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废分流汇合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38902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废分流汇合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污废分流汇合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排污装置不能分别收集,不利于污水处理,容易破坏水封,造成生活的不便,提供一种污废分流汇合装置,包括内承插件,上污水管,上废水管,外承插件,污水变径管,下废水管;所述内承插件与外承插件嵌套连接,上污水管嵌套在污水变径管内,上废水管嵌套在下废水管内。污废分流装置能够实现生活污水及生活废水分流,符合国家水资源利用、废水利用、污废分流的政策。有利于进一步的污水处理和生活的清洁安全。
【专利说明】一种污废分流汇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废分流汇合装置。属于污水处理领域。该系统应用于同层排水系统、同层排水节水系统中。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对水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城市污水处理率大大提高,市政污水管道系统亦日趋完善,为小区生活排水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尚有城市还没有污水处理厂或小区生活污水尚不能纳入,待今后城市污水处理厂兴建和市政污水管道建造完善后,再接入之。同时由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比起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多得多,为提高粪便污水处理的效果,将生活废水与生活污水分流,减小化粪池的容积。有的城镇虽有污水处理厂(站),但随着城镇建设发展已不堪重负,故环卫部门要求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市政管网,以减轻城镇污水处理的压力。目前,同层排水系统、同层排水节水系统已在住宅小区内得到推广,为废污分流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同层排水系统、是把住宅同层内的污废水分别收集,集中外排的排水系统,而同层排水节水系统,是把同层内收集的废水经处理净化后用于冲厕形成污水,同时该系统还可以把收集生活废水一次排净。这两套排水系统与传统排水系统一样,均是在立管处进行污废合流。同时由于生活污水特别是大便器排水是属瞬时洪峰流态,容易在排水管道中造成较大的压力波动,有可能在水封强度较为薄弱的洗脸盆、地漏等环节易造成破坏水封,而相对来说洗涤废水排水是属连续流,排水平稳。为防止窜臭味,故建筑标准较高时,宜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分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排污装置不能分别收集,不利于污水处理,容易破坏水封,造成生活的不便,提供一种污废分流汇合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污废分流装置,包括内承插件,上污水管,上废水管,外承插件,污水变径管,下废水管;所述内承插件与外承插件嵌套连接,上污水管嵌套在污水变径管内,上废水管嵌套在下废水管内。
[0006]所述上污水管内壁带有螺纹;所述污水变径管下部带有螺纹。
[0007]所述螺纹为逆时针螺纹,螺纹间距为直径的0.3-1.5倍,优选0.8-1.2倍,最优选
0.9 倍。
[0008]所述上污水管下部为倒锥台形,上废水管下部为倒锥台形,所述污水变径管和下废水管顶端内部为倒锥台形。
[0009]所诉污水变径管两端为较细圆柱形管,中间为较粗圆柱形管,由锥台形管将较粗圆柱形管与较细圆柱形管结合为一个整体。
[0010]所述中间较粗圆柱形管的直径为两端较细圆柱形管直径的1.2-2倍,优选1.5倍。所述较粗和较细是上下两端与中间比较而言的。[0011]所述下废水管上部为直管,下部弯折,与污水变径管下部连接。
[0012]所述内承插件为圆盘型,上设有污水立管口,所述污水立管口凸出于圆盘形内承插件,污水立管口与上污水管连接。
[0013]上述管道管口均为连通的。
[0014]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污废分流装置能够实现生活污水及生活废水分流,符合国家水资源利用、废水利用、污废分流的政策。
[001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同层排水或排水节水模块的立管汇集处设置废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分离。设置成内插件与外插件,内插件与模块连接成一体,并将污水管与座便器相连,废水管直接收集模块内生活废水。外插件安装在结构层上,废水管口与污水关口与内插件相对应,在污水管下部设置变径,直径为原来的1.5倍,同时要求污水管选用内含逆时针螺纹的管道。这样设置的目的:使污水在下落时形成逆时针漩涡,漩涡中间将形成空气通道,减少管道内的压力波动,同时在变径处污水被迫扩散,彻底解除空压影响,污水流过变径后将再次形成漩涡。废水管连接废水立管。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污废分流,克服产生瞬时洪峰流态的目的。有利于进一步的污水处理和生活的清洁安全。
[0017]内承插件上的污水管与废水管在底部,成倒锥台形,外承插件的污水管与废水管入口处也为倒锥形,两管正好紧密结合。
