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高效经济型驳岸的构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经济型驳岸的构筑方法,属于市政工程。
背景技术:
河道驳岸的类型和形式主要有钢筋混凝土驳岸、块石驳岸、生态驳岸。不同形式的驳岸施工方法不同,钢筋混凝土驳岸和块石驳岸是重力式结构,主要依靠墙身自重来保证岸壁稳定,抵抗墙背土压力,因此,该两种驳岸具有体积大、重量重、基础埋置深的特点,相应的其地基要求较高。根据地质条件不同,要采取开挖换填、打桩等措施,因此,基础施工环境要求高。而近水作业或水上作业是其施工最显著的特征。水上和水边作业通常需要避水干作业,为此通常采用围堰方法。目前采用的围堰方式主要有土石围堰、板桩围堰、钢套箱围堰、双壁围堰等等。土石围堰法取材方便,用于水深和水流速度较小的河床,大规模运用时功效很低。板桩围堰法可用于深水或深基坑,用于水流速度较大的河床,施工时需要大型机械。钢套箱围堰和双壁围堰造价高,施工也需要大型机械辅助,常用于河床中大型桥台施工。在河道驳岸加固、重建时采用围堰干作业,一方面对水利有影响,另一方面工程量浩大。因此,采用上述几种围堰方式均有功效慢、造价高、大型机械设备难以展开等多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经济型驳岸的构筑方法,该方法施工操作方便、周期短、效率高;可在渠、塘、江、河、湖、海等水边或水上施工,不开挖,不围堰,工程成本低;可净化水质、创造微生物以及鱼类、两栖类等小动物生息空间、美化河道和湖泊等水域景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高效经济型驳岸的构筑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在靠近岸边的河床上,沿驳岸延伸的方向以锤击方式打设两排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在两排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相对的侧面上设置至少一道的竹蔑,并且在两竹蔑之间抛填块石;在两排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和块石面上浇注钢筋混凝土梁板。从而形成以预制管桩为柱、顶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内填块石的生态河道堤
UU厗。进一步,上述钢筋混凝土梁板包括浇筑在两排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上方的冠梁和间隔连接在两冠梁之间的拉梁。进一步,上述竹蔑上设置有用于将其挂或系在预制管桩上的绳扣。进一步,上述两排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之间的间距B以河岸顶至河床底高差H的O. 5倍控制。所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的桩径为400-500mm,所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的长度L以2. 0-2. 5倍的河岸顶至河床底高差H控制。位于同一排的两相邻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的间距为2. 5-3. O倍的桩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不需要设置围堰系统,投资大为减小,水污染大为减轻,工效大为提高。2、填充材料为块石,形成的驳岸主体内有较多间隙,可净化水质、创造微生物以及鱼类、两栖类等小动物生息空间。3、不需要开挖地基,不需要进行地基处理,避免了传统修建方法最困难的操作,节省投资,提高工效。4、力学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管桩伸入地基,其桩强度和深度远超传统修建方法,和顶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组成稳固结构,抗滑移、抗倾覆性能远超传统修建方法。5、管桩由工厂生产,质量性能远超现场浇注钢筋混凝土挡墙。另外,所用块石、竹蔑均系生态材料,无污染、耐久性好,由此组成的驳岸生态且耐久。
图1为实施例中的高效经济型驳岸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的高效经济型驳岸俯视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 一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 2 —竹蔑 3 —钢筋混凝土梁板4一冠梁 5—拉梁 6—块石。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一种高效经济型驳岸的构筑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O打设两排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I。从河岸上开始,在靠近岸边的河床上,以锤击方式打入,在已打入桩上铺设钢板,形成操作平台,打桩机械即可在平台上操作,辅以水上或岸上机械设备,打桩即可在岸边或水上进行。两排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之间的间距B可以以欲建河岸顶至河床底高差H的O. 5倍控制,位于同一排的两相邻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的间距可以以2. 5倍一 3. O倍桩径控制,桩径可以为400 mm或500 mm,桩长度L以2. O — 2. 5 H控制,桩顶标高以桩伸入驳岸顶部欲浇注的钢筋混凝土压顶梁板内100 mm控制。(2)在形成的两排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内侧放置竹蔑2,并采用绳扣将其挂或系在预制管桩上,形成相对封闭空间,在此空间内投放块石6至驳岸顶部欲浇注的钢筋混凝土压顶梁板下。(3)在两排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和块石面上浇注钢筋混凝土梁板3,所述钢筋混凝土梁板包括浇筑在两排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上方的冠梁4和间隔连接在两冠梁之间的拉梁5。(4)在钢筋混凝土压顶梁板上铺砌景观工程设计要求的材料。该高效经济型驳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强度高、坚固性好;本发明的高效经济型驳岸的构筑方法施工操作方便、周期短、效率高;可在渠、塘、江、河、湖、海等水边或水上施工,不开挖,不围堰,工程成本低;可净化水质、创造微生物以及鱼类、两栖类等小动物生息空间、美化河道和湖泊等水域景观。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经济型驳岸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在靠近岸边的河床上,沿驳岸延伸的方向以锤击方式打设两排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在两排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相对的侧面上设置至少一道的竹蔑,并且在两竹蔑之间抛填块石;在两排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和块石面上浇注钢筋混凝土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经济型驳岸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板包括浇筑在两排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上方的冠梁和间隔连接在两冠梁之间的拉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经济型驳岸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蔑上设置有用于将其挂或系在预制管桩上的绳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经济型驳岸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排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之间的间距(B)以河岸顶至河床底高差(H)的O. 5倍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经济型驳岸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的桩径为400-500mm,所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的长度(L)以2.0-2. 5倍的河岸顶至河床底高差(H)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高效经济型驳岸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排的两相邻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的间距为2. 5-3. O倍的桩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经济型驳岸的构筑方法,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在靠近岸边的河床上,沿驳岸延伸的方向以锤击方式打设两排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在两排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相对的侧面上设置至少一道的竹蔑,并且在两竹蔑之间抛填块石;在两排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和块石面上浇注钢筋混凝土梁板。从而形成以预制管桩为柱、顶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内填块石的生态河道堤岸。本发明施工操作方便、周期短、效率高;可在渠、塘、江、河、湖、海等水边或水上施工,不开挖,不围堰,工程成本低;可净化水质、创造微生物以及鱼类、两栖类等小动物生息空间、美化河道和湖泊等水域景观。
文档编号E02B3/06GK103015367SQ20121057181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夏昌 申请人: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