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平开玻璃门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90339阅读:来源:国知局
玻璃墙21的一侧且位于左竖扇框3103以及右竖扇框3104之间。横边框3301与两侧的左竖扇框3103及右竖扇框3104共同围设形成开口向下的倒U字型。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玻璃墙可包括顶玻璃墙21以及与顶玻璃墙21相对的底玻璃墙,此时边框组件33中亦可包括设置于顶玻璃墙21上的上横边框及设置于底玻璃墙上的下横边框,在此不作限定。
[0032]请参看图3与图4,每个扇框310大体呈长条状,其首尾两端被切割成向远离玻璃门10方向倾斜呈倒“八”字的45度斜角,从而使相邻两个扇框310更好地接合。每个扇框310包括扇框主夹体311、第一夹臂312、第一固定端313以及第一密封件314。其中,第一夹臂312朝扇框主夹体311的一侧凸伸。
[0033]相邻两个扇框主夹体311相互连接的两端均开设有用于安装角码35 (请参看图2a)的安装孔3112。每个角码35大体呈L形,其相对的两端分别插接于相邻两个相互垂直的扇框主夹体311的安装孔3112内,用于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扇框310。
[0034]第一夹臂312在本实施例中由扇框主夹体311长度方向的两侧朝玻璃门10方向延伸形成,从而与扇框主夹体311共同形成U字形。每个扇框310包括位于第一夹臂312之间用于卡设于玻璃门10 —侧的第一夹口 315。第一夹臂312与玻璃门10相对的表面凸设有若干夹紧条312a以及凸缘312b。
[0035]每个夹紧条312a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臂312上,另一端向远离第一夹臂312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夹臂312之间保持一定间隔。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夹紧条312a由软性且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每个夹紧条312a的末端相对第一夹臂312朝扇框主夹体311的方向倾斜,并可当第一夹口 315夹持于玻璃门10上时,在玻璃门10的挤压下向靠近第一夹臂312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夹口 315更好的夹紧玻璃门10而不会往外滑落。
[0036]凸缘312b设置于第一夹臂312与扇框主夹体311连接的一端,且凸出设置于第一夹臂312面向玻璃门10的表面。扇框主夹体311与第一夹臂312连接的一端凹陷形成有与第一夹口 315连通的打胶槽311a。第一夹口 315与打胶槽311a分别位于凸缘312b的两侦k打胶槽311a的底壁与侧壁上均间隔设置有若干凸起311b。在安装前,打胶槽311a内预先进行打胶,再将扇框主夹体311夹持于玻璃门10上。其中,打胶槽311a内的凸起311b有利于增加玻璃胶与扇框主夹体311的接触面及粘接牢固度,使扇框310更好的固定于玻璃门10上。
[0037]第一固定端313凸出设置于扇框主夹体311背向第一夹臂312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端313由扇框主夹体311背向第一夹臂312表面的两端向远离第一夹臂312方向继续延伸后再相向弯折形成。每个扇框310设置有位于第一固定端313之间的固定槽316。门扇组件31还包括安装于固定槽316内的密封毛刷350。另外,为保证门扇组件31亦能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门扇组件31的下扇框3102中亦可采用一种相比密封毛刷350更硬的橡胶密封条替代密封毛刷350,以对玻璃门10的底部进行密封。第一固定端313与扇框主夹体311连接的两处均向内凹陷形成卡口 317。扣盖320扣压安装于卡口 317内且包覆于对应的扇框310外,用于装饰且保护扇框310。
[0038]第一密封件314凸出设置于扇框主夹体311背向第一夹臂312的表面且位于密封毛刷350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314为凸出设置于第一固定端313相对两端的软胶条。
[0039]请参看图5与图6,每个边框330亦大体呈长条状,其首尾两端被切割成向靠近对应玻璃墙20方向倾斜呈“八”字的45度斜角,从而使相邻两个边框330更好地接合。每个边框330包括边框主夹体331、第二夹臂332、第二固定端333、第二密封件334、护边337以及延伸边338。其中,第二夹臂332朝边框主夹体331的一侧凸伸。
[0040]相邻两个边框主夹体331相互连接的两端亦开设有用于安装角码35的安装孔3112,以使每个角码35相对的两端分别插接于相邻两个边框主夹体331的安装孔3112内,用于固定连接相邻两个边框330。
[004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臂332的结构与第一夹臂312的结构基本相同,其由边框主夹体331长度方向的两侧朝玻璃墙20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夹臂332与玻璃墙20相对的表面亦凸设有若干夹紧条332a以及凸缘332b。其中,第二夹臂332上夹紧条332a与凸缘332b的结构分别与第一夹臂312上夹紧条312a与凸缘312b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42]每个边框330亦包括位于第二夹臂332之间用于卡设于玻璃墙20 —侧的第二夹口 335。边框主夹体331与第二夹臂332连接的一端凹陷形成有与第二夹口 335连通的打胶槽331a。第二夹口 335与打胶槽331a分别位于凸缘332b的两侧。打胶槽331a的底壁与侧壁上均间隔设置有若干凸起331b。在安装前,打胶槽331a内预先进行打胶,再将边框主夹体331夹持于玻璃墙20上。其中,打胶槽331a内的凸起331b有利于增加玻璃胶与边框主夹体331的接触面及粘接牢固度,使边框330更好的固定于玻璃墙20上。
[0043]第二固定端333的结构与第一固定端313的结构基本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0044]第二密封件334与护边337分别设置于边框主夹体331背向第二夹臂332的表面,且分别位于密封毛刷350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334为凸出设置于第二固定端333的一侧。护边337由边框主夹体331远离第二密封件334的一侧向背离第二夹臂332方向延伸形成,且护边337的末端伸出于第二固定端333外,以形成边框330的企口。护边337面向边框主夹体331的表面凸出设置有弧形的缓冲密封条3360。护边337与边框主夹体331之间形成夹槽339。边框330包括夹持于夹槽339内并凸伸到第二固定端333表面的泡棉密封条340。
[0045]延伸边338由边框主夹体331上与护边337位于同一侧的第二夹臂332延伸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延伸边338由上述第二夹臂332远离边框主夹体331的末端延伸呈L型,其与第二夹臂332以及边框主夹体331共同围设形成安装槽341。边框组件33包括安装于安装槽341内的加强板336 (请参看图2b),以加强边框330的承受力。
[0046]请一并参看图7,当玻璃门10相对于玻璃墙20关闭时,第二密封件334与其中一个第一密封件314相互抵接形成位于玻璃门10与玻璃墙20之间的第一道密封墙;泡棉密封条340与其中另外一个第一密封件314配合形成位于玻璃门10与玻璃墙20之间的第二道密封墙;固定槽316内的密封毛刷350共同形成玻璃门10与玻璃墙20之间第三道密封墙;缓冲密封条3360抵接于扇框主夹体311上,用于形成护边337与扇框主夹体311之间的第四道密封墙。同时,缓冲密封条3360也可在玻璃门10关闭时起缓冲的作用。
[0047]请参看图8,两个合页40在本实施例中均为铰链结构,两者间隔安装于玻璃门10与玻璃墙20同一侧的表面。每个合页40包括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以及转轴43。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分别设置于玻璃门10与玻璃墙20上,且两者之间通过转轴43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相对的两端分别安装于玻璃门10与玻璃墙20同一侧的表面,转轴43连接于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相邻两端之间,且与第一连接部41及第二连接部42均位于玻璃门10与玻璃墙20的同一侧,以防止玻璃门10相对于玻璃墙20转动时发生干涉。需要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