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岸墙施工移动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315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驳岸墙施工移动模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运航道工程施技术,具体是一种用来形成航道驳岸墙的驳岸墙施工移动模架。
背景技术
重力式挡土墙是水运工程中航道驳岸墙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为保证结构物的实体质量和外观质量,现在很多驳岸墙改变原来的砌石结构为素混凝土结构。而其墙身施工工艺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结构物的质量和工程进度。目前普遍采用的施工工艺为搭设满堂脚手并逐块模板拼装的施工工艺,该工艺周材投入量大,施工周期长,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模板材料投入少、成本低、施工效率高、安全性好的驳岸墙施工移动模架。本实用新型的驳岸墙施工移动模架包括有前后设置的两个门形的龙门框架,龙门框架的两侧立柱下端分别安装一个移动平车,两侧的两个移动平车分别通过滚轮座落在纵向的导轨上并可沿导轨纵向平移;所述龙门框架顶部的横梁上安装有多个升降葫芦,龙门框架的两侧立柱之间设置有一个前模板和后模板,前模板和后模板均通过吊缆吊挂在各自对应的升降葫芦上并由升降葫芦驱动其升降,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通过拉条螺丝进行连接。所述移动平车通过安装在其上的电机驱动移动。所述拉条螺丝进中段套有塑料管。所述前、后的两个龙门框架之间还连接有纵梁。本实用新型利用可移动的龙门框架对驳岸墙施工中的前、后模板进行移动和定位,减少了人工投入,简化了施工过程,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减少了施工的不安全因素。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驳岸墙施工移动模架的端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一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驳岸墙施工移动模架包括有前后设置的两个门形的龙门框架1,龙门框架的两侧立柱下端分别安装一个移动平车2,两侧的两个移动平车分别通过滚轮座落在纵向的导轨3上并可沿导轨纵向平移;所述龙门框架顶部的横梁11上安装有多个升降葫芦4,龙门框架的两侧立柱12之间设置有一个前模板5和后模板6,前模板和后模板均通过吊缆吊挂在各自对应的升降葫芦上并由升降葫芦驱动其升降,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通过拉条螺丝7进行连接。移动平车2通过安装在其上的电机8驱动移动。拉条螺丝进中段套有塑料管。前、后的两个龙门框架之间还连接有纵梁9。本实用新型的驳岸墙施工移动模架在施工中的具体步骤如下a.进行底板施工,施工时在底板上预埋螺栓并固定两条位于两侧的导轨3 ;b.轨道安装好以后,开始拼装龙门框架1,龙门框架拼装由下至上进行,首先安装移动平车2,在移动平车上安装龙门框架两侧的立柱11,最后安装连接两立柱的横梁12 ;c.拼装完成前模板5和后模板6,再将前、后模板通过龙门框架上的升降葫芦悬吊于龙门框架的横梁上;d.通过升降葫芦调整前、后模板至所需的位置,调整好以后用拉条螺丝7连接固定,拉条螺丝外套PVC管以便重复使用,形成上述的驳岸墙施工移动模架;e.在前、后模板之间进行混凝土浇筑;f.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拉条螺丝,用升降葫芦提升模板,移动龙门框架进入下一块件;g.重复步骤d至步骤f,直至完成所有块件的浇筑。
权利要求1.一种驳岸墙施工移动模架,其特征是它包括有前后设置的两个门形的龙门框架(1),龙门框架的两侧立柱下端分别安装一个移动平车(2),两侧的两个移动平车分别通过滚轮座落在纵向的导轨(3)上并可沿导轨纵向平移;所述龙门框架顶部的横梁(11)上安装有多个升降葫芦(4),龙门框架的两侧立柱(12)之间设置有一个前模板(5)和后模板(6),前模板和后模板均通过吊缆吊挂在各自对应的升降葫芦上并由升降葫芦驱动其升降,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通过拉条螺丝(7)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驳岸墙施工移动模架,其特征是移动平车(2)通过安装在其上的电机(8)驱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驳岸墙施工移动模架,其特征是拉条螺丝进(7)中段套有塑料管。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驳岸墙施工移动模架,其特征是前、后的两个龙门框架之间还连接有纵梁(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驳岸墙施工移动模架及驳岸墙施工方法。它包括有前后设置的两个门形的龙门框架,龙门框架的两侧立柱下端分别安装一个移动平车,两侧的两个移动平车分别通过滚轮座落在纵向的导轨上并可沿导轨纵向平移;所述龙门框架顶部的横梁上安装有多个升降葫芦,龙门框架的两侧立柱之间设置有一个前模板和后模板,前模板和后模板均通过吊缆吊挂在各自对应的升降葫芦上并由升降葫芦驱动其升降,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通过拉条螺丝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可移动的龙门框架对驳岸墙施工中的前、后模板进行移动和定位,减少了人工投入,简化了施工过程,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减少了施工的不安全因素。
文档编号E02B3/10GK202730709SQ20122033629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2日
发明者方成虎, 吉杨, 颜大康, 胡勇彪, 孙福强 申请人: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