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自配匙系统的锁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24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自配匙系统的锁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子锁类中一种带自配匙系统的锁芯装置。
现行的弹子锁芯装置结构见图(1)、图(2)。图中,开有轴向匙孔及与匙孔相通的线性排列的诸弹子孔的匙芯(1)套装入于相应部位也开有同样多个弹子孔的锁体(2)中,且于匙芯(1)和锁本(2)构成的装弹孔中依次装入不同长度的匙顶弹子(以三弹子锁为例)(7)、(9)、(11),簧压弹子(6)、(8)、(10),弹簧(5),最后铅封(4)封之。再按装入锁壳(3)内,由盖板(13)封装(见图(2))。其匙芯(1)伸出锁壳(3)通过固联锁芯(1)的连杆(23)与拨闩结构联动。当匙芯(1)旋动时,可通过连杆(23)带动拨闩完成开启。该技术为一般标准结构通用技术,不赘述。在匙孔没有插入钥匙(12)的情形下,匙顶弹子(9)等在弹簧(5)力作用下,紧顶匙芯(1)上的弹孔止端匙孔基线G线排列。由于匙顶弹子(9)(见图(1))等长度均小于匙芯(1)上弹孔深度,故簧压弹子与匙顶弹子贴合面T处于匙芯(1)弹孔内从而实际上使簧压弹子处于匙芯(1)弹子及锁体(2)弹孔之间而将锁体(2)与匙芯(1)的旋合界面J销定。当匙孔内插入匹配的钥匙(12)时,其匙牙将匙顶弹子(9)等克服弹簧力于弹孔内回缩。其回缩量恰等于诸匙顶弹子顶端于匙芯(1)弹孔内至匙芯(1)外表面的轴向差值而使其簧压弹子与匙顶弹子的贴合面T均于匙芯(1)与锁体(2)的旋合界面J平齐,此时转动钥匙(12)自然可使匙芯(1)旋动(图(1)箭头方向)。若满足开启角α(α为钥匙(12)旋动匙芯(1)满足连杆(23)及其与之联动的拨闩机构开启拨闩的所须的旋转角度,见图(1)中箭线。),带动连杆(23)使拨闩联动,达到开启目的;当钥匙(12)不匹配,即其中有一牙没有满是弹子贴合面T与旋合界面J平齐,显然该簧压弹子将匙芯(1)、锁体(2)销定而不能旋动匙芯(1),也就不能完成开启锁的运动。上述锁芯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其匙顶弹子与簧压弹子是较多的,一般均在6个以上,故要想盲配钥匙是很难的。而簧压弹子销定是刚性的,除非将系统破坏,否则以不匹配钥匙启锁是不可能的。故其安全可靠,用途广泛。其不足之处是钥匙(12)的人机离特性极易丢失,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而通常的以旧匙配制带来种种不安全因素,也是其痹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可自带配匙系统的锁芯装置,它可有效地克服由于丢匙引起的不便,以及配匙造成的不安全隐患的诸多痹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1、于匙芯(1)上与其每个弹子孔成开启角α的弧面上增设一一对应的销定盲孔(22),于锁体(2)上与其弹子孔成(开启角α+销定孔位移角β)角的弧面上增设一一对应的锁弹孔(25)。
2、于匙芯(1)与锁体(2)之间动配合套装配匙圈(18),其上开设有与匙芯(1)和锁体(2)对应一致的弹子孔,并与其弹子孔成开启角α处均设有与销定盲孔(22)对应一致的径向销定通孔(21);且匙芯(1)和锁体(2)弹子孔仅对应一个配匙圈(18),且各配匙圈(18)间均可相对独立转动。
