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258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回收、渗透、排放以及再利用的生态池,特别涉及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
背景技术
[0002]在现代城市中,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绿化用水等大量地下水的使用,使地下水逐年下降,水源严重缺乏,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大量雨水被水泥路面阻挡,沿着地面进入市政排水管网,白白浪费,有时因短时间局部降雨,造成局部水灾,给市政排水造成很大压力,由此寻找解决办法成了当务之急,因此使大量雨水储存利用,回归地下成为最好的解决方法。发明内容[000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包括沉淀井、渗水井和储水井,其中,所述沉淀井通过下水管道与外部连接,所述沉淀井、储水井和渗水井通过下水管道依次连接,所述沉淀井、储水井和渗水井之间的缝隙砌有砌块,从而围成一个腔室,所述沉淀井、储水井、渗水井和砌块外侧设置有鹅卵石,所述鹅卵石的外侧和上部设置有透水土工布,所述沉淀井、储水井和渗水井上部设置有矩形盖板,所述矩形盖板上设置有井盖,所述渗水井底部通过下水管与地下水连接,所述下水管的上部和下部管壁上设置有透水孔。[0005]所述沉淀井由渗水井筒组件、双孔井筒组件、井筒组件和下部有底的无孔底筒组件上下对接装配而成。[0006]所述储水井包括储水井I、储水井II、储水井III和储水井IV,所述储水井I由渗水井筒组件、双孔井筒组件、井筒组件和下部有底的单孔底筒组件上下对接装配而成,所述储水井II由渗水井筒组件、井筒组件和下部有底的双孔底筒组件上下对接装配而成,其中所述双孔底筒组件上相对分布有两个通孔,所述储水井III由渗水井筒组件、井筒组件和下部有底的单孔底筒组件上下对接装配而成,所述储水井IV由渗水井筒组件、井筒组件和下部有底的侧双孔底筒组件上下对接装配而成,其中所述侧双孔底筒组件上的进水通孔和出水通孔成90°角。[0007]所述双孔井筒组件管壁上相对分布有进水孔和透水孔,在所述进水孔上设置有L 型进水管。[0008]所述储水井II和储水井IV个数为2个或多个。[0009]所述渗水井筒组件管壁上设置有数排渗水孔。[0010]所述沉淀井、渗水井和储水井中包括I个或多个渗水井筒组件和I个或多个井筒组件。[0011]所述上下组件对接处有限位槽或限位突起。CN 202745184 U书明说2/3页[0012]所述砌块为弧状或直形,且两侧设置有渗水槽。[0013]所述各个组件为圆形或方形,所述各个组件由钢筋砼预制而成。[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5]I. 结构简单,施工方便;[0016]2. 能有效缓解市政排水压力,实现雨水的回收,渗透以及再利用;[0017]3. 有利于涵养地下水源和美化生态环境。


[0018]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9]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沉淀井结构示意图。[0020]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储水井I结构示意图。[0021]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储水井II结构示意图。[0022]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储水井III结构示意图。[0023]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储水井IV结构示意图。[0024]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渗水井结构示意图。[0025]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砌块结构示意图。[0026]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详细说明。[0028]如图所示,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包括沉淀井I、储水井2和渗水井3,其中,所述沉淀井I通过下水管道4与外部连接,所述沉淀井I、储水井2和渗水井3通过下水管道4 依次连接,所述沉淀井I、储水井2和渗水井3之间的缝隙砌有砌块6,从而围成一个腔室, 所述沉淀井I、储水井2、渗水井3和砌块6外侧设置有鹅卵石7,所述鹅卵石7的外侧和上部设置有透水土工布,所述沉淀井I、储水井2和渗水井3上部设置有矩形盖板8,所述矩形盖板8上设置有井盖5,所述渗水井3底部通过下水管9与地下水连接,所述下水管9的上部和下部管壁上设置有透水孔901。[0029]所述沉淀井I由渗水井筒组件10、双孔井筒组件11、井筒组件12和下部有底的无孔底筒组件13上下对接装配而成。