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458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包括:浮阀、内部下水孔、外部下水孔和储水腔;所述浮阀设置于内部下水孔顶部,所述内部下水孔设置于所述储水腔底部,所述外部下水孔设置于所述储水腔上部设置的地漏盖上并与储水腔连通,所述外部下水孔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内部下水孔的顶部;当所述储水腔中充满水时,所述浮阀从所述内部下水孔顶部向上移动,所述储水腔与所述内部下水孔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不仅可以有效防止下水管道中异味进入室内,同时也可以防止一些小虫通过下水地漏进入室内。同时,该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还具有实现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专利说明】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
【背景技术】
[0002]下水地漏是排除室内地面积水的卫生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都遇到过下水地漏返味的情况,严重时还会碰到污水返溢、小虫爬出等问题。为此,一些厂家已经设计生产了一些防异味的下水地漏产品。
[0003]目前,通常采用的下水管道的地漏的结构为依靠地漏自身的存水形成水封,从而通过水封把居室空间和管道系统隔开,实现防异味等功能。但是,由于地漏是下水管道和化粪池与居室空间的连接口,因而水封式地漏的水封并不能够很好地防止下水道中的有毒有害气体通过水封进入室内,比如,如果下水管道中的有害气体积聚较多达到一定的压力,则可以通过水封口进入室内。另外,一些小虫也可能会通过水封爬入室内。
[0004]另外,在下水管道无法正常排放污水时,现有的地漏无法防止下水管道中的污水通过地漏进入室内。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从而可以有效防止下水管道中的异味、污水或小虫通过地漏进入室内。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种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包括:下水腔和塞子,所述下水腔内侧设置有螺纹,所述塞子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水腔内侧的螺纹匹配的螺纹。
[0008]所述下水腔的顶部还设置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包括腔盖和腔壁,所述腔盖通过可折装式连接结构设置于腔壁上构成所述储水腔,且所述腔盖上设置有外部下水孔,所述腔壁底部设置有内部下水孔,所述内部下水孔设置于所述下水腔上部。
[0009]所述腔盖上设置的外部下水孔为一个或多个。
[0010]所述储水腔的腔壁可以为圆形或多边形。
[0011]所述内部下水孔的顶部与所述储水腔底部在同一平面,或者,所述内部下水孔的顶部高于所述储水腔底部所在的平面但低于外部下水孔所在的平面。
[0012]所述塞子的顶端设置有手柄。
[0013]所述塞子在与所述下水腔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垫。
[0014]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不仅可以有效防止下水管道中异味及污水进入室内,同时也可以防止一些小虫通过下水地漏进入室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还具有实现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因而,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可以为用户提供价格低且防异味及防污水返流效果可靠的下水地漏。【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的防异味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的排污水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下水腔7和塞子2,所述下水腔7内侧设置有螺纹,所述塞子2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水腔内侧的螺纹匹配的螺纹,这样,当需要防止下水管道中异味及污水返至室内时,便可以将塞子2通过设置的螺纹连接安装于所述下水腔7中,堵住异味进入室内的通道。
[0021]在该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中,仍参照图1所示,所述塞子2的顶端设置有手柄1,通过该手柄I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塞子2的安装或拆卸,所述手柄I的形状以方便用户使用为佳,例如,可以为中空环形或球形或其他任意方便用户握住的形状。
[0022]进一步地,在该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中,为保证密封效果,还可以在所述塞子2在与所述下水腔7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垫5,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下水管道中的异味或小虫进入室内。
[0023]在该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中,再如图2所示,所述下水腔7的顶部还设置有储水腔3,所述储水腔3包括腔盖8和腔壁4,所述腔盖8通过可折装式连接结构设置于腔壁4上构成所述储水腔3,且所述腔盖8上设置有外部下水孔9,所述腔壁4底部设置有内部下水孔6,所述内部下水孔6设置于所述下水腔7上部。该结构的设置可以保证正常的排污水的过程可以正常进行曲,即当需要排污水时,可以将所述塞子2从下水腔7中拧出,之后将腔盖8盖于腔壁4上形成正常的下水地漏,使得污水可以通过腔盖8上的外部下水孔9进入储水腔3,进而通过内部下水孔6注入下水腔7中实现污水的有效排放。仍参照图2所示,可以看出当所述储水腔3中的水位高于内部下水孔6时,通过所述外部下水孔9进入储水腔3的污水便可以从储水腔3中流出至内部下水孔6,从而可以通过内部下水孔6进入下水腔7中实现向下水管道中排污水的功能。
[0024]在该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中,所述腔盖8上设置的外部下水孔9为一个或多个。其中,相应的外部下水孔9可以设计的稍小一些,以免较大的异物进入储水腔3堵住下水的通路,且所述外部下水孔9的形状可以为条形或圆形或多边形等等。
[0025]在该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中,所述储水腔3的外壁可以为圆形或多边形等,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的外形可以为圆形或多边形等形状。[0026]在该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中,所述内部下水孔6的顶部可以与所述储水腔3底部在同一平面,或者,所述内部下水孔6的顶部也可以高于所述储水腔3底部所在的平面但低于外部下水孔9所在的平面;若采用后一结构,则所述储水腔3中会存有一定量的水,该一定量的水形成的水封可以一定程度上封住下水管道中渗出的异味。
[00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中,由于相应的腔盖8与腔壁4之间采用的为可拆装式连接结构;因而,当储水腔3及内部下水孔6及下水腔7中有异物堵住下水通道导致无法正常排放污水时,则可以打开腔盖8以方便地清除地漏的下水通道中的异物。可见,采用该结构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可以方便地清理储水腔3、内部下水孔6及下水腔7中的异物,从而保证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可以很好的进行污水的排放,且整个清除异物的过程简单方便。
[0028]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当需要防止下水道中的异味、污水或小虫等通过下水管道进入室内,则可以将塞子2安装于下水腔7中,比如,当住房长期不在家中,为防止下水管道中的污水返至室内,则可以用塞子2堵住下水腔7。当需要正常排放污水时,则可以将塞子2从下水腔7中取出,并将腔盖8安装于腔壁4上,形成一个正常的下水地漏,以保证正常的污水排放,且在污水排放过程中可以一定程度的避免下水管道中的异味进入室内。
[0029]总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同时,其还可以有效防止下水管道中异味、污水及小虫等进入室内。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水腔和塞子,所述下水腔内侧设置有螺纹,所述塞子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水腔内侧的螺纹匹配的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腔的顶部还设置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包括腔盖和腔壁,所述腔盖通过可折装式连接结构设置于腔壁上构成所述储水腔,且所述腔盖上设置有外部下水孔,所述腔壁底部设置有内部下水孔,所述内部下水孔设置于所述下水腔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腔盖上设置的外部下水孔为一个或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的腔壁可以为圆形或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下水孔的顶部与所述储水腔底部在同一平面,或者,所述内部下水孔的顶部高于所述储水腔底部所在的平面但低于外部下水孔所在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子的顶端设置有手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防异味及污水返流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子在与所述下水腔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垫。
【文档编号】E03F5/042GK203514434SQ201320690409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日
【发明者】李丽, 牛奔 申请人:渤海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