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褶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69491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百褶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百褶帘的中梁。
【背景技术】
[0002]在百褶帘中,从上梁上悬挂支撑能够沿上下方向弯折成Z字形的帘布,并且,利用操作装置来上升或下降该帘布,从而适当地调节采光量。
[0003]作为上述百褶帘的一种,存在有下述百褶帘,S卩:在上下方向中间部设有褶线的面料片的上下两端边缘上分别设置接合片,并且,利用熔敷等方法将该接合片与其他面料的接合片接合,从而形成帘布。
[0004]在具备上述帘布的百褶帘中,将升降绳插入该接合片中,并且,在该升降绳的下端悬挂支撑有下梁,且将帘布的下端边缘安装于下梁上。而且,通过上升或下降该下梁,能够将帘布向下方拉伸或向上方折叠帘布。
[0005]另外,在上述的百褶帘中存在下述类型,S卩:帘布包括不同面料的上部帘布和下部帘布,并且,上部帘布的下端边缘和下部帘布的上端边缘被安装在中梁上,利用分别独立的升降绳来悬挂支撑中梁和下梁。
[0006]在上述百褶帘中,能够分别独立地上升或下降中梁和下梁。而且,当将中梁最大限度地拉向上方且将下梁下降至最低位置处时,能够利用例如遮光性高的下部帘布来遮蔽外部光线。当使中梁和下梁下降至最低位置处时,能够利用例如具备透光性的上部帘布来采光部分外部光线。
[0007]当使下梁下降至最低位置处且将中梁上拉至中间位置时,也能够仅从窗户的上部采光部分外部光线。另外,当将中梁和下梁最大限度地拉至上方时,则成为打开状态而能够采光外部光线。
[0008]在如上所述构成为能够分别独立地上升或下降中梁和下梁的百褶帘中公开了如下构成,S卩:在从上梁上经由第一升降绳悬挂支撑中梁且经由第二升降绳悬挂支撑下梁,并且,将上部帘布支撑于上梁和中梁之间且将下部帘布支撑于中梁和下梁之间的情况下,第一升降绳插通于上部帘布的后部且悬挂支撑中梁的后端部,第二升降绳从上部帘布的后部经过中梁的后部后插通于下部帘布的后部中,经由第一升降绳和第二升降绳独立地上升或下降中梁和下梁,从而能够分别上升或下降上部帘布和下部帘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9]在专利文献I的技术方案中,在将上部帘布和下部帘布最大限度地拉至上方的状态下,通过下梁将下部帘布折叠且通过中梁将上部帘布折叠,并且,中梁沿着水平方向被支撑于上部帘布与下部帘布之间。
[0010]而且,即使在该状态下使下梁下降且使下梁和下部帘布下降至最低位置处,下部帘布的重量也作用于中梁的后端,从而中梁被保持于大致水平方向上。
[0011]进而,当在该状态下使第一升降绳下降时,中梁沿着第二升降绳而下降,其中,第二升降绳被设置于中梁内的多个滑轮所引导。然后,当中梁下降至最低位置处时,中梁被支撑在层叠于下梁上的下部帘布上且被保持于水平方向上。
[0012]另一方面,在使下梁下降至下限位置或中间位置、且进而使中梁下降至下梁与上梁之间的中间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下部帘布用的间距保持绳使作用于中梁后端的负荷减少,中梁以下述方式被支撑在倾斜方向上,该方式是:中梁的前端部以中梁被第一升降绳悬挂的位置作为转动支点而朝向下方转动的方式。此时,由于第二升降绳被上述多个滑轮所夹持,因此,中梁能够沿着其顶面朝向室内侧斜上方的倾斜方向转动,且能够使上部帘布侧和下部帘布侧的各面料按压部件在中梁的前后方向上移动,通过如此构成,能够谋求不妨碍中梁的翘起(倾斜转动)从而使下部帘布不发生弯曲。
[0013]另外,公开了如下的技术方案,S卩:有关利用订书机等将帘布的端缘订住固定的固定位置及成为该帘布端缘的连接端部的端部位置的技术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14]【现有技术文献】
[0015]【专利文献】
[0016]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特许第5178493号说明书
[0017]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特许第3435366号说明书
[0018]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I的技术方案中,在使下梁下降至下限位置或中间位置、且进而使中梁下降至下梁与上梁之间的中间位置的状态下,谋求不妨碍中梁的翘起(倾斜转动)。
[0019]但是,存在作为中梁自身的动作而中梁的翘起(倾斜转动)有损美观这一问题。另夕卜,在专利文献I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在中梁中使用滑轮等,因此部件数也变多。
[0020]另外,当应用专利文献2的技术方案而利用订书机等将上部帘布的下端边缘固定于中梁上时,存在更容易发生中梁的翘起(倾斜转动)这一问题。
