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软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55403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充气软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用的窗体结构,尤其是利用了可充气的塑胶软体材料制成的充气软窗。
【背景技术】
[0002]在日常家居生活中,窗户是建筑必不可少的结构,具有可调节的封闭隔离功能,实现遮挡风雨,隔音保温等多种功能。现有的窗户一般为玻璃结构,再加上以铝合金或木制等材料做成的窗体及窗框结构,存在整体结构成本高,安装困难需要专业施工技术,整体重量大只适应于固定建筑结构等缺陷;同时,由于玻璃为固体材质,容易共振及透热,单层的隔音效果及保温效果并不理想,而双层真空玻璃隔音及保温效果虽佳,但结构复杂造价高昂;此外对于大部分现有窗体结构,其完全打开时通风透气率也只有百分之五十,且玻璃为易碎物,在使用性和安全性上均有所缺陷。
[0003]另外,随着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很多家庭均开始考虑在原本敞开的阳台上加装封闭的玻璃罩,然而加装阳台玻璃罩的费用不仅高昂,工程量大,需时长,而阳台玻璃罩的重量对阳台本身是一个负担,有安全隐患,有时是违规行为,且加装装阳台玻璃罩后无法实现大面积时通风透气,反而影响室内空气素质。
[0004]此夕卜,另有部分用充气气囊代替窗户的玻璃结构的技术方案,例如CN200720073913号专利公开的充气式保温隔热窗帘,CN200820172283号专利公开的可调式充气建筑窗,均仅作为现有玻璃窗户的辅助方案,以求得更优的保温效果等,并不能作为直接替换现有玻璃窗户的技术。
[000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作为现有窗户结构完全代替方案的充气软窗,除了实现现有窗户的功能,还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保温性及隔音功能更佳,完全开启时通风透气率更高,且轻便而容易部署。
[0006]为了实现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充气软窗,由软窗主体和固定结构组成,软窗主体是由软性材料制成的可充气气囊的组合,可充气气囊的充气空腔垂直于窗体,当内部气体增加时,充气气囊横向扩展,当内部气体被抽取时,气囊被压缩成薄片状;所述气囊的上下两侧有一至多个外延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通过连接结构连接于窗体上下两端横向的窗体固定结构上,并可沿该窗体固定结构移动;在窗体的一侧有一个气泵与窗体的气囊空腔相连通,该气泵能实现向窗体气囊充气或抽气的双向功能装置。
[0007]所述可充气气囊可以是分离的独立气囊结构,此时各气囊之间通过通气管连接各自内部充气空腔。
[0008]所述可充气气囊可以是相连为一体的组合多重气囊结构,此时组合多重气囊内部有多个充气空腔,各充气空腔之间有通气孔连通。
[0009]软窗主体由多个分离的组合多重气囊组成,每个多重气囊之间有通气管连接各自内部充气空腔。
[0010]所述可充气气囊,在边缘有定型的边楞,在内部有导气槽,对于较大宽度的可充气气囊,在中部垂直方向可以有向内弯折的风琴折结构。
[0011]前述气囊两端的连接端上有固定孔。
[0012]前述窗体固定结构可以为略小于连接端固定孔内径的长杆,该长杆直接穿过固定孔内部,并固定安装于窗体安装空间的两侧墙体上。
[0013]前述连接端的固定孔内嵌有罗马环。
[0014]前述窗体固定结构可以为滑动轨道,滑动轨道上有挂钩钩住连接端的小圆孔,滑动轨道安装固定于窗体安装空间的上下两侧墙体上。
[0015]所述窗体固定结构外包有U型遮挡槽,遮挡槽的深度能够遮盖住充气气囊的连接端。
[0016]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充气软窗实现了现有窗户的全部功能,而由于使用了塑胶等软性材料,整体重量及成本均低于传统窗户;充气气囊有较大的隔离体积,比单层玻璃有更好的隔音保温功能,接近双层真空玻璃的性能,而技术难度大为降低;由于软窗主体重量轻,因此窗体固定结构可采用现有用于窗帘安装上的轻便固定结构,进一步降低成本;此外由于可充气气囊在收缩和扩张时的伸缩比极大,充气软窗可实现90%以上的通风透气率,更明显优于现有窗户技术,由于本发明具有轻便防碎、成本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除了作为固定建筑的窗户的替代品,特别是实现对阳台的加装外,还可应用于移动或临时房屋等结构,或作为简易或临时隔离墙体、门体使用。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充气软窗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0018]图2是图1实施例的可充气气囊充气时的截面图。
[0019]图3是图1实施例的可充气气囊抽气时的截面图。
[0020]图4是本发明充气软窗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0021]图5是图4实施例的可充气气囊充气时的截面图。
[0022]图6是图4实施例的可充气气囊抽气时的截面图。
[0023]图7是第三种可充气气囊的截面图。
[0024]图8是可充气气囊的边楞和导气槽的细节示意图。
[0025]图中1、可充气气囊;2、连接端;3、固定孔;4、上长杆;5、通气管;6、气泵;7、下长杆;8、通气孔;9、挂钩;10、上U型遮挡槽;11、下U型遮挡槽;101、边楞;102、导气槽。
[002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发明充气软窗第一种实施例所示,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多个可充气气囊I作为窗的主体,利用可充气气囊在充气状态下膨胀的状态来形成封闭隔离的功能,单个可充气气囊I是垂直的条状体,内部是充气空腔。该实施例中,采用了多个独立的可充气气囊I水平排列形成气囊组,为了能固定可充气气囊1,在可充气气囊I的上下两端均有外延的连接端2,以作为连接和固定之用,实施例1的连接端有较大的固定孔3,在气囊组的上下两边各有一根连接固定用的长杆,其中上长杆4穿过气囊组上方的多个固定孔3,下长杆7穿过气囊组下方的多个固定孔3,上长杆4和下长杆7固定在充气软窗的安装空间内,图中的多个可充气气囊I可以在水平方向上沿上下长杆水平移动。为了使所有的气囊统一工作在充气或排气状态,在气囊之间有通气管5把各自的充气空腔连通起来,此外有气泵6与通过通气管与气囊的充气空腔连通,该气泵6能实现充气及抽气的双向功能,该气泵6可以是手动也可以是电动,为了避免气囊过度充气而爆裂损坏,气泵6最好配备有限压安全阀。
[0027]图1显示的是第一种实施例气囊充气状态下的工作状态,此时气囊的水平截面图如图2所示,气囊扩充而封闭整个空间,实现关窗的状态。
[0028]当气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