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河床的构建方法

文档序号:2233762阅读:8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态河床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利用沙粒、石块、泥炭、建筑垃圾、炉渣、沉水植物等构件生态河床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可耕地面积迅速减少。为了增加可耕地面积,人们便开始开垦一些江河湖泊周围的土地。导致江河湖泊面积减少,水土资源流失。另一方面,由于发展经济而进行了大量的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这些垃圾没有经过合适的处理便排入河流,导致河流生态系 统遭到破坏,其自身恢复能力下降。河流中动植物由于生活环境遭到严重改变而灭绝,河水进一步变质、变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河流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如果恢复河流原有的健康生态系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一个热门问题。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机械疏浚、引水清污等方法来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但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容易造成反弹。如何构建一个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建生态河床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河道进行机械疏浚以后,利用一些未受污染的淤泥、建筑垃圾、颗粒比较大的沙粒、直径l-4cm的碎石块平铺于河底,其组成比例为2 I I 3,构成一个混合基质层,其厚度为5-20cm ;混合基质层的上方为土壤层,依次铺下直径l_6cm的炉洛、直径l_5cm的泥炭、河流附近未受污染的土壤,其厚度依次为5-15cm、2-10cm、l-5cm ;土壤层的上方为沉水植物群,选取香蒲、芦苇、美人蕉、梭鱼草和花叶芦竹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进行混合栽种,植物间隔15-45cm。本发明的效果在于按照此方法构建的生态河床,适合于水深40_200cm的水流较为缓慢的河流,其不但可以去除河流中原有的污染物质,还可以为重新构建一个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对所治理的河流进行机械清淤,之后按2 I I 3的比例,将为受污染的游泥、建筑垃圾、沙拉、直径l_4cm的碎石块混合平铺于河底,厚度为5cm,构成混合基质层;再在其上方依次铺下厚度分别为10Cm、5Cm、4Cm的泥炭、炉渣、未收到污染的近河流土壤,构成土壤层,土壤层之间间隔20m ;在土壤层的上方,选取美人蕉、和花叶芦竹进行栽种,植物之间间隔20cm。以上完成以后,进行河流灌水,灌水速度要缓慢,以免冲到植物,水体最后深度达到60cm。 ·
权利要求
1.一种生态河床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混合基质层、土壤层、沉水植物三部分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些污泥、建筑垃圾、颗粒比较大的沙粒、直径l-4cm的碎石块平铺于河底,厚度5-20cm,各物质比例为2 : I : I : 3。在混合基质层的上方为土壤层,选取当地的未污染的近河流土壤、直径l_6cm的炉渣、直径l-5cm的泥炭平铺于混合基质层的上方,各种物质厚度依次为l-5cm、2-10cm、5-15cm,总厚度8-30cm,土壤层之间间隔10-30m。土壤层上方为沉水植物部分,沉水植物选取香蒲、芦苇、美人蕉、梭鱼草和花叶芦竹等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栽种。
3.根据权利2所述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适合于水深40-200cm的水流较为缓慢的中小型河流。
全文摘要
一种构建生态河床的方法。其设计用于受到破坏的河床,通过在底层填充淤泥、建筑垃圾、大颗粒沙粒及碎石构成混合基质层,以改变原有受到污染河底的状况。再在混合基质层上方铺一层土壤层,主要由炉渣、泥炭及河流附近未收到的土壤构成。最后通过在土壤层上方种植香蒲、芦苇等植物,从而达到构建稳定植物群,改善河流生态,构建生态河床的目的。
文档编号E02B3/02GK102776863SQ20121025100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6日
发明者朱海亮, 洪超, 祝迪迪, 赵长坡 申请人:南京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