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板组件、升降架组件及升降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28522发布日期:2022-06-08 04:59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桌板组件、升降架组件及升降桌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升降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桌板组件、升降架组件及升降桌。


背景技术:

2.带有升降功能的桌子,使用中因其可以随时改变其高度,因此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越发紧密。同时在电商化的背景下,人们通常会采用网购的方式购买物品,在消费者挑选完产品后,电商会通过快递将物品运输到消费者使用的地方,最后可由消费者自己完成组装。对于升降桌而言,如何在物流环节便于拆装和运输,以及如何便于消费者买到商品后快速组装,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桌板组件、升降架组件及升降桌,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使得桌板和升降架在装配时,可快速地将控制盒与驱动单元进行连接。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桌板组件,所述桌板组件用于升降桌,包括:
5.桌板;
6.控制盒,与所述桌板固定连接;以及
7.至少一个第一接线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桌板背面,与所述控制盒电连接;
8.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线端的位置被配置为所述桌板组件与对应升降架组件装配时,所述第一接线端与所述升降架组件顶部或侧部的第二接线端相对应并配对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桌板组件还包括:
10.手控器,所述手控器与所述桌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控制盒电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桌板组件还包括:线缆,所述桌板底面开设有多个容置所述线缆的线槽,所述线缆连接在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控制盒之间,以及控制盒和所述手控器之间。
12.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线端为2个所述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一接线端具有多个第一电连接触点,位于2个所述第一接线端的所述多个第一电连接触点对应的接线方式被配置为沿所述桌板的中心周向对称布置,所述第一电连接触点分布在以平行于所述桌板的平面上。
13.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线端为2个所述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一接线端为弹簧针组件或与所述弹簧针组件的针头对应的触点组。
14.进一步地,所述桌板的底面开设有2个凹槽,所述2个凹槽分别与所述线槽相连通,以容置所述线缆的端部区域;
15.所述第一接线端为触点组;
16.所述升降桌还包括:与所述2个所述凹槽对应的2个接线板,2所述接线板压盖在所述凹槽上,所述触点组位于所述接线板背离所述桌板的一侧,位于所述凹槽内的所述线缆
通过所述接线板另一侧与所述触点组电连接。
17.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升降架组件,所述升降架组件用于升降桌,包括:
18.桌板支架,用于连接至升降桌的桌板;
19.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内部设置有驱动单元,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具有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所述第二电连接触点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撑部外部,所述第二接线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电连接;
20.其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桌板支架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部相对于所述桌板支架活动到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二接线端跟随移动至连接位置并与设置于桌板组件的第一接线端连接,在所述支撑部相对于所述桌板支架位于折叠位置时,所述支撑部处于与所述桌板支架形成的折叠状态。
2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还包括:
22.驱动盒,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驱动盒内,所述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部分设置于所述驱动盒外;以及
