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水动发电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213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屋顶水动发电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在大楼屋顶水箱的供水管线上使用的水轮发电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楼宇的屋顶水箱,按建筑设计规范,给水泵的参数选用时是留有余量的,表现在水泵多余能量在水箱内水流的落差和流量,平时转为噪音和热量。在现有的多层和高层的楼房供水系统中,都是用水泵将水吸入楼顶的水箱中,然后再由水箱通过管路分到各层各单元来使用。在现有供水系统中,不论是水箱的进水管路上,还是在出水管路上均没有发电节能装置,也就是说,没有利用供水系统富余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多层或高层楼顶水箱的供水管路上提供一种屋顶水动发电节能装置。
一种用于屋顶的水动发电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水箱5的水管上连通水动水轮机2进水口17,水动水轮机2的水轮轴3转动连接发电机4的转子。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在向屋顶水箱5供水时,通过采用本发明,使供水水流通过进水口17进入水动水轮机2,水流冲击水轮12的叶片19上,水轮12上至少要有3个叶片或多个叶片,使叶片19产生围绕水轮轴3的旋转运动,轴承9对水轮轴有支撑作用,紧固螺帽15和键13把水轮12紧固在水轮轴3上,水轮轴3的旋转运动带动发电机4的转子运动,达到发电的目的。
本发明把水动水轮机安装在楼顶水箱的进水管路中,将水箱供水泵提供的富余能量或势能推动水动水轮机的水轮轴作旋转运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通过本发明将供水泵提供的富余能量又重新转化成电能,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附图1是屋顶水动发电节能装置示意图附图2是水动水轮机结构示意图1进水管、2水动水轮机、3水轮轴、4发电机、5水箱、6螺栓、7端盖、8支撑架、9轴承、10密封圈、11水轮壳、12水轮、13键、14出水口法兰、15紧固螺帽、16出水口、17进水口、18进水口法兰、19叶片、20出水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种用于屋顶的水动发电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水箱5的进水管上连通水动水轮机2进水口17,水动水轮机2的水轮轴3转动连接发电机4的转子。
本发明使用时,通过并网装置与大楼用电并网,供电给大楼使用。在大楼电网有电情况下工作,节约的电能体现在大楼用电量减少。
例以楼高95米大厦为例,水泵100kW,240m3/h,扬程125米,亦即水泵把水打到约125米高度,这样125-95=30米这多余的水头,是可部分利用发电的,而不去利用就在水箱中变成噪声和热量浪费掉,而这部分水头的功率约P=9.8×Q×HP=9.8×240×30/3600=19.6kW考虑到管路损耗,泵、水轮发电机、输配电设备的效率及出水口必要的高度损失,实际可回收的电能约0.64左右,即11-12kW左右,每天可至少回收利用11.5×7=80.5千瓦小时/天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这能量很稳定。
水动水轮机2包括进水管1、水轮轴3、螺栓6、端盖7、支撑架8、轴承9、密封圈10、水轮壳11、水轮12、键13、出水口法兰14、紧固螺帽15、出水口16、进水口17、进水口法兰18、叶片19。
在节能装置安装施工上,只要在水箱的进水口适当改动一下,不影响原水箱的设计结构,工程不大,在安装过程中也不影响居民用水。在采用材料上,注意到环保因素,使用节能装置后,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和影响水质。
虽然,每幢大楼可利用的余能不是很大,但全市楼高超过70米以上的大楼已达到了31,800幢,如果以15000栋大楼能安装屋顶水动发电节能装置来计算的话,平均每幢大楼每天能够节能80千瓦小时左右,每日将共节能120万千瓦小时,相当新建一座50000kW的发电厂。投资50000kW发电厂需4-5亿元,而回收期约12年左右,屋顶发电节能装置投资15000套需9亿元,因无需煤、油等燃料及管理费用,回收只需2-3年。且无废气的环境污染。以上只是上海市区以内大楼的统计数字计算,上海15000栋大楼一年能节约4.38亿千瓦小时电量。如果逐步推广至市周边地区以及全国各大城市的使用,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大。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屋顶的水动发电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水箱(5)的水管上连通水动水轮机(2)进水口(17),水动水轮机(2)的水轮轴(3)转动连接发电机(4)的转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屋顶的水动发电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水箱(5)的进水管上连通水动水轮机(2)进水口(17)。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在大楼屋顶水箱的供水管线上使用的水轮发电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水箱5的水管上连通水动水轮机2进水口17,水动水轮机2的水轮轴3转动连接发电机4的转子。本发明把水动水轮机安装在楼顶水箱的进水管路中,将水箱供水泵提供的富余能量或势能推动水动水轮机的水轮轴作旋转运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通过本发明将供水泵提供的富余能量又重新转化成电能,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文档编号E03B1/02GK101029620SQ20061002431
公开日2007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日
发明者董移凤 申请人:董移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