与学生的身高存在不协调因素,这将导致学生坐姿不端正,久而久之将会对学生的视力或身姿产生不良影响。
3.专利申请cn207949405u,公开日为20181012,公开了一种调节底座及课桌椅,该调节底座包括设置于两侧的支撑脚和水平连接两侧支撑脚的上架体;所述支撑脚包括下脚体、滑移于下脚体内的上脚体和插接件,所述上脚体沿竖直方向水平开设有若干上固定孔,所述下脚体上开设有下固定孔,所述插接件依次水平插接于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内,且插接件包括一端抵接于下脚体外侧的挡沿和从上固定孔和下固定孔中穿出的固定端;所述上架体包括设置于中部的上撑杆和分别一体连接于上撑杆两端套接滑移于上脚体上的上脚套;所述固定端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竖直锁口,所述上脚套面向上撑杆的一侧设置有卡接于竖直锁口上的锁槽。虽然上述专利能够对课椅进行调节高度,适宜不同高度的学生进行就坐,但是上述专利未设置靠板,导致学生长时间就坐在课椅上,没有对学生背部进行支撑,容易发生驼背。
4.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学生背部起到支撑作用的便于调节高度的课椅。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专利未设置靠板,导致学生长时间就坐在课椅上,没有对学生背部进行支撑,容易发生驼背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对学生背部起到支撑作用的便于调节高度的课椅。
6.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课椅,包括:
7.第一支撑块,支撑板底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设有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块数量为四个;
8.第二支撑块,四个第一支撑块下部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支撑块;
9.第一导向块,支撑板底部设有第一导向块;
10.导向杆,第一导向块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设有导向杆;
11.第一卡杆,四个导向杆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卡杆,第一卡杆与第一导向块滑动式连接,第一卡杆与四个第二支撑块滑动式连接;
12.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卡杆与第一导向块之间设有四个第一复位弹簧,四个第一复位弹簧分别绕接在同侧的导向杆上;
13.靠背机构,支撑板后侧设有靠背机构,用于就坐在支撑板上的学生能够靠背;
14.卡位机构,靠背机构上设有用于对便于调节高度的课椅进行收纳的卡位机构,对靠背机构进行卡紧。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靠背机构包括:
16.连接板,支撑板后侧设有连接板;
17.转轴,连接板上转动式设有转轴;
18.靠板,转轴上设有靠板。
1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卡位机构包括:
20.第一卡块,靠板左右两侧中部均设有第一卡块;
21.第二卡杆,支撑板偏向后侧的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二卡杆;
22.第二复位弹簧,两个第二卡杆与支撑板之间均设有第二复位弹簧;
23.推杆,两个第二卡杆外侧均设有推杆,两个推杆与支撑板滑动式连接;
24.扭力弹簧,靠板与连接板之间设有两个扭力弹簧,两个扭力弹簧均绕接在转轴上。
2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
26.棘齿轮,转轴左右两侧均设有棘齿轮;
27.第二导向块,支撑板底部设有第二导向块,第二导向块位于第一导向块上部;
28.第三卡杆,第二导向块内滑动式设有第三卡杆,第三卡杆将两个棘齿轮卡住;
29.回力弹簧,第三卡杆与第二导向块之间设有两个回力弹簧。
3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
31.第一连接杆,两个第二卡杆底部均设有第一连接杆;
32.第二连接杆,第三卡杆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连接杆,两个第一连接杆与同侧的第二连接杆接触,两个第二连接杆与第二导向块滑动式连接。
3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包括:
34.连接架,四个第二支撑块外侧均设有连接架;
35.液态水平仪,四个连接架上均安装有用于测量第二支撑块相对与水平位置的倾斜度的液态水平仪。
3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
37.橡胶套,四个第二支撑块底部均滑动式设有橡胶套;
38.第三导向块,四个橡胶套内壁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导向块,第三导向块共有八个;
39.第二卡块,四个第二支撑块下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卡块,第二卡块共有八个,八个第二卡块与同侧的第三导向块滑动式连接;
40.螺杆,四个第二支撑块内底部均螺纹式设有螺杆,四个螺杆与同侧的橡胶套转动式连接。
4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靠板上部开有凹槽。
4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学生转动靠板带动转轴轻微转动,从而将靠板调节至适宜学生的角度,便于学生背部靠在靠板上,使得学生就坐的更加舒适;
