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煮茶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69792阅读:来源:国知局
10内部延伸,壶盖11设置于盛茶篮31的开口上方,蒸汽产生室32设置于壶体10的底部,发热结构20绕设于蒸汽产生室32的外壁上,导气管33同时穿过盛茶篮31和蒸汽产生室32,导气管33的底端伸入蒸汽产生室32、顶端从盛茶篮31底部伸入并延伸至壶盖11下方。
[003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盛茶篮31包括底板311、篮壁312以及搁置件313,篮壁312上端向外延伸一用于连接搁置件313的平台314,搁置件313与壶体10的开口搭接,壶盖11恰好盖于平台314上,底板311上设有第一导气孔315和漏水孔(图未示),如图1、图2所示,导气管33的顶端从第一导气孔315伸入盛茶篮31并延伸至篮壁312最顶端的平面上。实际生产使用时,搁置件313可以是简单的“7”型结构即可,直接上端架设在壶体10的开口上、下端与篮壁312延伸出来的平台314固定连接,这种结构简单实用,使用便利,无需安装即可随意拿取或固定。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生产不同的搁置件结构形式,比如采用插接、扣接等结构形式,只要能将盛茶篮31固定放置在壶体10上即可。
[0040]为了能让导气管33顺畅地通过盛茶篮31,在制造时,底板311上的第一导气孔315的内孔径大小一般恰好大于导气管33的外壁管径,甚至尺寸可以是使二者紧配合固定插接。此外,如图3所示,还可以在导气管33与第一导气孔315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固定结构317,一般采用密封圈,以增加二者之间的稳定性。
[0041]如图4所示,盛茶篮31的底板311上的漏水孔为许多个圆形通孔316,这些圆形通孔316均匀布设在底板311上,则一方面茶叶放置在盛茶篮31上时,各个部分的受热均匀,且在盛茶篮31内的水分达到一定量时,可以从底板311上的任意位置均匀回流入壶体10内。
[0042]另外,可以理解的是,盛茶篮31的尺寸大小应当适当设置,不应当占据壶体10内部空间较多的位置,以免大大减少了壶体10内的煮水量;但也不应当占据壶体10内部空间较少的位置,以免盛装的茶叶量太少,泡出来的茶叶没有味道。一般来说,盛茶篮31所占据的空间为壶体10内部空间的1/4左右,且盛茶篮31的底板311位置在壶体10的出水嘴的中心线D以上(如图1所示)。这样,茶叶的放置量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放置。
[0043]如图5所示,蒸汽产生室32包括凹陷设置于壶体10底部的凹槽腔321以及腔盖322,腔盖322盖合于凹槽腔321的开口处,发热结构20绕设于凹槽腔321的外壁上,腔盖322上设有用于通过导气管33的第二导气孔323和渗水孔324,导气管33的底端从第二导气孔323伸入凹槽腔321。导气管33伸入凹槽腔321的底端处设有蒸汽挡板331,蒸汽挡板331设置于导气管33的进气口外周并遮挡渗水孔324。蒸汽挡板331的设置能保证蒸汽产生室32产生的蒸汽连续不断地从导气管33的底端进入。当凹槽腔321内的水分不断蒸发减少时,由于局部受热,凹槽腔321内的温度高于壶体10内部的温度,则凹槽腔321内缺少的水从渗水孔324补充进来。
[0044]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导气管33的两端在伸入盛茶篮31和凹槽腔321时,其在第一导气孔315和第二导气孔323处都应当做好固定结构,以免导气管33固定不稳而达不到输送蒸汽的较佳效果。如图5所示,导气管33的底端外壁上设有阻挡筋332,阻挡筋332设置于凹槽腔321外,阻挡筋332的外径大小大于第二导气孔323的内孔径大小,即导气管33在伸入凹槽腔321的底端外壁上,其在第二导气孔323与壶体10连通的一侧上设有阻挡筋332,该阻挡筋332的外径大小大于第二导气孔323的内孔径大小,以保证导气管33不过过多地伸入蒸汽产生室32。
[0045]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导气管33伸入盛茶篮31的顶端上设有蒸汽发散盖333,蒸汽发散盖333覆盖的面积为S1,盛茶篮31的篮壁312最顶端的平面面积为S2,则1/3S2彡Si< S2。蒸汽发散盖333的设置,能够保证盛茶篮31内的茶叶受到蒸汽冷凝水的均匀喷淋,也提高了蒸汽煮茶壶的煮茶效率。实际使用时,蒸汽发散盖333可以设置成伞形。
[0046]实施例三
[0047]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蒸汽煮茶壶的第三实施例,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盛茶篮的底板311上的漏水孔为许多个条形通孔317,这些条形通孔317以底板中心为中心呈均匀辐射状布设,这样的结构设计也便于清洁,同样也能够达到较佳的煮茶效果O
