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漂浮体及其连接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629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上漂浮体及其连接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上漂浮体及其连接体(以下有时也概括性地称为"水上 漂浮体"),其浮在湖沼、水池、水坝、河川、海洋等的水面上用于防止
由于绿藻等的藻类的产生所导致的水质的恶化、或者作为用于设置灯饰等 的景观设备、广告媒体或者太阳能电池等的架台来使用。
背景技术
已知通过^f吏遮光性的水上漂浮体浮在净水厂的沉淀池里,从而防止绿 藻等的藻类的产生的方法(下记专利文献1)。另外,为了通过使遮光性 的水上漂浮体浮在不仅限于净水厂、而且包括湖沼等的水面上来防止绿藻
等的藻类的繁殖,有人提出这样的方法使用能得到预期的遮光率的浮力 性遮光部件的集合体(下记专利文献2),这些现有技术所提出的水上漂 浮体面积比较小,也没有为了使其大面积化而进行的特别努力。
与此相对,也有人提出面积比较大、效率优异的用于搭载太阳能电池 的水上漂浮体(下记专利文献3、 4等)。但是,这些水上漂浮体面积大, 是利用金属制的连接部件(下记专利文献3)或者树脂制的锷状的连接部 件和绳线(cord)、绳索(rope)等的接合止动部件的组合(下记专利文 献4)而连接面积比较小的漂浮体单元的水上漂浮体,为了构成大面积的 漂浮体(连接体),必需大量的连接部件,连接操作也变得复杂化,大面 积水上漂浮体、大容量太阳能发电装置等很难经济地构成。
专利文献l:特开平3-26306号/>才艮
专利文献2:特开2000-263034号^^艮
专利文献3:特开2003-209274号/〉才艮
专利文献4:特开2004-634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适于形成大面积水上漂 浮体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
以上述目的进4亍研究的结果,本发明者们着眼于 一直以来作为形成 漂浮体单元的物质而使用的树脂发泡体,从制造过程、构造强度以及刚性
的观点来看,其自身不适于进行大面积化,但热塑性树脂片,虽然宽度受 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在为了使其长尺寸化、大面积化的情况下,在构造 强度、制造方面限制都较小。因此,本发明者们得到这样的结论通过对 它们进行组合,更加具体而言,在一对热塑性树脂片之间固定有多个树脂 发泡体的构造最适于形成大面积水上漂浮体。
本发明的水上漂浮体,基于这样的认识而获得,更加详细而言,其特 征在于,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一对表皮片之间固定 夹持有平面地分离 配置的多个树脂发泡体。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水上漂浮体连接体,其是连接有如上形成的 多个水上漂浮体,形成更大面积的水上漂浮体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该水 上漂浮体连接体具有强度改善了的连接构造。更加详细而言,本发明的水 上漂浮体连接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上述水上漂浮体平面地相邻着的 连接体,在连接构造中,(A)在相邻的一对水上漂浮体的相互相邻的缘 部i殳置以相互啮合状态配置的热塑性树脂制的管状体,利用插通于这些管 状体的延长连接部件,或者(B)在相邻的一对水上漂浮体的相互相邻的 缘部,分别设置通过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一对表皮片之间固定 夹持树 脂发泡体而形成的外周部,这些外周部间接和/或直接地连接,从而连接所 述相邻的水上漂浮体。


图1是本发明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切平面图。图2是图i的n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ffl-ni线箭头方向剖面图。
图4是图2的IV-IV线箭头方向剖面图。 图5是图2的V-V线箭头方向剖面图。
