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2409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于市政自来水管网末端或者楼宇顶端的储水罐与用户端之间用于二次加压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
背景技术
自来水管网末端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分为立式设备和卧式设备两种形式。其中卧式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包括底座、固定于底座上的至少两个卧式水泵、控制卧式二次加压供水设备运行的控制器等,控制器安放于控制柜内,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支架固定于底座上,卧式水泵与市政自来水管网和用户端之间分别连接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传统的自来水管网末端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中,卧式水泵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的连接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水泵1的进水口 2通过螺母3连接一弯管4,弯管4与市政自来水管网连接;水泵1的出水口 5直接连接用户端进水管。由于水泵1的出水口 5是沿着 y轴正轴方向的,进水口 2是沿着χ轴负轴方向的,而弯管4的与市政自来水管网连接的部分是沿着1轴负轴方向的,这样就使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的整体结构比较分散,从而体积大, 需占用较大的空间,当多台水泵同时使用时,空间布局不合理,体积大的缺陷更加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的整体结构分散、体积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包括底座、至少两台卧式水泵、进水管路、出水管路,以及用于控制所述二次加压供水设备运行的控制器,所述至少两台卧式水泵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每台所述卧式水泵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所述进水管路包括至少两个进水组件和进水总管,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进水组件的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至少两台卧式水泵的进水口,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进水总管;所述出水管路包括至少两个出水组件和出水总管,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出水组件的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至少两台卧式水泵的出水口,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出水总管;所述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均为竖直布置,所述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均为水平布置,所述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的两端部分别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进水组件包括底端连接于所述卧式水泵的进水口的弯管、连接于所述弯管顶端部的挠性接头以及连接于所述挠性接头的进水阀。所述出水组件包括通过连接法兰连接于所述卧式水泵的出水口的单向阀、通过连接法兰连接于所述单向阀的出水阀。所述连接法兰是圆形法兰或者椭圆形法兰。所述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的两端的连接结构为法兰或螺纹。所述二次加压供水设备还包括多根支撑杆,每根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底座上,顶端连接在所述进水总管或者出水总管上。
3[0012]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控制柜内,控制柜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卧式水泵之间。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支架固定座,所述支架固定座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底板和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槽形支座,所述支架的下端部固定在所述槽形支座内。所述底座上相邻两个所述卧式水泵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350_450mm。其中,位于所述底座上外侧的所述卧式水泵的外侧距离所述底座边缘的距离为 15-50mmo所述进水总管的端部凸出连接于进水总管该端部的进水组件的中心线,且凸出的长度大于所述进水阀的手柄的长度;所述出水总管的端部伸出连接于出水总管该端部的出水组件的中心线,且凸出的长度大于所述出水阀的手柄的长度。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进水管路中的进水组件与出水管路中的出水组件均为竖直布置,且进水管路中的进水总管与出水管路中的出水总管均为水平布置,整体空间布置合理,所以结构紧凑,体积小,有效地减小了占地空间。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

图1是传统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传统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第一实施例从前面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表示安装有三个卧式水泵的情况;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第一实施例从后面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表示安装有三个卧式水泵的情况;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第一实施例中进水总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第一实施例中的支架固定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第二实施例从后面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表示安装有两个卧式水泵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底座10、 安装在底座10上的三台卧式水泵11以及用于控制二次加压供水设备运行的控制器。每台卧式水泵11具有进水口 111和出水口 112。在卧式水泵11与市政自来水管网末端或者楼宇顶端的储水罐之间连接有进水管路,在卧式水泵11与用户端之间连接有出水管路。这样, 市政自来水管网供应的水或者楼宇顶端的储水罐中储存的水经卧式水泵11 二次加压后便可输送给用户使用。进水管路包括一端分别连通于三台卧式水泵11的进水口 111的三个进水组件和连通三个进水组件另一端部的进水总管12。进水总管12包括直管以及与直管一体的用于连接进水组件的连接管121和用于安装压力开关的安装部。进水总管12的两端部分别设有法兰22,用于与市政自来水管网的管路或者楼宇顶端的储水罐管路连接。进水组件包括底端连接于卧式水泵11的进水口 111的弯管14、连接于弯管14顶端部的挠性接头15以及连接于挠性接头15的进水阀16,如球阀等。其中弯管14底端与卧式水泵11的进水口 111 连接,其顶端向上弯向竖直方向,这样使得与其连接的其他进水组件均布置在竖直方向上。 挠性接头15为市售的标准件。挠性接头15由两段卡箍本体和密封圈组成,是为大直径压力管道系统提供稳固连接而设计的。其独特的楔形键增大了管端的允许线性延伸量,便于初始装配对位。挠性接头15在管道连接处允许有限的直线和偏斜角管道运动,即允许有一定量的装配工差,用于管道系统热胀冷缩、振动吸收、地震及其它要求挠性的应用场合。挠性接头15具有良好的内部密封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挠性接头15的引入,不但能够确保进水组件密封连接可靠,而且拆装非常方便。进水总管12的端部凸出连接于进水总管 12该端部的进水组件,且凸出该进水组件中心线的距离大于安装于进水组件上的进水阀 16的手柄161的长度,在打开或者关闭进水阀16时,用于防止手柄161与安装于进水总管 12端部的法兰22发生干涉。出水管路包括一端部分别连通于三台卧式水泵11的出水口 112的三个出水组件和连通该三个出水组件另一端部的出水总管13。出水总管13的结构与进水总管12相同,其上安装有压力开关、压力传感器等以及隔膜罐24,出水总管13的两端部法兰23,用于与用户端连接。