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制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8391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钢制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钢制墙,该钢制墙用钢管或者H型钢来加固墙体且施工容易,该墙体由能够容易地保持高止水性的钢板桩连结而成。设有利用接头连结多个帽型钢板桩(1)而成的墙体(4)。加固墙体(4)的钢管(2)沿着墙体(4)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在墙体(4)和钢管(2)之间设有间隔。墙体(4)作为钢板桩墙并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反复凹凸的波板状。钢管(2)以钢管2的一部分进入墙体(4)的凹部的方式配置。墙体(4)的头部和钢管(2)的头部相连结着。墙体(4)和钢管(2)之间利用混凝土进行连结。负载在墙体(4)和钢管(2)之间传递。由此,钢制墙(3)能够形成由墙体(4)和钢管(2)分担承受钢制墙(3)所受到的土压、水压的结构。
【专利说明】钢制墙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土保持、围堰、护岸、填筑、堤坝等的钢制墙。

【背景技术】
[0002]以往,钢板桩、钢管板桩用于水土保持、围堰、护岸、填筑、堤坝等的各种工事。钢板桩和钢管板桩根据所要求的刚性而分别使用。通常,钢板桩在即使刚性较低也可以的情况下使用,钢管板桩在刚性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使用。
[0003]在此,钢管板桩的接头的宽余量比钢板桩的接头的宽余量大。因而,在当建造围堰、护岸等时要求止水性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在接头空间填充袋装的水泥砂浆的方法。该方法在用于河流?港湾等的水边环境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当装满砂浆的袋破损时砂浆流出。另外,由于袋彼此之间的间隙能变成充满水,因此不一定适合于严格要求止水性的用途。
[0004]因此,作为在如海面废弃物处理场等的挡水性护岸等那样严格要求防止处理场内部的水泄漏的情况下的对策,提出有以下的方案。即,提出有对钢管板桩的接头空间实施防止泄漏措施而将砂浆等的填充剂直接填充于该接头空间的结构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如此填充砂浆的情况下,将钢管板桩打入地下后,需要进行通过高压水喷射等来排出接头内部的土沙从而将砂浆、袋状的砂浆填充在接头内的工作。因而,存在钢管板桩的现场工作费时费力的缺点。
[0005]对此,虽然钢板桩的刚性比钢管板桩的刚性低,但是止水性优异,接头部分的游隙小,即使在不实施任何措施的状态下止水性也比钢管板桩的高。另外,通过事先对接头涂装膨润性止水材料,也能够进一步提高钢板桩的止水性。通过该方法,除了能够发挥与实施了上述措施的钢管板桩同等以上的止水性能之外,还能够节约现场工作的劳力。
[0006]因此,作为提高钢板桩的刚性的技术,公知有利用拉杆连结作为护岸的钢板桩墙和设于比护岸靠陆地侧的位置的支柱的拉杆式钢板桩护岸等拉杆式的钢板桩墙。
[0007]在拉杆式的钢板桩墙中,为了将钢板桩墙和支柱用较长的拉杆连结,需要较大的施工空间。
[0008]另外,同样在拉杆式的钢板桩墙中,由于用较长的拉杆将钢板桩墙和支柱连结,拉杆只能够传递拉力而不能够传递压缩力。
[0009]而且,作为提高钢板桩的刚性的技术,提出有采用将H型钢与构成墙体的U形(帽型)钢板桩一体化而加强了刚性的组合钢板桩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由于这样结构的组合钢板桩的截面面积变大且打设时的阻力变大,因此施工方法受到限定。特别地,在硬质地基上的施工变难。
[0010]因此,为了在硬质地基上施工,考虑采用使用了挖掘地基的地螺钻(挖掘装置)的施工方法。但是,由于组合钢板桩的截面形状跨越范围广,因此需要研究对策。作为该对策的一例,在紧密架设类似于专利文献2的组合钢板桩的结构的组合钢板桩的情况下,提出有采用以下所示的施工方法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即,提出有以跨越当打设上述组合钢板桩时用地螺钻挖掘的范围和当紧密架设在该组合钢板桩之前被打设了的组合钢板桩时用地螺钻挖掘成的范围的方式打设上述组合钢板桩的施工方法的方案。
[0011]现有技术文献
[0012]专利文献
[001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56755号公报
[001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 - 212943号公报