3、将匙芯(1)、配匙圈(18)、锁体(2)依次套装后将其弹子孔对正构成整个弹子装配孔(16),此时诸配匙圈(18)上销定通孔(21)与匙芯(1)上销定盲孔(22)构成与弹子装配孔(16)一一对应的销定孔;且弹子装配孔(16)内于簧压弹子与匙顶弹子之间设置中位弹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1、销定弹子(20)高度=销定孔长度h,且销定孔长度h大于配匙圈(18)厚度δ;销定孔直径Φ3=锁弹孔(25)直径Φ2,且Φ2小于弹子装配孔(16)直径Φ1;诸中位弹子轴向长度小于配匙圈(18)厚度δ;诸匙顶弹子轴向长度≥匙芯(1)匙孔壁厚h1。
2、诸匙顶弹子轴向长度≥(匙孔壁厚h1+配匙圈厚度δ),且诸匙顶弹子轴向长度≤匙孔基线G至匙芯(1)与配匙圈(18)的旋合界面J1的径向长度(匙孔壁厚h1+匙孔基线G高度h2)。
3、中位弹子与匙顶弹子轴向长度和≤(匙孔壁厚h1+匙孔基线G高度h2)。
4、诸中位弹子与匙顶弹子中,至少有一个与其它弹子轴向长度不等,且其轴向长度及弹孔装位呈不规律分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优点是由于增设配匙圈,销定孔、锁弹孔及其销定弹子,中位弹子等。当利用现有技术原理用匙牙将诸弹子贴面T1与旋合界面J1平齐而可将匙芯开启旋动的第一牙序钥匙启锁(且该匙牙不会与第一牙序钥匙完全相同)。此时仅将第一牙序钥匙的其中至少一牙高度改动可将匙顶弹子与中位弹子贴合面T1或簧压弹子与中位弹子贴合面T2与配匙圈与锁体的旋合界面J2平齐,该匙自然可将匙芯及该改动匙牙作用的配匙圈一起转动,从而将锁开启。当其转动至开启角α过程中,销定孔对准锁弹孔时,销定弹子被弹入其内。由于止退弹子总在以后的旋动中于经过自己端面的(由于止退弹子与销定弹子贴合面T3与配匙圈与锁体的旋合界面J2平齐,故可随时分离)销定弹子托住,这就使销定弹子把匙芯及与之联动的配匙圈永远销接为一体,且具有了不可恢复性。这样一来再用第一牙序钥匙就不能开启该锁芯了,即为废匙。同理,以本装置第三牙序钥匙开启本装置后,以前第一、第二牙钥匙就作废了。上述配匙过程明显地成立。若弹子孔数为n个,配匙圈为k层,则可有k(n+1)种不同牙序钥匙。在实际应用上,有一层配匙圈可满足。通过上述,本装置可达到自配新匙的目的。如果我们把特制待配钥匙妥藏好,该装置的使用即安全又便利,配匙简便可靠;由于本技术仅是在现有技术上直接嫁接,故系统同样可靠,制造亦易。
附图
的图面说明如下图(1)是图(2)A-A处的现有技术的主剖视图;图(2)是图(1)B-B处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4)于D-D处的主剖面图;图(4)是图(3)C-C处俯视剖视图;图(5)是图(3)视图第一牙序钥匙开启示意图;图(6)是图(3)视图以第二牙序钥匙开启及配匙示意图;图(7)是图(6)配匙过程完毕后回复初始位置的示意图;图(8)是多层配匙圈的锁芯装置的结构剖面示意图;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案。(以三弹孔锁芯装置为例)图中,将现有技术的匙芯(1)于弹孔面开启角α处弧面上开设销定盲孔(22)将锁体(2)与弹孔成(开启角α+销定孔位移角β)角处增设锁弹孔(25)。具有厚度δ的配匙圈(18)动配合套装于匙芯(1)与锁体(2)之间,构成匙芯(1)与配匙圈(18)的旋合界面J1和配匙圈(18)与锁体(2)的旋合界面J2。由图(3),匙芯(1)、配匙圈(18)、锁体(2)套装后,将其弹子孔对齐形成整个弹子装配孔(16),则销定通孔(21)、销定盲孔(22)也随之对正形成整个销定孔。诸配匙圈(18)相对于每个弹子装配孔(16)一一对应且可相互独立转动;锁弹孔(25),销定孔与诸弹子装配孔(16)也是一对应设置。