23.桌腿,与所述驱动盒底部固定连接。
24.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分布在所述驱动盒顶面。
2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盒的顶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二接线端设置于所述驱动盒的顶部内侧,以使所述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从所述多个通孔伸出。
2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盒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桌腿与所述第一端部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桌板支架铰接,所述第二端部设置有用于在安装状态与桌板支架固定连接的固定部。
2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线端为弹簧针组件或与所述弹簧针组件的针头对应的触点组。
28.进一步地,所述桌板支架具有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位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定位面与桌板底面相配合;
29.所述第二接线端为弹簧针组件;
30.在所述支撑部活动到安装位置时,所述弹簧针组件的针头方向与所述定位面垂直且弹簧针组件的针头高于所述定位面。
31.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为2个所述支撑部;
32.分别位于2个所述支撑部的所述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对应的接线方式被配置为圆周对称布置,所述圆周垂直于所述支撑部的高度方向并以所述2个支撑部作为直径的端点。
33.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为2个所述支撑部;
34.所述桌板支架包括:2个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设置有2个固接点和2个铰接点,2个所述铰接点位于2个所述固接点的内侧;
35.2个所述支撑部被配置为夹持在所述2个横梁的中间位置,并通过所述铰接点与所述横梁铰接,通过所述固接点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36.进一步地,桌板支架还包括:
37.2个纵梁,所述2个纵梁的中部分别与所述横梁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纵梁具有连接点,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连接点与所述纵梁固定连接。
38.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升降桌,所述升降桌包括:
39.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桌板组件;
40.桌板支架,用于连接至所述桌板组件的桌板;
41.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内部设置有驱动单元,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具有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所述第二电连接触点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撑部外部,所述第二接线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电连接;
42.其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桌板支架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部相对于所述桌板支架活动到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二接线端跟随移动至连接位置并与设置于所述桌板组件的第一接线端连接,在所述支撑部相对于所述桌板支架位于折叠位置时,所述支撑部处于与所述桌板支架形成的折叠状态。
4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还包括:
44.驱动盒,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驱动盒内,所述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部分设置于所述驱动盒外;以及
45.桌腿,与所述驱动盒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分布在所述驱动盒顶面,所述驱动盒的顶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二接线端设置于所述驱动盒的顶部内侧,以使所述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从所述多个通孔伸出。
