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烫耳炒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10790阅读:10259来源:国知局
防烫耳炒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调工具领域,特别是一种对使用人更安全的炒锅。
【背景技术】
[0002]炒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烹饪工具。炒锅通常为圆底结构,锅沿上设置有锅把手。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用炒锅加热食物时,锅底的火焰将同时加热锅沿上的锅把手,甚至火苗会往上蹿烫到抓住锅把手的手,导致用户被烫伤,十分不安全。
[0003]有设计人设计了一种防烫锅耳,具体参照专利号为200920081394.2的《防烫锅耳》,其中提到采用比锅耳略宽向下弯的散热片的防烫设计,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这种防烫锅耳虽然采用下弯状设计,但离手抓的位置还是太近了,一旦防烫锅耳本身被加热后,容易出现手反而被防烫锅耳烫伤的情况,而且防烫锅耳是向外凸出的结构,尤其这种下弯状的防烫锅耳,容易因为磕磕碰碰而碰歪,使防烫锅耳与手抓的位置越碰越近,对使用人更危险,直接影响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良设计。

【发明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烫耳炒锅。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防烫耳炒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左右端分别设置有锅把手,所述锅把手顺着锅体边沿方向朝向上,所述锅把手的下方设置有隔热耳,所述隔热耳为瓦形结构,其中所述隔热耳的弧边处与锅体连接。
[0007]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隔热耳的端部角位处开有圆角。
[0008]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隔热耳的上端设置有隔热塑胶层。
[0009]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隔热耳与锅把手之间呈90°。
[0010]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隔热耳的凹面朝下。
[0011]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隔热耳的直线边处设置有加强卷边。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炒锅通过合理的结构改良,尤其是针对原有的防烫结构,避免被加热的防烫结构烫到手的机会,也提高防烫结构的结构强度,使防烫结构更加可靠安全,提高其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照图1,防烫耳炒锅,包括锅体1,所述锅体I的左右端分别设置有锅把手2,供使用人握住炒锅。所述锅把手2顺着锅体I边沿方向朝向上,所述锅把手2的下方设置有隔热耳3,用于隔开锅下的热量避免直接烫到握住锅把手2的手,这种设计既避免手握住锅把手2的时候会碰到隔热耳3,也避免锅体I内的热气直接烫到锅把手2。所述隔热耳3为瓦形结构,其中所述隔热耳3的弧边处31与锅体I连接,跟原有的设计相比,可以避免隔热耳3经过碰撞后变形而挨近锅把手2。其中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隔热耳3与锅把手2之间呈90°。由于这种隔热耳3本身也具有一定承压能力,特别适用于灶台上。所述隔热耳3的端部角位处开有圆角4,减少隔热耳3被碰损的机会,尤其避免碰损后的缺口刮到使用人的手。所述隔热耳3的直线边32处设置有加强卷边,可进一步提高隔热耳3的结构强度,包括圆角4处的耐磨性。所述隔热耳3的上端设置有隔热塑胶层,进一步避免手被加热后的隔热耳3烫手的机会。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隔热耳3的凹面朝下,进一步提高隔热耳3的结构强度。
[0016]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防烫耳炒锅,包括锅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I)的左右端分别设置有锅把手(2),所述锅把手(2)顺着锅体(I)边沿方向朝向上,所述锅把手(2)的下方设置有隔热耳(3),所述隔热耳(3)为瓦形结构,其中所述隔热耳(3)的弧边处(31)与锅体(I)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耳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耳(3)的端部角位处开有圆角(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烫耳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耳(3)的上端设置有隔热塑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耳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耳(3)与锅把手(2)之间呈 9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烫耳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耳(3)的凹面朝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烫耳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耳(3)的直线边(32)处设置有加强卷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防烫耳炒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左右端分别设置有锅把手,所述锅把手顺着锅体边沿方向朝向上,所述锅把手的下方设置有隔热耳,所述隔热耳为瓦形结构,其中所述隔热耳的弧边处31与锅体连接;该炒锅通过合理的结构改良,尤其是针对原有的防烫结构,避免被加热的防烫结构烫到手的机会,也提高防烫结构的结构强度,使防烫结构更加可靠安全,提高其适用性。
【IPC分类】A47J27-00, A47J36-00
【公开号】CN204318376
【申请号】CN201420747193
【发明人】李运宇, 罗玉基
【申请人】李运宇, 罗玉基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