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联动式电动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61639发布日期:2022-07-15 21:16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体联动式电动床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躺着休息或睡眠的电动床架,尤其涉及一种整体联动式电动床架。


背景技术:

2.床是每户家庭的必备家具,每个人生命中的三分之一时间需要在床上度过,传统的家用床的床架基本都是平板式的,由于人在睡眠时,经常会有翻身、弯曲肢体等动作,这种传统的平板床架无法提高人体的睡眠质量。
3.为此,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可调节弯曲角度的床架,有手动操作调节的,也有电动调节的,而电动调节的床架由于操作方便且省力,因此,更受消费者的欢迎。但是目前的这类电动床架其头部和尾部的角度基本都是分开独立调节,且需要通过两个独立的驱动机构带动,这不但使得床架的操作复杂、成本高、重量重;而且由于人体在睡眠时,肢体会自然的同时伸展和弯曲,这种头尾分开调节的电动床架无法使人体处于最舒适的睡眠体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联动式电动床架,其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可实现床架的头尾角度的联动调节,使得人体睡眠更舒适,且简化了控制、降低了成本。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整体联动式电动床架,包括底座和分别对应与人体的上身、臀部、大腿和小腿的位置相适配且相互独立的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所述的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的底座相固定,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一个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通过联动机构驱动所述的第一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进行联动,使得电动床架处于睡眠个体舒适的弯曲角度。
6.进一步地,所述的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多连杆组件,所述的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的第一支撑架相固定或一体设置,所述的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的第三支撑架相固定或一体设置,所述的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的第四支撑架相固定或一体设置,所述的驱动机构与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撑杆通过所述的多连杆组件带动所述的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的第三支撑杆联动。
7.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电动推杆,所述的电动推杆的外壳的一端与所述的底座相铰接,所述的电动推杆的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相铰接。
8.进一步地,所述的多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六连杆和第七连杆,所述的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的底座相铰接,且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的右端与第一连杆的上端相铰接,所述的第一连杆的下端同时与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下端、所述的第三连杆的左端相铰接,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上端与第二支撑杆的左端相铰接后一起与所述的底座相铰接,所述的第三连杆的右端同时与所述的第四连杆的左端、所述的第五连杆的左端相铰接,所述的第四连杆的右端与所述的第二支撑杆相铰接,所述的第五连杆
的右端与所述的第六连杆的左端相铰接后一起与所述的底座相铰接,所述的第六连杆的右端与所述的第七连杆的下端相铰接,所述的第七连杆的上端与所述的第二支撑杆的右端相铰接,所述的第三支撑杆的左端与所述的第七连杆的上端相固定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的第三支撑杆的右端为自由端。
9.进一步地,当所述的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的底座的铰接点、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的右端与所述的第一连杆的上端的铰接点、所述的第一连杆的下端与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下端的铰接点三点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所述的第四连杆与所述的第五连杆之间的夹角达到最大,所述的第二支撑杆的抬起角度达到最大。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电动床架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实现了床架的头尾弯曲角度的联动调节,使得电动床架的形状更加贴合人体睡眠时肢体和躯体自然伸展或弯曲的状态,使人精神更加放松,更容易入眠,提高了睡眠质量,且控制简单,也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联动机构、驱动机构和底座的连接正视图;
13.图3为图2的立体图;
14.图4为图2处于弯曲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6.如图所示,一种整体联动式电动床架,包括底座1和分别对应与人体的上身、臀部、大腿和小腿的位置相适配且相互独立的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第三支撑架4和第四支撑架5,第二支撑架3与底座1相固定,底座1上设置有一个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通过联动机构驱动第一支撑架2、第三支撑架4和第四支撑架5进行联动,使得电动床架处于睡眠个体舒适的弯曲角度。
17.具体地,驱动机构可采用电动推杆6,电动推杆6的外壳的一端与底座1相铰接,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8、第三支撑杆9和多连杆组件,第一支撑杆7与第一支撑架2相固定或一体设置,第二支撑杆8与第三支撑架4相固定或一体设置,第三支撑杆9与第四支撑架5相固定或一体设置,电动推杆6的推杆的端部与第一支撑杆7相铰接,第一支撑杆7通过多连杆组件带动第二支撑杆8和第三支撑杆9联动,多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第三连杆12、第四连杆13、第五连杆14、第六连杆15和第七连杆16,第一支撑杆7与底座1相铰接,且第一支撑杆7的右端与第一连杆10的上端相铰接,第一连杆10的下端同时与第二连杆11的下端、第三连杆12的左端相铰接,第二连杆11的上端与第二支撑杆8的左端相铰接后一起与底座1相铰接,第三连杆12的右端同时与第四连杆13的左端、第五连杆14的左端相铰接,第四连杆13的右端与第二支撑杆8相铰接,第五连杆14的右端与第六连杆15的左端相铰接后一起与底座1相铰接,第六连杆15的右端与第七连杆16的下端相铰接,第七连杆16的上端与第二支撑杆8的右端相铰接,第三支撑杆9的左端与第七连杆16的上端相固定,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三支撑杆9的右端为自由端。
18.而当第一支撑杆7与底座1的铰接点、第一支撑杆7的右端与第一连杆10的上端的铰接点、第一连杆10的下端与第二连杆11的下端的铰接点三点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此时第一支撑杆7(或第一支撑架2)的抬起角度约为30度,第四连杆13与第五连杆14之间的夹角α达到最大,此时,第二支撑杆8的抬起角度达到最大,当第一支撑杆7继续抬起时,第二支撑杆8和第三支撑杆9开始下降,使得让使用者在起身时腹部不会有被挤压感。
19.上述实施例中,该电动床架的使用方法为:可通过开关按键控制电动推杆6工作,电动推杆6驱动第一支撑杆7转动,与人体上身位置相适配的第一支撑架2向上翘起,同时,第一支撑杆7通过多连杆组件带动第二支撑杆8和第三支撑杆9联动,使得与人体的大腿与小腿位置相适配的第三支撑架4和第四支撑架5呈倒v状态,由于通过第一支撑架2、第三支撑架4和第四支撑架5的联动,使得电动床架的形状更加贴合人体睡眠时肢体和躯体自然伸展或弯曲的状态,因此,使用者躺在床上时可将电动床架的弯曲角度调节至让自己最舒适和放松的状态,以尽快入眠并提高睡眠质量。
20.除此之外,也可在电动床架上铺上现有的带传感器的床垫,用于监测人体的睡眠状态,并控制电动推杆6工作,对电动床架的弯曲角度进行相应的自动调整,以帮助睡眠者入眠以及提高睡眠质量。
21.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其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