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电站尾水事故闸门与尾水调压井联合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912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抽水蓄能电站尾水事故闸门与尾水调压井联合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置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尾水事故闸门与尾
水调压井联合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从世界上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的建成投产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水泵/ 水轮机组的设计水头和单机容量都在朝着高、大方向发展。单机容量的增大要求机组的安 装高程大大低于下水库水位,以满足机组吸出高度的要求,由此也决定了抽水蓄能电站的 厂房多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 为保证电站的安全运行,除了必须解决好地下厂房的排水和防漏问题之外,还必 须防止水淹厂房的恶性事故发生。为此目前建成或设计中的抽水蓄能电站除在机组上水库 侧设置进水主阀,以确保机组出现事故时能迅速关闭上水库进水通道,切断上水库来水之 外;在其下水库侧的尾水系统也设置尾水事故闸门,以便及时拦截下水库来水,避免水淹厂房。 国内外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根据其布置位置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尾部布 置、中部布置和首部布置三种类型。电站厂房属尾部布置的,因其尾水隧洞较短,一般都是 每台机组设置单独的尾水隧洞通往下水库,并将尾水事故闸门布置在尾水隧洞出口处。后 两种布置类型的工程一般都采用机组尾水管后接尾水支洞,两台或多台机组尾水支洞汇合 为一条尾水隧洞通往下水库,并在尾水支洞末端或尾水隧洞上设有尾水调压井。在这种布 置方案中,为方便地下洞室群的施工和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 一般尾水事故闸门采用由液 压启闭机操作的高压闸阀式闸门,设置在尾水管出口或者尾水支洞中部,并单独设置尾水 事故闸门室,但这种布置当闸门或者启闭机本身需检修时,应先将尾水隧洞出口检修闸门 关闭,抽干尾水隧洞积水,并将液压启闭机与腰箱解体,打开高压密封盖板等才能用检修桥 机将闸阀吊出孔口进行检修。检修完毕,闸门和启闭机复位后,还需对高压闸阀式闸门和液 压启闭机等重新调试和试验,工作难度大,检修周期长,影响电站效益。而且每一次检修拆 卸都会影响密封件的密封效果和使用寿命。另外,单独设置尾水闸室除会增加工程量外,在 不良地质条件下,还给地下洞室群的施工增加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解决尾水事故闸门与尾水调压井联合布置的适用
条件、调压井的要求、联合布置对体型断面的影响、调压井底部结构受力特点、尾水事故闸
门及其启闭设备的抽水蓄能电站尾水事故闸门与尾水调压井联合布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抽水蓄能电站尾水事故闸门与尾水调压井联合布置结构的技术方案
如下 本实用新型抽水蓄能电站尾水事故闸门与尾水调压井联合布置结构包括尾水调 压井、与尾水调压井一侧连通的尾水支洞和与尾水调压井另一侧连通的尾水隧洞;[0008] 在所述的尾水调压井中设置有尾水事故闸门、通气孔、检修平台、尾水通风竖井、 尾水通风洞、启闭机室、尾水事故闸门启闭装置和阻抗孔; 所述的尾水调压井与所述的尾水支洞连通的一侧尾水支洞末端设置有尾水事故 闸门,在所述的尾水调压井外壁和所述的尾水事故闸门之间设置有通气孔,所述的通气孔 从所述的尾水事故闸门的上平面连通至位于尾水调压井最高涌浪水位斜上方的检修平台, 所述的尾水调压井顶上设有尾水通风竖井,所述的尾水通风竖井连通到设置于所述的尾水 调压井内部靠近顶部的尾水通风洞,所述的尾水通风洞与所述的检修平台之间,位于所述 的检修平台正上方设置有启闭机室,所述的尾水事故闸门启闭装置放置于所述的启闭机室 中,所述的尾水事故闸门启闭装置上安装有动滑轮,所述的动滑轮连接所述的尾水事故闸 门,所述的尾水调压井靠近所述的尾水隧洞一侧设置有阻抗孔。 在所述的尾水事故闸门附近设置的通气孔有两个。 