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509138阅读:来源:国知局
br>[0112]接着,下面主要参照图7(A)至图7(C)来描述腰椎支撑构件11。腰椎支撑构件11由模制制品构成,模制制品由树脂的原材料制造并且由具有一定弹性的原材料诸如,聚丙烯形成。另外,腰椎支撑构件11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水平伸长并且横穿靠背3的形状。在平面图中,腰椎支撑构件11为向前逐渐弯曲的凹形。此外,在竖直截面侧视图中,腰椎支撑构件11为向前略弯曲的凸形。
[0113]具有棱柱状并且向后突出的滑动凸台构件34 —体地形成在腰椎支撑构件11的左右两端处。滑动凸台构件34以可自由滑动方式装配到在上下方向上伸长的引导框架部分35中,引导框架部分35设置在靠背3的侧构件9a中。如图6(A)和图6(B)所示,引导框架部分35的内周由板部分构成,然后,将上述前侧第二凹部27—体地连接至引导框架部分35的上端。
[0114]如图7(A)至图7(C)所示,具有块形并且设置在钮36中的向前突出部分36a装配到滑动凸台构件34的后端中。钮36的向前突出部分36a利用螺栓(未示出)固定到滑动凸台构件34。螺母插入沟槽37设置在滑动凸台构件34中。可以以逐步调节高度的方式来保持腰椎支撑构件11。另外,如图6(A)中所示,作为高度调节装置,大量止动孔38设置在引导框架部分35的内板中的大量的竖直阶段处。
[0115]另外,广泛采用腰椎支撑构件设置在靠背中的构造。然而,通常,在许多情况下,腰椎支撑构件布置在垫子的后侧上或布置在网材料的后侧上。不过,在垫子或网材料介于腰堆支撑构件与身体之间的情况下,在一些情况下,期望强烈的“抵靠感觉”的人感觉不满意。此外,在像靠背未设有垫子或网的情况的一些情况下,腰椎支撑构件需要被布置在背板的近侧上。
[0116]作为这种情况的示例,JP-A-2008-237333公开了一种方法,在靠背由框架部分和位于其内侧的背板构成并且在背板中设置大量狭缝的构造中,腰椎支撑构件布置在背板的近侧上。此外,该文献公开了如下构造:从外侧装配到框架部分上的夹型手把被一体地设置在腰椎支撑构件的左右两个端部上,并且因此,框架部分由手把从下方弹性地保持。
[0117]不过,像在上述现有技术专利文献中那样,在从外部将手把装配到框架部分上的构造中,手把跑出框架部分的左右外侧,并且因此,预期会有如下麻烦:人的衣服被卡在手柄中,或替代地,物体抵靠手把,使得手把受损。此外,手把仅通过摩擦维持高度,并且因此,出现如下可能性,即,腰椎支撑构件通过就座者的体压而滑动(诸如,上升或下降)。
[0118]相反,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腰椎支撑构件11的左右两个端部中的滑动凸台34贯通骨架9的引导框架部分35。因此,钮36可以被布置成不从骨架9的左右外侧跑出。凭借此点,衣服被卡在钮36中或替代地物体抵靠钮36的情形可以避免,或替代地受到显著抑制。此外,容易提供由止动孔38构造的高度保持装置以用于引导框架部分35的高度调节。因此,腰椎支撑构件11可以以不允许偏离移动的方式被保持在期望的高度处。
[0119]在此处,高度调节装置可以利用各种构造。在像在该实施例中在引导框架部分35中设置止动孔38的情况下,配合到引导框架部分35和从引导框架部分35拆卸的弹性构件被设置在钮36的块形向前突出部分中就足够了。引导框架部分35具有一定量的向前和向后宽度,并且因此,滑动凸台构件34的贯通不引起强度下降。钮36可以以简单的板形制造,然后,可以将钮36螺接到滑动凸台构件34。
[0120](4)靠背的结构
[0121]接着,在靠背3内,以下主要参照图8至图10描述身体支撑部分10的结构的细节。如图8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身体支撑部分10包括:水平伸长的侧撑条40组,该侧撑条40被连接到左右侧构件9a ;和一组水平伸长的中央撑条41,该中央撑条41位于侧撑条40组之间。撑条40和41组两者都被布置在上下偏离的状态下。中央区域由中央撑条41组构造,并且侧区域由侧撑条40组构造。
[0122]另外,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中央撑条41的左右端和侧撑条40的末端通过联接件(接头撑条)42 —体地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在左右方向上,在侧撑条40的末端与中央撑条41的端部之间存在微小间隙。因此,联接件(接头撑条)42在前视图中处于倾斜姿势。此外,中央撑条41和侧撑条40以上下偏离的方式布置,并且因此,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联接件(接头撑条)42处于相反取向的姿势中。此外,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联接件(接头撑条)42的基部和撑条40和41 一体地连接。因此,联接件(接头撑条)42组在前视图中具有Z字形。