[0015]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0742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6]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7]如上所述,作为钢制墙的刚性,钢管板桩墙的刚性高于钢板桩墙的刚性。然而,钢板桩墙的接头的止水性能比钢管板桩墙的接头的止水性能容易提高。
[0018]因此,如上述专利文献2所示,通过将型钢组合在容易提高止水性能的钢板桩墙,能够建造兼备刚性和较高的止水性能的钢制墙。
[0019]但是,通过组合钢板桩和型钢,截面面积变大。因而,如上所述,能够使用的施工方法受到限制。
[0020]在此,考虑使钢板桩和型钢成为接触的状态,并用型钢加固由钢板桩形成的钢板桩墙(墙体),而不成为将钢板桩和型钢等的加固件接合成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分别对型钢等的加固件和钢板桩单独地进行施工。但是,在分别对钢板桩和加固件单独地进行施工的情况下,对于在先施工的构件,当在使在后施工的构件与在先施工的构件接触的状态下打设在后施工的构件时产生以下的问题。即,由于钢板桩和加固件的滑动阻力,在打设时需要较大的力,另外,有可能产生噪音、振动。根据施工精度,这些钢板桩和加固件的任意一个都有产生变形的可能性。另外,为了在使在后施工的构件与在先施工的构件接触的状态下打设在后施工的构件,在后打设的构件的施工方法受到限制。例如,难以将作为加固件的钢管旋转压入,并且难以采用使构件振动而打设的振动式的施工方法。
[0021]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制墙,该钢制墙用钢管或者H型钢来加固墙体且施工容易,该墙体由能够容易地保持高止水性的钢板桩连结而成。
[0022]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23]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钢制墙的特征在于,利用接头连结多根钢板桩而设置在长度方向上反复凹凸的波板状的墙体,用于加固上述墙体的由钢管或者H型钢形成的多个加固件沿着上述墙体的长度方向、与上述墙体隔开间隔地并列设置,形成为上述加固件的一部分进入上述墙体的凹部内的状态,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在头部相连结。
[0024]在本发明中,因为墙体和加固件分离,所以对施工方法的限制较少,能够根据状况选择采用能够将作为加固件的钢管、H型钢打设于地基的各种施工方法。
[0025]即,因为墙体和加固件分离着,所以能够分别单独地进行将钢板桩打设于地基并且对钢板桩之间进行连结来构筑墙体的施工和将加固件打设于地基的施工。除此之外,因为这些墙体和加固件之间未接触,所示施工变得容易。例如,通过在墙体和加固件之间设置间隔,能够通过振动打设锤施工方法来进行施工。另外,加固件为钢管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旋转压入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另外,不言而喻,也能够实施油压压入施工方法等的静态压入施工方法。这样,因为施工方法的限制较少,所以能够根据状况选择采用能够将钢管、H型钢打设于地基的各种施工方法。
[0026]另外,能够获得与以往的钢板桩墙相同的高止水性能。
[0027]另外,不需要像拉杆式的墙体结构那样的宽广的施工空间。特别是,由于加固件进入墙体的凹部侧,因此能够形成小于钢板桩高度和钢管径之和的墙的宽度,能够节省施工空间地建造钢制墙。
[0028]另外,能够形成如下结构,由于加固件进入墙体的凹部侧使加固件和墙体的距离变短,与拉杆式的钢板桩墙不同,在加固件和墙体在头部相连结的情况下,能够传递拉伸力和压缩力的双方。
[0029]S卩,在土压、水压作用于钢制墙的情况下,因为墙体的头部和加固件的头部相连结着,所以能够进行负载在墙体和加固件之间的传递。由此,钢制墙能够形成由墙体和钢管分担承受钢制墙所受到的土压、水压的结构。另外,通过将墙体的头部和加固件的头部连结并进行固定,能够限制墙体和加固件的垂直方向的错位,并传递剪切力。
[0030]另外,如果是拉杆式钢板桩结构,则为了使作用于在墙体延长方向上离散配置的拉杆的力分散而使墙体动作一致,需要横撑件。但是,在本发明中,加固件进入凹部侧,并在短距离传递力,因此不需要横撑件。
[0031]特别是在每隔开一个或者隔开多个钢板桩地相对钢板桩配置加固件的情况下,若加固件和钢板桩之间空出间隔,则加固件产生部分效果,因此需要横撑件等的在延长方向上分散力的构件。但是,由于加固件进入墙体的凹部,因此即使对于未设置有加固件的钢板桩,加固件也能够产生效果,不需要横撑件等。
[0032]此外,实施了如下室内试验,在宽度1957mmX高度100mmX进深940mm的坚固的土槽内的中央,利用粘接剂将模拟了钢板桩墙的波形的丙烯酸板和模拟了钢管的丙烯管的下端固定,利用空中落下法在波形的丙烯酸板左右设置了硅砂5号(干燥沙),从该状态将丙烯酸板的单侧深挖到下端为止,确认墙体的变化。通过该实验,确认到,如果钢管的节距为墙高的4/7以下,通过将加固件以进入墙体的凹部的方式配置且连结加固件的头部和墙体的头部,则对于跳过的加固件的间隔的部分也产生加固件的效果。因而,优选的是,加固件的节距L和墙高H满足L ( 4H/7。
