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浪、减流、促淤、固沙的齿形结构块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917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浪、减流、促淤、固沙的齿形结构块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海港工程、江河整治工程中堤坝类水工建筑物中的一种抗浪、减流、促淤、固沙的齿形结构块体,可用于混合堤上部结构,也可用于有基床的直立堤堤身结构。适用于港口防波堤、航道整治建筑物等承受波浪与水流共同作用、需要促淤保滩的各种防护性建(构)筑物,更适用于水深、波浪等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较差的工程。
背景技术
国内外港口水工建筑物和航道整治建筑物中的防波堤、挡沙堤的结构型式,主要有斜坡堤、直立堤和混合堤三大类,其中直立堤多采用混凝土方块、钢筋混凝土沉箱等结构,坐落在抛石基床上。混合堤是在一定高度的抛石斜坡堤上,安放半圆型构件等多种形式的混凝土预制块体,以形成受力条件好、外形美观、水上施工量小、安放一榀成型一段、施工速度快的堤坝结构。对于长度较长、高度较高的堤坝工程,完全采用抛石斜坡堤结构会造成石料供应的巨大压力,且会相应形成石料价格的增长,从而增加工程造价。在波浪较大、流速较大的工程中,为保证结构的稳定,护面结构需采用成吨重量的大块石,更形成开采、运输的供应难度。为缓解石料供应强度,加快工程进度、节省工程投资,在结构高度较高的堤坝段适宜采用混合式结构。近年来,在防波堤工程及围海造陆工程、航道整治工程中广泛采用了上部结构为半圆型构件的混合堤,它具有抗浪性能好、地基反力小且均匀、工序少且施工简便、安放后即可防御波浪袭击并可维持自身稳定等优点,是性能较优越的新型块体。

发明内容
为提供性能更优越的块体结构,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浪、减流、促淤、固沙的齿形结构块体,具有抗浪、减流、促淤、固沙功能,无需配筋简化施工工序、可灵活调整构件各向尺度、一次预制和安装即形成堤坝结构、破坏后利于修复的新型块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浪、减流、促淤、固沙的齿形结构块体,其中:该齿形结构块体包括纵向主肋和横向齿肋,所述纵向主肋的断面为矩形或梯形形状,横向齿肋对称或交错设在纵向主肋的两侧,每个齿形结构块体至少有一对齿肋。横向齿肋的截面形状为削角梯形,横向齿肋的根部与主肋相接;所述相邻齿肋的根部间距范围为O L-h,L为纵向主肋的长度,h为横向齿肋根部的宽度。本发明的效果是该结构型式简单、稳定性好、不需配筋减少了施工工序、预制后一次安装即可形成堤坝断面,有利于快速施工。该块体可调节纵向主肋的高度和横向齿肋的长度,以适应堤坝使用高度和地基承载力对构件底宽的要求。该块体可作为混合堤的上部结构,也可作为基床上安 放的直立式堤身,是一种综合性能较优的新型块体。可抵抗大浪、强流的作用,不用配筋可简化施工工序、一次预制和安装即形成堤坝建筑物,有利于快速施工、少用石料减少对天然石料的开采、运输,特别适用于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建造防波堤、防沙堤等港口和航道整治工程建筑物。


图1是本发明块体断面图;图2是本发明块体立面图;图3是本发明块体平面图;图4是本发明块体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齿形块体直立堤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齿形块体混合堤示意图。图中:1、纵向主肋2、横向齿肋3、抛石基床4、护肩块石5、护底块石6、堤心块石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发明的抗浪、减流、促淤、固沙的齿形结构块体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抗浪、减流·、促淤、固沙的齿形结构块体,该齿形结构块体包括纵向主肋I和横向齿肋2,所述纵向主肋I的断面为矩形或梯形形状,横向齿肋2对称或交错设在纵向主肋I的两侧,每个齿形结构块体至少有一对横向齿肋2。横向齿肋2的截面形状为削角梯形,横向齿肋2的根部与纵向主肋I相接。