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983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叠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工建筑装置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浪墙用叠梁。
背景技术
我国水利水工建筑中的防浪墙多采用钢筋混凝土一次浇注成型,混凝土结构不易拆卸,容易出现开裂,沉降等一些列问题,重复利用率较低,基本上是一次性工程,人力物力耗费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防浪墙简便拆卸组装并多次使用的叠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叠梁,包括:叠梁本体I ;所述叠梁本体I顶部开设凸起3 ;所述叠梁本体I底部开设凹槽2 ;在若干叠梁叠加使用时,所述凸起3,用于嵌入其他叠梁的所述凹槽2内。进一步地,所述凸起2为条形凸起。进一步地,所述条形凸起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进一步地,所述凹槽2为条形凹槽,用于容纳嵌入的所述条形凸起。进一步地,所述叠梁本体I上开设至少一个紧固孔4,用于叠梁的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紧固孔4为沉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叠梁为组装式防浪墙的组件,通过若干个叠梁叠加构成防浪墙。叠梁顶部的凸起与底部的凹槽嵌套充分的保证了防浪墙的稳定性;再加上紧固孔措施的配合使防浪墙的更加稳固。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防浪墙的一次性使用的局面,为防浪墙的多次重复利用,简便拆卸提供保证;同时防浪墙的稳定性得到充分保证。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叠梁的左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叠梁的俯视图;其中,1-叠梁本体,2-凹槽,3-凸起,4-紧固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梁,包括:叠梁本体I ;所述叠梁本体I顶部开设凸起3 ;所述叠梁本体I底部开设凹槽2 ;在若干叠梁叠加使用时,所述凸起3,用于嵌入其他叠梁的所述凹槽2内。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叠梁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是由若干个叠梁叠加使用,构成防浪墙。由下往上叠加,处于下部的叠梁的凸起3嵌套进居上的叠梁的凹槽2内;按照此种方式安装使用。当完成叠加之后通过紧固措施固定即可。[0016]参见图2,优选的,叠梁本体I上开设紧固孔4,用于通过紧固螺栓把叠加的所有叠梁压紧,增强其稳定性。在叠梁叠加安装时,紧固螺栓通过紧固孔4把若干固定在防浪墙底座上,以此压紧数层叠梁。为了减少外部环境的摩擦,腐蚀,优选的,紧固孔4为沉孔,能够充分的讲紧固件的端部保护起来。此外,为了使两个叠梁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优选的,凸起3的数量可以是多个;相应的凹槽2的数量和凸起3的数量一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叠梁为组装式防浪墙的组件,通过若干个叠梁叠加构成防浪墙。叠梁顶部的凸起与底部的凹槽嵌套充分的保证了防浪墙的稳定性;再通过紧固孔施加紧固措施,使防浪墙的更加稳固。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防浪墙的一次性使用的局面,为防浪墙的多次重复利用,简便拆卸提供保证;同时防浪墙的稳定性得到充分保证。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叠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叠梁本体(I);所述叠梁本体(I)顶部开设凸起(3);所述叠梁本体(I)底部开设凹槽(2);在若干叠梁叠加使用时,所述凸起(3),用于嵌入其他叠梁的所述凹槽(2)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为条形凸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凸起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为条形凹槽,用于容纳嵌入的所述条形凸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叠梁本体(I)上开设至少一个紧固孔(4),用于叠梁的固定。
6.如权利要 求5所述的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孔(4)为沉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叠梁,包括叠梁本体(1);所述叠梁本体(1)顶部开设至少一个凸起(3);所述叠梁本体(1)底部开设至少一个凹槽(2)。本实用型新通过在叠梁本体顶部开设凸起以及在底部开设凹槽,使两两叠梁之间连接更加稳固,进而使一定数量的叠梁叠加使用时稳定性得到提高;此外,叠梁之间的连接结构,拆卸也很方便。
文档编号E02B3/06GK203160199SQ20132018448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2日
发明者陈勇, 施慧明, 向云涛, 蒋浩, 苏瑞, 彭晓健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