43.2、人们转动靠板带动第一卡块转动,第一卡块转动与第二卡杆接触,第二卡杆对第一卡块进行卡紧,使得第一卡块无法转动,同时靠板也无法转动,如此便可对靠板进行收起,从而节省空间;
44.3、在正常状态下,第三卡杆是对棘齿轮进行卡紧的,使得棘齿轮与转轴无法转动,靠板能够更加稳固,学生背部靠在靠板上更加稳固;
45.4、通过液体水平仪能够检测第二支撑块是否平整,便于学生就第二支撑块进行微
调。
附图说明
46.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47.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48.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49.图4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50.图5为本发明的靠背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51.图6为本发明的卡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52.图7为本发明的卡位机构局部剖视图。
53.图8为本发明的a部分放大图。
54.图9为本发明的导向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55.图10为本发明的导向机构局部剖视图。
56.图11为本发明的推动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57.图12为本发明的推动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58.图13为本发明的检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59.图14为本发明的调节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60.图15为本发明的调节机构局部剖视图。
61.图中标记为:1-支撑板,2-第一支撑块,3-第二支撑块,4-第一导向块,5-第一卡杆,6-导向杆,7-第一复位弹簧,8-靠背机构,80-连接板,81-转轴,82-靠板,9-卡位机构,90-第一卡块,91-第二卡杆,92-第二复位弹簧,93-推杆,94-扭力弹簧,10-导向机构,100-棘齿轮,101-第二导向块,102-第三卡杆,103-回力弹簧,11-推动机构,110-第一连接杆,111-第二连接杆,12-检测机构,120-连接架,121-液态水平仪,13-调节机构,130-橡胶套,131-第二卡块,132-第三导向块,133-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6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63.实施例1
64.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课椅,如图1-图8所示,包括有支撑板1、第一支撑块2、第二支撑块3、第一导向块4、第一卡杆5、导向杆6、第一复位弹簧7、靠背机构8和卡位机构9,支撑板1底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设有第一支撑块2,第一支撑块2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支撑块2下部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支撑块3,支撑板1底部设有第一导向块4,第一导向块4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设有导向杆6,四个导向杆6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卡杆5,第一卡杆5与第一导向块4滑动式连接,第一卡杆5与第一导向块4之间设有四个第一复位弹簧7,四个第一复位弹簧7分别绕接在同侧的导向杆6上,第一卡杆5与四个第二支撑块3滑动式连接,支撑板1后侧设有靠背机构8,用于就坐在支撑板1上的学生能够靠背,靠背机构8上设有卡位机构9,用于对靠背机构8进行卡紧,使得便于调节高度的课椅能够节省空间,便于收纳。
65.如图1、图2和图5所示,靠背机构8包括有连接板80、转轴81和靠板82,支撑板1后侧
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板80,连接板80上转动式设有转轴81,转轴81上设有靠板82,用于学生背部进行靠放,靠板82上部开有凹槽,用于学生通过凹槽提动靠板82带动便于调节高度的课椅进行移动。
66.如图1、图2、图6、图7和图8所示,卡位机构9包括有第一卡块90、第二卡杆91、第二复位弹簧92、推杆93和扭力弹簧94,靠板82左右两侧中部均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卡块90,支撑板1偏向后侧的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二卡杆91,第一卡块90转动会与第二卡杆91接触,两个第二卡杆91与支撑板1之间均设有第二复位弹簧92,两个第二卡杆91外侧均设有推杆93,两个推杆93与支撑板1滑动式连接,靠板82与连接板80之间设有两个扭力弹簧94,两个扭力弹簧94均绕接在转轴81上。