46.进一步地,所述桌板支架具有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位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定位面与桌板底面相配合;
47.所述第二接线端为弹簧针组件;
48.在所述支撑部活动到安装位置时,所述弹簧针组件的针头方向与所述定位面垂直且弹簧针组件的针头高于所述定位面。
49.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为2个所述支撑部;
50.所述桌板支架包括:2个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设置有2个固接点和2个铰接点,2个所述铰接点位于2个所述固接点的内侧;
51.2个所述支撑部被配置为夹持在所述2个横梁的中间位置,并通过所述铰接点与所述横梁铰接,通过所述固接点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52.本发明实施例的桌板组件、升降架组件及升降桌,利用与桌板支架旋转连接的支撑部,以及成对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简化了升降桌的装配操作。一方面,在运输中可将升降桌拆分为桌板组件和升降架组件分别打包运输,从而减少了包装的尺寸,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还可以将升降架组件进行折叠,处于折叠状态的升降架组件上的第二接线端,与桌板支架形成了一个大致为扇形的区域,由此可对第二接线端在运输中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在消费者收到货物后,利用简单的工序即可将桌板组件与升降架组件拼接完成,降低了装配难度。也省去了对电器部件的安装和布线操作,使得升降桌整体更加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53.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5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桌的结构示意图;
55.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桌的爆炸示意图;
56.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盒的结构示意图;
57.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盒的爆炸示意图;
58.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架组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59.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架组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60.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弹簧针组件的接线示意图;
61.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桌的电路示意图。
62.附图标记说明:
63.1-第一接线端;11-第一电连接触点;
64.2-第二接线端;21-第二电连接触点;
65.31-手控器;32-控制盒;
66.4-驱动单元;41-驱动器;
67.51-支撑部;511-桌腿;512-驱动盒;5121-通孔;5122-第一端部;5123-第二端部;5124-固定部;513-支脚;52-桌板支架;521-横梁;522-纵梁;
68.53-定位面;54-铰接点;55-固接点;56-连接点;57-安装点;58-挡板;
69.6-桌板;61-线槽;62-凹槽;63-接线板;
70.7-线缆;71-第一段;72-第二段;73-第三段;
71.8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72.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73.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74.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75.为易于说明,诸如“内”、“外”、“之下”、“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等的空间相关术语在此被用于描述图中例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相关术语可意欲包含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不同的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于是将被定位为在该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而,示例术语“下方”能包含上方和下方的方位二者。设备可以以其它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方位),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应该被相应地解释。
