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伸缩折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457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伸缩折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具,特别是一种可伸缩的折梯。
梯子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而又最常用的工具之一,梯的应用十分广泛,无论是户内、户外,家居、工地,清洁、维修等都离不开梯子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外市面上流通的各种各样的梯子,为固定结构的占多数,少数可折叠的梯子为伞状,只可以作宽窄收缩,而不能高低伸缩调节。近年来人们为了完善梯子的功能,先后设计出悬挂式的绳梯;救火用的云梯;清洁维修用的二节、三节梯等。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梯子的长度,以满足不同高度需要。尽管这些传统梯子如何演变,也无法改变梯子本身空间占有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独特新颖,最主要可有效解决梯子本身的空间占有率,使用者可按不同的需要随意调节高低,便于携带和收藏的一种可伸缩折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由主柱、梯级、顶板及连接装置等构成,所说的支柱由左右两组构成,每组由大至小节节相套构成一体,每节支柱均由中空状伸缩杆组成,同时位于每节支柱的内侧设有用于梯组上下游动的滑槽,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梯级由多组组件所构成,每组由上而下垂直排列,并非固定于支柱上,而是通过环扣连接构成链状,梯级组件藏于左右两组支柱内侧的滑槽中,并可沿该滑槽上下游动,梯级间无需螺丝或钉子固定,是按地心吸力的原理,同时利用梯级本身的重量自然下垂而张开,相反亦可受压力互相靠拢而收缩。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由于彻底打破了传统梯子的设计构思,将支柱设计成具有多节套接构成可伸缩的形式。同样,设置于支柱内的梯级板由多级环扣连接而成链状整体。因此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伸缩功能,并且梯级与支柱同时收缩至最小体积。大大减少了空间的占有率,使用者可按需要随意调整高低,提高了梯子的实用价值。同时具有携带方便,便于收藏保管等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支柱立体示意图;图3为梯级展开状态图;图4为梯级收缩状态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收缩状态主视图。

图1、5所示支柱部分由左右各一组构成,每组由大到小节节相套构成一体,每节支柱2均由中空状伸缩杆组成,同时位于每节支柱的内侧还设有用于梯级3上下游动的滑槽4。上述构成的支柱可按需要自由伸长或缩短,左右两组支柱的最顶一节末端由一带活动铰链的顶板1互相连接,其下部各节亦有一横杆6左右相连支撑,以加固其力度。
如图2所示为梯级部分,它是由一组个别呈形的组件所构成,组件由上而下垂直排列,最顶端的一个固定于最高一节支柱两旁内侧,每一组件的左右末端各有一环扣,环扣的设计可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案,两个相邻的组件由左右两个环扣自上而下互相环扣一起,一组组件以相同形式互扣而成链状。环扣与每个组件并非固定结合在一起,而是可上下自由移动,整组组件藏于左右两组支柱内侧的滑槽4内,由支柱左右包涵,整组组件可沿滑槽上下游移于两组支柱间,在组件的中央部分设置踏板而构成梯级。
工作原理是当需要伸张的时候,将左右两组支柱拉长至所需要的高度,中间的梯组件便会因地心吸力的缘故而自然下垂张开,成为人字梯状。当伸张时的高度未能完全伸展时,支柱底部的横杆便会承托过长的梯级组件,使之成靠拢状态互叠一起,其上的组件则仍然可自然张开。当需要收缩时,将支柱下压成收缩状,中间的梯级组件便会因支柱底部的横杆承托而互相靠拢,紧紧重叠成压缩状态,达到收缩的效果。
权利要求一种可伸缩折梯,由主柱、梯级、顶板及连接装置等构成,所说的支柱(2)由左右两组构成,每组由大至小节节相套构成一体,每节支柱均由中空状伸缩杆组成,同时位于每节支柱的内侧设有用于梯组(3)上下游动的滑槽(4),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梯级(3)由多组组件所构成,每组由上而下垂直排列,并非固定于支柱上,而是通过环扣(7)连接构成链状,梯级组件藏于左右两组支柱内侧的滑槽中,并可沿该滑槽上下游动,梯级间无需螺丝或钉子固定,是按地心吸力的原理,同时利用梯级本身的重量自然下垂而张开,相反亦可受压力互相靠拢而收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伸缩的折梯,由支柱、梯级、顶板及连接装置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柱由两组构成,每组由大至小节节相套构成一体,所说的梯级由多级呈U形的组件构成,每组由上而下垂直排列成链状,设置于左右两组支柱内侧的滑槽内,并可沿该滑槽上下游移。上述构成的梯打破了传统梯子的设计构思,实现了可伸缩的功能。从而不仅可按需要随意调整高低,同时大大大减少了空间占有率,提高了梯的实用价值,达到了方便携带,便于收藏的目的。
文档编号E06C1/30GK2333820SQ9823383
公开日1999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18日
发明者张曙光 申请人:张曙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