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咖啡机的磨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40606发布日期:2022-09-16 23:4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咖啡机的磨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咖啡磨豆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咖啡机的磨豆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能够刺激神经、心脏和呼吸系统,适量的饮用咖啡可以提神醒脑,减轻疲劳感;此外,咖啡因还有利尿的作用,能促进肾脏和血液中多余的钠离子排出体外,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的好处,因此咖啡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日常用品。但咖啡粉制品存在风味流失的问题,越是高品质的单品咖啡豆,在磨粉后基本上三天香味散失大半,因此市面上推出了现磨的咖啡磨豆机。
3.咖啡磨豆机通常包括从上之下依次衔接设置的下料漏斗、研磨组件以及接料漏斗,咖啡豆从下料漏斗进入后,经过研磨组件的磨碎,形成粉末划动进入到出粉口装置落下接料漏斗中。但现有市面上磨豆装置技术的缺陷是,使用一定周期,经常出现咖啡粉末堵死在出粉口装置。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咖啡机的磨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咖啡机的磨豆装置,调节组件对套体进行调节,令套体与内磨轮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即令第一研磨面与第二研磨面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能对咖啡豆的研磨粗细进行调节,达到咖啡豆研磨后,粉末直接落在接料漏斗。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咖啡机的磨豆装置,包括依次衔接设置的下料漏斗、研磨机构以及接料漏斗;
7.所述研磨机构包括套体以及内磨轮,所述内磨轮转动位于所述套体内,所述套体的内壁形成有第一研磨面;所述内磨轮的外壁对应形成有第二研磨面,所述第一研磨面与所述第二研磨面之间形成研磨空间;
8.所述内磨轮与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套体与调节组件连接;
9.所述接料漏斗位于所述研磨机构的下方。
10.更进一步地,所述套体包括位于内部的研磨套,所述第一研磨面位于所述研磨套的内壁;所述第一研磨面从上、下两头往中部逐步收窄,所述第二研磨面从上往下逐步扩张状。
11.更进一步地,第一研磨面包括从上至下相连的第一粗牙区以及第一细牙区,所述第二研磨面包括从上至下相连的第二粗牙区以及第二细牙区;所述第一粗牙区与所述第二粗牙区位置对应,所述第一细牙区与所述第二细牙区位置对应。
12.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设置有齿杆,所述齿杆与第一双联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双联齿轮与轴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轴齿轮连接在轴体上,所述轴体与所述内磨轮连接。
13.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驱动套以及旋转件,所述套体位于所述驱动套内,
所述驱动套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套体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驱动套的边缘环状设置有齿条边;所述旋转件与直杆连接,所述直杆与齿轮连接,所述齿轮与第二双联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双联齿轮与所述齿条边啮合连接;所述驱动套外设置有罩筒,所述罩筒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套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导向杆插接在所述定位孔中。
1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粗牙区与所述第二粗牙区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一细牙区与所述第二细牙区之间的间隙。
15.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外设置有罩体,所述罩体设置有下料位;所述罩体上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设置有进料位,所述进料位内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延伸至所述下料位。
16.更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漏斗设置有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与启闭组件连接,所述启闭组件上设置有分流导板,所述分流导板与所述漏斗本体内壁之间预留有下料缝隙。
17.更进一步地,所述启闭组件包括连杆以及旋钮开关,所述连杆的下端与所述挡料板连接,所述连杆的上端与所述旋钮开关连接;所述分流导板连接在所述连杆上;所述分流导板的四周形成往下倾斜的曲面;连杆的上端连接部位设置成方形状,所述旋钮开关对应设置有方形安装槽。