76.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桌的结构示意图和爆炸示意图。图1中的桌板6大致
呈矩形,在矩形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桌腿511。图2为图1中升降桌的倒置状态,图中的桌板6的底面设置有与“人”字形的线槽61,该线槽61的延伸方向与升降桌电器布置位置相关。
77.图3-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盒512的结构示意图和爆炸示意图。图中的驱动盒512位于桌腿511朝向桌面6的一个端面上。
78.图5-6是升降架组件处于两个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中的升降架5的一个桌腿6处于向另一个桌腿6方向旋转的状态,另一个桌腿6仍处于竖直的安装状态。图6中的两个桌腿6处于同时向内侧的折叠状态。该状态减少了升降架组件对空间的占用。
79.图7是弹簧针组件的接线示意图,图中位于左右两个区域的弹簧针都呈2
×
5的矩形阵列分布。图8是升降桌的电路示意图。图中控制盒32与电源8相连接,同时控制盒32受到手控器31的控制,分别对两个驱动器41进行操控。
80.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桌板组件可用于升降桌,该桌板组件包括桌板6、控制盒32和至少一个第一接线端1,控制盒32与桌板2固定连接,至少一个第一接线端1固定设置在桌板6背面,并与控制盒32电连接。同时至少一个第一接线端1的位置被配置为桌板组件与对应升降架组件装配时,第一接线端1与升降架组件顶部或侧部的接线端相对应并配对连接。
81.本实施例的控制盒32与电源8相连接,当桌板组件与升降架组件拼装后,第一接线端1会与升降架组件的接线端电连接,此时电源8便可给升降架组件中的驱动单元4供电,该驱动单元4可以驱动升降架上升或下降。本实施例的控制盒32位于桌板6的底面,这样在与电源8连接时,连接线可以从桌面的下方走线,从而使桌板6表面整洁。本实施例的控制盒32、第一接线端1和桌板6在出厂前进行固定形成桌板组件,使得在物流阶段可将装配好的桌板组件整体包装好发送到消费者手中。
82.本发明实施例的桌板组件,利用与升降架组件接线端配对设置的第一接线端1,简化了升降桌的装配操作。一方面,在运输中可将升降桌的部分区域拆分为桌板组件进行打包运输,减少了包装的尺寸,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在消费者收到货物后,利用简单的工序即可将桌板组件与升降架组件拼接完成,降低了装配难度。也省去了对电器部件的安装和布线操作,使得升降桌整体更加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83.进一步地,桌板组件还包括手控器31,该手控器31与桌板6固定连接并与控制盒32电连接。本实施例的手控器31可配置有多个操控按键,该操控按键可以实现用户对升降桌高度的调整。该按键对升降桌的操纵包括但不限于上升、下降、开启电源或关闭电源等功能。
84.优选地,为了便于用户对升降桌的操控,该手控器可以设置在桌面底面的边缘位置,当用户坐在椅子上时,可以尽量少的移动躯干,仅靠手臂的长度即可触碰到手控器31。而控制盒32可以设置在桌面6底部的中心位置,从而便于连接线的布置。
8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桌板组件还包括线缆7,线缆7连接在第一接线端1和控制盒32之间,以及控制盒32和手控器31之间。
86.优选地,以图2中具有2个第一接线端的桌板组件为例,该线缆7可包括第一段71、第二段72和第三段73,第一段71与控制盒32和手控器31电连接,第二段72与控制盒32和一个第一个接线端1电连接,第三段73与控制盒32和另一个第一接线端1电连接。控制盒32以及手控器31的布置方式,使得第一段71、第二段72和第三段73的走线更为简洁。
87.进一步地,桌板6底面开设有多个容置线缆7的线槽61。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段71、第二段72和第三段73可以在出厂前预埋在线槽61中,然后再将线槽61的开口封盖。本实施例的线槽61可以使得桌板组件整体更加整洁美观,尤其在对升降桌进行拼装时,没有了线缆61的干扰,用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第一接线端1以及桌板组件与升降架组件的安装点57的位置,使得用户手中即使没有产品说明书,也能对升降桌快速拼装。同时也使得拼接好的升降桌更加美观。
8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接线端1为弹簧针组件或与弹簧针组件的针头对应的触点组。
89.优选地,图2中示出了第一接线端1为与弹簧针组件的针头对应的触点组,图2中的触点组位于桌板的底面,该触点组大致与桌板6的底面的高度持平,使得桌板组件整体更加扁平化,更加便于桌板组件的包装运输。
90.进一步地,第一接线端1具有多个第一电连接触点11,第一电连接触点11分布在以平行于桌板6的平面上。本实施例的一个电连接触点11的高度与桌板的底面保持一致,使得桌面整体更加的美观简洁。
9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至少一个第一接线端1为2个第一接线端1。位于2个第一接线端1的多个第一电连接触点11对应的接线方式被配置为沿桌板6的中心周向对称布置。本实施例对第一接线端1的连线方式进行了具体布置,使得其中一个第一接线端1的布线形式沿桌板6中心旋转180
°
后即可得到另一个第一接线端1的布线形式。此种布置方式使得消费者在收到桌板组件后,可以不用区分左右或前后等方向,按照与升降架对应的拼装位置直接拼装即可,极大的降低了用户的装配难度。
