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收纳的折叠式课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63252发布日期:2022-05-11 09:40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课椅,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收纳的折叠式课椅。


背景技术:

2.课椅一般都是学生上课坐的椅子,现有的课椅都是固定形状的,不能够折叠,所以人们在打扫教室卫生时,课椅占用的空间较大,人们需要将课椅放置在课桌上,然后再进行打扫教室,这样就容易将课椅碰倒,从而对人们造成伤害,安全性不高。
3.专利申请:cn210988927u,公开日为20200714,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学生课椅,通过将第二活动板进行翻转,第二活动板的中部与支撑板的上端转动相连接,且第二活动板下表面的右端铰链连接有第一支架,并且第一支架的下端与第一活动板铰链相连接,翻转第二活动板使第一活动板在支撑板进行转动翻转,支撑板上端的左侧呈弧形结构,且第二活动板的纵截面形状呈“凸”字形,第二活动板在进行翻转时,使第二活动板顺着支撑板上端的弧度进行翻转,并与支撑板垂直相设置,然后通过螺栓将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均与第一支架相固定,最后拉动固定板,固定板与活动柱通过螺栓相固定,该装置结构简单,通过第二活动板在支撑板上构成翻转结构,第一活动板、第一支架和第二活动板的设置,便于该课椅进行折叠,但该装置需要人们多次手动转动部件将课椅展开在地面上,这样就耗费了人力。
4.我们设计了一种方便展开的便于收纳的折叠式课椅,以达到克服现有的课椅需要人们多次手动转动部件将课椅展开耗费人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展开的便于收纳的折叠式课椅,以克服现有的课椅不方便展开的缺点。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收纳的折叠式课椅,包括有椅架、第一挡块、椅腿、第一扭力弹簧、靠背机构、卡位机构和折叠机构,椅架下部前后两侧均设有两个第一挡块,第一挡块有四个,椅架下部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设有椅腿,椅腿与同侧的两个第一挡块接触,椅腿左右两侧与椅架之间均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第一扭力弹簧绕在椅腿上,第一扭力弹簧有四个,椅架左侧设有方便人们靠背的靠背机构,靠背机构上设有对靠背机构进行卡住的卡位机构,椅架下部中间设有卡住椅腿的折叠机构。
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靠背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撑架、第一转轴、背靠架和第二挡块,椅架左侧设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有用于人们靠背的背靠架,第一支撑架左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挡块,第二挡块与背靠架接触。
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卡位机构包括有固定块、限位架、第一滑杆、第一弹簧、第一楔形块、滑块和第二扭力弹簧,背靠架左部下侧设有固定块,第一支撑架左侧设有限位架,限位架左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上侧设有用于卡住固定块的第一楔形块,第一楔形块与固定块接触,第一楔形块下部与限位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绕在第一
滑杆上,第一楔形块左侧设有滑块,滑块与限位架滑动式连接,背靠架前后两侧与第一支撑架之间均连接有第二扭力弹簧,第二扭力弹簧绕在第一转轴上。