18.更进一步地,所述漏斗本体的中部设置有装配筒,所述连杆位于所述装配筒内;所述漏斗本体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挡料板设置有第二开口,当转动所述挡料板令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重叠时,所述漏斗本体中的咖啡豆会依次经由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进行排出;所述漏斗本体的上方设置有密封盖。
19.更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件的圆周纵向排布设置有若干凸起,相邻所述凸起之间设置有摩擦纹。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发明在调节组件对套体进行调节,令套体与内磨轮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即令第一研磨面与第二研磨面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能对咖啡豆的研磨粗细进行调节,适合不同的饮用口味需求,结构巧妙。
附图说明
2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3.图1是咖啡磨豆机的总体图;
24.图2是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驱动组件中罩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图3移走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图6中移走罩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是罩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是套体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是套体、研磨套以及内磨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1是驱动套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2是研磨套以及内磨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3是研磨套以及内磨轮的剖视图;
36.图14是研磨套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5是内磨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6是下料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7是下料漏斗从下方视角看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8是下料漏斗中移走分流导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41.图19是启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0是旋钮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43.图中:1-下料漏斗,101-挡料板,1011-第二开口,102-分流导板,103-连杆,104-旋钮开关,1041-方形安装槽,105-装配筒,106-第一开口,107-密封盖,2-研磨机构,201-套体,2011-外螺纹,2012-定位孔,202-研磨套,2021-第一粗牙区,2022-第一细牙区,203-内磨轮,2031-第二粗牙区,2032-第二细牙区,204-电机,205-齿杆,206-第一双联齿轮,207-轴齿轮,208-轴体,209-驱动套,2091-内螺纹,2092-齿条边,210-旋转件,211-直杆,212-齿轮,213-第二双联齿轮,214-罩筒,2141-导向杆,215-罩体,2151-下料位,216-盖体,2161-进料位,2162-防护板,3-接料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45.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咖啡机的磨豆装置,包括依次衔接设置的下料漏斗1、研磨机构2以及接料漏斗3,研磨机构2包括套体201以及内磨轮202,内磨轮202转动位于套体201内,套体201的内壁形成有第一研磨面,内磨轮202的外壁对应形成有第二研磨面,第一研磨面与第二研磨面之间形成研磨空间,咖啡豆落入在该研磨空间后在第一研磨面以及第二研磨面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磨碎。
46.内磨轮2与驱动组件连接,在驱动组件的带动下转动,从而令第一研磨面与第二研磨面发生相互运动;套体与调节组件连接,调节组件能调节套体的上下运动,从而令第一研磨面与第二研磨面之间的研磨空间大小发生变化,从而对研磨的粗细进行调节;此外,通过调节第一研磨面与第二研磨面之间的距离,也有利于粉末的下落,避免发生堵死。
47.接料漏斗3位于研磨机构2的下方,用于承接研磨出来的粉末。
48.套体201包括位于内部的研磨套202,研磨套202是固定在套体201中,第一研磨面位于研磨套202的内壁;结合图12至图15看,第一研磨面从上、下两头往中部逐步收窄,第二研磨面从上往下逐步扩张状,即研磨套202内的第一研磨面中部包围形成的通孔最小,此中部的通孔命名为a通孔(便于后面阐述),此结构的用意是,当研磨套202往下运动时,第二研磨面与a通孔之间的间隙较小,此时研磨出来的咖啡豆粉末较细;当研磨套202往上运动时,第二研磨面与a通孔之间的间隙较大,此时研磨出来的咖啡豆粉末较粗。
49.第一研磨面包括从上至下相连的第一粗牙区2021以及第一细牙区2022,第二研磨面包括从上至下相连的第二粗牙区2031以及第二细牙区2032,当内磨轮2装配到研磨套1内