图6是与图4相对应、表示本发明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的第二实施例 中采用的相邻的水上漂浮体的连接部构造的剖面图。
图7是与图5相对应、表示本发明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的第二实施例 中采用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的最外周缘部构造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更加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切平面图, 图2是图1的n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m-ffl线箭头方向剖面图, 图4是图2的IV-IV线箭头方向剖面图,图5是图2的V-V线箭头方向剖 面图。
参照图1至图5,该水上漂浮体连接体100,具有用连接部A顺次分 别连接有与本发明的水上漂浮体的实施例相当的多个(在该例中为5个) 纵向长度较长的水上漂浮体10的构造。另外,各个水上漂浮体IO,包括 多个(在该例中为3个)宽度更窄的长尺寸体11,各个长尺寸体11包括 多个(在该例中为28个)漂浮体单元l。其结果是,在该实施例中,水上 漂浮体连接体IOO,具有合计5x3x28- 420个漂浮体单元l,总面积约
如剖面图3 5清楚地所示的那样,各个漂浮体单元l,具有用一对表 皮片3夹持固定了树脂发泡体2的构造。换言之,各个水上漂浮体IO,是 通过用一对表皮片3夹持固定多个(在该例中为28x3-84个)树脂发泡 体而成的。从提供构成简单的大面积水上漂浮体这样的本发明的目的的出 发, 一般优选,将构成水上漂浮体10的树脂发泡体的个数设为4个以上, 尤其是设为10 200个。作为树脂发泡体2,是聚苯乙烯、聚乙烯等的热塑性树脂的发泡体, 优选使用表观密度为0.3以下、更优选为0.01 0.1 (作为发泡倍率,为100 倍-10倍)、厚度在10~200mm左右的树脂发泡体。尤其是,优选聚苯 乙烯,也使用由珠发泡所形成的发泡聚苯乙烯发泡体,但更加优选使用能 够得到面积较大且高强度的发泡片体的挤出法发泡聚苯乙烯。
作为构成一对表皮片3的热塑性树脂,除了聚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 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芳撑硫醚系树脂等之外,还优选使用耐气候性 优异的聚1,1-二氟乙烯系树脂。为了改善强度,优选用聚酯、尼龙等的纤 维或者由它们制成的布进行增强。表皮片3厚度约为0.3mm 3mm左右, 优选为0.5mm 1.5mm左右。另外,为了有利地发挥本发明的效果,有利 地利用构成表皮片3的热塑性树脂制片的形成长尺寸的性质,优选4吏至少 单侧的表皮片的纵(或者长径)/横(或者短径)的比为2以上,尤其为4 ~ 20左右。关于另一侧的表皮片3,考虑到操作性,也可以是这样的构造 使其为更小面积或短尺寸,使用多个这样的表皮片,由此,分别覆盖比构 成水上漂浮体10整体的数量(在上述例中为84个)少的多个树脂发泡体 2并将其夹持 固定在另一侧的表皮片3与相反侧的表皮片3之间。
为了用一对表皮片3夹持固定多个树脂发泡体2,优选采用下述方法, 即,将位于分离配置的树脂发泡体2之间的表皮片3彼此通过高频加热熔 接、由溶剂所实现的局部熔融粘接、由粘接剂所实现的粘接等的适当手段 进行粘接;或者通过缝制将它们相互接合的方法。更优选通过使用粘接剂、 或者通过表皮片/表皮片界面和/或表皮片/树脂发泡体界面的热熔融,接合 表皮片上下面的50%以上、更优选80%以上。相反而言,在确保表皮片相 互之间或者表皮片一树脂发泡体之间的粘接强度的范围内,没有必要遍及 整个面积进行这些界面的粘接。另外,因为通过表皮片相互的粘接或者缝 合进行的连接是容易实现的,所以通过将多个分别在一对表皮片之间固定 有分离配置的多个树脂发泡体的构造,沿横方向相邻配置,并且在这些构 造的相邻缘部进行接合,也能够形成水上漂浮体IO (在后述的制造实施例 中,将分别具有下述构造的三根长尺寸体ll,在它们的侧部进行熔接,从而制造水上漂浮体IO,其中,所述构造是在一对表皮片之间固定有平面地