此时依次将匙顶弹子(7)、(9)、(11),中位弹子(14)、(15)、(17),簧压弹子(6)、(8)、(10),弹簧(5)分别装入三个弹子装配孔(16)中,然后均以铅封(4)封固之。于每个锁弹孔(25)中依次装入销定弹子(20),止退弹子(19),弹簧(5),然后均以铅封(4)封固之,见图(3)。最后整个装入锁壳(3)及盖板(13)内,匙芯(1)伸出其外通过与之联结的开启杆(23)带动拨闩机构联动。(此技术为际准机构,不赘述。)顺及说明,弹子装配孔(16)孔径Φ1>销定孔径Φ3,且销定孔径Φ3=锁弹孔(25)孔径Φ2;目的是动配合装入弹子装配孔(16)内诸弹子转至开启角α处的销定通孔(21)时,不会进入其内;锁弹孔(25)孔径Φ2=销定通孔径Φ3,目的是动配合装入锁弹孔(25)内的销定弹子(20)可弹入销定孔内且销紧配匙圈(18)及匙芯(1);销定孔高度h=销定弹子(20)高度,目的是销定弹子(20)与止退弹子(19)贴合面T3在销定弹子(20)一旦弹入销定孔中,始终保持与旋合界面J2平齐,既达到配匙图(18)及匙芯(1)的刚性销定,且具有不可恢复性,又可使该对应旋合界面J2的相对转动;中位弹子轴向长度<配匙圈厚度δ,匙顶弹子轴向长度≥(匙芯(1)匙孔壁厚h1+配匙圈厚度δ),且(匙芯(1)匙孔壁厚h1+配匙圈厚度δ)≥(匙芯(1)匙孔壁厚h1+匙孔基线G高度h2),目的是为了保证匙顶弹子与中位弹子贴合面T1与中位弹子与簧压弹子贴合面T2分别有与匙芯(1)与配匙圈(18)旋合界面J1、配匙圈(18)与锁体(1)旋合界面J2重合的可能性;诸匙顶弹子轴向长度≤(匙孔壁厚h1+匙孔基线G高度h2),目的是保证钥匙的(n+1)把数(n为弹子装配孔(16)个数);以上见图(3)、(4)。开启本装置时,插入匙芯(1)匙孔内的第一牙序钥匙(12)的匙牙将弹子装配孔(16)内诸匙顶弹子(7)、(9)、(11)顶起,恰使与其贴合的中位弹子(14)、(15)、(17)的贴合面T1与匙芯(1)与配匙圈(18)旋合界面J1平齐,这时至少有一个簧压弹子销定配匙圈(18)与锁体(1)旋合界面J2。此时转动钥匙(12),使匙芯(1)转动且于弹子贴合面T1处断开匙顶弹子与中位弹子(若钥匙(12)使中位弹子与簧压弹子贴合面T2与配匙圈(18)与锁体(1)旋合界面J2重合,上述过程则于弹子贴合面T2处断开中位弹子与簧压弹子,此过程也可行),故钥匙(12)可转动匙芯(1)及连杆(23)带动开启机构,见图(5)所示;开启本装置时,插入匙芯(1)匙孔内第二牙序钥匙(至少变动一个牙高),变动牙高的匙牙将对应的匙顶弹子,如图(6)的匙顶弹子(9),仅使弹子贴合面T2(或弹子贴合面T1)与旋合界面J2重合,(不与匙芯(1)与配匙圈(18)的旋合界面J1重合);此时转动钥匙必使匙芯(1)及配匙圈(18)同步转动。同时,当销定孔转至销定孔位移角β角处的锁弹孔(25)时,销定弹子(20)弹入其内且使销定弹子(20)与止退弹子(19)贴合面T3与旋合界面J2平齐。由于止退弹子(19)的作用,销定弹子(20)永不会从销定孔中退出,造成了匙芯(1)与配匙圈(18)的刚性销结,见图(6);当回旋至初始位置时销定弹子(20)随动,而止退弹子(19)滞留于锁弹孔(25)内,不会阻碍匙芯(1)、配匙圈(18)的联动,见图(7)。以上可看出,若再用第一牙序钥匙去启锁,由于簧压弹子(8)(或中位弹子(15))将旋合界面J2销住;同时,销定弹子(20)又将旋合界面J1销住,此际该匙是不可能转动匙芯(1)从而变成废匙。以此类推,当第三牙序钥匙(至少改变一个牙高)一旦插入匙孔开启本装置后,又造成了第二牙序钥匙的废弃,……以上过程说明了本装置的自配系统,本装置有(n+1)把不同钥匙。要想增加匙数,可设计多层配匙圈(Hi)方案,若两层配匙圈(18)、(Hi)动配合套装于匙芯(1),锁体(2)之间,见图(8)。