[0018]外承插件与内承插件配套,嵌套连接,贴合紧密。
[0019]当螺纹间距为直径的0.9倍时,形成涡流吸力较强,水流形成涡流,将污物吸走,不会破坏水封,更清洁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描述,给出本实用新型盾构同步注浆浆液原料组配比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0022]实施例1
[0023]污废分流装置,包括内承插件1,上污水管3,上废水管4,外承插件2,污水变径管5,下废水管6 ;所述内承插件与外承插件2嵌套连接,上污水管3嵌套在污水变径管5内,上废水管4嵌套在下废水管6内。
[0024]所述上污水管3内壁带有螺纹7 ;所述污水变径管5下部带有螺纹7。
[0025]所述螺纹为逆时针螺纹,螺纹间距为直径的0.5倍。
[0026]所述上污水管3下部为倒锥台形,上废水管4下部为倒锥台形,所述污水变径管5和下废水管6顶端内部为倒锥台形。
[0027]所诉污水变径管5两端为较细圆柱形管,中间为较粗圆柱形管,由锥台形管将较粗圆柱形管与较细圆柱形管结合为一个整体。
[0028]所述中间较粗圆柱形管的直径为两端较细圆柱形管直径的1.5倍。所述较粗和较细是上下两端与中间比较而言的。[0029]所述下废水管6上部为直管,下部弯折,与污水变径管5下部连接。
[0030]所述内承插件为圆盘型,上设有污水立管口 8,所述污水立管口 8凸出于圆盘形内承插件I,污水立管口 8与上污水管3连接。
[0031]实施例2:
[0032]污废分流装置,包括内承插件1,上污水管3,上废水管4,外承插件2,污水变径管
5,下废水管6 ;所述内承插件与外承插件2嵌套连接,上污水管3嵌套在污水变径管5内,上废水管4嵌套在下废水管6内。
[0033]所述上污水管3内壁带有螺纹7 ;所述污水变径管5下部带有螺纹7。
[0034]所述螺纹为逆时针螺纹,螺纹间距为直径的0.9倍。
[0035]所述上污水管3下部为倒锥台形,上废水管4下部为倒锥台形,所述污水变径管5和下废水管6顶端内部为倒锥台形。
[0036]所诉污水变径管5两端为较细圆柱形管,中间为较粗圆柱形管,由锥台形管将较粗圆柱形管与较细圆柱形管结合为一个整体。
[0037]所述中间较粗圆柱形管的直径为两端较细圆柱形管直径的1.2倍。所述较粗和较细是上下两端与中间比较而言的。
[0038]所述下废水管6上部为直管,下部弯折,与污水变径管5下部连接。
[0039]所述内承插件为圆盘型,上设有污水立管口 8,所述污水立管口 8凸出于圆盘形内承插件I,污水立管口 8与上污水管3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污废分流汇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承插件,上污水管,上废水管,外承插件,污水变径管,下废水管;所述内承插件与外承插件嵌套连接,上污水管嵌套在污水变径管内,上废水管嵌套在下废水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废分流汇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污水管内壁带有螺纹;所述污水变径管下部带有螺纹,螺纹间距为直径的0.3-1.5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废分流汇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为逆时针螺纹,螺纹间距为直径的0.9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废分流汇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污水管下部为倒锥台形,上废水管下部为倒锥台形,所述污水变径管和下废水管顶端内部为倒锥台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废分流汇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诉污水变径管两端为较细圆柱形管,中间为较粗圆柱形管,由锥台形管将较粗圆柱形管与较细圆柱形管结合为一个整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废分流汇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较粗圆柱形管的直径为两端较细圆柱形管直径的1.2-2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废分流汇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较粗圆柱形管的直径为两端较细圆柱形管直径的1.5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废分流汇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废水管上部为直管,下部弯折,与污水变径管下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废分流汇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承插件为圆盘型,上设有污水立管口,所述污水立管口凸出于圆盘形内承插件,污水立管口与上污水管连接。
【文档编号】E03C1/122GK203821518SQ201420069012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2日
【发明者】韩金涛, 孙忠伟, 李海泉, 韩玉璞, 么传杰 申请人:聊城市金龙节能建材有限公司, 山东金柱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