分离配置的多个树脂发泡体的构造)。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该例中,对每两列横向排列的漂浮体单元1, 在构成连设部B的一对表皮片3上设置排水孔4,其用于排出存积在水上 漂浮体10上的雨水以及存积在水上漂浮体10下的空气,将水上漂浮体10 稳定地保持在水面上。
另外,在位于一对水上漂浮体10的相互相邻的缘部3a处的连接部A 中,以相互啮合状态的配置的热塑性树脂制的管状体5 (图2以及图4 ), 例如在该例中,通过巻绕接合构成水上漂浮体10的表皮片3的缘部3a的 热塑性树脂制片而形成。但是,管状体5,也可以通过将由热塑性树脂另 行形成的部件接合于缘部3a而设置。而且,通过将延长连接部件6插通于 沿水上漂浮体10的延长方向配置的多个管状体5,从而将相邻的一对水上 漂浮体10相互连接,而形成连接部A。连接部件6,优选使用金属丝、绳 索、棒、管等的金属制延长部件。采用这样的连接部构造的理由是,认识 到在专利文献4所采用的那样的构造中,即,在以啮合关系配置在相邻 的漂浮体之间的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片的漂浮体舌状缘部设置连接孔,将绳 索、金属丝、链等绳状部件插通到这些连接孔中以使舌状缘部相互接合而 成的构造中,吹打漂浮体的风浪等的能量经由绳状部件对连接孔施加集中 应力,难以防止漂浮体的舌状缘部的破断。
在如上所述形成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100的外周缘部C (图2以及图 4),配置热塑性树脂制的管状体7,在其中插通水上漂浮性的管或/及棒等 的接合部件,既防止水上漂浮体连接体IOO的外周缘部的下沉,又限定了 水上漂浮体连接体100的外周形状。
管状体7,与构成连接部A的管状体5同样,可以通过巻绕构成水上 漂浮体10的表皮片3的缘部3b而接合,或通过将由热塑性树脂另行形成 的部件接合于缘部3b而设置。插通在这些管状体7中的包括管或棒等的接 合部件,只要具有水上漂浮性即可,可以是树脂制、金属制的任意一种, 而且剖面的形状可以是圓形、矩形等的任意的形状。尤其是,从对水上漂
浮体连接体100的外周缘部C施加适当的浮力的角度看,两端封闭或吏其
两端立在水面上而防止水的侵入那样的管构造是适合的。另外,根据需要, 从外周保护或/及操作容易性的观点出发,可以在其外周上进而连接圆形、 矩形等的任意剖面形状的水上漂浮性的管.棒等。
另外,根据需要,还优选在连接部A的相邻的一对水上漂浮体的至少 一方,设置在该一对水上漂浮体之间延伸的自由端缘部9、或者沿水上漂 浮体连接体的外周缘部延伸的自由端缘部(没有图示),以防止由于风侵
入水上漂浮体(连接体)与水面之间所导致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的上 浮。这些自由端缘部,可以作为与表皮片3同样的热塑性树脂制片的缘部 而形成。
在上文中,以其优选方式对本发明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进行i兑明。 但是,在本发明的范围中,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例如,在上文中, 在各个水上漂浮体10中,形成在一对表皮片3之间3列树脂发泡体2分离 配置固定的形态,但也可以以1列或者2列排列树脂发泡体2,进而也可 以在制造以及搬运、铺设的操作性所容许的范围内,排列大于3列的树脂 发泡体。
另夕卜,在上文中,说明了连接多个水上漂浮体10而构成更大面积的水 上漂浮体连接体100的形态,但是也可以单独使用水上漂浮体IO,此时, 可以在该水上漂浮体10的外周缘部C配置热塑性树脂制的管状体7,在其 中插通水上漂浮性的管或/及棒,既防止水上漂浮体10的外周缘部的下沉, 又限定外周形状。
相反,根据需要,去除或者不去除外周缘部C地、纵和/或横向相邻排 列多个水上漂浮体连接体100,用与连接部A相同的构成来连接相邻的水 上漂浮体连接体100,或者使用绳索等的连接部件、经由残留的外周缘部C 进行连接,由此,也能够形成更大面积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
进而,如在水上漂浮体连接体100的第2实施例中所采用的那样,作 为相邻的水上漂浮体10的连接部剖面构造,也可以代替图4所示的构造而 采用图6的构造,另外,作为水上漂浮体连接体100的最外周缘部剖面构
造,也可以代替图5而采用图7所示的构造。