[0030]所述储水井2包括储水井I 201、储水井II 202、储水井III 203和储水井IV 204,所述储水井I 201由渗水井筒组件10、双孔井筒组件11、井筒组件12和下部有底的单孔底筒组件14上下对接装配而成,所述储水井II 202由渗水井筒组件10、井筒组件12和下部有底的双孔底筒组15件上下对接装配而成,所述储水井III 203由渗水井筒组件10、井筒组件12 和下部有底的单孔底筒组件16上下对接装配而成,所述储水井IV 204由渗水井筒组件10、 井筒组件12和下部有底的侧双孔底筒组件18上下对接装配而成。[0031]所述双孔井筒组件11管壁上相对分布有进水孔112和透水孔111,在所述进水孔上设置有L型进水管17。[0032]所述双孔底筒组件14上相对分布有两个通孔141。[0033]所述侧双孔底筒组件18上的进水通孔182和出水通孔181成90°角。[0034]所述储水井II 202和储水井IV 204个数为2个或多个。[0035]所述渗水井筒组件10管壁上设置有数排渗水孔101。[0036]所述沉淀井I、渗水井3和储水井2中包括I个或多个渗水井筒组件10和I个或多个井筒组件12。[0037]所述上下组件对接处有限位槽20或限位突起19。[0038]所述砌块6为弧状或直形,且两侧设置有渗水槽601。[0039]雨水中的漂浮物及泥沙经过滤沉淀后进入沉淀井,泥沙在沉淀井内进一步沉淀后,经雨水管道进入储水井,当雨水充满储水井后,雨水会沿渗水孔流出,一部分雨水经渗水井进入地下水,另一部分慢慢向外流淌并渗入地下。
权利要求1.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包括沉淀井、渗水井和储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井通过下水管道与外部连接,所述沉淀井、储水井和渗水井通过下水管道依次连接,所述沉淀井、 储水井和渗水井之间的缝隙砲有砲块,从而围成Iv腔室,所述沉淀井、储水井、渗水井和砌块外侧设置有鹅卵石,所述鹅卵石的外侧和上部设置有透水土工布,所述沉淀井、储水井和渗水井上部设置有矩形盖板,所述矩形盖板上设置有井盖,所述渗水井底部通过下水管与地下水连接,所述下水管的上部和下部管壁上设置有透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井由渗水井筒组件、双孔井筒组件、井筒组件和下部有底的无孔底筒组件上下对接装配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井包括储水井I、储水井II、储水井III和储水井IV,所述储水井I由渗水井筒组件、双孔井筒组件、井筒组件和下部有底的单孔底筒组件上下对接装配而成,所述储水井II由渗水井筒组件、井筒组件和下部有底的双孔底筒组件上下对接装配而成,其中所述双孔底筒组件上相对分布有两个通孔,所述储水井III由渗水井筒组件、井筒组件和下部有底的单孔底筒组件上下对接装配而成,所述储水井IV由渗水井筒组件、井筒组件和下部有底的侧双孔底筒组件上下对接装配而成,其中所述侧双孔底筒组件上的进水通孔和出水通孔成90°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孔井筒组件管壁上相对分布有进水孔和透水孔,在所述进水孔上设置有L型进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井II和储水井 IV个数为2个或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井筒组件管壁上设置有数排渗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井、渗水井和储水井中包括I个或多个渗水井筒组件和I个或多个井筒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组件对接处有限位槽或限位突起。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为弧状或直形, 且两侧设置有渗水槽。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个组件为圆形或方形,且由钢筋砼预制而成。
专利摘要一种雨水利用生态池,包括沉淀井、渗水井和储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井通过下水管道与外部连接,所述沉淀井、储水井和渗水井通过下水管道依次连接,所述沉淀井、储水井和渗水井之间的缝隙砌有砌块,从而围成一个腔室,所述沉淀井、储水井、渗水井和砌块外侧设置有鹅卵石,所述沉淀井、储水井和渗水井上部设置有矩形盖板,所述矩形盖板上设置有井盖,所述渗水井底部通过下水管与地下水连接,所述下水管的下部管壁上设置有透水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有效缓解市政排水压力,实现雨水的回收,渗透以及再利用,有利于涵养地下水源和美化生态环境。
文档编号E03B3/34GK202745184SQ20122005483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1日
发明者李建沪 申请人:日照市东兴城市配套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