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简单的小型家用石磨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26857发布日期:2022-08-31 05:3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简单的小型家用石磨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的家用石磨豆浆机,属于食品加工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豆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品,具有营养丰富、口感好、制作容易、物美价廉等诸多优点,在各地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制作豆浆有石磨、钢磨、豆浆机和破壁机等几种方法。石磨是传统的制作方法,传统石磨加工出的豆浆浓稠而口感清爽,具有豆浆独特的浓香,没有任何残渣,口感极好,可以再加工为豆腐、豆腐脑等豆制品,但是石磨笨重,加工效率低,已经很少见到。钢磨是石磨的替代品,制作效率高,主要是中小企业使用,家庭无法使用。豆浆机和破壁机是新型的加工设备,通过刀具的高速旋转将黄豆打碎,然后利用滤网进行过滤,将大颗粒过滤后的豆浆经过加热后成为可食用的饮品,而破壁机的刀具旋转速度更大,粉碎的更加细腻,因此不必进行过滤,能够保持全部的营养成分,并且可以对干豆直接进行粉碎,不必浸泡就可以加工成豆浆。但是豆浆机和破壁机加工得到的是颗粒,过滤后的浆液是一种悬浊液,加热饮用时有一种粘稠的感觉,且不能再加工为豆制品。
3.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各种传统的加工技术得到恢复和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4.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200013599公开了一种家用电动石磨豆浆机,这种电动石磨豆浆机使用传统的石磨进行研磨,恢复了传统石磨豆浆的口感,并采用电机驱动,可以自动进行研磨、过滤、分离,可以连续长时间工作,噪音小、效率高、省时、省力,是现代食品加工机械中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创新,它的缺点是结构较为复杂,体积稍大,对于人口较少的小家庭有大材小用的感觉。
5.目前市场上还有一种商用豆浆机,这种豆浆机采用上口大、下口小的锥形滤网,磨浆自上而下通过滤网,因此过滤时磨浆中的滤渣会附着在滤网表面,大大影响了过滤效率。另外,这种豆浆机采用的磨盘并不是传统的石磨盘,而是采用沙粒和化学胶粘剂合制作磨盘,这种磨盘在豆浆机高速运转摩擦中升温,磨盘会释放化学物质,长期食用所产出的豆浆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商用豆浆机的体积大,重量大,电能消耗大,不易清洗,不适合家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小型家用石磨豆浆机,这种石磨豆浆机外形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易操作,省时、省力,产出的豆浆回归传统豆浆的味道,特别适合人口少的小家庭使用。
7.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结构简单的小型家用石磨豆浆机,它包括水箱、料斗、上磨盘、下磨盘、电机,水箱安装在料斗的上部,上磨盘位于料斗的下方,下磨盘在上磨盘的下方与上磨盘相啮合,
