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水仓清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2阅读:8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井下水仓清挖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下水仓清挖系统,该水仓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渣浆泵,其还包括一沉淀池,沉淀池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渣浆泵,其斜上方设有高度不等的第一高频振动筛和第二高频振动筛,第一渣浆泵的出口处设置在第一高频振动筛的上方,第二渣浆泵的出口处设置在第二高频振动筛的上方,以及第一高频振动筛和第二高频振动筛的上部出口处均通过传送带与矿车相连接,且第一高频振动筛的下部通过第一水管与沉淀池相连接,第二高频振动筛通过第二水管与外部的水沟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可随时淸挖水仓,不受季节的影响,且清理效率高、周期短。
【专利说明】 一种井下水仓清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仓清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下水仓清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矿井开采的不断延伸,运输环节复杂,造成大量涌水携带炭颗粒物进入水仓,经常使井下水仓(尤其采区水仓)淤满,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所以必须随时对水仓内淤泥等杂物进行清理。但是由于水仓条件差,淤积物中含水量大,搅动后往往变成半流态或流态,用传统的人工清挖、过滤、风干、装车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水仓断面有限,不能安排多人同时作业,以致清仓周期长,费用高,制约了安全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清理效率高、周期短和劳动强度小的井下水仓清挖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下水仓清挖系统,该水仓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渣浆泵,其还包括一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渣浆泵,其斜上方设有高度不等的第一高频振动筛和第二高频振动筛,所述第一渣浆泵的出口处设置在所述第一高频振动筛的上方,所述第二渣浆泵的出口处设置在所述第二高频振动筛的上方,以及所述第一高频振动筛和第二高频振动筛的上部出口处均通过传送带与矿车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高频振动筛的下部通过第一水管与所述沉淀池相连接,所述第二高频振动筛通过第二水管与外部的水沟相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渣浆泵和第二渣浆泵的入口处还设有淤泥搅拌器。
[0007]进一步地,所述淤泥搅拌器采用风力驱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高频振动筛的宽和长分别为1.5m和4m,筛孔为80目/mm2 ο
[0009]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的深度、长度和宽度分别为lm、10m和1.9m。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高频振动筛和第二高频振动筛的高频振动筛选,筛上物呈固体状可直接通过传动带进入运输系统,避免提升、运输过程中对巷道的二次污染,同时也解决了井上处理煤泥的污染。筛下物经振动筛选后变成清水排至外部的水沟,该系统操作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可随时淸挖水仓,不受季节的影响,且清理效率高、周期短。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井下水仓清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4]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井下水仓清挖系统,该水仓I的底部设有第一渣浆泵2,其还包括一沉淀池3,沉淀池3的底部设有第二渣浆泵6,其斜上方设有高度不等的第一高频振动筛4和第二高频振动筛5,第一渣浆泵2的出口处设置在第一高频振动筛4的上方,第二渣浆泵6的出口处设置在第二高频振动筛5的上方,以及第一高频振动筛4和第二高频振动筛5的上部出口处均通过传送带11与矿车12相连接,且第一高频振动筛4的下部通过第一水管7与沉淀池3相连接,第二高频振动筛5通过第二水管8与外部的水沟9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高频振动筛4和第二高频振动筛5的筛上物分别为粗泥煤和细泥煤,经过2次筛选后,水仓中的淤泥杂物都被传送至运输系统,减少了人工装车、过滤风干等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
[0015]较佳的,第一渣浆泵2和第二渣浆泵6的入口处还设有便于渣浆泵工作的淤泥搅拌器10。淤泥搅拌器10采用风力驱动,降低资源消耗。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二高频振动筛的宽和长分别为1.5m和4m,筛孔为80目/mm2。沉淀池3的深度、长度和宽度分别为lm、1m 和 1.9mο
[00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7]I)、效率高、用人少。原传统清挖水仓,每班至少安排施工人员7人,现只需4人,且煤泥回收率达到95%以上。
[0018]2)、传统清挖水仓需专用排泥池,且不能一次清挖完成,必须一年后沉淀、风干再人工清挖装车,费时费力,现可一次清挖完成。
[0019]3)、该系统脱水效果好,筛上物成固体状可直接进入运输系统,避免提升、运输过程中对巷道的二次污染,同时也解决了井上处理煤泥的污染。
[0020]4)、该系统操作简单,安装、使用、维修方便,可随时清挖水仓,不受季节的影响。
[002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井下水仓清挖系统,该水仓(I)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渣浆泵(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沉淀池(3),所述沉淀池(3)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渣浆泵¢),其斜上方设有高度不等的第一高频振动筛(4)和第二高频振动筛(5),所述第一渣浆泵(2)的出口处设置在所述第一高频振动筛(4)的上方,所述第二渣浆泵(6)的出口处设置在所述第二高频振动筛(5)的上方,以及所述第一高频振动筛(4)和第二高频振动筛(5)的上部出口处均通过传送带(11)与矿车(12)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高频振动筛(4)的下部通过第一水管(7)与所述沉淀池(3)相连接,所述第二高频振动筛(5)通过第二水管(8)与外部的水沟(9)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水仓清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渣浆泵(2)和第二渣浆泵¢)的入口处还设有淤泥搅拌器(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水仓清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搅拌器(10)采用风力驱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水仓清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高频振动筛的宽和长分别为1.5m和4m,筛孔为80目/mm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水仓清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的深度、长度和宽度分别为ImUOm和1.9m。
【文档编号】E02F5-28GK204298868SQ201420659584
【发明者】孙常军, 于进, 王靖, 曹立先, 任福乾 [申请人]山东华恒矿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