9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桌板6的底面开设有2个凹槽62,2个凹槽62分别与线槽61相连通,以容置线缆7的端部区域,并且第一接线端1为触点组。升降桌还包括与2个凹槽62对应的2个接线板63,2接线板63压盖在凹槽62上,触点组位于接线板63背离桌板6的一侧,位于凹槽62内的线缆7通过接线板63另一侧与触点组电连接。为了便于线缆7对第一接线端1连接,本实施例在线槽61延伸的尽头设置了凹槽62,该凹槽62与第一接线端1的位置相对应,当线缆7在线槽61中布置时,线缆7的走向与线槽61的延伸方向一致,当线缆7的端部与第一接线端1连接时,线缆7需要向桌板6的底部旋转90
°
,为此本实施例在线槽7延伸的尽头开设的凹槽62可以为线缆7的转向与连接提供足够的空间。
93.具体地,在线缆7与第一接线端1连接时,可以先将位于接线板63的触点与线缆7连接好,然后再将接线板63压盖在凹槽62位置。此时,多余长度的线缆7可盘结在凹槽62内。
94.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实施例中的桌板组件可与本实施例的升降架组件进行拼装。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升降架组件可用于升降桌,该升降架组件包括桌板支架52和至少两个支撑部51,桌板支架52用于连接至升降桌的桌板6。支撑部51内部设置有驱动单元4,支撑部51包括第二接线端2,第二接线端2具有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21,第二电连接触点21至少部分位于支撑部51外部,第二接线端2与驱动单元4电连接。其中,支撑部51与桌板支架52活动连接,在支撑部51相对于桌板支架52活动到安装位置时,第二接线端2跟随移动至连接位置并与设置于桌板组件的第一接线端1连接,在支撑部51相对于桌板支架52位于折叠位置时,支撑部51处于与桌板支架52形成的折叠状态。
95.容易理解,本实施例的升降架组件具有两个状态,也即安装状态和折叠状态。图5
和图6分别示出了支撑部51在折叠时的不同状态,图5中位于左侧的支撑部51处于朝向另一支撑部51旋转的状态,并最终旋转至图6中所示的位置,位于右侧的支撑部51的旋转与左侧大致镜像对称,不再赘述。处于折叠状态的升降架组件整体的空间占用更小,同时位于支撑部51外侧的第二电连接触点21此时也位于支撑部51与桌板支架52形成的三角区域中(图6中点划线所示)。由此,便于在运输中对第二接线端2进行保护。
96.将处于折叠状态的2个支撑部分别向两侧旋转,升降架组件即可变为安装状态,此过程中随着支撑部51的旋转,第二电连接触点21也逐步旋转至朝向桌板支架52的位置。此时,第二电连接触点21置于与第一接线端1相对位置,并暴露在支撑部51的顶部外侧区域(如图3所示)。桌板组件沿与升降架组件预定的装配位置拼接在一起,此状态的第二接线端2可刚好与第一接线端1对接。
97.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架组件,利用与桌板支架旋转连接的支撑部51,以及与第一接线端1和成对设置的第二接线端2,简化了升降桌的装配操作。一方面,在运输中可将升降桌的部分拆分为升降架组件并打包运输,从而减少了包装的尺寸,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还可以将升降架组件进行折叠,处于折叠状态的升降架组件上的第二接线端2,与桌板支架52形成了一个大致为扇形的区域,由此可对第二接线端2在运输中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在消费者收到货物后,利用简单的工序即可将桌板组件与升降架组件拼接完成,降低了装配难度。也省去了对电器部件的安装和布线操作,使得升降桌整体更加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98.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二接线端2包括但不限于航空插头或弹簧针等电连接器。航空插头又称航空连接器(英文名称:aviation connector),其具有防水防潮和防腐蚀等特点。本实施例的航空插头可以根据升降桌电器件的连接需求对航空插头的引脚数进行选择,例如选择具有3个,6个或12个等引脚数的航空插头。弹簧针(英文名称:pogo pin)是应用于汽车、医疗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内部设有一个精密弹簧结构,当弹簧针受压时针头位置可以伸缩变形。该弹簧针引脚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当本实施例的第二接线端2为航空插头时(阳接触件或阴接触件中的一种),与其相对的第一接线端1设置为与其配对的另一航空插头(阴接触件或阳接触件中的一种),该航空插头可设置于与支撑部51邻近的外部区域。在升降架组件与桌板组件拼装时,可先将两者的机械结构的部分组装在一起,然后再将对应的航空插头插接在一起。为了保持升降桌的外形简洁美观,航空插头可设置在支撑部51的靠近桌面中心的一侧。同时预留在支撑部51外侧的航空插头连接线的长度可配置为刚好满足插接需求即可,以尽量减少暴露在支撑部51外侧的尺寸。
9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支撑部51还包括驱动盒512和桌腿511,驱动单元4设置在驱动盒512内,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21部分设置于驱动盒512外。同时,桌腿511与驱动盒512底部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桌腿6通过驱动盒512与桌板支架52相连接,该驱动盒512可用于保护驱动单元4免受在使用或运输时,外力或灰尘等因素影响。
