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温防烫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8440发布日期:2022-09-21 00:08阅读:33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杯具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指温防烫杯。


背景技术:

2.现有市面上喝茶所涉及到的杯具一般为瓷杯、玻璃杯等,瓷杯、玻璃杯等因其材质原因不便携带且易碎,同时水杯因杯子循环使用的现状,存在消毒不彻底易细菌滋生等问题,为此,银质的杯具深受大家的喜爱,银离子具有很好地抗菌作用,对于消毒和抑制细菌滋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用于茶杯的银质杯具在作为开水容器的时候,因为银导热快,导致用银质的茶杯喝茶时,容易烫手又烫嘴,故而,在很多银质杯具上套上各种材料的隔热防烫套,如:竹子套、塑胶套、布套等等,如此,套上隔热防烫套后就不会出现烫手的现象,但是,因为隔热防烫了,导致无法知晓杯子中的水温,从而容易出现烫嘴的现象,给用户带来不便。
3.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指温防烫杯,其实现了手指试温与防烫的双功能设计,从而能通过手指触摸进行试温而避免饮用烫伤的现象,能通过手持区进行手持而避免用户烫伤手的现象。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指温防烫杯,包括金属杯体,该金属杯体具有开口设置的容纳腔,该金属杯体的外侧壁设置有手持区域及露于手持区域外的饮用接触区域,该饮用接触区域位于手持区域朝向金属杯体开口端的一侧,该手持区域包括用于试温的试温触摸区及用于手持且防烫的手持区。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杯体采用金、银或铂制成。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本体的外周侧壁包覆有一第一隔热套,所述第一隔热套位于饮用接触区域的下侧,所述第一隔热套的外表面形成前述手持区,所述第一隔热套具有避位孔,所述金属本体的外周侧壁至少一体向外凸设有一个试温触摸凸部,所述试温触摸凸部位于避位孔内,所述试温触摸区形成于试温触摸凸部的外表面。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试温触摸凸部背向金属本体的外表面与第一隔热套的外表面两者齐平设置,或者,所述试温触摸凸部背向金属本体的外表面凸露于第一隔热套的外表面外,或者,所述试温触摸凸部背向金属本体的外表面凹陷于第一隔热套的外表面内。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试温触摸凸部设置有两个,两个试温触摸凸部对称式间距布置,相应地,所述避位孔有两个。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试温触摸凸部背向金属本体的外表面设有装饰图案。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本体的外周侧壁至少一体向外凸设有两个定位凸部,两个定位凸部对侧间距设置,每个定位凸部均连接有一第二隔热套,所述第二隔热套的
外表面形成前述手持区,所述金属本体的外周侧壁异于第二隔热套的区域形成前述试温触摸区。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隔热套设置有连接扣合孔,所述连接扣合孔与定位凸部相扣合连接。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饮用接触区域露于手持区域外的设置,可将饮用接触区域与手持区域间隔开,尤其是,于手持区域设置用于试温的试温触摸区及用于手持且防烫的手持区,使其实现了手指试温与防烫的双功能设计,从而能通过手指触摸进行试温而避免饮用烫伤的现象,能通过手持区进行手持而避免用户烫伤手的现象;
15.其次,通过于试温触摸凸部背向金属本体的外表面设有装饰图案,能实现试温的同时具备一定的装饰和文创效果;
16.以及,通过于第二隔热套的外表面形成前述手持区,金属本体的外周侧壁异于第二隔热套的区域形成前述试温触摸区,如此,能将试温触摸区的面积更大,以便于手指试温,且通过将第二隔热套连接于定位凸部可实现第二隔热套的凸露式设计,使用户手持更具独特性和体验感。
17.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截面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截面图。