电机位于下磨盘的下方,电机轴与下磨盘为驱动连接,其改进之处是,它还有浆渣分离网、接浆器、接渣盒和接渣盒底壳,料斗的底面有中心下料孔,上磨盘的中心有中心进料口,上磨盘的中心进料口与料斗的中心下料孔相对,浆渣分离网为有锥度的圆筒体,圆筒体的圆周表面为网状,浆渣分离网的圆筒体上端内孔边缘与下磨盘的圆周固定连接,浆渣分离网的圆筒体下端内孔边缘与接浆器相连接,接渣盒连接在接浆器的下方,接渣盒底壳连接在接渣盒的下方,电机的下端固定在接渣盒底壳上,电机体嵌入在接渣盒的接渣盒内套筒中。
9.上述结构简单的小型家用石磨豆浆机,所述接浆器和接渣盒为直径相同的圆筒体,接浆器的圆筒体底部圆周有环形的接浆槽,接浆器侧壁下部有出浆口与接浆槽相连通,浆渣分离网的外周下端与接浆器底部的接浆槽转动连接,接渣盒内有接渣盒内套筒,接渣盒(的圆筒体外壁下端与接渣盒内套筒的下端由环形底面相连接。
10.上述结构简单的小型家用石磨豆浆机,所述的电机的电机轴通过上驱动盘、主驱动盘、驱动轴、金属连接套与下磨盘驱动连接,上驱动盘与下磨盘固定连接,主驱动盘的圆周与上驱动盘的内孔相啮合,主驱动盘的下端通过金属连接套与电机轴相连接,驱动轴下端连接在金属连接套的上顶面,驱动轴的上部垂直穿过主驱动盘的中心内孔和下磨盘。
11.上述结构简单的小型家用石磨豆浆机,所述浆渣分离网由上顶环、内套筒、下接浆环形槽、连接杆、分离网片组成,上顶环为水平圆环,内套筒的上端与上顶环的内孔圆周相连接,下接浆环形槽的直径大于上顶环的直径,下接浆环形槽位于上顶环的下方,下接浆环形槽的内边缘与上顶环的外边缘之间有多个连接杆环绕圆周相连接,分离网片环绕在上顶环和下接浆环形槽的圆周之间,分离网片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顶环的外边缘和下接浆环形槽的内边缘相连接,多个连接杆分别与分离网片表面相连接,浆渣分离网的外形形状为锥形,浆渣分离网的锥度为16
°‑
39
°
,分离网片上的网孔直径为0.15mm-0.45mm,内套筒的底面封闭,下磨盘放置在内套筒中,内套筒的底面上有下磨盘止转销31,下磨盘的底面上有下磨盘止转销槽与下磨盘止转销相匹配,内套筒的圆周上部均布有多个浆渣出口,浆渣出口的下边缘与下磨盘的上边缘相对,内套筒的底面中心有驱动轴孔,驱动轴通过内套筒的驱动轴孔穿入下磨盘的中心孔。
12.上述结构简单的小型家用石磨豆浆机,所述上磨盘的下部和下磨盘的上部分别为相匹配的锥凹形和凸锥形,或者上磨盘的下部和下磨盘的上部分别为相匹配的平面,上磨盘和下磨盘表面分别有磨齿匹配相对,上磨盘和下磨盘的浆渣出口间隙为0.1mm-1.8mm。
13.上述结构简单的小型家用石磨豆浆机,所述上磨盘圆周边缘有凹槽,上磨盘保护套为环形金属套环,上磨盘保护套嵌装在上磨盘圆周的凹槽中,上磨盘保护套的侧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上磨盘外壁和底面表面齐平,上磨盘的中心有进料口,环绕上磨盘的进料口圆周均布有三个上磨盘入料槽,上磨盘入料槽为三棱锥形状,三棱锥的底面与进料口相对连接,上磨盘的上表面有上磨盘止转销槽33与料斗的下表面的上磨盘止转销配合连接。
14.上述结构简单的小型家用石磨豆浆机,所述下磨盘的中心有驱动轴孔,驱动轴的上部穿在驱动轴孔中,驱动轴的上端连接拨豆器,拨豆器的下端面与驱动轴孔的上表面齐平,驱动轴孔外周均布有三个下磨盘入料槽,下磨盘入料槽为三棱锥形状,下磨盘入料槽与上磨盘入料槽匹配相对。
15.上述结构简单的小型家用石磨豆浆机,所述上磨盘的中心进料口外周区域和下磨盘的驱动轴孔外周区域分布为粗研磨区,粗研磨区的磨齿为棱锥形状,粗研磨区外周为细
研磨区,细研磨区的磨齿为交叉网状,上磨盘和下磨盘的粗研磨区和细研磨区分别相对。
16.上述结构简单的小型家用石磨豆浆机,所述上驱动盘由驱动圆盘、连接套筒组成,驱动圆盘通过连接螺栓与浆渣分离网的底面固定连接,连接套筒焊接在驱动圆盘的底面上,连接套筒内壁上环绕有多个连接内齿,主驱动盘为圆柱体,主驱动盘的圆周有外齿与上驱动盘的连接套筒内壁的连接内齿配合连接,主驱动盘的圆柱体有中心内孔,金属连接套的上部位于主驱动盘的中心内孔中,金属连接套的顶面中心与电机轴的端面由固定螺栓相连接,金属连接套的顶面圆周与主驱动盘内孔下端面由螺栓固定连接,金属连接套的下部外周安装有轴承,轴承外圈与电机外套筒上端相连接,电机外套筒的下部套装在电机外部,电机外套筒的上部嵌在接渣盒的接渣盒内套筒中,电机外套筒的下部固定在接渣盒底壳上。