即,图6所示的连接部AA具有下述构造在左右相邻的水上漂浮体 10的缘部,分别形成与水上漂浮体10相类似的构造的水上漂浮性的周缘 部件10p,该水上漂浮性的周缘部件10p是用由一对热塑性树脂片构成的 表皮片3夹持 固定各个树脂发泡体2 (在该例中重叠两枚)而形成的, 通过重叠用于连接这些一对周缘部件10p的热塑性树脂片3c,进行熔接接 合,由此连接相邻的水上漂浮体。还可以代替使用这样的接合用的热塑性 树脂片3c的间接连接,而在相邻的周缘部件10p之间的相邻面涂布粘接剂 而将这些周缘部件10p直接连接。另外,夹持 固定树脂发泡体2的表皮 片3,在能够保证周缘部件10p的一体性的范围内,没有必要在整个面设 置,可以适当进^f亍小面积化。
另外,图7所示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100的最外周缘部剖面构造CC 具有下述构造,即,与水上漂浮体连接体100的外周相邻,形成与在图6 中说明的同样的与水上漂浮体10类似的构造的周缘部件10p,沿着其外周, 熔接下垂到水中的膜状热塑性树脂片3d,进而在其下端巻绕熔接而形成的 环状部3dd中,插通作为平衡构件起作用的不锈钢金属丝12,从而形成的 结构。
通过图6以及图7可知,在水上漂浮体10的外周形成的与水上漂浮体 类似的周缘部件10p (或者由两个连接而成的连接部AA),具有提供具有 适于工作人员站在其上移动进行修补作业的浮力的通路以及立足场所的作 用。另外,沿着设在图7所示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100的最外周的周缘部 件10p的外周熔接的膜状热塑性树脂片3d,利用设置在下端的金属丝锤2 而抑制上浮,而且因为是膜状,所以具有有效地降低由于来自周围的风的 吹入而使水上漂浮体连接体100上浮或者倾覆的担心的作用。设置有这样 的膜状热塑性树脂片的下垂体3d的防止上浮的构造,可以沿着构成连接体 的各个漂浮体10或者单独使用的漂浮体10的外周设置。
另外,在图7所示的周缘部件10p的右上部,熔接有通过巻绕熔接热 塑性树脂片而形成了环状部3ee的连接部件3e,当在右侧配置具有对称构
造的周缘部件10p的漂浮体时,可以在以相互啮合状态配置在这些左右的 周缘部件10p上的环状部3ee中插通钢丝等,从而制成连接左右的漂浮体 IO的构造。可以代替图6的连接构造AA,而使用该构造。使用这样的连 接部件3c (图6)或者3e (图7)的连接构造,具有容易进行在已经设置 在水面上的漂浮体之间的现场施工的优点。 实施例 (实施例1)
如下所述,制造在图1至图5中说明了概要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100。 在平面尺寸为纵约30m x横2m的表皮片3上,1列排列28个平面尺 寸为约1200mm x约930mm、厚度约30mm的挤出法发泡聚苯乙烯制树脂 发泡体2 ((林)JSP制"^,7才一厶"),相邻树脂发泡体之间的间 隔为约130mm,通过高频加热熔接而将两者粘接固定,在它们之上还粘接 固定表皮片3,从而制造长尺寸体ll。在相邻的树脂发泡体2之间, 一对 表皮片3直接接触,但在该部位也通过高频加热熔接而将该一对表皮片3 相互粘接固定而构成连接部B。另外,对沿横向方向形成的这些连接部B 的每隔一根,穿i殳排7jc孔4。进而,通过将长尺寸体ll的侧面彼此之间三 列熔接,而制造一体化的水上漂浮体IO。此时的水上漂浮体是由84 ( = 28 x3)个的漂浮体单元l构成的。另外,作为表皮片3,使用用乙烯-丙烯系 橡胶成分增强的聚丙烯片用聚酯纤维增强了的厚度约为lmm的多层片(筒 中乂一卜防水(林)制"SG 、y—卜")。
切掉沿着这样形成的分别具有84个漂浮体单元的水上漂浮体10的外 周延长的表皮片3的侧缘部3a以及上下缘部3b,关于3a交替设置纵约 600咖x横方向约70咖的凸部和凹部,关于3b交替设置纵约1300mmx横 方向约220mm的凸部和凹部,并且回折该凸部通过高频加热熔接来与侧缘 部接合,从而形成管状体5以及7。这样,按照将5根在左右两侧缘部间 隔地设置了管状体5的长尺寸水上漂浮体IO,沿纵方向平行、且使得在相 邻的侧缘部i殳置的管状部5处于啮合状态那样进行排列,在这些管状体5 中插通SUS制304制的直径10mm的圆棒6,在相邻的水上漂浮体10之间 形成连接部A,形成水上漂浮体连接体100的大概形状,进而在其两侧缘 部间隔地残留的管状体5以及在上下缘部间隔地形成的管状体7中,插通 外径48.6mm、厚度1. 5鹏的SUS304制管,并且封闭该SUS制管的两端, 由此,形成具有漂浮性的外周缘部C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100。进而,在 连接体A的管状体5的下侧、以及外周缘部C的管状体5以及管状体7的 下侧,以水上漂浮体IO延长的方式接合与构成表皮片3的材料相同的多层 热塑性树脂片,由此形成自由端9,使得风不会it^水上漂浮体连接体与 下面的水面之间,水上漂浮体连接体不会上浮。