本实用新型抽水蓄能电站尾水事故闸门与尾水调压井联合布置结构的有益效果 在于本实用新型抽水蓄能电站尾水事故闸门与尾水调压井联合布置结构便于金属结构 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简化地下洞室群结构,减小金属设备安装及检修难度,从而节省工程投 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尾水事故闸门与尾水调压井联合布置结构工作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尾水调压井纵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尾水调压井底部隧洞布置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尾水调压井竖井典型剖面图; 1、尾水调压井,2、尾水支洞,3、尾水隧洞,4、尾水事故闸门,5、通气孔,6、检修平 台,7、尾水通风竖井,8、尾水通风洞,9、启闭机室,10、阻抗孔,11、最低涌浪水位,12、最高涌 浪水位,13 、尾水事故闸门启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l,本实用新型抽水蓄能电站尾水事故闸门与尾水调压井联合布置结构 包括尾水调压井1、与尾水调压井1 一侧连通的尾水支洞2和与尾水调压井1另一侧连通的 尾水隧洞3。 参见附图2、附图3和附图4,在所述的尾水调压井中设置有尾水事故闸门4、通气 孔5、检修平台6、尾水通风竖井7、尾水通风洞8、启闭机室9、尾水事故闸门启闭装置13和 阻抗孔10 ; 所述的尾水调压井1与所述的尾水支洞2连通的一侧尾水支洞2末端设置有尾水 事故闸门4,在所述的尾水调压井1外壁和所述的尾水事故闸门4之间设置有通气孔5,所 述的通气孔5从所述的尾水事故闸门4的上平面连通至位于尾水调压井1最高涌浪水位12 斜上方的检修平台6,所述的尾水调压井1顶上设有尾水通风竖井7,所述的尾水通风竖井 1连通到设置于所述的尾水调压井1内部靠近顶部的尾水通风洞8,所述的尾水通风洞8与 所述的检修平台6之间,位于所述的检修平台6正上方设置有启闭机室9,所述的尾水事故 闸门启闭装置13放置于所述的启闭机室9中,所述的尾水事故闸门启闭装置13上安装有
4动滑轮,所述的动滑轮连接所述的尾水事故闸门4,所述的尾水调压井1靠近所述的尾水隧 洞3—侧设置有阻抗孔10。 在所述的尾水事故闸门4附近设置的通气孔5有两个。 参见附图l,当尾水事故闸门4故障时,放置于启闭机室9中的尾水事故闸门启闭 装置13利用动滑轮,将尾水事故闸门4提升至检修平台5,检修人员便可以对所述的尾水事 故闸门4进行维修,待维修工作完毕后,所述的尾水事故闸门启闭装置13利用动滑轮下放 尾水事故闸门4至其工作位置。
权利要求抽水蓄能电站尾水事故闸门与尾水调压井联合布置结构,包括尾水调压井、与尾水调压井一侧连通的尾水支洞和与尾水调压井另一侧连通的尾水隧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尾水调压井底部设置有尾水事故闸门、通气孔、检修平台、尾水通风竖井、尾水通风洞、启闭机室、尾水事故闸门启闭装置和阻抗孔;所述的尾水调压井与所述的尾水支洞连通的一侧尾水支洞末端设置有尾水事故闸门,在所述的尾水调压井外壁和所述的尾水事故闸门之间设置有通气孔,所述的通气孔从所述的尾水事故闸门的上平面连通至位于尾水调压井最高涌浪水位斜上方的检修平台,所述的尾水调压井顶上设有尾水通风竖井,所述的尾水通风竖井连通到设置于所述的尾水调压井内部靠近顶部的尾水通风洞,所述的尾水通风洞与所述的检修平台之间,位于所述的检修平台正上方设置有启闭机室,所述的尾水事故闸门启闭装置放置于所述的启闭机室中,所述的尾水事故闸门启闭装置上安装有动滑轮,所述的动滑轮连接所述的尾水事故闸门,所述的尾水调压井靠近所述的尾水隧洞一侧设置有阻抗孔。
2.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水蓄能电站尾水事故闸门与尾水调压井联合布置结构,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尾水事故闸门附近设置的通气孔有两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抽水蓄能电站尾水事故闸门与尾水调压井联合布置结构,包括尾水调压井、与尾水调压井一侧连通的尾水支洞和与尾水调压井另一侧连通的尾水隧洞,所述的尾水调压井中设置有用于放置尾水事故闸门启闭装置的启闭机室。所述的抽水蓄能电站尾水事故闸门与尾水调压井联合布置结构可以利用尾水事故闸门启闭装置提升或下放尾水事故闸门,从而便于金属结构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简化地下洞室群结构,减小金属设备安装及检修难度,从而节省工程投资。
文档编号E02B9/00GK201473933SQ200920176288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8日
发明者吴全本, 李振中, 王文芳, 胡霜天, 范国芳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