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门和隔音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18964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音门和隔音门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业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隔音门和隔音门锁。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装配制造技术的发展,在门业制造领域,基于各种功能实现的门的种类日益细分。其中,在隔音门产品中,以隔音为目的,门框与门扇在关门状态下通过隔音门锁保证紧闭结构。
[0003]近年来,对于隔音门锁的密闭性和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隔音门锁的密闭性和使用便捷性成为隔音门锁的设计目标。
[0004]现有技术中,隔音门的门扇与门框之间的锁止关系实现通常是通过设于门扇的锁舌沿直线轨迹或沿弧线轨迹进入设于门框的锁扣,而锁舌进入锁扣的过程必须是在门扇与门框之间实现关闭的结构状态下方可实现。所谓门扇与门框的关闭结构,由于门框的各个部件是相互平行或垂直设置的,而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平行或垂直的连接关系是处在一个理论平面内的。虽然门框的各个部件具有自身厚度,且门扇也具有自身厚度,而当门扇关闭于门框的结构中,必然存在门扇被门框限位于某一位置的状态,此状态下,从功能上,门框与门扇实现密闭;从结构上,门扇与门框各自所处于的平面实现重合,即门扇转动或移动至门框所处于的上述理论平面。当门扇与门框未实现完全关闭的结构下,锁舌与锁扣未对齐,锁舌无法深入锁扣,而如果此未关闭结构状态,锁舌能够深入锁扣,则门扇与门框间所存在的间隙必然使得隔音门的隔音功能无法实现。而对于门扇与门框的关闭结构,由于隔音门的功能需求,在整体结构内通常存在起隔音密封效果的密封胶条,密封胶条在关闭结构中对门扇和门框之间起到张紧密封的作用,此状态下,操作者需拉紧门扇,保持门扇处于关闭位置而不被已处于挤压状态的密封胶条“弹开”,在此基础上,进行锁门。此关门的过程操作的便捷性低。而锁扣与锁舌的结构设置中,以关门操作的实现为目的,需对锁扣设置出一定的间隙余量,此间隙余量造成锁舌深入锁扣的结构不能保证高密闭性,与此同时,密封胶条也未被压紧至最佳的密封结构。
[0005]上述隔音门锁中,操作便捷性低和隔音门锁的密闭性差等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音门和隔音门锁,该隔音门和隔音门锁的操作便捷性高,且密闭性能强。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音门锁,包括用于能够转动地安装在门扇边侧的安装座、锁导轮、把手和用于固定安装在门框内边侧的锁扣;
[0008]所述锁扣包括相连的锁止板和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与所述门框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
[0009]所述把手和所述锁导轮随动地固连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锁导轮的转动位置包括锁止位置;
[0010]位于所述锁止位置的所述锁导轮与所述锁止板限位相抵,且当所述锁导轮位于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隔音门锁密闭贴合。
[0011]优选地,所述锁止板包括内凹弧度的面板。
[0012]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锁导轮联动的回弹机构,所述回弹机构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具有变形极限位置,位于所述锁止位置的所述锁导轮将所述弹簧抵至其变形极限位置。
[0013]优选地,所述引导板与所述门框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在5度至20度。
[0014]优选地,所述引导板与所述门框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度。
[0015]优选地,两个把手分别设于所述安装座的两端。
[0016]优选地,所述锁导轮为圆柱体锁导轮。
[0017]优选地,还包括滚动套筒,所述滚动套筒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锁导轮。
[00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隔音门,包括上述的隔音门锁。
[001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锁扣用于安装于门框内边侧,门框处于一个固定位置的平面内,此平面作为理论上的隔音门关闭平面,当门扇与门框实现闭合时,门扇也处于此平面。锁扣包括相连的锁止板和引导板,引导板与上述平面具有夹角。
[0020]安装座用于能够转动地安装于门扇的边侧,门扇的边侧与门框的内边侧对应。把手和锁导轮随动地固连于安装座,则说明把手和锁导轮也能够间接地安装在门扇上,而把手和锁导轮可以与安装座一体地转动,对于锁导轮,其具有的各个转动位置中,包括一个锁止位置。当锁导轮转至此锁止位置时,锁导轮与锁扣中的锁止板限位相抵,且与此同时,门框与门扇能够实现密闭贴合状态。所谓限位相抵,由于门扇与门框之间除密闭贴合状态,就是门扇的开启状态,因此锁止板对锁导轮的限位相抵,必然是限制门扇与门框的分离开启。由于引导板与锁止板相连,且锁导轮通过转动进入与锁止板的相抵位置,因此在锁导轮转入或转出锁止位置过程中,其转动过程必然与引导板的边侧掠过。因引导板与门框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在锁导轮的转入或转出锁止位置的过程,引导板与锁导轮之间存在理论上的接触或不接触两种情况,因整体结构中具有密封胶条的存在,对于锁导轮处于锁止位置时,密封胶条处于密封压紧的极限结构,当锁导轮转出锁止位置后,一直处于压紧状态的密封胶条发挥作用,其使得门扇尽可能地被弹开,使门扇具有与门框分离的趋势,因此锁导轮在转出过程必然与引导板连续地相抵,在此过程中,锁导轮在引导板与锁止板连接位置时,门扇与门框的间隙相对最小,密封胶条的张紧效果最大,由于引导板角度的存在,锁导轮越转动远离锁止位置,锁导轮距离关门结构的平面越远,密封胶条将门扇弹开的缝隙越大,而门受的弹力反而越小,最终当锁导轮转动至与引导板接触位置以外时,门扇已脱离锁导轮和锁扣之间的连接关系,处于开启的自由状态,而密封胶条在此刻对门扇的弹力已很微弱。
[0021]相应地,当进行关门操作时,只须将门扇关至上述开门过程中锁导轮与引导板最终分离的结构位置,此结构位置下,门扇与门框之间还有间隙,密封胶条对靠近门框的门扇所产生的弹力还很微弱,而操作者不需将门拉紧至完全闭合状态,只需在此具有间隙的结构下转动把手,与把手和安装座联动的锁导轮开始转动,锁导轮与引导板接触的状态下,锁导轮沿引导板的角度表面向锁止位置滑转,此过程中,门扇亦随引导板的角度分量靠近门框,而密封胶条随着被压缩的结构,其对门扇的反弹力增加,此反弹力不需操作者用力克月艮,而是靠锁导轮在滑转过程中通过锁止板的角度引导而克服,进而锁导轮沿引导板滑转至锁止位置,即锁导轮与锁止板相抵,实现门扇与门框的闭合。
[0022]在以上结构中,操作开门或关门的过程中,密封胶条对门扇的弹力不需由操作者施力克服,而是由锁扣中的带角度的引导板进行克服。最终的门扇关闭位置由锁导轮与密闭位置准确的锁止板相抵实现。本隔音门锁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操作者的“拉住”操作进行开关门,同时也克服了锁扣为开关门的顺畅而留出的间隙余量。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隔音门锁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同时提高了密闭性。
[0023]在一个关于隔音门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隔音门上安装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中的隔音门锁,安装了上述隔音门锁的隔音门在使用的便捷性和密闭性方面性能得到了明显地提尚O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实用新型锁扣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图1至图3中:安装座一1、把手一2、锁导轮一3、锁扣一4、引导板一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