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茶碗及具该茶碗的盖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99597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茶碗及具该茶碗的盖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茶碗及具该茶碗的盖碗。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于饮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对于饮茶器具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目前的茶碗通常是烧制而成的陶瓷件,其虽然能够满足盛装茶水的功能,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便,例如,冲泡茶叶时,在将茶水导入茶碗后,由于水温过高,导致茶碗边缘具有较高的温度,在拿取茶碗时容易烫手,同时,由于茶水温度过高及碗盖盖于茶碗上,导致茶叶长时间高温浸泡,影响茶水口感。另外,茶叶浸泡后容易成团密集,茶叶内有效成分浸出率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茶碗温度过高及提高茶叶有效成分浸出率。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散热茶碗,包括底壁及由底壁周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侧壁和底壁共同围成一个上部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中空凸部,所述中空凸部的底部固定连接底壁;所述底壁上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一端连通所述中空凸部的下端开口,另一端连通至散热茶碗外部。
[0006]优选地,所述中空凸部的形状为中空圆柱状。
[0007]优选地,所述中空凸部的壁厚为2mm?4mm。
[0008]优选地,所述底壁、侧壁及中空凸部一体成型。
[0009]优选地,所述中空凸部设有一个,对应设置在容纳腔的中心处。
[0010]优选地,所述底壁的上表面呈上宽下窄的圆锥台形。
[0011]优选地,所述散热孔的另一端延伸至底壁的下表面,所述底壁下方连接有环形底座,所述环形底座与底壁之间形成与散热孔相连通且底部开口的底座空腔。
[0012]优选地,所述环形底座的横截面形状为圆环形;或者,所述环形底座由多个弧形凸部依次首尾连接组成,且相邻弧形凸部之间底部设为弧形凹槽。
[0013]优选地,所述散热孔由一个与中空凸部下端开口纵向连通的上孔部以及多个分别连通上孔部和散热茶碗外部的下孔部组成,所述下孔部分别横向延伸至底壁的侧面或曲折延伸至底壁的下表面。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盖碗,包括上述散热茶碗、支撑于散热茶碗底部的碗托以及盖于散热茶碗顶部的碗盖,所述中空凸部的顶端水平高度低于碗盖下表面的水平高度。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由于在容纳腔内向上凸起设置有中空凸部,使得茶叶在容纳腔内不易成团,降低茶叶在容纳腔内的密集程度,促进茶团内部的茶叶有效成分浸出,提高茶叶有效成分的浸出率;又由于在底壁上设有散热孔,散热孔与中空凸部的中空部分连通,增加容纳腔内茶水的接触面积,加速热水的冷却速度,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避免容纳腔内的茶水长时间浸泡于温度过高环境中而影响茶水口感。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避免由于茶碗边缘温度过高而导致拿用时烫手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盖碗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散热茶碗剖视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散热茶碗剖视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散热茶碗剖视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散热茶碗剖视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散热茶碗剖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0、散热茶碗;11、容纳腔;12、散热孔;121、上孔部;122、下孔部;20、碗托;30、碗盖;40、环形底座;41、底座空腔;42、通风口 ;43、弧形凸部;44、弧形凹槽;50、中空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
[002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盖碗,包括散热茶碗10、支撑于散热茶碗10底部的碗托20以及盖于散热茶碗10顶部的碗盖30。所述碗托20可呈圆形船状体,起到限定所述散热茶碗10于其上,同时喝茶时直接拿取碗托20而避免烫手。所述碗盖30 —般由盖部和握部一体成型,所述盖部呈向上弯曲的并可扣合于散热茶碗10的上部开口处,所述握部连接盖部上表面的中心并向上凸起。
[002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散热茶碗10包括底壁及由底壁周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侧壁和底壁共同围成一个上部开口的容纳腔11,所述容纳腔11内设有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中空凸部50,所述中空凸部50的底部固定连接底壁,通过在容纳腔11内设置向上凸起的中空凸部50使得茶叶在容纳腔11内不易成团,降低茶叶在容纳腔11内的密集程度,促进茶团内部的茶叶有效成分浸出,提高茶叶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所述底壁上设有散热孔12,所述散热孔12的一端连通所述中空凸部50的下端开口,另一端连通至散热茶碗10外部,从而赋予本实用新型散热茶碗10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避免容纳腔11内的茶水温度过高而影响茶水口感。
[002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中空凸部50设有一个,对应设置在容纳腔11的中心处,形状优选为中空圆柱状,壁厚为2mm?4mm,所述中空凸部50的顶端水平高度低于碗盖30下表面的水平高度。
[002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壁的上表面优选呈上宽下窄的圆锥台形,如此可适当填补由于中空凸部50而失去的容量大小,保证在容纳腔11内设置中空凸部50后也不会对容纳腔11的茶水容量造成太大影响。
[002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壁、侧壁及中空凸部50—体成型,也可以是底壁和侧壁一体成型,而中空凸部50可拆卸连接于底壁上或通过连接件不可拆卸连接。当所述中空凸部50与底壁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时,其较为优选的是采用在底壁上表面开设螺纹孔,而中空凸部50的底端外壁具有与螺纹孔相匹配的外螺纹。要说明的是:所述底壁、侧壁及中空凸部50之间的连接方式包含但不局限于上述连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不再穷举。
[003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针对所述散热孔12的具体结构提出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一:
[003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茶碗10还包括连接于底壁下方的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