17.上述结构简单的小型家用石磨豆浆机,所述接渣盒底壳外壁的相对两侧分别安装有锁紧合页,锁紧合页的上部连接锁紧挂钩,锁紧挂钩的上端与料斗外壁的相对两侧的锁扣相连接。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的料斗、上磨盘、下磨盘、主驱动盘、电机顺序连接,磨浆结构简单;浆渣分离网为倒锥形结构,豆浆和豆渣由浆渣分离网进行分离,接浆器和接渣盒可以分别接收豆浆和豆渣,豆渣不会堆积在分离网表面,大大提高了分离速度;上磨盘和下磨盘采用入料槽结构进行入料,并采用粗研磨区和细研磨区,研磨细腻,出浆效果好;驱动电机通过金属连接套、主驱动盘、上驱动盘带动浆渣分离网和下磨盘转动,结构简单,使浆渣研磨和分离同步进行,减小了电机功率和节约了电能。
20.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易操作,省时、省力,产出的豆浆回归传统豆浆的味道,豆浆可以制作出多种豆制品,特别适合人口少的小家庭使用。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零部件爆炸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示意图;
23.图3、4、5是图2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24.图6是图3的a-a剖视图;
25.图7是上磨盘和下磨盘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图7的组装剖视图;
27.图9是另一种上磨盘和下磨盘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图9的组装剖视图;
29.图11是浆渣分离网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2是浆渣分离网与下磨盘的组装示意图。
31.图中标记如下:防尘盖1、水箱2、料斗3、进料口4、上磨盘5、上磨盘保护套6、接浆器7、出浆口8、拨豆器9、下磨盘10、浆渣出口11、浆渣分离网12、上驱动盘13、主驱动盘14、驱动轴15、固定螺栓16、金属连接套17、轴承18、接渣盒19、电机外套筒20、电机21、接渣盒底壳22、锁紧合页23、锁紧挂钩24、开关25、上顶环26、内套筒27、下接浆环形槽28、连接杆29、分离网片30、下磨盘止转销31、上磨盘入料槽32、上磨盘止转销槽33、下磨盘入料槽34、下磨盘
止转销槽35、粗研磨区36、细研磨区37。
具体实施方式
32.图1-6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防尘盖1、料斗3、上磨盘5、下磨盘10、浆渣分离网12、接浆器7、接渣盒19、接渣盒底壳22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并由锁紧合页23和锁紧挂钩24锁紧固定。其中料斗3内有水箱2,接渣盒19与接渣盒底壳22之间安装电机21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下磨盘10和浆渣分离网12同步转动。
33.图1、6显示,料斗3、接浆器7、接渣盒19和接渣盒底壳22的外周分别为直径相同的圆筒体,料斗3、接浆器7、接渣盒19和接渣盒底壳11的圆筒体自上而下顺序连接,接渣盒底壳22外壁的相对两侧分别安装有锁紧合页23,锁紧合页23的上部连接锁紧挂钩24,锁紧挂钩24的上端与料斗3外壁的相对两侧的锁扣相连接。
34.图1、6显示,水箱2安装在料斗3筒体内的上部,由于向料斗3内注水。接浆器7的圆筒体底部圆周有环形的接浆槽,接浆器7侧壁下部有出浆口8与接浆槽相连通,通过浆渣分离网12分离出的浆液流到接浆器7的接浆槽中,再通过接浆器7的出浆口8排出。