100.进一步地,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21分布在驱动盒512顶面。本实施例中当支撑部51处于安装状态时,位于驱动盒512顶部的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21可处于朝向桌板组件的位置,使得桌板组件压盖在升降架组件上时,第一接线端1可以和第二接线端2对接。
101.进一步地,如图3-4所示,驱动盒512的顶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5121,第二接线端2
设置于驱动盒512的顶部内侧,以使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21从多个通孔5121伸出。本实施例的第二接线端2与驱动单元4一同设置在驱动盒512内,为了在安装时第二接线端2可以与第一接线端1对接,还在驱动盒512顶壁设置了通孔,使第二电连接触点21可从通孔5121伸向外侧。
102.进一步地,驱动盒51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5122和第二端部5123,桌腿511与第一端部5122的底面连接,第二端部5123与桌板支架52铰接,第二端部5123设置有用于在安装状态与桌板支架52固定连接的固定部5124。本实施例中的桌腿6通过驱动盒512与桌板支架52旋转连接,当桌腿6处于安装状态时,利用固定部5124对支撑部51和桌板支架52相互锁定,以使整个升降架组件处于稳定状态。
10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第二接线端2为弹簧针组件或与弹簧针组件的针头对应的触点组。为了实现桌板组件和升降架组件的快速拼装,本实施例将第一接线端1和第二接线端2的连接方式配置为弹簧针组件和对应触点组的连接。当第二接线端2为弹簧针组件或触点组中的一者时,需要将第一接线端1设置为另一者。
104.进一步地,桌板支架52具有定位面53,定位面53位于支撑部51的顶部的至少部分区域,定位面53与桌板底面相配合。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接线端2为弹簧针组件,在支撑部51活动到安装位置时,弹簧针组件的针头方向与定位面53垂直且弹簧针组件的针头高于定位面53。本实施例的升降架组件在与桌板组件装配时,弹簧针的针头受到位于桌板触点组的压力而向下移动,从而在桌板6底面与定位面53接触后,弹簧针受弹力作用将针头保持在抵接在触点的状态,以实现桌板组件与升降架组件的电连接。
1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至少两个支撑部51为2个支撑部51,同时分别位于2个支撑部51的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21对应的接线方式被配置为圆周对称布置,圆周垂直于支撑部51的高度方向并以2个支撑部51作为直径的端点。本实施例中圆周所处的平面与桌板6底面相平行,位于一个支撑部51的第二电连接触点21对应的接线方式沿该圆周旋转180
°
后即可形成另一个支撑部51的第二电连接触点21。
106.具体地,图7中示出了一种对称布置的第二电连接触点21,图中区域ⅳ为本实施例圆周的圆心位置。位于2个支撑部上各设置有10个第二电连接触点21,并呈2
×
5的矩形阵列分布。驱动单元4包括2个驱动器41,该驱动器41可为电机。以图中示出的区域ⅰ、ⅱ和ⅲ三个电连接触点为例,图中的区域ⅰ可以与电机的正转触点相连接,区域ⅱ可以与电机的反转触点相连接,区域ⅲ可以与地线相连接。
1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至少两个支撑部51为2个支撑部51。桌板支架52包括2个横梁521,横梁521的两端设置有2个固接点55和2个铰接点54,2个铰接点54位于2个固接点55的内侧。该2个支撑部51被配置为夹持在2个横梁521的中间位置,并通过铰接点54与横梁521铰接,通过固接点55与横梁52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支撑部51可以在出厂前就通过铰接点54与横梁铰接,以保证支撑部51处于可旋转的状态。当用户受到货物后,旋转支撑部51可使得支撑部51通过固接点55与横梁固接。
108.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的2铰接点位于2个固接点的内侧。由此,使得支撑部51在向内侧旋转时,第二接线端子2可以扫过一个大致为扇形的区域,从而在包装发货时第二接线端2隐藏在横梁521和支撑部51形成的一个区域内(图6中点划线所示位置),此时第二接线端2朝向升降架组件的两侧,以起到对第二接线端2的保护。
109.进一步地,桌板支架52还包括2个纵梁522,2个纵梁522的中部分别与横梁521的两端固定连接,纵梁522具有连接点56,支撑部51通过连接点56与纵梁522固定连接。在支撑部51与桌板支架52固定时,本实施例中还在纵梁522上开设有连接点56,以在二者固定时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该纵梁522上的连接点56位于固接点55的远离铰接点54的一侧,使得在安装状态下,连接点56、固接点55以及铰接点54在水平方向上形成三点定位,最大限度地对升降架组件形成固定。
110.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位于横梁521上的铰接点54和固接点55可同时配置为沿横梁521长度方向延伸的跑道形的定位孔(如图5中的放大图所示),在将驱动盒512与横梁521连接时,使驱动盒512还可具有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自由度。当桌板组件和升降架组件进行拼装阶段,位于驱动盒512位置的第二接线端2可通过该跑道形的定位孔进行水平方向的微调,以达到和第一接线端1更加精准的对接。
