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协助头部放松的枕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01110阅读:783来源:国知局
能协助头部放松的枕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一种能协助头部放松的枕具,尤指在枕具上凸设一抵靠部,以在使用者枕靠于该枕具上时,该抵靠部能抵靠到使用者的枕骨上,以促进脑脊髓液循环的一崭新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资讯传播的发达及社会的快速变动,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与步调越来越快,相应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无法适当地放松身体与情绪,则很容易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疾病,虽然许多人会藉由按摩或推拿,来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然而,由于按摩推拿涉及人体的穴道与关节,故仅能透过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来进行。而近年来在市面上亦出现了各种保健器材(如:按摩椅),让一般消费者能在家中随时随地进行按摩放松,但由于这类保健器材的售价大多高昂,故目前仍无法普及于所有的社会大众。
[0003]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按摩推拿技术均需要丰富的医学知识才能执行,目前学界经过多年研究与临床测试,已发展出一颉荐椎疗法(Cran1sacral Therapy, CST),其特点在于:使用者能透过手指,以轻于五克的力量按压患者头部,来帮助增加身体动作平衡及体液正常流动。由于运用颅荐椎疗法无须具备艰深的医学知识,故学习门槛低,适合一般大众学习运用,且由于颅荐椎疗法的施术力道仅为一枚硬币的重量(五克),故即便按压位置稍有偏差,亦不会产生任何的后遗症。
[0004]颅荐椎疗法的发想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一名美国骨科医师Dr.William Sutherland在研究人体骨骼时,发现构成头颉骨的各个骨头之间存在着少许的活动度,而不是如传统医学所认知的「完全不动」状态,故Dr.William Sutherland花了超过20年的时间来研究,记录不同力道施加于头骨上不同部位的反应,并发展出一套有关头骨的检查与治疗系统。在1970年代时,一名神经外科医师约翰.优普哲(John E.Upledger)博士因工作所需,经常参与脑部手术,而在多年的手术经验中,他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头部与硬脑膜会随着"脑脊髓液循环"的脉动而起伏」,他还发现:「触诊人体某些部位不仅可以感应这种隐微的脉动,若触诊的手再加上极为轻巧的力道(约5克),还可以藉此调整脑脊髓液液压而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0005]优普哲博士经过数十年研究后,发展出前述的颅荐椎疗法,现扼要说明其原理如下:一般为人所熟知的人体节律系统有心跳脉搏及呼吸节律这两种,而颅荐系统(Cran1sacral system)则是另一种新发现的节律系统。颉荐系统包含了脑膜组织及充斥其中用来保护脑及脊髓的脑脊髓液。它的范围上由头颅骨、脸及嘴开始,构成整个颅部,并往下延伸至荐椎或尾骨部位。因为颅荐系统本身会影响到大脑及脊髓的发展及运作,因此只要是这个系统出现失衡或受到阻碍,都可能出现一些感觉、动作或神经系统上的障碍。颅荐椎疗法是一种协助先天身体自我疗愈能力的治疗方式,通常会请患者以躺或坐姿的方式于治疗床上,而治疗师将手部轻放于患者身上,以手部「倾听」身体内部的律动,是一种温和的、徒手的全身性检查与治疗方法,对身体的许多系统都会有改善的效果,不论是单独使用或是与其他疗法并行,在促进身体的机能上皆有不错的效果。
[0006]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人体的头骨是由多块骨头组合而成,包括额骨FB(Frontalbone)、蝶骨 SB (Sphenoid bone)、顶骨 PB (Parietal bone)、枕骨 OB (Occipital bone)及颜骨TB(Temp0ral bone)等(在此仅说明与颅荐椎疗法最直接相关的关键部位),在进行颅荐椎疗法时,治疗师会先以手部支撑住患者的二顶骨PB,且此时颞骨TB上的乳突TBl需保持放松,再按压患者的枕骨OB上邻近其枕外粗隆(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 E0P)与枕外脊(Exit Occiptal Crest, E0C)的位置(按压部位不可跨过枕骨OB的茎突0B1,即枕乳突缝OS (Occipitomastoid Suture)的部位),此时,顶骨PB间的缝隙即会向外略为舒张,以减轻头骨内脑脊髓液的液压,并促进脑脊髓液的循环。颅荐椎疗法能改善人体内在环境,使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回到最佳的运作状况与表现,也能够提升个人安适感、包括从免疫系统的强化一直到增进人际关系等等。