所述相邻横向齿肋2的根部间距范围为O L-h,L为纵向主肋I的长度,h为横向齿肋2根部的宽度。如图1 图4所示,该块体的结构有纵向主肋与横向齿肋,所述纵向主肋I其中心线在水工建筑物轴线上,横向齿肋2断面为削角梯形,在纵向主肋I两侧对称设置,根部与纵向主肋I相接。如图3所示,两侧横向齿肋2形状也为宽度渐变的梯形,与纵向主肋I相连的根部宽、外伸的端部窄。齿肋布置间距根据稳定效果和对单块吊装重量的控制要求进行调节。所述纵向主肋I起到抗浪、阻流作用,顶部为堤坝水平顶面。所述横向齿肋2起到增强稳定性、减少地基应力、促淤的作用。两侧外边线为块体底宽。图5中的抛石基床3是作为齿形块体直立堤的基础。图6中的护面块石4为防止波浪水流对堤心块石6的破坏,护底块石5防止水流对堤前泥面的淘刷。本发明的抗浪、减流、促淤、固沙的齿形结构块体是这样实现的:1.齿形块体的设计本发明的抗浪、减流、促淤、固沙的齿形结构块体为预制混凝土结构,块体高度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块体底宽根据地基承载力要求计算确定,主肋和齿肋宽度根据结构稳定计算确定,构件单件长度根据施工起吊和运输能力确定。
2、用于混合堤上部结构时的主要施工工序为:基础处理一抛填堤心块石一堤心石整平一安放齿形块体(构件预制、运输至现场)一斜坡结构护面施工一混合堤护底施工。3、用于直立堤结构时的主要施工工序为:基础处理一抛填抛石基床一基床夯实整平一安放齿形块体一直立堤护底施工。4、齿形构件施工工序为:模板制作一构件预制养护一起吊运输至现场一逐块整体安放在整平的抛石结构顶面。I)预制本构件的模板,宜采用钢模板或拼装式混合模板。2)本块体不需埋设吊环,可在结构上预留孔洞进行吊装。3)本块体的安装质量要求可采用我国现行规范中对半圆型构件的要求。本发明的抗浪、减流、促淤、固沙的齿形结构块体除具有半圆型构件的优势外,更具有如下优势: 1、不用配 筋使施工工序更加简化。2、纵肋两侧的横向齿肋能起到消减堤前水流能量,促淤固沙的作用,对航道整治工程中达到归顺潮流动力,减少潮流对掩护区域的冲刷,阻止滩面冲刷后退效果尤为适用。3、全混凝土结构,对结构的耐久性更有保证。4、在使用期间如受到船舶或其它外力碰撞后利于修复。5、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纵向主肋I高度或者横向齿肋2宽度。
权利要求
1.一种抗浪、减流、促淤、固沙的齿形结构块体,其特征是 该齿形结构块体包括纵向主肋(I)和横向齿肋(2),所述纵向主肋(I)的断面为矩形或梯形形状,横向齿肋(2)对称或交错设在纵向主肋(I)的两侧,每个齿形结构块体至少有一对横向齿肋(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浪、减流、促淤、固沙的齿形结构块体,其特征是横向齿肋(2)的截面形状为削角梯形,横向齿肋(2)的根部与纵向主肋(I)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浪、减流、促淤、固沙的齿形结构块体,其特征是所述相邻横向齿肋(2)的根部间距范围为O L-h,L为纵向主肋(I)的长度,h为横向齿肋(2)根部的宽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浪、减流、促淤、固沙的齿形结构块体,该齿形结构块体包括纵向主肋和横向齿肋,纵向主肋的断面为矩形或梯形形状,横向齿肋对称或交错设在纵向主肋的两侧,每个齿形结构块体至少有一对齿肋。横向齿肋的截面形状为削角梯形,横向齿肋的根部与纵向主肋相接。本发明块体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不需配筋减少了施工工序、预制后一次安装即可形成堤坝断面,适应堤坝使用高度和地基承载力对构件底宽的要求,有利于快速施工。该块体可作为混合堤的上部结构,也可作为基床上安放的直立式堤身,可抵抗大浪、强流的作用,少用石料减少对天然石料的开采、运输,特别适用于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建造防波堤、防沙堤等港口和航道整治工程建筑物。
文档编号E02B3/14GK103255744SQ2013101833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7日
发明者马燕, 王美茹, 李元音, 袁立莎, 王伟, 王翔, 邹青 申请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