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通道排水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901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体通道排水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排水和结构体排水的立体通道排水体。
目前,在土木、农业等工程中,往往须进行土体或结构体内部的排水,如降低地下水位,截排地下水,挡墙背,桥台排水,公路中央带排水等等。在这些排水工程中,通常使用的排水材料有软式透水管(如


图1所示),软式透水管由钢线圈外层包土工布组成,改变渗流状态为管流,使排水效率有较大提高,但它自身存在两大缺点,一是不能经受侧向受力,易被压实机械压倒压扁,从而失去排水效果;二是软式透水管为加强而设置排列紧密的经线纬线,大大减少了透水效率,使其使用受到很大限制;另有一种塑料长丝缠绕的三维网状体外包土工布组成的盲沟(如图2所示),这种盲沟仅仅是模拟了碎石盲沟的渗流排水原理,因此排水效率不高,并且抗压能力也不足,在压力下变形较大,影响其排水,使其排水效率更加降低,造价也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压强度高、排水效率高的立体通道排水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包括渗透过滤层和带排水凹槽的芯板,渗透过滤层包覆于带排水凹槽的芯板外围,在渗透过滤层和带排水凹槽的芯板之间设有网状加固层;所述排水凹槽上设有排水连通孔或缝。
所述带排水凹槽的芯板叠合成矩形或梯形。
所述两相叠带排水凹槽的芯板之间设有带孔的平板。
所述渗透过滤层的材料为土工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有排水凹槽的支撑,以及网状体的加强,因此抗压能力强;2、由于不存在如软式透水管紧密排列的经线纬线的阻水效应,因此透水率高;3、本实用新型相当于把盲沟渗流水的弯弯曲曲的渗流路径改成了最短的直线路径,并且流道截面积增大,改变渗流为管流状态,因此大大提高了排水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软式透水管结构示意图;图2三维网状体外包土工布组成的盲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截面视图;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截面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截面视图;图7为实施例三中带孔塑料平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一包括渗透过滤层和一层带排水凹槽的“U”型芯板,渗透过滤层的材料为土工布,在带排水凹槽的芯板1外围用塑料网2加固层进行卷包粘贴,塑料网也可用玻纤格栅代替,再在塑料网2加固层外面包裹一层土工布3,其中包裹在芯板1底面的土工布不透水,土工布3可粘结或缝合上或直接包上;也可根据需要包裹多层土工布,这些土工布可以其中一面透水,也可以多面透水或全部透水;排水凹槽4上有排水连通孔5,可使凹槽4之间互相流通,这些排水连通孔也可用缝代替。以上带排水凹槽的芯板可用塑料制成,通过塑料挤出机挤压成型;排水芯体上的孔或缝可经过塑料的二次加工成型。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不同形状的带排水凹槽的芯板,本实施例二采用“十”型芯板。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三由两层带排水凹槽的芯板1叠合成矩形,这些排水芯板采用“十”型,也可为其它形状;两相叠带排水凹槽的芯板之间粘结有带孔的塑料平板6(如图7所示);塑料网2卷包并粘贴在排水凹槽4顶沿,塑料网2外包裹两层土工布3,每层土工布均用缝合连接,内外两层土工布的缝合位置错开,这样可防止细小颗粒的渗入。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四由带排水凹槽的芯板1叠合成梯形,这些排水芯板为倒“T”型,排水芯板之间不粘结带孔的塑料平板;这些叠合起来的排水芯板可在其左右侧面和顶面卷包粘贴塑料网2加固层,再在外面包裹一层土工布3,该包裹于排水芯板底面的土工布不能渗透水,在排水体的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用绳子7进行绑扎加强。
权利要求1.一种立体通道排水板,包括渗透过滤层和带排水凹槽的芯板,渗透过滤层包覆于带排水凹槽的芯板外围,其特征在于在渗透过滤层和带排水凹槽的芯板之间设有网状加固层;所述排水凹槽上设有排水连通孔或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通道排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过滤层的材料为土工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通道排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排水凹槽的芯板叠合成矩形或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通道排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叠带排水凹槽的芯板之间设有带孔的平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通道排水扳,包括渗透过滤层和带排水凹槽的芯板,渗透过滤层包覆于带排水凹槽的芯板外围,其特征在于:在渗透过滤层和带排水凹槽的芯板之间设有网状加固层;所述排水凹槽上设有排水连通孔或缝。本实用新型抗压强、排水效率高的,广泛应用于土建地下排水,结构排水,农业用排渗水,环保排水,水利坝排渗水等领域。
文档编号E03F1/00GK2485361SQ01242668
公开日2002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17日
发明者李兰英 申请人:李兰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