111.同时上述实施例的连接点56还可以设置为由纵梁522底部朝上凹陷形成的凹陷区域(如图3所示),当利用螺钉在连接点56将纵梁522与驱动盒512连接时,可在出厂前就将螺钉与驱动盒512预装好。在用户组装时,该螺钉可以随支撑部51的转动滑入到凹陷区域。由此,该朝向下方的凹陷区域可使得纵梁522与驱动盒512的连接更为简洁。同时利用跑道形的定位孔对第二接线端2的水平位置调整时,位于连接点56螺栓的旋入和旋出,可以对第二接线端2进行精准调节。
1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7所示,纵梁522还具有档板58,该挡板58位于纵梁522的中间区域,并朝向驱动盒512的顶部设置。当驱动盒512朝向桌板支架52旋转时,挡板58的底部可刚好位于驱动盒512的上方。该挡板58可以有效地防止支撑部51朝上方转动过多,便于驱动盒512与固接点55的连接,进一步简化了用户在装配时的装配难度。
113.在另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实施例中的升降架组件和桌板组件可拼接为一个升降桌,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升降桌包括桌板组件,桌板6、控制盒32、至少一个第一接线端1、桌板支架52和至少两个支撑部51。控制盒32与桌板2固定连接,至少一个第一接线端1固定设置在桌板6背面,并与控制盒32电连接。同时至少一个第一接线端1的位置被配置为桌板组件与对应升降架组件装配时,第一接线端1与升降架组件顶部或侧部的第二接线端2相对应并配对连接。桌板支架52用于连接至桌板组件的桌板6。支撑部51内部设置有驱动单元4,支撑部51包括第二接线端2,第二接线端2具有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21,第二电连接触点21至少部分位于支撑部51外部,第二接线端2与驱动单元4电连接。其中,支撑部51与桌板支架52活动连接,在支撑部51相对于桌板支架52活动到安装位置时,第二接线端2跟随移动至连接位置并与设置于桌板组件的第一接线端1连接,在支撑部51相对于桌板支架52位于折叠位置时,支撑部51处于与桌板支架52形成的折叠状态。
114.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桌,利用与桌板支架旋转连接的支撑部51,以及成对设置的第一接线端1和第二接线端2,简化了升降桌的装配操作。一方面,在运输中可将升降桌拆分为桌板组件和升降架组件分别打包运输,从而减少了包装的尺寸,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还可以将升降架组件进行折叠,处于折叠状态的升降架组件上的第二接线端2,与桌板支架52形成了一个大致为扇形的区域,由此可对第二接线端2在运输中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在消费者收到货物后,利用简单的工序即可将桌板组件与升降架组件拼接完成,降低了装配难度。也省去了对电器部件的安装和布线操作,使得升降桌整体更加美观,提高了用户
体验。
1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支撑部51还包括驱动盒512和桌腿511,驱动单元4设置在驱动盒512内,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21部分设置于驱动盒512外。同时,桌腿511与驱动盒512底部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桌腿6通过驱动盒512与桌板支架52相连接,该驱动盒512可用于保护驱动单元4免受在使用或运输时,外力或灰尘等因素影响。
116.进一步地,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21分布在驱动盒512顶面。本实施例中当支撑部51处于安装状态时,位于驱动盒512顶部的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21可处于朝向桌板组件的位置,使得桌板组件压盖在升降架组件上时,第一接线端1可以和第二接线端2对接。
117.进一步地,如图3-4所示,驱动盒512的顶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5121,第二接线端2设置于驱动盒512的顶部内侧,以使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21从多个通孔5121伸出。本实施例的第二接线端2与驱动单元4一同设置在驱动盒512内,为了在安装时第二接线端2可以与第一接线端1对接,还在驱动盒512顶壁设置了通孔5121,使第二电连接触点21可从经过通孔5121伸向外侧。
118.进一步地,驱动盒51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5122和第二端部5123,桌腿511与第一端部5122的底面连接,第二端部5123与桌板支架52铰接,第二端部5123设置有用于在安装状态与桌板支架52固定连接的固定部5124。本实施例中的桌腿6通过驱动盒512与桌板支架52旋转连接,当桌腿6处于安装状态时,利用固定部5124对支撑部51和桌板支架21相互锁定,以使整个升降架处于稳定状态。
