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漂流溪的开建方法

文档序号:2247572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潮汐漂流溪的开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建人工潮汐溪,利用潮汐能向人们提供从事漂流旅游活动场所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利用沿海大城市周边大陆海边的山谷或低丘、潮汐江、海湾海滩、各种海岛海礁、大小半岛等等有利地形,利用它们固有的形状位置及其组合,辅以人工开凿和建筑堤闸(或加设水轮发电机组),例如分口潮汐江与海湾间、同口潮汐江与海湾间、筑堤的海湾与外海间、大海湾与外海间、筑堤相连的湾内各岛与大陆间等,形成人工或自然的潮汐漂流溪(或间有隧道暗溪),利用涨落潮时差造成的潮位差、或堤闸节制的海湾与外海间的潮位差、或大半岛两侧涨落潮时差造成的潮位差,经对闸门的适时操作,则潮汐起落时的潮位差(一般2~4米)就会驱赶海水在潮汐漂流溪中来回涌动,供人们从事漂流活动、或直接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恰到好处地利用了难以开发的低品位的潮汐能,为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开辟了一个十分便捷的、不消耗油电等二三次能源的、不受季节影响能每天提供漂流服务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旅游产业。同时,没有漂流活动或晚上时,可以潮汐发电向电网提供绿色的无污染能源。
图2是潮汐江与海湾的年最小潮位日潮位实时起落曲线图。
图3是同口潮汐江与海湾间开凿潮汐漂流溪的示意图。
图4是海湾小半岛开建潮汐漂流溪的示意图。
图5是大海湾口大半岛开凿潮汐漂流溪的示意图。
图6是借现成小岛与堤建造潮汐漂流溪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是大陆 2是外海 3是海湾 4是潮汐漂流溪 5是潮汐江 6是海岛或海礁 7是海湾或外海潮汐的实时起落曲线 8是潮汐江或半岛内侧海或经闸门节制的海湾潮位实时起落曲线 9是节制海堤 10是大半岛 11是海堤路 12是连接堤

图1、图2中,大陆1在该地有分口出的较大海湾3和潮汐江5,海湾3内外虽有不少海岛海礁6但却敞口面对外海2,其潮汐基本与外海同步而且海湾底部潮位起落差更大,表现为起伏大的实时起落曲线7;潮汐江5因江口外有很多海岛海礁6,又因江道曲折和上游淡水下泄,涨落潮潮水受到阻尼,其中游的潮汐较外海2有很大滞后而趋于平缓,表现为与外海2(也是海湾3的)实时起落曲线7呈几乎相反的实时起落曲线8。所以,在海湾3底与潮汐江5中游之间的山谷或低丘,开凿潮汐漂流溪4并设闸门(或加设水轮发电机组)的话,当中午10~13点时海湾3潮位高出潮汐江5潮位约3米左右,开启闸门就可向潮汐江5作漂流(或发电), 当下午14∶30~16点时潮汐江5潮位高出海湾3潮位约3米左右,开启闸门就可向海湾3作漂流(或发电)。显然,随着潮汐起涨时刻的不同(在我国农历上有固定规律)每日可供漂流时刻各不相同,但每个白天肯定可以提供正反漂流各一次。
在图3、图2中,大陆1在该地有口门很窄又同口而出海湾3和潮汐江5,在潮汐江5江口内侧筑节制海堤9并建闸(或加设水轮发电机组),在海湾3与潮汐江5之间开凿潮汐漂流溪4并设闸门。涨潮使外海2的潮位处于实时起落曲线7中位上升段时,如此前海湾3内处于实时起落曲线8的低谷(这时节制海堤9闸门应关着),开启潮汐漂流溪4闸门可向海湾3作漂流(同时适当开启节制海堤9闸门,以不影响漂流为度),这样,海湾3潮位将与外海2潮位不等高同步上涨,当外海2潮位实时起落曲线7越过峰值下降约1.5小时左右,潮汐漂流溪4两端水头渐小影响漂流时,应大开节制海堤9的闸门令海湾3尽快涨高潮位,当闸门内外潮位相等时同时关闭潮汐漂流溪4和节制海堤9闸门;当外海2潮位退至实时起落曲线7中位下降段时,开启潮汐漂流溪4闸门可向潮汐江5作漂流,当外海2潮位将要退过谷点时,适当开节制海堤9闸门帮助海湾3退潮,潮汐漂流溪4两端水头渐小影响漂流时,大开节制海堤9闸门令海湾3尽快退低潮位,当闸门内外潮位相等时同时关闭潮汐漂流溪4和节制海堤9闸门,以备下一次漂流。如没有漂流活动或晚上,只要关闭潮汐漂流溪4的闸门,操作节制海堤9上所加设的水轮发电机组闸门,就能潮汐发电。说明在这里的海湾3潮位实时起落曲线8将畸变成“切峰”的近似正弦。