67.当学生需要使用便于调节高度的课椅时,首先人们拉动第一卡杆5沿导向杆6向左侧移动,左侧的第一复位弹簧7被拉伸,右侧的第一复位弹簧7被压缩,第一卡杆5沿第二支撑块3向左侧移动,从而第一卡杆5不再对第二支撑块3进行卡紧,学生便拉动支撑板1带动第一支撑块2沿第二支撑块3向上侧移动,从而将支撑板1调节至适宜的高度后,人们便不再对第一卡杆5施加力,在第一复位弹簧7的复位作用下,第一卡杆5沿导向杆6向右侧移动复位,第一卡杆5向右侧移动与第二支撑块3进行卡紧,同时支撑板1带动连接板80向上侧移动,连接板80带动转轴81向上侧移动,转轴81带动靠板82向上侧移动,这时学生便可就坐在支撑板1上,背部靠在靠板82上,当学生不需要使用课椅时,学生起身与支撑板1脱离接触,然后学生重复上述拉动第一卡杆5,第一卡杆5不再对第二支撑块3进行卡紧的操作,从而将支撑板1向下侧移动调节回原位,接着学生重复上述推动第一卡杆5,第一卡杆5对第二支撑块3进行卡紧的操作,随之学生推动靠板82带动转轴81转动,扭力弹簧94发生形变,靠板82带动第一卡块90转动,第一卡块90转动至与第二卡杆91接触,第二卡杆91便带动推杆93向内侧移动,第二复位弹簧92被压缩,人们继续推动靠板82带动第一卡块90转动,第一卡块90转动至不再对第二卡杆91进行挤压,在第二复位弹簧92的复位作用下,第二卡杆91带动推杆93向外侧移动复位,第二卡杆91便对第一卡块90进行卡紧,使得第一卡块90无法随意转动,同时靠板82也无法随意转动,这时靠板82收起,从而能够节省空间,当学生需要使用课椅时,学生拉动推杆93带动第二卡杆91向内侧移动,第二复位弹簧92被压缩,第二卡杆91不再对第一卡块90进行卡紧,在扭力弹簧94的复位作用下,靠板82带动转轴81反向转动复位,靠板82带动第一卡块90反向转动复位,接着学生便不再对推杆93施加力,在第二复位弹簧92的复位作用下,第二卡杆91带动推杆93向外侧移动复位,最终便可实现对课椅进行调节高度,适宜不同高度的学生进行就坐,方便使用,同时支撑板1上设置有能够调节角度的靠板82,便于学生背部进行支撑,并且能够对靠板82进行卡紧,从而节省空间。
68.实施例2
69.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图9和图10所示,还包括有导向机构10,导向机构10包括有棘齿轮100、第二导向块101、第三卡杆102和回力弹簧103,转轴81左右两侧均通过键连接有棘齿轮100,支撑板1底部设有第二导向块101,第二导向块101位于第一导向块4上部,第二导向块101内滑动式设有第三卡杆102,第三卡杆102将两个棘齿轮100卡住,第三卡杆102与第二导向块101之间设有两个回力弹簧103。
70.初始时,第三卡杆102是对棘齿轮100进行卡紧的,使得棘齿轮100无法随意转动,同时转轴81也无法随意转动,这时学生靠在靠板82上时,靠板82无法随意转动,当需要对靠
板82进行调节角度时,人们推动第三卡杆102沿第二导向块101向后侧移动,回力弹簧103被压缩,第三卡杆102不再对棘齿轮100进行卡紧,学生便可轻微转动靠板82,靠板82带动转轴81转动,转轴81带动棘齿轮100转动,从而对靠板82进行轻微调节角度,靠板82调节好角度后,学生便不再对第三卡杆102施加力,在回力弹簧103的复位作用下,第三卡杆102沿第二导向块101向前侧移动复位,第三卡杆102便对棘齿轮100进行卡紧,使得棘齿轮100无法随意转动,靠板82更加稳固,最终便可实现对靠板82进行卡紧,使得靠板82无法随意转动,学生靠在靠板82上能够更加稳固。
71.如图11和图12所示,还包括有推动机构11,推动机构11包括有第一连接杆110和第二连接杆111,两个第二卡杆91底部均设有第一连接杆110,第三卡杆102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连接杆111,两个第一连接杆110与同侧的第二连接杆111接触,两个第二连接杆111与第二导向块101滑动式连接。
72.且在学生推动第三卡杆102向后侧移动,回力弹簧103被压缩,第三卡杆102带动第二连接杆111向后侧移动,第二连接杆111对第一连接杆110进行挤压,第一连接杆110向内侧移动,第一连接杆110带动第二卡杆91向内侧移动,第二复位弹簧92被压缩,第二卡杆91与第一卡块90脱离接触,在扭力弹簧94的复位作用下,靠板82带动转轴81反向转动,这时靠板82便打开,学生对靠板82进行轻微调节角度,靠板82调节好角度后,学生便不再对第三卡杆102施加力,在回力弹簧103的复位作用下,第三卡杆102沿第二导向块101向前侧移动复位,第三卡杆102便对棘齿轮100进行卡紧,使得棘齿轮100无法随意转动,靠板82更加稳固,同时第三卡杆102带动第二连接杆111向前侧移动,第二连接杆111与第一连接杆110脱离接触,在第二复位弹簧92的复位作用下,第二卡杆91带动第一连接杆110向外侧移动复位,如此便可达到对靠板82进行快速展开,便于调节靠板82角度。
73.如图1、图2和图13所示,还包括有检测机构12,检测机构12包括有连接架120和液态水平仪121,四个第二支撑块3外侧均设有连接架120,四个连接架120上均安装有液态水平仪121,用于测量第二支撑块3相对与水平位置的倾斜度。
74.如图1、图2、图14和图15所示,还包括有调节机构13,调节机构13包括有橡胶套130、第二卡块131、第三导向块132和螺杆133,四个第二支撑块3底部均滑动式设有橡胶套130,四个橡胶套130内壁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导向块132,第三导向块132共有八个,四个第二支撑块3下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卡块131,第二卡块131共有八个,八个第二卡块131与同侧的第三导向块132滑动式连接,四个第二支撑块3内底部均螺纹式设有螺杆133,四个螺杆133与同侧的橡胶套130转动式连接。
75.通过液态水平仪121上的数值,观察液态水平仪121内的液体平面对准的数值位置,从而判断第二支撑块3的倾斜程度,如若第二支撑块3倾斜程度较高时,人们转动螺杆133,螺杆133转动向下侧移动对橡胶套130进行挤压,橡胶套130带动第三导向块132向下侧移动,第三导向块132起到导向的作用,将橡胶套130进行微调,使得液态水平仪121内的液体水平垂直,这时第二支撑块3便垂直于平面,学生停止转动螺杆133,当学生不需要使用课椅时,学生反向转动螺杆133,螺杆133反转向上侧移动,螺杆133推动橡胶套130向上侧移动,橡胶套130带动第三导向块132向上侧移动复位,如此便可达到检测四个第二支撑块3底部是否平整,从而能够将第二支撑块3进行调节,使得第二支撑块3高度一致,便于学生进行就坐,进而学生就坐的更加平稳。
7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