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玻璃蒸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81464发布日期:2022-07-16 04:1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玻璃蒸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热玻璃蒸柜。


背景技术:

2.蒸柜是通过在密闭空间内放置待蒸物体,并在该密闭空间内释放蒸汽,以通过蒸汽将带蒸物体蒸熟的常见厨具。
3.现有的蒸柜中,通过对水加热形成蒸汽后,向蒸柜内输出,但是由于蒸汽无法完全被待蒸物体吸收,导致在经过循环后,依然有部分蒸汽排出,而排出的蒸汽没有回收,导致能源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热玻璃蒸柜,旨在解决现有的蒸柜中缺少对蒸汽回收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热玻璃蒸柜,包括柜体和集水组件,所述集水组件与所述柜体连接;所述柜体底部设有排气口,所述集水组件包括集水箱、进气管、出水管、进水口、水位针及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气管一端连通所述排气口,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集水箱内,所述出水管与所述集水箱连通,且所述出水管从所述集水箱的底部延伸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气管;所述水位针设于所述集水箱内,所述水位针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所述出水管的高度,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集水箱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的高度低于所述水位针的高度。
6.优选地,所述集水箱顶部还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所述集水箱连通。
7.优选地,所述出气管沿着所述柜体的侧面设置,且所述出气管在远离集水箱一端设置于所述柜体的顶部区域。
8.优选地,所述柜体包括收纳部及立柱,所述立柱设于所述收纳部侧面;所述立柱对应所述收纳部的区域开设有排蒸汽口。
9.优选地,所述收纳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收纳部在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立柱在每个收纳部区域开设的排蒸汽口的数量不同,所述排蒸汽口的数量在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上依次递减。
10.优选地,所述柜体底部还设有蒸发箱,所述蒸发箱与所述立柱连通,所述蒸发箱用于产生蒸汽并排向所述立柱。
11.优选地,所述蒸发箱内设有加热体、水位针及浮球补水阀,所述水位针、所述浮球补水阀及所述加热体设于所述蒸发箱的侧面。
12.优选地,所述蒸发箱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蒸发箱分为检测部及加热部,所述检测部及所述加热部在所述蒸发箱的底部连通;所述加热体设于所述加热部,所述浮球补水阀及所述水位针设于所述检测部。
13.优选地,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柜体内的顶部,所述隔板设置为截面呈倒v型的结构。
14.优选地,所述进气管端部为漏斗形结构,且所述进气管端部的外周侧为折线结构。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玻璃蒸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通过设置集水箱、进气管、出水管、进水口、水位针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出水管与所述集水箱连通,且所述出水管从所述集水箱的底部延伸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气管,使得从柜体内部流出的蒸汽进入到集水箱中时,基于水位高度的设置,蒸汽直接从水位以下注入混合,可以避免蒸汽未进入清水内而停留在水位以上的情况,可以极大提高对蒸汽的回收效果。而通过水位针与温度传感器的双重感应下,可以确保集水箱内清水的水位高度和水温,确保对蒸汽吸收的稳定性。同时,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柜体的底部,是利用了蒸汽流动的原理,蒸汽在自由条件下会向上流动,当柜体内部通入的蒸汽过多时,可基于气压将位于柜体底部的蒸汽压出,在柜体顶部的蒸汽受压而向下移动,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二次与待蒸物体接触,以在柜体内部形成一个循环流动的蒸汽流动线路,提高蒸汽的利用率。
17.2、通过在立柱上开设排蒸汽口,使得蒸汽从收纳部的侧面方向排出,确保每个收纳部均能够接收同样温度的蒸汽,保证蒸柜的加热质量。