如上所述那样,形成具有图1至图5所说明的构造的总面积约600m2 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IOO。这样形成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IOO,通过将水上 漂浮体进行预先熔接等而在制造工厂中制成搬运、设置时能够展开的大小, 所以在现场的组装容易且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从操作性和经济性的;C点来 看是优异的。另外,漂浮体自身轻量且其接合部以及连接部也具有柔软性, 并且与M部乃至连接部以面接合,能够耐受一年以上的实践实验。 (实施例2 )
除了代替图4以及图5,而采用图6所示的水上漂浮体间连接构造AA 以及图7所示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最外周构造CC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 制造水上漂浮体连接体。
周缘部件10p是通过将与实施例1所采用的相同的厚度约为30mm的挤 出法发泡聚苯乙烯制树脂发泡体2 ((林)JSP制"^:,:7才一厶,,)切成 宽度约300mm,将两枚重叠,熔接 固定在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相同的 一对表皮片(筒中^一卜防水(株)制"SG 、乂一卜")之间,从而形成的。 在图7所示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外周部,沿着周缘部件10p的外周,^使包 括同样材质的表皮片3d膜状地下垂,在其水面下约50cm的下端插通了成 为平衡构件的直径5mm的不锈钢金属丝。
所得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显示出与实施例1所记载的同等的性能, 此外,与水上漂浮体10类似的周缘部件10p配置在漂浮体之间以及水上漂
浮体连接体外周,所以包括连接部等的材料构成进一步简化,进而^"补时
的操作性以及应对风浪的稳定性也变得更加良好。 工业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才艮据本发明,适合浮在湖沼等的水面上用于防止由于绿藻
等的藻类的产生所导致的水质的恶化、或者作为用于i史置灯饰等的景观J殳 备、广告媒体或者太阳能电池等的架台来使用的大面积水上漂浮体或者它 的连接体,构造上没有不合理之处、且能有效地利用长尺寸的热塑性树脂 片的制造技术而形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水上漂浮体,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一对表皮片之间固定·夹持有平面地分离配置的多个树脂发泡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水上漂浮体,其中,在一对表皮片之间固定 夹持有4个以上的树脂发泡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水上漂浮体,其中,在位于树脂发泡体之间的热塑性树脂表皮片上设有排水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水上漂浮体,其中,通过与外周相邻、形成至少表皮的一部分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水上漂浮性的周缘部件,以限定外周形状。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上漂浮体,其中,通过沿着外周配置热塑性树脂制的管状体,在该管状体中插通水上漂浮性的接合部件,以形成所述水上漂浮性的周缘部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上漂浮体,其中,管状体是通过热塑性树脂片的巻绕而形成的。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上漂浮体,其中,通过将树脂发泡体固定.夹持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一对表皮片之间而形成的所述水上漂浮性的周缘部件,沿着外周配置,以限定外周形状。