出水组件包括通过圆形法兰19连接于卧式水泵11的出水口 112的单向阀17、 通过圆形法兰19连接于单向阀17顶端部的出水阀18,如球阀等。出水总管13的端部凸出连接于出水总管13该端部的出水组件,且凸出该出水组件中心线的距离大于安装于该出水组件上的出水阀18的手柄181的长度,在打开或者关闭出水阀18时,以防止手柄181与安装于出水总管13端部的法兰23发生干涉。卧式水泵11的出水口 112的方向为竖直向上的,因此,本实用新型中,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均为竖直布置,进水总管12和出水总管13均为水平布置。这种布局能够有效减小本实用新型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的体积。本实用新型中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中,还包括多根支撑杆25,每根支撑杆25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底座10上,顶端连接在进水总管12或者出水总管13上,用于辅助支撑进水总管12或者出水总管13。当然,在进水组件、出水组件强度足够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必使用支撑杆25。通常,控制器安装在控制柜20内,控制柜20通过支架21固定于底座10上。底座 10上固定有支架固定座,支架固定座包括固定在底座10上的底板沈和固定在底板沈上的槽形支座27,槽形支座27可以由槽钢制成。支架21的下端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槽形支座27内。本实用新型中,将支架固定座设置在相邻两个卧式水泵11之间,从而使得设置在支架21顶端部的控制柜20位于底座10上方,这样有利于减小底座10的尺寸,从而进一步减小整个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的体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将支架21设置在两个卧式水泵 11之间时,在底座10与传统底座尺寸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个卧式水泵1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可以达到400mm,当然不限于400mm这个点值,根据具体情况,相邻两个卧式水泵 1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在350-450mm,基于更大范围内变化。与此同时,位于底座10上外侧的卧式水泵11的外侧距离底座10边缘的距离可以为18mm,当然该数值在15_50mm范围内均是可行的,对于不同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即设备中采用2个卧式水泵、3个卧式水泵或者4个卧式水泵,通常底座尺寸是相对固定的。当采用卧式水泵数量小的设备时,位于底座10上外侧的卧式水泵11的外侧距离底座10边缘的距离可以为50mm,当采用卧式水泵数量多的设备时,位于底座10上外侧的卧式水泵11的外侧距离底座10边缘的距离可以为 15mm。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卧式水泵11在底座10上的分布更加合理,底座10受力分布更加均勻。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的第二实施例,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包括两台卧式水泵11 ;出水组件中的圆形法兰19由椭圆形法兰19’代替,从而使拆卸更方便。其余相同部分,这里不再赘述。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包括底座(10)、至少两台卧式水泵(11)、进水管路、出水管路,以及用于控制所述二次加压供水设备运行的控制器,所述至少两台卧式水泵(11)安装在所述底座(10)上,每台所述卧式水泵(11)具有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包括至少两个进水组件和进水总管(12),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进水组件的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至少两台卧式水泵(11)的进水口(111),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进水总管(1 ;所述出水管路包括至少两个出水组件和出水总管(13),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出水组件的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至少两台卧式水泵(11)的出水口(112),另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出水总管(1 ;所述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均为竖直布置,所述进水总管(1 和出水总管(1 均为水平布置,所述进水总管(1 和出水总管(1 的两端部分别设有连接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组件包括底端连接于所述卧式水泵(11)的进水口(111)的弯管(14)、连接于所述弯管(14)顶端部的挠性接头(15)以及连接于所述挠性接头(15)的进水阀(1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组件包括通过连接法兰连接于所述卧式水泵(11)的出水口(11 的单向阀(17)、通过连接法兰连接于所述单向阀(17)的出水阀(18)。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法兰是圆形法兰 (19)或者椭圆形法兰(19' ) 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总管(12)和出水总管(13)的两端的连接结构为法兰或螺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加压供水设备还包括多根支撑杆(25),每根所述支撑杆0 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底座(10)上,顶端连接在所述进水总管(12)或者出水总管(13)上。
7.如权利要求1-6之任一项所述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控制柜00)内,控制柜00)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10)上,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卧式水泵(11)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上固定有支架固定座,所述支架固定座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10)上的底板06)和固定在所述底板06) 上的槽形支座(27),所述支架的下端部固定在所述槽形支座(XT)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上相邻两个所述卧式水泵(1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350-450m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底座(10)上外侧的所述卧式水泵(11)的外侧距离所述底座(10)边缘的距离为15-50mm。
11.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总管(1 的端部凸出连接于进水总管(12)该端部的进水组件的中心线,且凸出的长度大于所述进水阀 (16)的手柄(161)的长度;所述出水总管(13)的端部伸出连接于出水总管(13)该端部的出水组件的中心线,且凸出的长度大于所述出水阀(18)的手柄(181)的长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包括底座、至少两台安装在底座上的卧式水泵、进水管路、出水管路,以及控制器。进水管路包括至少两个进水组件和进水总管,至少两个进水组件的一端分别连通于至少两台卧式水泵的进水口,另一端分别连通于进水总管;出水管路包括至少两个出水组件和出水总管,至少两个出水组件的一端分别连通于至少两个卧式水泵的出水口,另一端分别连通于出水总管;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均为竖直布置,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均为水平布置,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的两端部分别设有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整体空间布置合理,所以结构紧凑,体积小,有效地减小了占地空间。
文档编号E03B7/07GK201943109SQ20112004086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7日
发明者林欢喜 申请人:格兰富水泵(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