35.图1、6显示,接渣盒19由接渣盒外壁、接渣盒内套筒、接渣盒底面组成,接渣盒外壁套装在接渣盒内套筒外部,接渣盒底面为环形,接渣盒底面连接在接渣盒外壁和接渣盒内套筒的下端之间,形成一个圆环形容器,接渣盒19的环形腔室上端与浆渣分离网12的环形内侧相对,接收浆渣分离网12分离出的浆渣。接渣盒19的接渣盒内套筒的空腔内放置电机外套筒20。
36.图1、6显示,上磨盘5位于料斗3的下方,上磨盘5的中心进料口4与料斗3的底面的中心下料孔相对,下磨盘10在上磨盘5的下方与上磨盘5相啮合,下磨盘10与浆渣分离网12固定连接,浆渣分离网12的外周下端与接浆器7底部的接浆槽转动连接。上磨盘5和下磨盘10的直径为φ58mm-φ189mm,磨盘厚度为8mm-68mm,上磨盘5和下磨盘10的浆渣出口间隙为0.1mm-1.8mm。
37.图1、6、11、12显示,浆渣分离网12由上顶环26、内套筒27、下接浆环形槽28、连接杆29、分离网片30组成。上顶环26为水平圆环,内套筒27的上端与上顶环26的内孔圆周相连接,下接浆环形槽28的直径大于上顶环26的直径,下接浆环形槽28位于上顶环26的下方,下接浆环形槽28的内边缘与上顶环26的外边缘之间有多个连接杆29环绕圆周相连接,分离网片30环绕在上顶环26和下接浆环形槽28的圆周之间,分离网片3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顶环26的外边缘和下接浆环形槽28的内边缘相连接,多个连接杆29分别与分离网片30表面相连接,它们共同组成锥形的浆渣分离网12,浆渣分离网12的锥度为16
°‑
39
°
,分离网片30上的网孔直径为0.15mm-0.45mm。
38.图11、12显示,浆渣分离网12的内套筒27的底面封闭,下磨盘10放置在内套筒27中,内套筒27的底面上有下磨盘止转销31,下磨盘10的底面上有下磨盘止转销槽35与下磨盘止转销31相匹配,可以时下磨盘10与浆渣分离网12同步转动。内套筒27的圆周上部均布有多个浆渣出口11,浆渣出口11的下边缘与下磨盘10的上边缘相对,内套筒27的底面中心有驱动轴孔,驱动轴15通过内套筒27的驱动轴孔穿入下磨盘10的中心孔。工作时,研磨的渣浆从上磨盘5和下磨盘10的间隙中流出,浆渣分离网12和下磨盘10的快速转动,渣浆甩到浆渣分离网12的分离网片30上,豆浆沿着分离网片30的网面外侧向下流到下接浆环形槽28
中,豆渣被分离网片30隔离,依靠自重下落,实现浆渣分离,并避免了豆渣堵塞分离网面。
39.图1、6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由上驱动盘13、主驱动盘14、驱动轴15、固定螺栓16、金属连接套17、轴承18、电机外套筒20、电机21组成。
40.上驱动盘13由驱动圆盘、连接套筒组成,连接套筒焊接在驱动圆盘的底面上,连接套筒内壁上环绕有多个连接内齿。上驱动盘13的驱动圆盘通过连接螺栓与浆渣分离网12的底面固定连接,连接套筒通过连接内齿与主驱动盘14相连接。
41.主驱动盘14为圆柱体,主驱动盘14的圆周有外齿与上驱动盘13的连接套筒内壁的连接内齿配合连接,主驱动盘14的圆柱体有中心内孔,金属连接套17的上部位于主驱动盘14的中心内孔中,金属连接套17的顶面中心与电机轴的端面由固定螺栓16相连接,金属连接套17的顶面圆周与主驱动盘14的内孔下端面由螺栓固定连接。电机21的电机轴带动金属连接套17转动,金属连接套17带动主驱动盘14转动,主驱动盘14再通过上驱动盘13带动浆渣分离网12和下磨盘10转动。
42.金属连接套17的下部外周安装有轴承18,轴承外圈与电机外套筒20上端相连接,电机外套筒20的下部套装在电机21外部,电机外套筒20的上部嵌在接渣盒19的接渣盒内套筒中,电机外套筒20的下部固定在接渣盒底壳22上。
43.图7、8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上磨盘5和下磨盘10的一种结构是上磨5盘的下部和下磨盘10的上部分别为相匹配的锥凹形和凸锥形,上磨盘5的锥凹形和下磨盘10的凸锥形表面分别有磨齿匹配相对。上磨盘5的中心有进料口4,环绕上磨盘5的进料口4圆周均布有三个上磨盘入料槽32,上磨盘入料槽32为三棱锥形状,三棱锥的底面与进料口4相对连接,上磨盘5的上表面有上磨盘止转销槽33,上磨盘止转销槽33与料斗3的下表面的上磨盘止转销配合连接,防止上磨盘5在工作时转动。