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折叠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楔形块、第二滑杆和第二弹簧,椅架下部中间设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上下两侧均滑动式设有两个第二滑杆,第二滑杆有四个,同侧的两个第二滑杆之间连接有用于卡住椅腿的第二楔形块,后侧的椅腿转动后与前侧的第二楔形块接触,前侧的椅腿转动后与后侧的第二楔形块接触,第二滑杆与第二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绕在第二滑杆上,第二弹簧有四个。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方便人们手提的提手机构,提手机构包括有第三楔形块、第三滑杆、第三弹簧、第四滑杆、第四弹簧和手柄,椅架下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滑杆,两个第三滑杆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三楔形块,第三楔形块与椅架滑动式连接,椅腿转动后与第三楔形块接触,第三楔形块左右两侧与椅架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绕在第三滑杆上,椅架内前后两侧偏右侧均滑动式设有第四滑杆,两个第四滑杆右侧之间连接有方便人们手提的手柄,手柄与第三楔形块接触,手柄与椅架接触,手柄左部前后两侧与椅架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绕在第四滑杆上。
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将背靠架和椅架绑在一起的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架、固定带、铁块、第二固定架和磁铁,背靠架左部前后两侧偏上侧均设有第一固定架,两个第一固定架上均设有固定带,两个固定带下侧均设有铁块,椅架下部前后两侧偏右侧均设有第二固定架,两个第二固定架与椅架之间均设有磁铁,铁块转动后与同侧的磁铁接触。
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提高舒适性的护垫机构,护垫机构包括有垫块、转块、第二转轴和卡块,椅架上侧放置有垫块,垫块中间转动式设有转块,转块下侧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下侧设有卡块,卡块与椅架接触。
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垫块中间开有适合转块转动的圆孔。
14.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通过人们手动转动椅腿,从而将椅腿下侧与地面接触,随后人们手动转动椅架,从而使得固定块转动,随后第一楔形块向上移动将固定块卡住,以此方便了人们展开,节省了人力;2、当椅腿转动复位与第二楔形块接触时,椅腿带动第二楔形块向内侧移动,使得第二滑杆向外侧移动,椅腿远离第二楔形块后,第二楔形块复位将椅腿卡住,以此实现了折叠的效果;3、通过人们将垫块放置在椅架上,随后人们手动转动转块,从而使得第二转轴转动,使得卡块转动,当卡块转动至90度时,人们停止转动转块,从而使得卡块将垫块卡在椅架上,随后人们可坐在垫块上,以此提高了本便于收纳的折叠式课椅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折叠状态图。
17.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的靠背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的卡位机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发明的折叠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本发明的提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10为本发明的提手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1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图。
