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移动式处理水葫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7573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上移动式处理水葫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处理水葫芦的装置。
背景技术
水葫芦也称凤眼莲或风信子、雨久花等,属喜温型多年生水生植物,漂浮于水面生长,水葫芦繁殖、生存能力强,生长速度快,随着我国水体富营养化加深,该植物迅速增长,造成河道堵塞、湖面阻塞等严重问题,对农业灌溉、粮食运输、水产养殖、旅游等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目前防治水葫芦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人工打捞等方法,这些方法都不理想化学防治对水体生态系统破坏性大,并且无法清除水葫芦种子,效果不能持久;生物防治法是从水葫芦原产地引入其天敌,使之建立种群,但见效慢,况且引进的外来物种是否有副作用尚不可预见;人工清理对环境安全,但劳动强度大,并且见效慢,特别是大面积发生时根本来不及清除,会再次污染大气和水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上移动式处理水葫芦的装置。
本发明的水上移动式处理水葫芦的装置包括安装在船上的打捞机械、挤压脱水装置和水净化处理池,挤压脱水装置的进料斗位于打捞机械传送带的落料端下方,挤压脱水装置的出料口设有盛料桶,水净化处理池由设置在池内的隔板分隔成底部相通的进水池和出水池,在进水池和出水池内分别充满沙砾,表面分别排布有管壁带孔的水管,其中出水池水管的水平位置低于进水池水管的水平位置,进水池的进水口与挤压脱水装置的出水口相连,出水池具有排出船体的排水口,在水净化处理池上植有深根类植物。
工作时,利用船载打捞机械将水葫芦连续打捞到船上,传送带将水葫芦传输到挤压脱水装置,由挤压脱水装置将含水95%的水葫芦脱水,变为压实的渣装于桶内。这些渣可以用作禽畜鱼饲料,也可制成有机肥,还可以进一步烘干成干粉,而挤压出的植物汁液进入水净化处理池,利用进水池和出水池内水管的压差自进水池流向出水池,经沙砾及植物-微生物生态过滤,达到地面水标准后排放到水体。
本发明的水上移动式处理水葫芦的装置,结构简单,维护简便,船载的水净化处理池既可实现无污染排放,其上的净化植物还构成了人工移动绿地和湿地。该装置能在河道及湖泊中移动打捞生产,连续清理整个水体。打捞劳力省,不占用土地,并能将治理水葫芦与原料(禽畜鱼饲料、有机肥料)生产相结合。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水净化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的水上移动式处理水葫芦的装置包括安装在船上的打捞机械1、挤压脱水装置2和水净化处理池5,挤压脱水装置2的进料斗3位于打捞机械传送带的落料端下方,挤压脱水装置2的出料口设有盛料桶4,该挤压脱水装置可以是螺杆压榨机、液压压榨机、气囊压榨机或螺旋压榨机。水净化处理池5如图2所示,它由设置在池内的隔板6分隔成底部相通的进水池7和出水池8,进水池7和出水池8内分别充满沙砾,表面分别排布有管壁带孔9的水管10,其中出水池水管的水平位置低于进水池水管的水平位置,以形成压差,使水自动从进水池流向出水池,进水池的进水口11与挤压脱水装置2的出水口相连,出水池具有排出船体的排水口12,在水净化处理池5上密植有根系进入沙砾的深根类植物。
权利要求
1.水上移动式处理水葫芦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安装在船上的打捞机械(1)、挤压脱水装置(2)和水净化处理池(5),挤压脱水装置(2)的进料斗(3)位于打捞机械传送带的落料端下方,挤压脱水装置(2)的出料口设有盛料桶(4),水净化处理池(5)由设置在池内的隔板(6)分隔成底部相通的进水池(7)和出水池(8),进水池(7)和出水池(8)内分别充满沙砾,表面分别排布有管壁带孔(9)的水管(10),其中出水池水管的水平位置低于进水池水管的水平位置,进水池的进水口(11)与挤压脱水装置(2)的出水口相连,出水池具有排出船体的排水口(12),在水净化处理池(5)上植有深根类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移动式处理水葫芦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挤压脱水装置是螺杆压榨机、液压压榨机、气囊压榨机或螺旋压榨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水上移动式处理水葫芦的装置包括安装在船上的打捞机械、挤压脱水装置和水净化处理池,水净化处理池由设在池内的隔板分隔成底部相通的进水池和出水池,在进水池和出水池内分别充满沙砾,其表面分别排布有管壁带孔的水管,并植有深根类植物。该装置利用挤压脱水装置将水葫芦脱水成渣用作禽畜鱼饲料或有机肥,而挤压出的植物汁液进入水净化处理池,经沙砾及植物-微生物生态过滤,达到地面水标准后排放到水体。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在河道及湖泊中移动打捞生产,连续清理整个水体。打捞劳力省,不占用土地,船载的水净化处理池既可实现无污染排放,其上的净化植物还构成了人工移动绿地和湿地。
文档编号E02B15/04GK1439775SQ0311601
公开日2003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5日
发明者常杰, 钱渭康, 葛滢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