[0033]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利用跨越上述墙体的头部和上述加固件的头部而打设成的混凝土在头部相连结。
[0034]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形成由跨越加固件的头部和墙体的头部而打设的混凝土连结加固件的头部和墙体的头部的结构,所以能够形成不暴露钢管的头部(上端部)、钢板桩的头部(上端部)而由混凝土覆盖的结构。由此,能够提高钢制墙的美观。另外,因为以跨越加固件和墙体的方式打设混凝土,所以钢管和墙体之间的顶端倒塌等的危险性较少。
[0035]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通过将设置于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之间的钢板分别焊接接合于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而在头部相连结。
[0036]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钢板和加固件在头部的连结是将钢板焊接于加固件和墙体而进行的,所以施工轻松且施工花费的时间和劳力较少。例如,不需要像拉杆式的情况那样在钢板桩、钢管板桩开使拉杆穿过的孔并使拉杆穿过该孔所花费的时间和劳力。另外,在与打设上述的混凝土的情况相比较的情况下,不需要混凝土的养护期,能够实现施工期的缩短。
[0037]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中,除了通过将设置于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之间的钢板分别焊接接合于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来将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在头部相连结之夕卜,还可以利用跨越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的头部而打设成的混凝土将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在头部连结。
[0038]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组合利用焊接钢板进行的连结和利用混凝土进行的连结,所以可以互补美观和强度。例如,混凝土在传递连结部分的压缩力的方面优异,被焊接的钢板在传递连结部分的拉伸力的方面优异,因此能够互补强度。另外,能够对钢板引起的拉伸力的传递的提高和混凝土引起的景观美化(环境布置)以及安全措施(例如,防止顶端塌落)进行互补。
[0039]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加固件为上述钢管。
[0040]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采用钢管作为加固件来获得较高的刚性,并且能够采用旋转压入施工方法、中掘施工方法,并容易进行抑制了噪音、振动的施工。
[0041]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之间设定有使上述墙体的上述钢板桩和上述加固件在施工中不会接触的间隔。
[0042]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对墙体和加固件进行施工时,墙体的钢板桩和加固件在施工中不会接触,能够防止上述的墙体和加固件在施工中由于接触产生的问题。
[0043]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中,可以是,上述加固件设于上述墙体的承受相对较大的压力的侧。
[0044]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在承受相对较大的压力(土压、水压)的面的侧设置有加固件,因此墙体和加固件均承受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负载向自加固件分离的方向作用于墙体。在此,由于是墙体的头部和加固件的头部相连结,负载在墙体和加固件之间传递(拉伸力的传递)的结构,因此能够由墙体和加固件分担承受负载。因而,即使将加固件配置于墙体的承受相对较大的压力的侧,也能够通过将加固件组合于墙体,充分实现强度的提高。另夕卜,在将钢制墙用作例如护岸、水土保持墙等的情况下,加固件配置于背面侧。因而,在钢制墙上部的暴露侧,因为形成只有墙体的侧面露出而加固件被隐藏的状态,所以形成外观不复杂、美观性优异的钢制墙。
[0045]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上述加固件设于上述墙体的与承受相对较大的压力的侧相反的侧。