[0021]另外,与专利文献I的技术方案相关地,在利用间距保持绳的支撑绳将上部帘布的褶线保持呈大致等间隔的情况下,为了抑制该中梁的翘起(倾斜转动)而使第一升降绳和第二升降绳靠近配置时,存在如何将间距保持绳的支撑绳构成为能够保持升降性能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0022]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安装有上部帘布的下端边缘和下部帘布的上端边缘的中梁的百褶帘。
[0023]本发明涉及的百褶帘,经由第一升降绳将中梁悬挂支撑于上梁上且经由第二升降绳悬挂支撑下梁,并且,将上部帘布支撑于所述上梁与所述中梁之间,且将下部帘布支撑于所述中梁与所述下梁之间,该百褶帘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绳的下端被安装于所述中梁上的、穿过由所述中梁的形状确定的重心的重心轴附近的位置处。
[0024]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百褶帘的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帘布的下端边缘和所述下部帘布的上端边缘分别被固定在所述中梁顶面侧和底面侧上的所述重心轴附近的位置处。
[0025]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百褶帘的特征在于:所述中梁的重心轴处于所述百褶帘的前后宽度的后部位置。
[0026]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百褶帘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中梁的顶面侧和底面侧上分别形成有错层,所述错层用于在固定所述上部帘布的下端边缘和所述下部帘布的上端边缘时进行定位。
[0027]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百褶帘的特征在于:所述中梁的内部设有能够配置配重的空间部,所述重心轴附近的位置被设定于能够利用所述配重进行调整以抑制所述中梁翘起的范围内。
[0028]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百褶帘的特征在于:所述中梁构成为使所述中梁的空间部处于所述百褶帘的前后宽度的后部位置。
[0029]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百褶帘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绳的下端在相比所述第一升降绳更为所述中梁前后宽度的后部位置处插入并通过所述中梁后安装于所述下梁上。
[0030]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百褶帘的特征在于: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升降绳和所述第二升降绳在所述中梁上的配置位置的绳支承部件,以收容于所述中梁的内部的方式被加以安装。
[0031]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百褶帘的特征在于:将所述上部帘布和所述下部帘布各自的端部边缘固定的固定位置及成为该端部边缘的连接端部的端部位置位于所述重心轴附近的位置处。
[0032]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百褶帘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绳和所述第二升降绳于所述中梁上的插通位置处于大致同一轴上。
[0033]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百褶帘的特征在于:具有支撑绳的间距保持绳于所述中梁上的插通位置与所述第一升降绳和所述第二升降绳的插通位置处于大致同一轴上,其中,所述支撑绳将所述上部帘布的褶线保持呈大致等间隔。
[0034]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百褶帘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绳构成为环状,所述第一升降绳和所述第二升降绳插入于该环状支撑绳中。
[0035]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百褶帘的特征在于:所述中梁的前壁在构成所述上部帘布和所述下部帘布的面料层叠状态下处于该面料的前端边缘的后方,所述中梁的后壁在上述面料层叠状态下处于该面料的后端边缘的后方。
[0036]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百褶帘的特征在于:所述中梁以能够从室内侧安装的方式设置有盖体。
[0037]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百褶帘的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成为在构成所述上部帘布和所述下部帘布的面料层叠状态下与该面料的前端边缘相连的前壁。
[0038](发明效果)
[0039]根据本发明,在具备安装有上部帘布的下端边缘和下部帘布的上端边缘的中梁的百褶帘中,能够抑制中梁的翘起(倾斜转动)并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