[0048]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壶体10还可以包括容置腔12和连接部13,连接部13底部设有耦合器14,煮茶结构30设置于容置腔12内,发热结构20设置于连接部13内,发热结构20通过耦合器14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此外,为了可以随时检测获知壶体内的水温等温度情况,在连接部13上还可以设置与外部的控制面板电连接的温度探头15。
[0049]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蒸汽煮茶壶,包括上方开口的壶体、设置于壶体底部的发热结构以及用于盖合壶体开口的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内设有煮茶结构,所述煮茶结构包括带有漏水孔的盛茶篮、蒸汽产生室以及导气管,所述盛茶篮设置于壶体的开口处并向壶体内部延伸,壶盖设置于盛茶篮的开口上方,所述蒸汽产生室设置于壶体的底部,发热结构绕设于蒸汽产生室的外壁上,所述导气管同时穿过盛茶篮和蒸汽产生室,导气管的底端伸入蒸汽产生室、顶端从盛茶篮底部伸入并延伸至壶盖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煮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盛茶篮包括底板、篮壁以及搁置件,所述篮壁上端向外延伸一用于连接搁置件的平台,所述搁置件与壶体的开口搭接,壶盖恰好盖于所述平台上,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导气孔和漏水孔,所述导气管的顶端从第一导气孔伸入盛茶篮并延伸至所述篮壁最顶端的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煮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气孔的内孔径大小恰好大于所述导气管的外壁管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煮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孔为若干个圆形通孔,所述若干个圆形通孔均匀布设在所述底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煮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孔为若干个条形通孔,所述若干个条形通孔以所述底板中心为中心呈均匀辐射状布设。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煮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产生室包括凹陷设置于壶体底部的凹槽腔以及腔盖,所述腔盖盖合于凹槽腔的开口处,发热结构绕设于凹槽腔的外壁上,所述腔盖上设有用于通过导气管的第二导气孔和渗水孔,所述导气管的底端从第二导气孔伸入所述凹槽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煮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伸入凹槽腔的底端处设有蒸汽挡板,所述蒸汽挡板设置于导气管的进气口外周并遮挡所述渗水孔。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煮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的底端外壁上设有阻挡筋,所述阻挡筋设置于凹槽腔外,阻挡筋的外径大小大于所述第二导气孔的内孔径大小。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蒸汽煮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伸入盛茶篮的顶端上设有蒸汽发散盖,所述蒸汽发散盖覆盖的面积为S1,所述盛茶篮最顶端的平面面积为 S2,贝Ij 1/3S2^ Si< S20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煮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散盖呈伞形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蒸汽煮茶壶,其包括上方开口的壶体、设置于壶体底部的发热结构以及用于盖合壶体开口的壶盖,所述壶体内设有煮茶结构,所述煮茶结构包括带有漏水孔的盛茶篮、蒸汽产生室以及导气管,所述盛茶篮设置于壶体的开口处并向壶体内部延伸,壶盖设置于盛茶篮的开口上方,所述蒸汽产生室设置于壶体的底部,发热结构绕设于蒸汽产生室的外壁,所述导气管同时穿过盛茶篮和蒸汽产生室,导气管的底端伸入蒸汽产生室、顶端从盛茶篮底部伸入并延伸至壶盖下方。本实用新型蒸汽煮茶壶不仅可以直接煮水,也可以煮茶蒸茶,使用简单方便。
【IPC分类】A47G19/22
【公开号】CN204838938
【申请号】CN201520547645
【发明人】陈俊平
【申请人】广东海利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