[0046]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上述加固件设于墙体的与承受相对较大的压力的侧相反的侦牝因此土压、水压作用于墙体。在这种情况下,负载在墙体和加固件的连结部分自墙体传递(传递压缩力)至加固件,能够由墙体和加固件分担承受土压、水压。另外,在用作护岸、水土保持墙等的情况下,加固件配置于墙体的前面侧即上部暴露侧。因而,例如,在施工时不需要为了露出加固件的头部而进行挖掘,能够容易地补修露出状态的加固件、以及加固件和墙体的连结部分。
[0047]发明的效果
[0048]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与以往的钢板桩墙相同的高止水性能,并且能够通过使负载传递到加固件来减小在墙体上产生的弯曲力矩。另外,虽然是组合了钢板桩和钢管或者H型钢的结构,但是能够分别对钢板桩和钢管或者H型钢单独地进行施工,因此能够容易地施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9]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钢制墙的概略俯视图。
[0050]图2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上述钢制墙的要部概略俯视图。
[0051]图3是表示地基中的第I实施方式的上述钢制墙的概略剖视图。
[0052]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钢制墙的概略俯视图。
[0053]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钢制墙的要部概略俯视图。
[0054]图6是表示地基中的第2实施方式的上述钢制墙的概略剖视图。
[0055]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钢制墙的要部概略俯视图。
[0056]图8是表示地基中的第3实施方式的上述钢制墙的概略剖视图。
[0057]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钢制墙的要部概略俯视图。
[0058]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钢制墙的要部概略俯视图。
[0059]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钢制墙的概略俯视图。
[0060]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其他的变形例的钢制墙的要部概略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1]以下,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62]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是组合作为钢板桩的帽型钢板桩I和钢管(加固件)2而构成的。多根钢管2沿着连结多个帽型钢板桩I而成的墙体(板桩墙)4的长度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并列地配置成I列。
[0063]帽型钢板桩I具备:腹板Ia 对凸缘lb,分别自腹板Ia的两侧缘以相互之间扩开的方式倾斜地延伸;一对臂lc,自左右的凸缘Ib的顶端与腹板Ia平行地向左右延伸;以及接头1山设于臂Ic的顶端。
[0064]另外,帽型钢板桩I与钢管2不接触,形成为在帽型钢板桩I和钢管2之间隔有间隔的状态。另外,钢管2的直径小于帽型钢板桩I的宽度(有效宽度)。该钢管2成为其一部分进入凹部的状态,该凹部为由帽型钢板桩I构成的墙体的一侧面的谷部分。
[0065]多个帽型钢板桩I将其接头Id相互连结排列成一列从而建造作为钢板桩墙的上述的墙体4。另外,帽型钢板桩I和钢管2被打设于地基。
[0066]如图2和图3所示,该钢制墙3利用盖5连结由帽型钢板桩I形成的墙体4的头部和钢管2的头部。即,利用包裹墙体4的头部和钢管2的头部而被打设的混凝土设置盖5。通过墙体4的头部和钢管2的头部进入成为该盖5的混凝土内,墙体4的头部和钢管2的头部被连结固定。
[0067]另外,钢管2的上端开口被盖5的混凝土封闭。盖5沿着墙体4的长度方向设置,利用与一个墙体4的长度相同长度的盖5将所有的钢管2连结于墙体4。
[0068]另外,相对于墙体4,钢管2配置于施加土压侧的相反侧、即配置于未施加土压侧的前面侧。
[0069]另外,该例的钢制墙3例如成为护岸,其中,低侧的地基面b相对于高侧的地基面a是海、湖、河流等的水侧。此外,钢制墙3并不限定于护岸,能够用于水土保持、围堰、填筑、堤现等。
[0070]在钢管2和由帽型钢板桩I形成的墙体4之间设有当分别单独地对墙体4(帽型钢板桩I)和钢管2进行施工时使墙体4和钢管2在施工中不会接触的程度的间隔。S卩,设有如下程度的间隔,使在后施工的墙体4在施工过程中不与在先施工的钢管2接触,或者在后施工的钢管2在施工过程中不与在先施工的墙体4接触。具体地,优选的是,在施工时墙体4和钢管2的彼此最接近的部分的间隔为50mm以上。另外,上述间隔也可以为60mm以上、70mm以上、80mm以上。但是,考虑到用于连结墙体4的头部和钢管2的头部的成本、钢制墙体的整体的厚度等,构成为钢管2的至少一部分进入作为墙体4的反复凹凸(峰和谷)的波板状的板桩墙的谷侧的凹部内。