[0123]靠背3收缩,使得靠近下侧的部分在前视图中变窄。因此,向外弯曲的凹形形状与靠背3的侧构件9a—起形成。此外,联接件(接头撑条)42在前视图中也是向外弯曲的凹形以便跟随侧构件9a的形状。此外,侧构件9a和中央撑条41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
[0124]侧撑条40和中央撑条41具有板形结构,其前后面是宽的。然而,如图10中所示,肋43在侧撑条40的后面和中央撑条41的后面中一体地设置。因此,侧撑条40的截面和中央撑条41的截面具有侧T形。肋43的后面与联接件(接头撑条)42的后面在同一平面内。联接件(接头撑条)42具有细带板的外观,并且因此,可以容易地变形,使得侧V的角度变宽或变窄。也就是说,在腰椎支撑构件111中,撑条140和141的密度是高的。凭借此点,腰椎支撑部分比其它部分具有更高的刚度。
[0125]侧撑条40组和中央撑条41组被布置在大量竖直阶段处。因此,在左右方向上水平伸长的空间44分别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侧撑条40之间以及中央撑条41之间是空的。另夕卜,在本实施例中,除了腰椎支撑部分之外,空间44的竖直宽度尺寸是撑条40或41的竖直宽度的2倍等。在腰堆支撑部分中,空间44的竖直宽度尺寸大致被设置为与撑条40或41的竖直宽度相同的水平。因此,腰椎支撑部分具有较高的刚度。
[0126]从一开始,侧撑条40和中央撑条41的竖直宽度和节距(密度)可以被任意地设置。例如,撑条40或41和空间44的竖直宽度尺寸可以被设置成在上下方向上整体处于大致相同的水平。替代地,撑条40或41的竖直宽度尺寸可以被设置成在整体上小于空间44的竖直宽度尺寸。
[0127]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身体支撑部分10已经由两排侧撑条40和一排中央撑条41构造。然而,可利用的构造不必限制于此。也就是说,可以不设置中央撑条41,并且因此,身体支撑部分10可以由左右侧撑条40以及由用于连接该左右侧撑条40撑条的一个联接件(一个接头撑条)42构造。替代地,身体支撑部分10可以由两排侧撑条40和位于该侧撑条40之间的两排中间撑条构造。在设置两排中间撑条的情况下,三个联接件(三个接头撑条)42是必要的。此外,身体支撑部分10可以由五排撑条组构造,五排撑条组由两排侧撑条40、一排中央撑条41和两排中间撑条构成。此外,靠背3可以利用其它构造。
[0128](5)总结
[0129]接着,下面参照图11来描述操作。首先,下面描述摇摆状态。
[0130]例如,在摇摆状态下就座者的体压从前方作用在靠背3上,如由箭头F所指示。另夕卜,作用在靠背3上的负载由第一支撑装置12和第二支撑装置13支撑。另外,如由箭头Y的指示,第一支撑装置12可以执行弯曲变形,使得上端在侧视图中通过来自前方的负载而向后移动。另一方面,如由箭头X所指示,第二支撑装置13可以执行弯曲变形,使得末端在平面图中向后移动。然而,由于第二支撑装置13具有高刚度,所以靠背3的背框架4由第二支撑装置13牢固地保持,并且因此就座者的腰椎以令人满意的稳定性被保持。
[0131]另一方面,由摇摆引起的力矩在很大程度上作用在靠背3中的上端部上。然而,第一支撑装置12具有比第二支撑装置13低的刚度,并且因此容易地根据体压执行翘曲变形。因此,在摇摆时,靠背3可以执行翘曲变形,使得靠背3的上端部靠近背框架4的上端部。靠背3的该翘曲变形可以提高在摇摆时的缓冲性质。
[0132]此外,在摇摆状态下,当人沿右或左方向扭动上半身或替代地使肩部沿右或左方向移位时,构成第一支撑装置12的两个左右弹簧部分12a不均匀地执行弯曲变形,使得靠背3可以变形并且扭曲以便跟随身体的扭动或移位。因此,靠背3可以跟随身体的姿势的改变。结果,舒适性可以提高。
[0133]如从图11可以清晰地看到的,靠背3在平面中是逐渐向前弯曲的凹形。弯曲的程度在腰椎支撑构件11的附近最大,而上端部处于几乎平坦的状态下。因此,在腰椎被保持诸如不向右或向左偏离的状态下,肩部(或靠近肩部的部分)可以容易地左右移位。另外,从这点来看,可以获得高舒适性。
[0134]如图2(B)中所示,在就座者不靠在靠背3上的中性状态下,靠背3呈现略向后倾斜的姿势,并且腰椎支撑构件11位于最前侧上。另外,当用户执行诸如PC操作的伏案工作时,用户采取腰椎抵靠靠背3的腰椎支撑构件11的姿势。然而,由于第二支撑装置13具有高刚度,所以靠背3不执行与处于中性状态下的就座者的体压相关联的翘曲变形,并且因此,人的腰椎由靠背3以令人满意的稳定性支撑。因此,用户的上半身不会变得不稳定并且被保持在背部挺直的优选姿势中。因此,本构造在中性状态(非摇摆状态)下的姿势维持功能方面也有优势。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