26.图12为本发明的防护机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3为本发明的防护机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4为本发明的护垫机构第一种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5为本发明的护垫机构第二种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6为本发明的护垫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中标号名称:1、椅架,2、第一挡块,3、椅腿,4、第一扭力弹簧,5、靠背机构,51、第一支撑架,52、第一转轴,53、背靠架,54、第二挡块,6、卡位机构,61、固定块,62、限位架,63、第一滑杆,64、第一弹簧,65、第一楔形块,66、滑块,67、第二扭力弹簧,7、折叠机构,71、第二支撑架,72、第二楔形块,73、第二滑杆,74、第二弹簧,8、提手机构,81、第三楔形块,82、第三滑杆,83、第三弹簧,84、第四滑杆,85、第四弹簧,86、手柄,9、防护机构,91、第一固定架,92、固定带,93、铁块,94、第二固定架,95、磁铁,10、护垫机构,101、垫块,102、转块,103、第二转轴,104、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便于收纳的折叠式课椅,现参考图1-8,包括有椅架1、第一挡块2、椅腿3、第一扭力弹簧4、靠背机构5、卡位机构6和折叠机构7,椅架1下部前后两侧均焊接有两个第一挡块2,第一挡块2有四个,椅架1下部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设有椅腿3,椅腿3与同侧的两个第一挡块2接触,椅腿3左右两侧与椅架1之间均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4,第一扭力弹簧4绕在椅腿3上,第一扭力弹簧4有四个,椅架1左侧设有靠背机构5,靠背机构5上设有卡位机构6,椅架1下部中间设有折叠机构7。
33.现参考图6,靠背机构5包括有第一支撑架51、第一转轴52、背靠架53和第二挡块54,椅架1左侧焊接有第一支撑架51,第一支撑架51上侧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转轴52,第一转轴52上设有背靠架53,背靠架53用于人们靠背,第一支撑架51左部前后两侧均焊接有第二挡块54,第二挡块54与背靠架53接触。
34.现参考图7,卡位机构6包括有固定块61、限位架62、第一滑杆63、第一弹簧64、第一楔形块65、滑块66和第二扭力弹簧67,背靠架53左部下侧焊接有固定块61,第一支撑架51左侧焊接有限位架62,限位架62左侧滑动式设有第一滑杆63,第一滑杆63上侧设有第一楔形块65,第一楔形块65与固定块61接触,第一楔形块65下部与限位架6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64,第一弹簧64绕在第一滑杆63上,第一楔形块65左侧设有滑块66,滑块66与限位架62滑动式连接,背靠架53前后两侧与第一支撑架51之间均连接有第二扭力弹簧67,第二扭力弹簧67绕在第一转轴52上。
35.现参考图8,折叠机构7包括有第二支撑架71、第二楔形块72、第二滑杆73和第二弹簧74,椅架1下部中间通过螺栓固接有第二支撑架71,第二支撑架71上下两侧均滑动式设有两个第二滑杆73,第二滑杆73有四个,同侧的两个第二滑杆73之间连接有第二楔形块72,后侧的椅腿3转动后与前侧的第二楔形块72接触,前侧的椅腿3转动后与后侧的第二楔形块72接触,第二滑杆73与第二支撑架7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74,第二弹簧74绕在第二滑杆73上,第二弹簧74有四个。
36.当人们需要使用课椅,人们可以使用这种便于收纳的折叠式课椅,首先人们手动向外侧移动第二滑杆73,从而使得第二弹簧74被拉伸,第二楔形块72向内侧移动,此时第二楔形块72没有将椅腿3卡住,人们可手动转动椅腿3,从而使得第一扭力弹簧4扭转形变,人们将椅腿3下侧与地面接触,第一挡块2避免了椅腿3过分转动,随后人们手动转动背靠架53,从而使得第一转轴52转动,使得第二扭力弹簧67扭转形变,固定块61转动,第二挡块54避免了背靠架53过分转动,当固定块61转动与第一楔形块65接触时,固定块61带动第一楔形块65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滑杆63和滑块66向下移动,第一弹簧64被压缩,当固定块61转动远离第一楔形块65时,第一弹簧64复位带动第一楔形块65和滑块66向上移动复位,使得第一滑杆63向上移动,此时第一楔形块65将固定块61卡住,以此实现了固定的效果,避免了人们在休息时第二扭力弹簧67带动背靠架53转动,此时人们可坐在椅架1上,同时背靠在背靠架53上,当人们不需要坐在椅架1上时,人们从椅架1上起来,人们向下移动滑块66,从而使得第一楔形块65和第一滑杆63向下移动,使得第一弹簧64被压缩,当第一楔形块65远离固定块61时,第二扭力弹簧67复位带动背靠架53反向转动复位,使得第一转轴52反向转动,固定块61反向转动,此时背靠架53与椅架1接触,随后人们松开滑块66,从而使得第一弹簧64复位带动第一楔形块65和滑块66向上移动复位,使得第一滑杆63向上移动,然后人们将椅架1拿起,此时椅架1没有与地面接触,第一扭力弹簧4复位带动椅腿3向内侧转动复位,当椅腿3接触到第二楔形块72时,椅腿3带动第二楔形块72向内侧移动,使得第二滑杆73向外侧移动,第二弹簧74被拉伸,当椅腿3转动远离第二楔形块72时,第二弹簧74复位带动第二滑杆73向内侧移动,使得第二楔形块72向外侧移动,此时第二楔形块72将椅腿3卡住,此时便于收纳的折叠式课椅已折叠完成,人们可手动提着椅架1将本便于收纳的折叠式课椅放置好,以此实现了便于收纳的效果。