[0071]通过形成钢管进入墙体的凹部内的结构,能够把持已经建造成的钢板桩墙的钢板桩4、已经打设的钢管从而油压压入或者旋转压入钢管2。在自已经建造成的钢板桩墙、钢管获得反作用力进行油压压入或者旋转压入钢管时,为了稳定地施工,优选的是,钢管配置为尽可能靠近已经建造成的钢板桩墙、钢管。
[0072]这种情况下,例如,凹部的深度(腹板Ia与臂Ic之间的沿着与腹板Ia和臂Ic垂直的方向的距离)根据帽型钢板桩I的型号等而不同,例如,在900mm宽度的帽型钢板桩的情况下,凹部的深度为200mm?300mm左右,因此,优选的是,将墙体4的帽型钢板桩I的腹板Ia和钢管2之间的间隔设为其凹部的深度以下。
[0073]接着,说明钢制墙3的施工方法。
[0074]在钢制墙3的施工中,将构成墙体4的帽型钢板桩I和成为加固件的钢管2分别单独地打设于地基。
[0075]此时,既可以先将帽型钢板桩I打设于地基,也可以先将钢管2打设于地基。另外,也可以是这种情况,墙体4是原打设成的钢板桩墙,出于加固墙体4的目的等来打设钢管。
[0076]另外,也可以并行地进行将帽型钢板桩I依次连结于在先打设的帽型钢板桩I的同时打设帽型钢板桩I的工程和将钢管2排成一列而依次打设钢管2的工程。
[0077]另外,在帽型钢板桩I的打设过程中,既可以采用自在先压入的帽型钢板桩I获取反作用力来压入帽型钢板桩I的油压压入施工方法,也可以采用振动打设锤施工方法,也可以在打设时利用地螺钻进行挖掘。
[0078]在压入钢管2的过程中,也能够采用与帽型钢板桩I相同的施工方法。而且,在钢管2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旋转压入施工方法、从钢管2内挖掘地基从而压入钢管2的中掘施工方法。
[0079]另外,也可以把持已经建造好的钢板桩墙的钢板桩1、已经打设好的钢管来油压压入或者旋转压入钢管2。此时,由于钢管进入墙体的凹部,因此用于获取反作用力的钢板桩墙、钢管与进行施工的钢管的位置变近,能够稳定地进行施工。
[0080]在该钢制墙3的情况,因为作为板桩墙的墙体4和作为加固件的钢管2在施工中隔开不会接触的间隔,例如隔开50mm以上的间隔被打设于地基,因此能够抑制墙体4和钢管2在施工中滑动而产生振动、噪音、变形。
[0081]另外,在墙体4和钢管2在施工中接触的情况下,例如,若采用在打设时使打设的构件振动的振动式的施工方法、旋转压入施工方法,则上述的噪音、振动、变形的可能性变高。由此,能够使用的施工方法受限制。与此相对,在该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施工中墙体4和钢管2之间分离着,所以施工方法的选择较广。
[0082]另外,在接合钢板桩和加固件而使其一体化了的情况下,被打设于地基的构件的截面面积变大,难以打设。与此相对,因为本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是墙体4和钢管2分别单独地打设,所以能够容易地施工。另外,因为墙体4和钢管2在施工中以不接触的方式分离着,所以与如上所述墙体4和钢管2相接触的情况相比,进一步使施工变容易。
[0083]在打设了钢板桩I (墙体4)和钢管2后,以跨越墙体4和钢管2的方式打设成为盖5的混凝土。由此,墙体4的头部和钢管2的头部相连结。
[0084]在该钢制墙3中,因为墙体4的头部和钢管2的头部相连结,所以通过连结部分能够使负载在墙体4和钢管2之间传递,并使墙体4和钢管2分担承受钢制墙3所受到的土压、水压。另外,因为墙体4的头部和钢管2的头部相连结着,所以能够防止钢管2和墙体4之间在铅垂方向的错位。如上所述,钢制墙3与单独的钢板桩墙相比,能够减少在由钢管2加固的墙体4上产生的弯曲力矩。另外,钢制墙3的止水性能够与钢板桩墙相同,即使不进行向接头Id填充砂浆等,也能够获得和在接头部分填充有砂浆的钢管板桩墙相同水平的止水性。
[008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钢制墙3中,钢管2配置于墙体4的被施加土压侧的相反侧、即配置于未施加土压侧的前面侧。因而,在作为加固原有的钢板桩墙的目的的情况下,即使在背面侧的地上部或者地中部存在障碍物,也能够在前面侧设置钢管从而进行加固。而且,即使在用相同的长度的钢管进行加固的情况下,与设置于背面的情况相比,打入土中的长度变短,能够削减施工劳力、时间和成本。
[0086]在本实施方式中,钢制墙3用作护岸,钢管2的头部和墙体4的头部被盖5连结着。因而,盖5是钢管2的头部和墙体4的头部的连结件,并且也具有封闭钢管2的开口部的功能。该方式中,由于不一定需要像拉杆那样的专用的连结构件,因此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0087]在本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中,钢管2的长度比墙体4的上下长度(帽型钢板桩I的长度)长。通过将相对刚性较高的钢管2的长度变长,能够进行由钢管2承受土压、由墙体4发挥防止土砂流出的作用这样的自由的设计。由此,能够降低钢重、施工成本。例如,也可以形成如下方式,使钢管2比墙体4长,且只将钢管2打入支承层。