在配匙圈(18)、(Hi)弧面上相应不同处开设销定通孔(21)、销定盲孔(22)、外销定通孔(Si)组成的销定孔。令多层配匙圈销定孔长度hi=长销定弹子Di长度,与上述同理,当最外的中位弹子与簧压弹子贴合面Ti与外层配匙圈Hi与锁体(2)旋合界面J2平齐。开启至开启角α处,长销定弹子Di弹入销定孔,完成上述配匙过程,本装置的不同钥匙把数为Kn+1(n为配匙圈个数,若为K层,则为Kn+1,其实这只是理论数字),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上有1层配匙圈实际上已够用了,该多层配匙圈装置故不详述。
权利要求1.弹子锁类中一种带自配匙系统的锁芯装置,该装置包括按装于锁壳(3)内的带弹子孔的锁体(2),及与锁体(2)动配合套装且与之弹子孔相对应开设有与其轴向匙孔相通的线性排列的诸弹子孔的匙芯(1),及装入弹子孔内的匙顶弹子,簧压弹子、弹簧(5),由铅封(4)固封,以及封装锁壳(3)的盖板(13),与匙芯(1)联结的连接杆(23),可插入匙孔启锁的第一牙序钥匙(12),其特征在于(1)、于匙芯(1)上与其每个弹子孔成开启角α的弧面上增设一一对应的销定盲孔(22),于锁体(2)上与其弹子孔成(开启角α+销定孔位移角β)角的弧面上增设一一对应的锁弹孔(25);(2)、于匙芯(1)与锁体(2)之间动配合套装配匙圈(18),其上开设有与匙芯(1)和锁体(2)对应一致的弹子孔,并与其弹子孔成开启角α处均设有与销定盲孔(22)对应一致的径向销定通孔(21);且匙芯(1)和锁体(2)弹子孔仅对应一个配匙圈(18),且各配匙圈(18)之间均可相对独立转动;(3)、将匙芯(1)、配匙圈(18)、锁体(2)依次套装后将其弹子孔对正构成整个弹子装配孔(16),此时诸配匙圈(18)上销定通孔(21)与匙芯(1)上销定盲孔(22)构成与弹子装配孔(16)一一对应的销定孔;且弹子装配孔(16)内于簧压弹子与匙顶弹子之间设置中位弹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销定弹子(20)高度=销定孔长度h,且销定孔长度h>配匙圈(18)厚度δ;销定孔径Φ3=锁弹孔(25)直径Φ2,且Φ2<弹子装配孔(16)直径Φ1;诸中位弹子轴向长度<配匙圈(18)厚度δ;诸匙顶弹子轴向长度≥匙芯(1)匙孔壁厚h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诸匙顶弹子轴向长度≥(匙孔壁厚h1+配匙圈厚度δ),且诸匙顶弹子轴向长度≤匙孔基线G至匙芯(1)与配匙圈(18)的旋合界面J1的径向长度(匙孔壁厚h1+匙孔基线G高度h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中位弹子与匙顶弹子轴向长度和≤(匙孔壁厚h1+匙孔基线G高度h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诸中位弹子与匙顶弹子中,至少有一个与其它弹子轴向长度不等,且其轴向长度及弹孔装位呈不规律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弹子锁类中一种带自配匙系统的锁芯装置。由于在增设有销弹盲孔的匙芯与增设有锁定孔的锁体之间动配合套装设有弹子孔、销定通孔的配匙圈;且与其构成的弹子装配孔内装入匙顶弹子、中位弹子、簧压弹子;与锁定孔装有销定弹子、止退弹子。由各种互异牙序的钥匙造成各弹子贴合面T、T
文档编号E05B63/00GK2273340SQ96206338
公开日1998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13日
发明者贾黛霞 申请人:贾黛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