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泄漏双池式事故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949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公路泄漏双池式事故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辅助设施,特别涉及一种公路泄漏双池式事故池。
背景技术
公路由于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因而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市场经济的 不断发展,公路里程不断增加,特别是高速公路更是对促进地方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公路本身的灵活性,不可避免的通过水体以及自然保护区域。有毒有害等化学物质的 公路运输也是较为快捷的运输方式。这些危险有毒、有害性物质对水体及自然环境保护构 成了一个具大的潜在威胁。而运输过程具有较大可能性产生泄漏,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 果污染水体,就可能会导致下游居民中毒,城市供水中断,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现有技术中,为防止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水源等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公 路一般 设置事故池,事故池常态处于排空状态,发生事故时,由人工将路面排水水路切换至事故 池。实践中在事故发生时,事故现场人员不会主动去切换公路的排水水路,而公路管理人员 到达现场进行切换会出现时间上的滞后,使有毒有害物质排入水源或环境中,造成不利后
^ ο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公路事故池进行改进,在发生在公路上的突发泄漏事故时,能 够缓解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并用来暂时贮存事故水(液体),为处理泄漏物质提供缓冲时 间,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水源和周围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路泄漏双池式事故池,在发生在公路上的突发 泄漏事故时,能够缓解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并用来暂时贮存事故水(液体),为处理泄漏 物质提供缓冲时间,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水源和周围环境。本实用新型的公路泄漏双池式事故池,包括缓流池和与缓流池下部排水口连通的 放空池,所述缓流池连通于公路路面排水口,缓流池内沿排水方向并列设置由至少一块缓 流挡板分隔而成的缓流腔,所述缓流挡板上设置沿排水方向的节流孔。进一步,所述公路路面排水口正对沿排水方向第一个缓流腔上部开口 ;进一步,所述缓流挡板上的节流孔由下至上至少设置一排;进一步,相邻缓流挡板之间的节流孔沿上下错开设置;进一步,所述放空池下部设置连通于路面雨水处理系统的放空池排水口,放空池 排水口设置放空池阀门;进一步,所述缓流池下部排水口设置缓流池阀门;进一步,所述缓流池与放空池共用一池壁,共用池壁上端设置溢流口 ;进一步,缓流挡板上端面低于缓流池池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公路泄漏双池式事故池,采用缓流池和放 空池相结合的结构,在发生在公路上的突发泄漏事故时,事故水先流入缓流池,由于缓流池的结构致使事故水流动缓慢,并用来暂时贮存事故水(液体),为事故处理人员进行现场处 理赢得时间,能够缓解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从而有效保护水源和周围环境,同时,事故池 还可对雨水进行沉淀,在暴雨时对雨水进行调蓄,减少向下游排水的峰值流量;本实用新型 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维护。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公路泄漏双池式事故池, 包括缓流池1和与缓流池1下部排水口 11连通的放空池2,所述缓流池1连通于公路路面 排水口 5,缓流池1内沿排水方向并列设置由至少一块缓流挡板4分隔而成的缓流腔3,根 据缓流池1体积的大小,缓流腔3数量可以为多个,本实施例采用六个缓流腔3的结构;所 述缓流挡板4上设置沿排水方向的节流孔41,图中箭头方向为排水方向;通过节流孔41分 步排出液体,能够有效缓解液体的流速,保证缓冲效果,延长排出时间。本实施例中,所述公路路面排水口 5正对沿排水方向第一个缓流腔上部开口,充 分利用缓流池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流挡板4上的节流孔41由下至上至少设置一排;根据缓流池 1的大小设置节流孔41的排数,本实施例设置三排,使事故水根据流量大小逐渐上移依次 从由下到上的节流孔排出,防止溢流。本实施例中,相邻缓流挡板4之间的节流孔41沿上下错开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空池2下部设置连通于路面雨水处理系统的放空池排水口 21,放空池排水口 21设置放空池阀门7 ;本实施例中,所述缓流池1下部排水口 11设置缓 流池阀门6;缓流池阀门6常态为关闭,截流全部路面排水;放空池阀门7常态为开启,放空 水池,留出容积以备收集事故泄漏液体;如遇泄漏事故发生,事故水(液体)首先进入缓流 池在缓流池中积蓄(缓流池未满),或者缓慢流动(缓流池已满)减缓泄露液体流出事故池 时间;待工作人员关闭放空池水闸后,放空池全部空间即可用来收集事故泄漏液体。本实施例中,所述缓流池1与放空池2共用一池壁8,共用池壁8上端设置溢流口 12 ;事故水满出缓流池1后可缓慢流出至放空池,防止四溢。本实施例中,缓流挡板4上端面低于缓流池池壁,防止因液体流量大从池壁溢出。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一种公路泄漏双池式事故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缓流池和与缓流池下部排水口连通的放空池,所述缓流池连通于公路路面排水口,缓流池内沿排水方向并列设置由至少一块缓流挡板分隔而成的缓流腔,所述缓流挡板上设置沿排水方向的节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泄漏双池式事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路路面排水口 正对沿排水方向第一个缓流腔上部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泄漏双池式事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挡板上的节 流孔由下至上至少设置一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泄漏双池式事故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缓流挡板之间的 节流孔沿上下错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路泄漏双池式事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空池下部设置 连通于路面雨水处理系统的放空池排水口,放空池排水口设置放空池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路泄漏双池式事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池下部排水 口设置缓流池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公路泄漏双池式事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池与放空池 共用一池壁,共用池壁上端设置溢流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公路泄漏双池式事故池,其特征在于缓流挡板上端面低于 缓流池池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路泄漏双池式事故池,包括缓流池和与缓流池下部排水口连通的放空池,所述缓流池连通于公路路面排水口,缓流池内沿排水方向并列设置由至少一块缓流挡板分隔而成的缓流腔,所述缓流挡板上设置沿排水方向的节流孔,本实用新型采用缓流池和放空池相结合的结构,在发生在公路上的突发泄漏事故时,事故水先流入缓流池,由于缓流池的结构致使事故水流动缓慢,并用来暂时贮存事故水(液体),为事故处理人员进行现场处理赢得时间,能够缓解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从而有效保护水源和周围环境,同时,事故池还可对雨水进行沉淀,在暴雨时对雨水进行调蓄,减少向下游排水的峰值流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维护。
文档编号E03F5/10GK201738441SQ201020178049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30日
发明者吴东国, 杨斌, 蒋红梅 申请人: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