[0088]此外,如后所述,既可以使钢管2的长度比墙体4的上下长度短,也可以使钢管2的长度和墙体4的上下长度相同。钢管2的长度根据刚性和地基条件来决定。另外,在当墙体4的上下长度与钢管2的长度相同程度时担心发生流砂、隆起、圆弧滑动的情况下,将墙体4的上下长度形成为比钢管2的长度长即可。另外,为了对地下水进行止水,也可以使墙体4比钢管2长。
[0089]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墙体4的各帽型钢板桩I (墙体4的每个凹部)均配置有钢管2。但是,根据所要求的强度,并不是全部的帽型钢板桩I都需要配置钢管2。例如,既可以如图4所示每隔开一个帽型钢板桩I (每隔开一个凹部)配置钢管2,也可以每隔开两个帽型钢板桩I (每隔开两个凹部)进行配置。由于加固件进入墙体的凹部,因此即使不在全部的帽型钢板桩I都配置钢管,也能够对相邻的钢板桩产生加固件的效果。但是,优选的是,在钢管2沿着墙体4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状态下,大致均匀配置钢管2。
[0090]构成墙体4的钢板桩并不限定于帽型钢板桩I,能够采用U型钢板桩、Z型钢板桩等的各种钢板桩。
[0091]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0092]如图5和图6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1利用作为连结构件的钢制的支承件(例如,切断成规定长度的钢板、型钢)6与盖5共同将钢管2的头部和墙体4的头部连结。另外,使钢管2的长度和墙体4的上下长度相同。除此以外,具有与第I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0093]在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连结构件的钢制的支承件6 (钢材)设置为夹在钢管2的头部和墙体4的头部之间的状态。该支承件6通过例如焊接、螺栓、自钻螺钉等固定于钢管2和墙体4。由此,在钢管2和墙体4分离的状态下,钢管2的头部和墙体4的头部被连结着。
[0094]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钢管2的长度和墙体4的上下长度(帽型钢板桩I的长度)大致相同。
[0095]第2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1的施工方法如下所示。
[0096]首先,将钢板桩I以及钢管2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地进行打设。接着,将成为支承件6的钢材设置于钢板桩I (墙体4)与钢管2之间,并通过焊接、螺栓、自钻螺钉等分别固定于钢板桩I (墙体4)与钢管2。然后,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地跨越墙体4和钢管2地打设至JHL ο
[0097]在第2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1中,钢管2的头部和墙体4的头部通过盖5和支承件6两者连结着。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将墙体4所承受的负载传递于钢管2。除了能够获得该效果和基于钢管2和帽型钢板桩I为相同长度所产生的效果以外,还能够获得与第I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相同的作用效果。
[0098]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
[0099]如图7和图8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2不仅采用盖5连结钢管2的头部和墙体4的头部,还采用作为连结构件的一对板材7来连结钢管2的头部和墙体4的头部。而且,墙体4的上下长度比钢管2的长度长。另外,将钢管2配置于墙体4的被施加土压的背面侧。除此以外,具有与第I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100]在第3实施方式中,钢制的板材7设置为夹在钢管2的头部和墙体4的头部之间的状态。另外,板材7通过焊接、螺栓等分别固定于钢管2和墙体4。另外,在钢管2和墙体4分离的状态下,钢管2的头部和墙体4的头部被连结着。而且,跨越由板材7连结的钢管2的头部和墙体4的头部,用混凝土包入钢管2的头部和墙体4的头部来设置盖5,由此钢管2的头部和墙体4的头部也被盖5连结着。
[0101]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墙体4的上下长度(帽型钢板桩I的长度)比钢管2的长度长。由此,能够实现防止流砂、隆起、圆弧滑动或者实现对地下水进行止水。另夕卜,除了利用盖5进行连结之外,还利用板材7进行连结,由此能够提高钢管2的头部和墙体4的头部之间的连结部分的强度。特别是,在该结构中,因为拉伸负载作用于墙体4和钢管2之间,所以利用钢制的板材7进行的连结更有效。
