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组合的火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86590发布日期:2022-07-26 21:57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组合的火锅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火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组合的火锅炉。


背景技术:

2.火锅是市场上的一种很欢迎的烹饪方式,通过自主夹起喜欢的食物在火锅内的汤底涮煮后,粘上自己调配的酱料进行食用,特别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并且火锅的汤底可以更换各种口味,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
3.但是以往的火锅炉功能性较为单一,只能作为涮煮为主的烹饪,在面对需要尝试其他烹饪方式的时候,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组合的火锅炉,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以往的火锅炉功能性较为单一,只能作为涮煮为主的烹饪,在面对需要尝试其他烹饪方式的时候,难以实现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层组合的火锅炉。
6.可选地,一种多层组合的火锅炉,包括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外设置有锅体,所述第一支撑柱内呈空心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下端穿设有注水管一端,所述注水管另一端连接到锅体内,所述第一支撑柱上端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支撑柱上端开设有的开口直径大于第一支撑柱直径,所述第一支撑柱采用开口连接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下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第二支撑柱外设置有蒸笼,所述蒸笼上端呈直筒圆柱设置,所述蒸笼下端与所述蒸笼上端开设的直筒圆柱之间放置有蒸笼板,所述第二支撑柱上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支撑柱采用开口连接壶体下端。
7.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柱与锅体呈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注水管之间焊接穿设连接。
8.进一步,第二支撑柱开设有若干个所述出气口,若干个所述出气口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柱与蒸笼之间分别设置环形凹槽,若干个所述出气口下端高于环形凹槽。
9.进一步,所述蒸笼板呈圆柱设置,所述蒸笼外部边缘呈直角设置,所述蒸笼内设置有穿设柱,所述蒸笼采用穿设柱穿设第二支撑柱,所述穿设柱与蒸笼板之间呈凹槽设置,所述穿设柱与蒸笼板之间的凹槽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10.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柱下端凸出延伸蒸笼下端,所述第二支撑柱下端装插第一支撑柱上端的开口,所述第二支撑柱上端的开口与第一支撑柱上端开设的开口直径相同。
11.进一步,所述壶体下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上端的开口,所述壶体下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壶体下端开设的凹槽内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上端的开口相连接,所述壶体上端设置有壶盖。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层组合的火锅炉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3.本新型采用第一支撑柱以及第二支撑柱的连接组合,形成多层设置,本新型每一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置不同功能效果的添加层,添加层可为蒸笼、壶体等,所增加的添加层分别添加有本新型所描述的第一支撑柱或第二支撑柱。
14.本新型的第一支撑柱外侧问锅体,锅体内放置火锅汤底,本新型的火锅汤底通过第一支撑柱的开口倒入,火锅汤底从第一支撑柱低端的注水管排出到锅体,本新型采用第一支撑柱注入汤底,可以让第一支撑柱内注有热汤,热汤的热量会上升到第二支撑柱内部,第二支撑柱的若干个出气口会向外排出热量,实现带有热量的蒸汽灌溉到蒸笼内,从蒸笼底部延伸,热量对蒸笼内部放置的蒸笼板进行蒸煮,把蒸笼板放置的食物进行蒸熟,蒸笼上端采用直筒圆柱可以与下端圆弧外形产生夹角,方便蒸笼板限位放置在蒸笼内;没有排放到蒸笼的带有热量蒸汽会抵达到壶体,对壶体底部进行汇集热量,让壶体内部的食材产生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层组合的火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沿图1中蒸笼板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一种多层组合的火锅炉,包括第一支撑柱1与第二支撑柱2,所述第一支撑柱1外设置有锅体1-1,所述第一支撑柱1内呈空心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1下端穿设有注水管1-2一端,所述注水管1-2另一端连接到锅体1-1内,所述第一支撑柱1上端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支撑柱1上端开设有的开口直径大于第一支撑柱1直径,所述第一支撑柱1采用开口连接第二支撑柱2,所述第二支撑柱2下端开设有出气口2-2,所述第二支撑柱2外设置有蒸笼2-1,所述蒸笼2-1上端呈直筒圆柱设置,所述蒸笼2-1下端与所述蒸笼2-1上端开设的直筒圆柱之间放置有蒸笼板3,所述第二支撑柱2上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支撑柱2采用开口连接壶体4下端。