后,第一粗牙区2021与第二粗牙区2031位置对应,第一细牙区2022与第二细牙区2032位置对应,此外,第一粗牙区2021与第二粗牙区2031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一细牙区2022与第二细牙区2032之间的间隙,此间隙设计的用意是,咖啡豆先是落下至第一粗牙区2021与第二粗牙区2031之间进行研磨,经初步研磨后,再落下至第一细牙区2022与第二细牙区2032之间进行进一步细磨,从而达到很好的研磨效果。
50.驱动组件包括电机204,电机204的电机轴设置有齿杆205,齿杆205与第一双联齿轮206啮合连接,第一双联齿轮206与轴齿轮207啮合连接,轴齿轮207连接在轴体208上,轴体208与内磨轮203连接,从上述结构可以得知,当电机204启动后,动力会依次经由齿杆205、第一双联齿轮206、轴齿轮207以及轴体208传导至内磨轮203中,令内磨轮203发生转动,即令第一研磨面与第二研磨面发生相互运动,对咖啡豆进行研磨。
51.调节组件包括驱动套209以及旋转件210,套体201位于驱动套209内,驱动套209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2091,套体201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2011,驱动套209与套体201是通过内螺纹2091与外螺纹2011之间进行螺纹连接的;驱动套209的边缘环状设置有齿条边2091,旋转件210与直杆211连接,直杆211与齿轮212连接,齿轮212与第二双联齿轮213啮合连接,第二双联齿轮213与齿条边2091啮合连接,上述结构的用意在于,手持旋转件210进行转动,会带动第二双联齿轮213进行转动,第二双联齿轮213与齿条边2091的相互作用,从而令驱动套209发生转动;驱动套209外设置有罩筒214,罩筒214设置有导向杆2141,套体201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孔2012,装配后,导向杆2141是插接在定位孔2012中,导向杆2141是往上插入到定位孔2012的,导向杆2141达到限定套体201的目的,令驱动套209转动时套体201不会跟随转动,而由于驱动套209与套体201是通过内螺纹2091与外螺纹2011之间进行螺纹连接的,因此驱动套209转动会令套体201进行上下运动,即令研磨套202发生上下运动,最终令第一研磨面与第二研磨面之间之间的研磨空间发生变化,能调节研磨出不同粗细的咖啡豆粉末。
52.旋转件210的圆周纵向排布设置有若干凸起,相邻凸起之间设置有摩擦纹,凸起以及摩擦纹均有助于增大与手指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发生打滑。
53.驱动组件外设置有罩体215,罩体215设置有下料位2151,罩体215上设置有盖体216,盖体216是通过螺丝拧紧的方式固定在罩体215上,盖体216设置有进料位2161,进料位2161内设置有防护板2162,防护板2162延伸至下料位2151;咖啡豆是从位于研磨组件2上方的下料漏斗1下落,依次经过进料位21611、下料位2151落下至研磨套202与内磨轮203之间进行研磨;结合图2至图5看,防护板2162延伸至下料位2151,此一方面有助于将咖啡豆引导至下料位2151中,另一方面防护板2162覆盖在轴齿轮207以及轴体208等部件的上方,避免咖啡豆落入到该部件中影响使用。
54.漏斗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挡料板101,挡料板101与启闭组件连接,启闭组件控制挡料板101进行转动;漏斗本体1设置有第一开口106,挡料板101设置有第二开口1011,第一开口106与第二开口1011形状匹配,将咖啡豆倒入至漏斗本体1后,通过启闭组件控制挡料板101转动,令第二开口1011与第一开口106重叠时,漏斗本体1中的咖啡豆会依次经由第一开口106以及第二开口1011进行排出至位于下方的研磨组件2中盖体216的进料位2161中;反之,反向转动启闭组件,令第二开口1011与第一开口106错开,则挡料板101会将第一开口106封住,咖啡豆不能下料。
55.启闭组件包括连杆103以及旋钮开关104,连杆103的下端与挡料板101连接,连杆103的上端与旋钮开关104连接,从而手持旋钮开关104进行拧动,即可控制挡料板101进行转动,即控制第二开口1011与第一开口106重叠或错开。
56.漏斗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密封盖107,达到密封的作用。启闭组件上设置有分流导板102,分流导板102与漏斗本体1内壁之间预留有下料缝隙,即分流导板102的边缘不是密封盖压在漏斗本体1内壁的,是存在有缝隙供咖啡豆流入的;从图16以及图19看出,分流导板102的四周形成往下倾斜的曲面了,当取走密封盖107后往漏斗本体1倒入咖啡豆时,咖啡豆会沿着分流导板102的四周分流至下料缝隙再流入到漏斗本体1的下方,从而不会像传统磨豆机那样堆积在漏斗本体1的中部,有利于咖啡豆的顺畅倒入。
57.分流导板102连接在连杆103上,连杆103的上端连接部位设置成方形状,旋钮开关104对应设置有方形安装槽1041,
58.方形安装槽1041是卡套在连杆103的上端方形状部位,方形状的设置有助于增强旋钮开关104与连杆103连接的稳定性,旋钮开关104转动即带动连杆103的转动,两者不会发生打滑。
59.漏斗本体1的中部设置有装配筒105,连杆103位于装配筒105内,连杆103从下至上插入至装配筒105后,再与旋钮开关104进行连接。
6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将咖啡豆倒入至下料漏斗1后,当启闭组件打开时,咖啡豆会经由第一开口106、第二开口1011、进料位2161、下料位2151落下至研磨套202与内磨轮203之间进行研磨,驱动组件会带动内磨轮203进行转动,而手动转动旋转件210能调节研磨套202升或降,与内磨轮203发生相互运动,以调节不同粗细的咖啡豆粉末;研磨后的咖啡豆粉末会落下至接料漏斗3中,供人拿取冲泡饮用。
6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