18.3、通过设置多个收纳部,每个收纳部的排蒸汽口数量不断变化,且在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上依次递减,在底部设置数量较多的排蒸汽口,使得对柜体内每个区域的待蒸物体具有更加平均的蒸熟时间,保证在同一时间内出柜的食物具有更一致的熟度。
19.4、通过在蒸发箱内设置水位针及浮球补水阀,以通过双水位检测的方式提高对蒸发箱的水位检测,避免干烧。
20.5、通过设置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为截面呈倒v型的结构,用于将收纳部内液化为水珠的蒸汽聚集在隔板表面,而基于隔板形成的斜面结构,在隔板的斜面引导下向柜体的侧面流动,使得大部分液化成水珠的蒸汽不会直接往下滴落,提高食物的蒸熟质量。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热玻璃蒸柜的在正面方向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热玻璃蒸柜在侧面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热玻璃蒸柜中集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标号说明:
26.1、柜体;11、排气口;12、收纳部;13、立柱;131、排蒸汽口;
27.2、集水组件;21、集水箱;22、进气管;23、出水管;24、进水口;25、水位针;26、温度传感器;27、出气管;
28.3、蒸发箱;31、加热体;32、水位针;33、浮球补水阀;34、挡板;
29.10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32.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33.请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公开了电热玻璃蒸柜,包括柜体1和集水组件2,所述集水组件2与所述柜体1连接。可以理解,所述柜体1为用于收纳待蒸物体并输出蒸汽,所述集水组件2用于回收柜体1向外输出的蒸汽。
34.所述柜体1底部设有排气口11,所述集水组件2包括集水箱21、进气管22、出水管23、进水口24、水位针25及温度传感器26。
35.所述进气管22一端连通所述排气口11,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集水箱21内,所述出水管23与所述集水箱21连通,且所述出水管23从所述集水箱21的底部延伸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气管22。
36.所述水位针25设于所述集水箱21内,所述水位针25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所述出水管23的高度,所述温度传感器26设于所述集水箱21内,所述温度传感器26的高度低于所述水位针25的高度。
37.所述柜体1内输出的蒸汽在经过待蒸物体后,统一从位于柜体1底部的排气口11排出至集水组件2中,而基于进气管22进入到集水箱21中,所述集水箱21内存有清水,当蒸汽进入时与清水接触混合,以将蒸汽降温后液化形成液体,最后留存在集水箱21中。而基于蒸汽的不断液化,集水箱21中的液体液位不断上升,直至上升超过出水管23时,可通过出水管23向外排出。
38.可以理解,所述水位针25用于检测当前的水位,当水位低于水位针25时,通过进水口24设置的管道注入新的清水,以保证液位符合预设水平。所述温度传感器26用于检测集水箱21内的液体温度,当液体温度过高时,对蒸汽的吸收作用会明显下降,而温度传感器26检测到水温高于预设值时,会通过进水口24注入清水,将集水箱21内的水通过出水管23排出,达到注入降低温度的水替换高温水的效果,新注入的清水则达到降温的作用。
39.可以理解,所述水位针25的作用下,集水箱21内的水位没过进气管22的出气端,使得蒸汽在初次进入到集水箱21内时,直接从水位以下注入混合,可以避免蒸汽未进入清水内而停留在水位以上的情况,可以极大提高对蒸汽的回收效果。
40.可以理解,所述排气口11设置于柜体1的底部,是利用了蒸汽流动的原理,蒸汽在自由条件下会向上流动,当柜体1内部通入的蒸汽过多时,可基于气压将位于柜体1底部的蒸汽压出,在柜体1顶部的蒸汽受压而向下移动,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二次与待蒸物体接触,以在柜体1内部形成一个循环流动的蒸汽流动线路,提高蒸汽的利用率。
41.所述集水箱21顶部还设有出气管27,所述出气管27与所述集水箱21连通,向集水
箱21内注入的蒸汽无法完全吸收的情况下,残留的空气可以从出气管27向外排出,此时有大部分的蒸汽已经被集水箱21内的水吸收。或由于集水箱21内的水温升高时,会降低对蒸汽的吸收,故设置的出气管27可以将未吸收的蒸汽排出。
42.可以理解,所述出气管27沿着所述柜体1的侧面设置,且所述出气管27在远离集水箱21一端设置于所述柜体1的顶部区域,以向上排出蒸汽。
43.请继续结合图1和图2,所述柜体1包括收纳部12及立柱13,所述立柱13设于所述收纳部12侧面。所述立柱13对应所述收纳部12的区域开设有排蒸汽口131。
44.具体地,所述收纳部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收纳部12在所述立柱13的高度方向上依次设置。