23.本新型采用第一支撑柱1以及第二支撑柱2的连接组合,形成多层设置,本新型每一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置不同功能效果的添加层,添加层可为蒸笼 2-1、壶体4等,所增加的添加层分别添加有本新型所描述的第一支撑柱1或第二支撑柱2。
24.本新型的第一支撑柱1外侧问锅体1-1,锅体1-1内放置火锅汤底,本新型的火锅汤底通过第一支撑柱1的开口倒入,火锅汤底从第一支撑柱1低端的注水管1-2排出到锅体1-1,本新型采用第一支撑柱1注入汤底,可以让第一支撑柱1内注有热汤,热汤的热量会上升到第二支撑柱2内部,第二支撑柱2的若干个出气口2-2会向外排出热量,实现带有热量的蒸汽灌溉到蒸笼2-1内,从蒸笼2-1底部延伸,热量对蒸笼2-1内部放置的蒸笼板3进行蒸煮,把蒸笼板3放置的食物进行蒸熟,蒸笼2-1上端采用直筒圆柱可以与下端圆弧外形产生夹角,方便蒸笼板3限位放置在蒸笼2-1内;没有排放到蒸笼2-1的带有热量蒸汽会抵达到壶体4,对壶体4底部进行汇集热量,让壶体4内部的食材产生加热效果。
25.采用上述结构后,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新型可以通过需要进行多个支撑柱的装配连接,加大可使用的区域,数量不唯一,本新型第一支撑柱1与第二支撑柱2之间在本新型中,为了加强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采用内外螺纹进行连接,采用内外螺纹进行连接为本新型最优连接方式。
26.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柱1与锅体1-1呈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1与注水管1-2之间焊接穿设连接。
27.采用上述结构后,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一体式设置可以减少之间的连接缝隙,第一支撑柱1的注水管1-2在本新型中设置有至少两个,两个注水管1-2 的设置可以加快汤水注入到锅体1-1内。注水管1-2与第一支撑柱1之间采用焊接的设置,可以防止装配的情况下,产生缝隙,注水管1-2向锅体1-1凸出一小段,可以方便焊接,并且注水管1-2的设置可以让汤水充分引导排出到锅体1-1 中心。
28.如图1~2所示,第二支撑柱2开设有若干个所述出气口2-2,若干个所述出气口2-2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柱2与蒸笼2-1之间分别设置环形凹槽,若干个所述出气口2-2下端高于环形凹槽,所述蒸笼板3呈圆柱设置,所述蒸笼3 外部边缘呈直角设置,所述蒸笼3内设置有穿设柱3-1,所述蒸笼3采用穿设柱 3-1穿设第二支撑柱3,所述穿设柱3-1与蒸笼板3之间呈凹槽设置,所述穿设柱3-1与蒸笼板3之间的凹槽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29.采用上述结构后,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二支撑柱2设置的若干个出气口2-2朝上倾斜,可以方便带有热量的水蒸气向上引导,抵达到蒸笼2-1内部的水蒸气会穿过蒸笼板3开设的若干个透气孔,对蒸笼板3内部的食物进行蒸熟,蒸笼板3的直角外边会限位在蒸笼2-1上端的直筒圆柱内,蒸笼板3中心的穿设柱3为空心圆柱,穿设柱3内直径与第二支撑柱2
的外直径相同,穿设柱3-1 与蒸笼板3之间的凹槽可以在水蒸气接触到蒸笼板3后产生液化后,提供液态水的收纳,减少回流。
30.本新型的蒸笼板3为了使底部的水蒸气集中滴落到凹槽,蒸笼板3底部可采用锥形设置,使液化后的水蒸气集中引导到蒸笼板3边缘,最后抵达到蒸笼 2-1内壁,滑落到凹槽内。
31.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柱2下端凸出延伸蒸笼2-1下端,所述第二支撑柱2下端装插第一支撑柱1上端的开口,所述第二支撑柱2上端的开口与第一支撑柱1上端开设的开口直径相同。
32.采用上述结构后,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新型的第二支撑柱2与第一支撑柱1的外直径相同,第二支撑柱2与第一支撑柱1上端开设的开口直径大于第二支撑柱2与第一支撑柱1,本新型采用这种设置,可以让第一支撑柱1提供装插空间给第二支撑柱2下端,开口与第二支撑柱2、开口与第一支撑柱1之间收窄,可以为装插在开口的支撑柱提供限位空间,避免滑落到下端支撑柱的内部。
33.如图1~2所示,所述壶体4下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2上端的开口,所述壶体4下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壶体4下端开设的凹槽内设置有导热板4-1,所述导热板4-1与所述第二支撑柱2上端的开口相连接,所述壶体4上端设置有壶盖 4-2。
34.采用上述结构后,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壶体4底部的导热板4-1为金属板,导热板4-1的厚度比壶体4的厚度薄,较薄的导热板4-1更容易把水蒸气的热量传递到壶体4内部,壶体4下端的凹槽可以提供支撑作用,使导热板4-1与外界平面产生间隙,避免直接接触,而导致带有热量的导热板4-1对外界的桌面等造成烫坏,壶体4与第二支撑柱2之间的连接与第二支撑柱2连接的第一支撑柱1 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作赘述。
35.本新型的锅体1-1底部与外界的热源相连接,通过外界的热量对锅体1-1内部的汤水进行恒温或加热。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