8. 根据权利要求1~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水上漂浮体,其中,设置有沿外周缘部延伸的端缘部,从而防止由于风侵入水上漂浮体和水面之间所导致的水上漂浮体的上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其中,沿水上漂浮体的 外周缘部延伸的端缘部,是沿着外周缘部下垂的膜状体,在其下端配置有 平衡构件。
10. —种水上漂浮体连接体,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 的水上漂浮体平面地相邻着的连接体,在相邻的一对水上漂浮体的相互相 邻的缘部,设置有以相互啮合状态配置的热塑性树脂制的管状体,利用插通在这些管状体中的延长连接部件,将所述相邻的水上漂浮体连接。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制的管状体,是通过热塑性树脂片的巻绕而形成的。
12. —种水上漂浮体连接体,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 ~ 3的任意一项所述 的水上漂浮体平面地相邻着的连接体,在相邻的一对水上漂浮体的相互相 邻的缘部,分别设置有通过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一对表皮片之间固定.夹持树脂发泡体而形成的外周部,将这些外周部间接和/或直接地连接,从而 将所述相邻的水上漂浮体连接。
13. 根据权利要求10 ~ 12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其中,通过与外周相邻、形成至少表皮的一部分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水上漂浮性 的周缘部件,以限定最外周形状。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其中,通过沿着外周 配置热塑性树脂制的管状体,在该管状体中插通水上漂浮性的接合部件, 形成所述水上漂浮性的周缘部件,以限定最外周形状。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水上漂浮体,其中,管状体,是通过热塑性树脂片的巻绕而形成的。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其中,通过将树脂发 泡体固定 夹持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表皮片之间而形成的所述水上漂浮 性的周缘部件,沿着外周配置,以限定最外周形状。
17. 根据权利要求10 ~ 1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其中, 通过在相邻的一对水上漂浮体的至少一方设置在该一对水上漂浮体之间延 伸的热塑性树脂制端缘部和/或沿水上漂浮体连接体的外周缘部延伸的端 缘部,以防止由于风侵入水上漂浮体连接体和水面之间所导致的水上漂浮 体连接体的上浮。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其中,沿水上漂浮体 连接体的外周缘部延伸的端缘部,是沿着外周缘部下垂的膜状体,在其下 端配置有平衡构件。
全文摘要
将平面地分离配置的多个树脂发泡体固定·夹持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一对表皮片之间,形成水上漂浮体。由此,形成大面积水上漂浮体,该水上漂浮体适合浮在湖沼等的水面上用于防止由于绿藻等的藻类的产生所导致的水质的恶化、或者作为用于设置灯饰等的景观设备、广告媒体或者太阳能电池等的架台即期望大面积的设备的架台。另外,通过平面地相邻连接多个该水上漂浮体,而形成更大面积的水上漂浮体连接体。
文档编号E02B15/00GK101346515SQ200680049268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6日
发明者伊藤彰洋, 铃木幸正 申请人:株式会社吴羽工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