[0007]然而,由于目前颅荐椎疗法大多是由专业人员(医师、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整脊师…等)进行,一般社会大众鲜少知悉,且在尚不普及的情况下,每次治疗所费不赀,为此,发明人乃思及,是否能运用颅荐椎疗法的原理,设计出一种枕具,令一般社会大众能自行体会到颅荐椎疗法的功效所在,以提升社会大众对于颅荐椎疗法的认知与接受度,从而发扬优普哲博士多年来的研究心血与结晶,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崭新结构的枕具,能轻松地协助使用者在枕靠时,体会到头部放松的效果,即成为本发明在此亟欲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协助头部放松的枕具,通过在枕具上凸设一抵靠部,以在使用者枕靠于该枕具上时,该抵靠部能抵靠到使用者之的枕骨上,以促进脑脊髓液循环。
[0009]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协助头部放松的枕具,该枕具由弹性材料制成,包括一支撑本体、二接触部及一抵靠部;该支撑本体的顶部用以支撑一仰躺的使用者的颈部,该支撑本体的底部凹设有一凹槽,其邻近两对应端且对应于该使用者头部的颞骨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凹陷部;该等接触部的一端分别与该支撑本体的两对应端相衔接,且其另一端的构形能分别对应至使用者头部的二顶骨;该抵靠部由该支撑本体的一侧延伸而出,且其位置介于该等接触部之间,以在该使用者仰躺,且颈部及头部分别枕靠至该支撑本体及该等接触部上的情况下,该使用者头部的颞骨能保持在对应于该等凹陷部的位置,且该支撑本体能因该使用者颈部的重量,朝该凹槽弯曲变形,使该等接触部的另一端能朝该使用者头部的顶骨方向翘起,以支撑该使用者头部的顶骨,同时,使该抵靠部的自由端能朝该使用者头部枕骨上的枕外粗隆及枕外脊的方向翘起,以抵压使用者的枕骨。如此,使用者的头骨缝隙将能略为朝外放松,以减轻头骨内脑脊髓液的液压,并促进脑脊髓液的循环。
[0010]本发明中,乃该支撑本体的底部邻近该使用者的身体且对应于该凹槽的部位尚形成有一第一倾斜面,在使用者的颈部枕靠至该支撑本体上时,该支撑本体能藉由该第一倾斜面,稳固地平贴至一平面(如:床具)上,以形成支点,进而使该等接触部及该抵靠部翘曲变形后所产生的力矩能分别更精确地朝向该使用者的顶骨及枕骨,且能对该顶骨及枕骨分别施加足够的支撑力。
[0011]本发明中,乃该抵靠部的顶部设有一第二倾斜面,以在该抵靠部随着该支撑本体翘曲变形,而抵靠至该使用者枕骨的情况下,该抵靠部能透过该第二倾斜面,平贴且抵靠至使用者头部对应于该枕外粗隆的部位。
[0012]本发明中,该枕具尚包括一黏扣带,该黏扣带的两端能分别活动地连接于各该接触部的另一端。
[0013]本发明中,该抵靠部由该支撑本体的一侧所延伸出的长度介于I?4厘米之间。
[0014]本发明中,该等凹陷部间的距离介于14?20厘米之间。
[0015]本发明中,该凹槽的深度介于I?5厘米之间。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人体头骨的一示意图;
[0017]图2为人体头骨的另一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发明的枕具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发明的枕具的俯视图;
[0020]图5为本发明的枕具的后视图;
[0021]图6为本发明的枕具的使用状态的一模拟示意图;
[0022]图7A为本发明的枕具的剖面图;
[0023]图7B为本发明的枕具的使用状态的另一模拟示意图。
[0024]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0025]枕具.........3
[0026]支撑本体.........31
[0027]凹槽.........310
[0028]凹陷部.........311
[0029]第一倾斜面.........312
[0030]接触部.........32
[0031]抵靠部.........33
[0032]第二倾斜面.........331
[0033]黏扣带.........34
[0034]第一预定间距.........Dl
[0035]第二预定间距.........D2
[0036]深度.........D3
[0037]长度.........L
[0038]宽度.........W
[0039]使用者.........U
[0040]枕骨.........0B
[0041]茎突.........0Bl
[0042]额骨.........FB
[0043]蝶骨.........SB
[0044]顶骨.........PB
[0045]颞骨.........TB
[0046]乳突.........TBl
[0047]枕外粗隆.........EOP
[0048]枕外脊.........EOP
[0049]枕乳突缝.........0S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51]本发明是一种能协助头部放松的枕具,请参阅图3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枕具3的构型大致呈U字型,其内部由弹性材料构成,且主要分成一支撑本体31、二接触部32及一抵靠部33等四个部位,本发明的原理是源于颅荐椎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