37.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现参考图9-11,还包括有提手机构8,提手机构8包括有第三楔形块81、第三滑杆82、第三弹簧83、第四滑杆84、第四弹簧85和手柄86,椅架1下部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三滑杆82,两个第三滑杆82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三楔形块81,第三楔形块81与椅架1滑动式连接,椅腿3转动后与第三楔形块81接触,第三楔形块81左右两侧与椅架1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83,第三弹簧83绕在第三滑杆82上,椅架1内前后两侧偏右侧均滑动式设有第四滑杆84,两个第四滑杆84右侧之间连接有手柄86,手柄86与第三楔形块81接触,手柄86与椅架1接触,手柄86左部前后两侧与椅架1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弹簧85,第四弹簧85绕在第四滑杆84上。
38.现参考图12-13,还包括有防护机构9,防护机构9包括有第一固定架91、固定带92、铁块93、第二固定架94和磁铁95,背靠架53左部前后两侧偏上侧均焊接有第一固定架91,两个第一固定架91上均连接有固定带92,两个固定带92下侧均连接有铁块93,椅架1下部前后
两侧偏右侧均设有第二固定架94,两个第二固定架94与椅架1之间均设有磁铁95,铁块93转动后与同侧的磁铁95接触,且磁铁95可以将铁块93吸住。
39.现参考图14-16,还包括有护垫机构10,护垫机构10包括有垫块101、转块102、第二转轴103和卡块104,椅架1上侧放置有垫块101,垫块101中间开有圆孔,垫块101中间的圆孔内转动式设有转块102,转块102下侧连接有第二转轴103,第二转轴103下侧设有卡块104,卡块104与椅架1接触。
40.当椅腿3向内侧转动复位时,椅腿3与第三楔形块81接触,使得椅腿3带动第三楔形块81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三弹簧83被压缩,此时第三楔形块81没有将手柄86卡住,使得被压缩的第四弹簧85复位带动手柄86向右移动复位,使得第四滑杆84向右移动,此时人们可手提着手柄86,使得手柄86和第四滑杆84轻微向右移动,第四弹簧85轻微被拉伸,椅架1将手柄86卡住,随后人们将本便于收纳的折叠式课椅放置好,以此实现了手提的效果,便于人们拿取,当人们在放置的过程中松开手柄86时,第四弹簧85复位带动手柄86轻微向左移动,从而使得第四滑杆84轻微向左移动,当人们将椅腿3转动与地面接触时,此时椅腿3远离第三楔形块81,使得第三弹簧83复位带动第三楔形块81向下移动,随后人们向左移动手柄86,使得第四滑杆84向左移动,第四弹簧85被压缩,当手柄86向左移动与第三楔形块81接触时,手柄86带动第三楔形块81向上移动,使得第三弹簧83被压缩,当手柄86继续向左移动远离第三楔形块81时,第三弹簧83复位带动第三楔形块81向下移动,此时第三楔形块81将手柄86卡住,人们可松开手柄86。
41.当背靠架53转动与椅架1接触时,人们手拿铁块93与同侧的磁铁95接触,使得磁铁95将同侧的铁块93吸住,同时固定带92将椅架1和背靠架53绑在一起,避免了人们手提着手柄86时背靠架53发生转动,以此实现了防护的作用,当人们需要坐椅架1时,人们手动将铁块93远离同侧的磁铁95,将铁块93和固定带92放在背靠架53左侧,随后背靠架53转动带动第一固定架91转动,从而使得固定带92和铁块93转动。
42.当人们需要坐椅架1时,人们可将垫块101放置在椅架1上,使得卡块104移动至椅架1内部,随后人们手动将转块102转动至90度,从而使得第二转轴103转动90度,使得卡块104转动90度,随后人们停止转动转块102,此时卡块104将垫块101卡在椅架1上,随后人们可坐在垫块101上,以此提高了本便于收纳的折叠式课椅的舒适性,当人们不需要垫块101时,人们手动将转块102反向转动90度,从而使得第二转轴103反向转动90度,使得卡块104反向转动90度,此时卡块104没有将垫块101卡在椅架1上,人们将垫块101从椅架1上取下即可。
43.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