44.图7、8显示,上磨盘5圆周边缘有凹槽,上磨盘保护套6为环形金属套环,上磨盘保护套6嵌装在上磨盘5圆周的凹槽中,上磨盘保护套6的侧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上磨盘5外壁和底面表面齐平,上磨盘保护套6的作用是防止上磨盘5的磨齿与下磨盘10的磨齿直接接触,通过防止上磨盘5发生破裂。
45.图7、8显示,下磨盘10的中心有驱动轴孔,驱动轴15的上部穿在驱动轴孔中,驱动轴15的上端连接拨豆器9,拨豆器9的下端面与驱动轴孔的上表面齐平,驱动轴孔外周均布有三个下磨盘入料槽34,下磨盘入料槽34为三棱锥形状,下磨盘入料槽34与上磨盘入料槽32匹配相对。
46.图7、8显示,上磨盘5的中心进料口4外周区域和下磨盘10的驱动轴孔外周区域分布为粗研磨区36,粗研磨区36的磨齿为棱锥形状,粗研磨区36外周为细研磨区37,细研磨区37的磨齿为交叉网状,上磨盘5和下磨盘10的粗研磨区36和细研磨区37分别相对。
47.图9、10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上磨盘5和下磨盘10的另一种结构是上磨5盘的下部和下磨盘10的上部分别为平面。平面结构的上磨盘5和下磨盘10可在同一豆浆机上交换使用,平面磨盘的材质、外形规格尺寸、拨豆器的拨豆原理、研磨面纹路方式等与锥形磨盘一致,平面磨盘的优点是由于上磨盘5和下磨盘10为平面研磨,浆渣在磨腔内停留时间长,排出速度慢,使浆渣得到更充分研磨,产出的豆渣更加细腻,平面磨盘的缺点是适当延长了研磨工作时间。
4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49.将泡好的豆子放置在料斗3中,在水箱2中加水;
50.启动电机21,电机21的电机轴带动金属连接套17转动,金属连接套17带动主驱动盘14转动,主驱动盘14再通过上驱动盘13带动浆渣分离网12、下磨盘10和拨豆器9转动;
51.豆料和水从上磨盘5的中心进料口4进入上磨盘入料槽32和下磨盘入料槽34中,上磨盘5和下磨盘10的粗研磨区36对从入料槽进入的豆料进行破碎和粗研磨,经过粗研磨区36破碎与研磨后的研磨物再进入到细研磨区37进行精细研磨;
52.研磨的渣浆从上磨盘5和下磨盘10的间隙中流出,通过浆渣分离网12的内套筒27上部的浆渣出口11溢出到内套筒27的外侧壁上,随着浆渣分离网12和下磨盘10的快速转动,渣浆沿着切线甩出到浆渣分离网12的分离网片30上,豆浆沿着分离网片30的网面向下流到下接浆环形槽28中,再流到接浆器7的接浆槽中,豆渣被分离网片30隔离,依靠自重下落到下方的接渣盒19中,实现了浆渣分离。
5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下:
54.水箱2和料斗3共用一个盒体,直径为200mm,高度为100mm;
55.上磨盘5和下磨盘10的直径为88mm,厚度为16mm,上下磨盘的浆渣出口间隙为0.3mm;
56.浆渣分离网12的上端直径为98mm,下端直径为166mm,高度为60mm,分离网片上的网孔直径为0.3mm;
57.上驱动盘13的直径为58mm,高度为23mm;
58.主驱动盘14的直径为50mm,高度为20mm;
59.驱动轴15的直径为12mm,长度为20mm;
60.金属连接套17的直径为38mm,高度为5mm;
61.轴承18的型号为71904/ps;
62.接渣盒19的外径为196mm,内径为190mm,高度为100mm;
63.电机外套筒20的直径为88mm,高度为100mm;
64.电机21的型号为zogo77s-a/cw;
65.接渣盒底壳22的直径为193mm,高度为56m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