1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第二接线端2为弹簧针组件或与弹簧针组件的针头对应的触点组。为了实现桌板组件和升降架组件的快速拼装,本实施例将第一接线端1和第二接线端2的连接方式配置为弹簧针组件和对应触点组的连接。当第二接线端2为弹簧针组件或触点组中的一者时,需要将第一接线端2设置为另一者。
120.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二接线端2配位为弹簧针组件,弹簧针组件上凸出的针头可利用图6中示出的三角形区域进行保护,以避免在运输中的挤压。相对地,第一接线端1配置为触点组,以使得第一接线端1的高度与桌面6底面持平,从而让桌板组件外形扁平化,同时也更利于包装运输。
121.进一步地,桌板支架52具有定位面53,定位面53位于支撑部51的顶部的至少部分区域,定位面53与桌板6底面相配合。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接线端2为弹簧针组件,在支撑部51活动到安装位置时,弹簧针组件的针头方向与定位面53垂直且弹簧针组件的针头高于定位面53。本实施例的升降架组件在与桌板组件装配时,弹簧针的针头受到位于桌板触点组的压力而向下移动,从而在桌板6底面与定位面53接触后,弹簧针受弹力作用将针头保持在抵接在触点的状态,以实现桌板组件与升降架组件的电连接。
122.优选地,支撑部51的顶面可全部配置为定位面53,同时处于安装状态的弹簧针的针头与定位面53相互垂直,以减少桌板组件与升降架组件装配时,弹簧针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应力。
1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至少两个支撑部51为2个支撑部51,分别位于2个支撑部51的多个第二电连接触点21对应的接线方式被配置为圆周对称布置,圆周垂直于支撑部51的高度方向并以2个支撑部51作为直径的端点。同时,至少一个第一接线端1为2个第一接线端1,并与2个支撑部51一一对应。位于2个第一接线端1的多个第一电连接触点11
对应的接线方式被配置为沿桌板6的中心周向对称布置。本实施例中2个第一接线端和2个第二接线端2都按照旋转180
°
的形式对称布置,此种布置方式使得消费者在收到桌板组件后,可以不用区分左右或前后等方向,按照与升降架对应的拼装位置直接拼装即可,极大的降低了用户的装配难度。
1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至少两个支撑部51为2个支撑部51。桌板支架52包括2个横梁521,横梁521的两端设置有2个固接点55和2个铰接点54,2个铰接点54位于2个固接点55的内侧。该2个支撑部51被配置为夹持在2个横梁521的中间位置,并通过铰接点54与横梁521铰接,通过固接点55与横梁52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支撑部51可以在出厂前就通过铰接点54与横梁521铰接,以保证支撑部处于可旋转的状态。当用户受到货物后,在旋转支撑部51使得支撑部通过固接点55与横梁521固接。该固接点55的连接位置可以和上述实施例中的固定部5124相对应,以对升降架组件进行固定。
125.进一步地,桌板支架52还包括2个纵梁522,2个纵梁522的中部分别与横梁521的两端固定连接,纵梁522具有连接点56,支撑部51通过连接点56与纵梁522固定连接。在支撑部51与桌板支架52固定时,本实施例中还在纵梁522上开设有连接点56,以在二者固定时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该纵梁522上的连接点56位于固接点55的远离铰接点54的一侧,使得在安装状态下,连接点56、固接点55以及铰接点54在水平方向上形成三点定位,最大限度地对升降架组件形成固定。
126.上述实施例中的升降桌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拆装,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产品预装与打包方法以及产品拼装方法。
1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产品预装与打包方法包括:首先在工厂阶段,将手控器31、控制盒32和接线板63通过线缆7连接好。再将线缆7沿桌板6的线槽7塞入,然后将控制盒32、手控器31和安装板63通过自攻螺丝旋入到桌板6对应位置。该桌板6的底面还可提前标记好安装点57,该安装点57与升降架组件的螺纹旋入位置相对应,以方便用户找到升降架组件和桌板组件对应的安装位置。
128.将电机放入到驱动盒512中并与驱动盒512中的其他零部件连接,以提供动力。以螺杆和齿轮啮合对升降桌驱动为例,该电机的输出轴可与螺杆相连接。而后再将弹簧针组件与电机电连接,将弹簧针的针头从驱动盒512顶部的通孔5121伸出。然后将组装好的支撑部51通过铰接点54与桌板支架52铰接,并将两个支撑部51向内侧折叠。容易理解,为了便于将升降架组件折叠,图6中将支撑部51底部(位于桌腿朝向地面一端)的支脚513拆除。在包装时将预装好的桌板组件、拆除支脚513的升降架组件以及支脚513分别包装好后一同发货至用户家中。该包装中还可包括用户组装可用到的螺钉和螺丝刀等工具。
129.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产品拼装方法包括,在用户收到产品后,首先将升降架组件的支撑部51旋转至安装状态,并在固接点55和连接点56对其固定。然后,按照预装时设置的安装点57将桌板组件和升降架组件拼接好,此时弹簧针组件和触点组位置已在出厂前配合好。因此,用户在无需区分左右侧的前提下,仅按照安装点57将二者连接好后,即可完成升降桌的装配。
13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