[0102]另外,由于通过在墙体4的背面侧设置钢管2,能够使钢管2不暴露于墙体4的前侧而隐藏起来,因此能够提高钢制墙32的美观。
[0103]第3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2,除了具有基于连结部分的结构、钢管2和墙体4的长度、以及钢管2相对于墙体4的配置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够获得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0104]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
[0105]如图9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3为H型钢9代替钢管2作为加固件的结构,其以外的结构成为与第I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106]第4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3采用H型钢9作为加固件。H型钢9沿着连接帽型钢板桩I而成的墙体4的长度方向、与第I实施方式的钢管2的情况相同地隔开间隔并排成一列而配置。另外,在H型钢9与墙体4之间,与第I实施方式的钢管2的情况相同地设置有间隔。
[0107]另外,H型钢9成为其一部分进入由帽型钢板桩I构成的为墙体的一侧面的谷部分的凹部的状态。另外,H型钢9配置为腹板9a正交于墙体4的长度方向。因而,凸缘9b平行于墙体4的长度方向。
[0108]该墙体4的头部和H型钢9的头部连结着。钢制墙33和作为加固件的H型钢9的连结方法能够采用与第I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即,利用盖5连结墙体4和H型钢9。此外,也可以借助钢材通过焊接、螺栓的连结来连结墙体4和H型钢9。另外,还能够组合这些连结方法来连结墙体4的头部和H型钢9的头部。
[0109]除了 H型钢9代替钢管2作为加固件以外,墙体4的长度和H型钢9的长度的关系、H型钢9相对于墙体4的配置(包括墙体4和H型钢9的间隔)等的结构能够与第I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相同。
[0110]在钢制墙33的施工方法中,除了不能够用中掘施工方法、旋转压入施工方法对H型钢9进行施工之外,能够采用与第I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的钢制墙的施工方法相同的施工方法。
[0111]第4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3除了由钢管2产生的作用效果以外,能够获得与第I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相同的作用效果。
[0112]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
[0113]如图10所示,第5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通过焊接钢板8来进行钢管2的头部和墙体4的头部之间的连结。对于钢管2的头部和墙体4的头部的连结未使用混凝土。除该钢管2的头部和墙体4的头部之间的连结结构以外的结构成为与第I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相同的结构。因此,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114]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地,在第5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4中,多根钢管2沿着连结多个帽型钢板桩I而成的墙体(板桩墙)4的长度方向相互隔开间隔排成I列而配置。另外,钢管2配置为钢管2的一部分进入反复凹凸的波状的钢板桩I的凹部的状态。
[0115]在墙体4的帽型钢板桩I与钢管2之间配置有钢板8。在本实施方式中,钢板8配置于帽型钢板桩I的臂Ic与钢管2的外周之间。钢板8对应于左右的臂lc,分别相对于I个帽型钢板桩I和I个钢管2在左右各设置一个。
[0116]另外,钢板8的一个端部焊接于帽型钢板桩I的臂lc,另一个端部焊接于钢管2的外周。
[0117]在钢制墙34的施工中,墙体4的建造和钢管2的打设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地进行。在墙体4的建造与钢管2的打设结束后,将钢板8焊接于墙体4的帽型钢板桩I和钢管2。
[0118]在第5实施方式的钢制墙34中,因为墙体4和钢管2的头部彼此间的连结利用焊接钢板8来进行,所以施工变得容易。另外,不像由混凝土连结的情况需要养护期,因此工期较短。