22.附图标识说明:
23.10、金属杯体
ꢀꢀꢀꢀꢀꢀꢀꢀꢀꢀ
11、容纳腔
24.12、试温触摸凸部
ꢀꢀꢀꢀꢀꢀ
20、饮用接触区域
25.30、第一隔热套
ꢀꢀꢀꢀꢀꢀꢀꢀ
40、定位凸部
26.50、第二隔热套
ꢀꢀꢀꢀꢀꢀꢀꢀ
60、试温触摸区
27.70、手持区。
具体实施方式
28.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两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中,图1与图2显示了实施例一的具体结构,图3与图4显示了实施例二的具体结构。
29.一种指温防烫杯,包括金属杯体10,所述金属杯体10采用金、银或铂等贵金属制成,且优选采用银制作的金属杯体10,银离子具有抗菌作用,能很好地达到抗菌的目的。所述金属杯体10具有开口设置的容纳腔11,该金属杯体10的外侧壁设置有手持区域及露于手持区域外的饮用接触区域20,该饮用接触区域20位于手持区域朝向金属杯体10开口端的一侧,该手持区域包括用于试温的试温触摸区60及用于手持且防烫的手持区70。如此,通过将饮用接触区域20露于手持区域外的设置,可将饮用接触区域20与手持区域间隔开,尤其是,
于手持区域设置试温触摸区60及手持区70,使其实现了手指试温与防烫的双功能设计,从而能通过手指触摸进行试温而避免饮用烫伤的现象,能通过手持区70进行手持而避免用户烫伤手的现象。
30.其中,如图1、图2所示,于实施例一中,所述金属本体的外周侧壁包覆有一第一隔热套30,所述第一隔热套30位于饮用接触区域20的下侧,所述第一隔热套30的外表面形成前述手持区70,所述第一隔热套30具有避位孔,所述金属本体的外周侧壁至少一体向外凸设有一个试温触摸凸部12,所述试温触摸凸部12位于避位孔内,所述试温触摸区60形成于试温触摸凸部12的外表面,所述试温触摸凸部12背向金属本体的外表面设有装饰图案,其可通过激光雕刻或冲压等方式制成装饰图案,所述装饰图案可以是生肖或其他个性图案,只需根据生产需求进行设定即可,在此不做赘述,且,试温触摸区60覆盖于装饰图案,如此,能实现试温的同时具备一定的装饰和文创效果。以及,优选地,于实施例一中,所述试温触摸凸部12设置有两个,两个试温触摸凸部12对称式间距布置,相应地,所述避位孔有两个。此处,所述试温触摸凸部12与和水接触的金属内层相接触,如此,对于中空双层的杯子才能更好地起到试温作用。
31.还有,于实施例一中,所述试温触摸凸部12背向金属本体的外表面与第一隔热套30的外表面两者齐平设置,以使整体外观更加美观;或者,所述试温触摸凸部12背向金属本体的外表面凸露于第一隔热套30的外表面外,以便于用户能更方便地进行手指试温;或者,所述试温触摸凸部12背向金属本体的外表面凹陷于第一隔热套30的外表面内,以实现隐藏式试温触摸设计。
32.如图3、图4所示,于实施例二中,所述金属本体的外周侧壁至少一体向外凸设有两个定位凸部40,本实施例二中所述定位凸部40设置两个,两个定位凸部40对侧间距设置,且优选两个定位凸部40中心对称设置,每个定位凸部40均连接有一第二隔热套50,此处,所述第二隔热套50为木制的木套,以达到隔热防烫手的目的。所述第二隔热套50的外表面形成前述手持区70,所述金属本体的外周侧壁异于第二隔热套50的区域形成前述试温触摸区60,如此,能将试温触摸区60的面积更大,以便于手指试温,且通过将第二隔热套50连接于定位凸部40可实现第二隔热套50的凸露式设计,使用户手持更具独特性和体验感。
33.以及,优选地,于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二隔热套50设置有连接扣合孔,所述连接扣合孔与定位凸部40相扣合连接,当然,所述第二隔热套50并不局限于该固定连接方式,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将第二隔热套50组装于定位凸部40上,在此,不做赘述。
3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将饮用接触区域露于手持区域外的设置,可将饮用接触区域与手持区域间隔开,尤其是,于手持区域设置用于试温的试温触摸区及用于手持且防烫的手持区,使其实现了手指试温与防烫的双功能设计,从而能通过手指触摸进行试温而避免饮用烫伤的现象,能通过手持区进行手持而避免用户烫伤手的现象;其次,通过于试温触摸凸部背向金属本体的外表面设有装饰图案,能实现试温的同时具备一定的装饰和文创效果;以及,通过于第二隔热套的外表面形成前述手持区,金属本体的外周侧壁异于第二隔热套的区域形成前述试温触摸区,如此,能将试温触摸区的面积更大,以便于手指试温,且通过将第二隔热套连接于定位凸部可实现第二隔热套的凸露式设计,使用户手持更具独特性和体验感。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
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