图4中,外海2与海湾3之间大陆1有个小半岛凸出,海湾内又有海礁6,所以只要在海湾3内的海礁6两边筑节制海堤9(或加设水轮发电机组),再在大陆1的小半岛上开凿潮汐漂流溪4并设闸门,就能提供潮汐漂流(或发电)了。漂流或发电操作过程同图3图2中实施例。
图5中,大陆1凸出个大半岛10,将大海分隔成一个大海湾3和外海2,于是大海湾3的潮汐与外海2的潮汐就有了明显时差,故大半岛10的最窄处两侧潮位就有明显的高差,在这最窄处开凿潮汐漂流溪4并设闸门(或加设水轮发电机组),就能提供潮汐漂流(或发电)了。操作简单,恕不赘述。大海湾3内还有潮汐江5、海岛6及较小海湾可资利用,建潮汐漂流溪、漂流或发电操作过程同图3图4中实施例,描述从略。
在图6中,海湾3中间被大陆1的两岸夹成咽喉,咽喉与外海2之间的海湾3内还有一系列海岛海礁6,并且在海湾3咽喉处已跨越海岛6建成了海堤路11,这样,只要筑连接堤12将三个海岛6相连,并在海堤路11两端加建闸门(或加建水轮发电机组),则三个海岛6与大陆1之间的水道就成了自然的潮汐漂流溪4,可提供潮汐漂流(或发电)。操作同图4中实施例,不赘述。
计算表明,在一般潮差2~3米时,长4公里左右的潮汐漂流溪,当平均水深1.5米时流速可达2.2~2.9米/秒,足够漂流所需。
权利要求
1.一种潮汐漂流溪的开建方法,其步骤包括利用沿海大城市周边大陆海边的山谷或低丘、潮汐江、海湾海滩、各种海岛海礁、大小半岛等等有利地形,利用它们固有的形状位置及其组合,辅以人工开凿和建筑堤闸(或加设水轮发电机组),例如分口潮汐江与海湾间、同口潮汐江与海湾间、筑堤的海湾与外海间、大海湾与外海间、筑堤相连的湾内各岛与大陆间等,形成人工或自然的潮汐漂流溪(或间有隧道暗溪),利用涨落潮时差造成的潮位差、或堤闸节制的海湾与外海间的潮位差、或大半岛两侧涨落潮时差造成的潮位差,经对闸门的适时操作,则潮汐起落时的潮位差(一般2~4米)就会驱赶海水在潮汐漂流溪中来回涌动,供人们从事漂流活动、或直接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建人工潮汐溪,利用潮汐能向人们提供从事漂流旅游活动场所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利用沿海大城市周边山谷或低丘、潮汐江、海湾、海岛海礁、大小半岛等有利地形,以它们之间各种组合开凿和建筑堤闸,形成人工或自然的潮汐漂流溪,利用潮汐起落的潮差使海水在潮汐漂流溪中来回涌动,供人们从事漂流活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恰到好处地利用了难以开发的低品位的潮汐能,为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开辟了一个十分便捷的、不消耗油电等二三次能源的、不受季节影响能每天提供漂流服务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旅游产业。同时,没有漂流活动或晚上时,可以潮汐发电向电网提供绿色的无污染能源。
文档编号E02B5/00GK1446986SQ03115719
公开日2003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8日
发明者周治梅 申请人:周治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