[011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既可以将钢板8配置于帽型钢板桩I的腹板Ia与钢管2的外周面之间,也可以配置于凸缘Ib与钢管2的外周面之间。
[0120]另外,也可以以跳过钢管2的间距(例如,每隔开一个或者多个帽型钢板桩I配置钢管2)的方式相对于帽型钢板桩I配置钢管2,并采用直径大于帽型钢板桩I的有效宽度的钢管2。
[0121]另外,既可以将钢管2配置于墙体4的受到相对较大压力的一侧,也可以配置于其相反侧。
[0122]另外,如图12所示的钢制墙34A所示,除了通过焊接钢板8进行连结之外,还可以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地利用包入墙体4的头部和钢管2的头部地被打设的混凝土来设置盖5。在这种情况下,在焊接钢板8之后打设混凝土。
[0123]另外,墙体4和钢管2除了利用焊接钢板8来连接之外,还利用混凝土进行连结。
[0124]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能够以混凝土主要进行墙体4和钢管2之间的压缩力的传递、钢板8主要进行拉伸力的传递的方式形成互补结构。另外,能够实现上述的利用混凝土封堵钢管2的上端开口、防止顶端的倒塌等。
[0125]此外,也可以是,以原有的钢板桩墙为墙体4,通过相对于该墙体4,打设钢管2、H型钢9来建造钢制墙3、31、32、33、34、34A。
[0126]附图标记说明
[0127]1、帽型钢板桩(钢板桩);ld、接头;2、钢管(加固件);3、钢制墙;5、盖;8、钢板;9、H型钢(加固件);31、钢制墙;32、钢制墙;33、钢制墙;34、钢制墙;34A、钢制墙。
【权利要求】
1.一种钢制墙,其特征在于, 利用接头连接多个钢板桩而设置在长度方向反复凹凸的波板状的墙体, 用于加固上述墙体的由钢管或者H型钢形成的多个加固件沿着上述墙体的长度方向、与上述墙体隔开间隔地并列设置, 形成为上述加固件的一部分进入上述墙体的凹部内的状态, 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在头部相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墙,其特征在于, 每隔开一个或者隔开多个上述钢板桩设置有上述加固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墙,其特征在于, 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利用跨越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的头部而打设成的混凝土在头部相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墙,其特征在于, 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通过将设置于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之间的钢板分别通过焊接接合于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而在头部相连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制墙,其特征在于, 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利用跨越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的头部而打设成的混凝土在头部相连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钢制墙,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固件为上述钢管。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钢制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墙体和上述加固件之间设定有使上述墙体的上述钢板桩和上述加固件在施工中不会接触的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钢制墙,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固件设于上述墙体的承受相对较大的压力的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钢制墙,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固件设于上述墙体的与承受相对较大的压力的侧相反的侧。
【文档编号】E02B3/06GK104271841SQ201280072877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日
【发明者】永尾直也, 田中宏征 申请人: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