45.所述立柱13在每个收纳部12区域开设的排蒸汽口131的数量不同,所述排蒸汽口131的数量在所述立柱13的高度方向上依次递减,故位于柜体1顶部的收纳部12内的排蒸汽口131的数量最少,位于底部的收纳部12内的排蒸汽口131的数量最多。
46.可以理解,基于蒸汽的流动原理,大部分蒸汽会聚集在柜体1的顶部,故在底部设置数量较多的排蒸汽口131,使得对柜体1内每个区域的待蒸物体具有更加平均的蒸熟时间,保证在同一时间内出柜的食物具有更一致的熟度。
47.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进气管22在置入所述集水箱21的端部为漏斗形结构,且所述进气管22在该端部的外周侧为折线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进气管22的漏斗形结构以及在外周侧的折线结构有助于提高蒸汽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蒸汽的吸收效率。所述折线结构为所述进气管22的外周侧截面形成的折线样式,以通过板面折弯的方式提高与水的接触面积。
48.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柜体1底部还设有蒸发箱3,所述蒸发箱3与所述立柱13连通,所述蒸发箱3用于产生蒸汽并排向所述立柱13。
49.所述蒸发箱3内设有加热体31、水位针32及浮球补水阀33,所述水位针32、所述浮球补水阀33及所述加热体31设于所述蒸发箱3的侧面,所述浮球补水阀33基于浮球的方式检测水位,当水位过低时,基于浮球的位置打开补水,向蒸发箱3内注入清水。而所述水位针32用于检测水位高度,以通过双水位检测的方式提高对蒸发箱3的水位检测,避免干烧。
50.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蒸发箱3设有挡板34,所述挡板34将所述蒸发箱分为检测部及加热部,所述检测部及所述加热部在所述蒸发箱3的底部连通。
51.所述加热体31设于所述加热部,所述浮球补水阀33及所述水位针32设于所述检测部。
52.可以理解,所述浮球补水阀33为常见的浮球阀门,可用来自动控制水塔或水池的液面。具有保养简单,灵活耐用,液位控制准确度高,水位不受水压干扰且开闭紧密不漏水等特点,故对浮球补水阀33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53.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柜体1内部的顶部区域设有隔板100,所述隔板100为金属材质,所述隔板100设置为截面呈倒v型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100为不锈钢材质,用于将收纳部12内液化为水珠的蒸汽聚集在隔板100表面,而基于隔板100形成的斜面结构,在隔板100的斜面引导下向柜体1的侧面流动,使得大部分液化成水珠的蒸汽不会直接往下滴落,提高食物的蒸熟质量。
5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热玻璃蒸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55.1、通过设置集水箱、进气管、出水管、进水口、水位针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出水管与所述集水箱连通,且所述出水管从所述集水箱的底部延伸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气管,使得从柜体内部流出的蒸汽进入到集水箱中时,基于水位高度的设置,蒸汽直接从水位以下注入混合,可以避免蒸汽未进入清水内而停留在水位以上的情况,可以极大提高对蒸汽的回收效果。而通过水位针与温度传感器的双重感应下,可以确保集水箱内清水的水位高度和水温,确保对蒸汽吸收的稳定性。同时,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柜体的底部,是利用了蒸汽流动的原理,蒸汽在自由条件下会向上流动,当柜体内部通入的蒸汽过多时,可基于气压将位于柜体底部的蒸汽压出,在柜体顶部的蒸汽受压而向下移动,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二次与待蒸物体接触,以在柜体内部形成一个循环流动的蒸汽流动线路,提高蒸汽的利用率。
56.2、通过在立柱上开设排蒸汽口,使得蒸汽从收纳部的侧面方向排出,确保每个收纳部均能够接收同样温度的蒸汽,保证蒸柜的加热质量。
57.3、通过设置多个收纳部,每个收纳部的排蒸汽口数量不断变化,且在所述立柱的高度方向上依次递减,在底部设置数量较多的排蒸汽口,使得对柜体内每个区域的待蒸物体具有更加平均的蒸熟时间,保证在同一时间内出柜的食物具有更一致的熟度。
58.4、通过在蒸发箱内设置水位针及浮球补水阀,以通过双水位检测的方式提高对蒸发箱的水位检测,避免干烧。
59.5、通过设置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为截面呈倒v型的结构,用于将收纳部内液化为水珠的蒸汽聚集在隔板表面,而基于隔板形成的斜面结构,在隔板的斜面引导下向柜体的侧面流动,使得大部分液化成水珠的蒸汽不会直接往下滴落,提高食物的蒸熟质量。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