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69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适应地漏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地漏,包括非对称“U”型管的a管和b管、锁固圈、浮力盖、网状结构的格栅,其中a管高于b管,同时a管上有锁固圈,b管上有浮力盖,底部为连通的排水孔;浮力盖上下两面均有柱体结构,浮力盖上面的柱体为连接锁固圈的固定柱,浮力盖下面的柱体为空心浮力柱;b管出口处外圈部位有一加宽的环圈结构,浮力盖可完全对其进行覆盖。其克服了传统地漏水干后防臭功能丧失或吸力下降密闭性差等问题的困扰。关键其生产成本低,效果又很好,可以达到长时间不失效的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自适应地漏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适应地漏。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地漏多种多样,其方式大体分为液封式、磁吸式、弹簧式、重力开关式、硅胶式等,他们共同的问题就是当材料老化后或粘附一些污垢后,其密封效果就降低了。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地漏,让地漏自适应使用环境,能在液封与浮力盖密封之间自由转换,且效果持久。并解决了材料老化的后密封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适应地漏,包括非对称“U”型管的a管和b管、锁固圈、浮力盖、网状结构的格栅,其中a管高于b管,同时a管上有锁固圈b管上有浮力盖,底部为连通的排水孔;浮力盖上下两面均有柱体结构,浮力盖上面的柱体为连接锁固圈的固定柱,浮力盖下面的柱体为空心浮力柱;b管出口处外圈部位有一加宽的环圈结构,浮力盖可完全对其进行覆盖。
[0005]进一步的,浮力盖上面的固定柱穿过锁固圈,可以上下运动,浮力盖下面的空心浮力柱位于排水孔顶端的上方。
[0006]进一步的,浮力盖盖住b管出口时,浮力盖上面的固定柱仍然穿过锁固圈。
[0007]进一步的,浮力盖盖住b管出口时,浮力盖下面的空心浮力柱,长度不超过排水孔顶端高度的位置。
[0008]进一步的,通常浮力盖上下两面的柱体都在盖面的中心位置,但根据需要固定柱的位置可偏离盖面的中心位置。
[0009]进一步的,浮力盖下面的空心浮力柱还可以是一具有浮力的材料制成,结构可为实心。
[0010]进一步的,a管进口处设置有网状结构的格栅,b管出口处需要加宽处理。
[0011]进一步的,浮力盖可以起到持久防臭,防返味的功能。
[0012]进一步的,浮力盖盖在b管的环圈上具有更好的密封性。
[0013]进一步的,环圈可以有圈状凹凸结构或者向外的斜坡与浮力盖结合,达到一个更好的密封效果。
[0014]进一步的,剩余在“U”型管中的水可以起到液封的效果。
[0015]进一步的,水位下降后,漂浮在水面的浮力盖将会随着空心浮力柱下落,直至浮力盖盖住b管出口。
[0016]进一步的,空心浮力柱是随水流增长而抬升的。
[0017]进一步的,固定柱为一根实心的柱体。
[0018]进一步的,固定柱能为浮力盖上、下提供一个定位和复位的功能。
[0019]进一步的,浮力盖与液封结合,地漏将会有一个更加良好的密封效果。
[0020]进一步的,浮力盖下面的空心浮力柱是为浮力盖提供浮力而设计的。
[0021]进一步的,网状结构的格栅具有防止头发等物体进入的功能。
[0022]进一步的,不锈钢、镀锌管、塑料等都是良好的制作“U”型管的材料,浮力盖首选变形度小塑料制成,盖面可采用金属制品。
[0023]本实用新型的良好效果为:一种自适应地漏通过结构改进,可以让地漏具有液封的功能,又具备浮力盖密封的功能,二者交替起作用。排水后,剩余在“U”型管中的水发挥液封的功能,防臭、防返味。当长时间不使用的时候,水蒸发后水位下降,漂浮在水面上的浮力盖随之下落,将b管的出水口盖住,这样就起到了密封的效果。二者在不同情况下均能发挥密封的效果,实用性很强,适应性也很好。其克服了传统地漏水干后防臭功能丧失或吸力下降密闭性差等问题的困扰。关键其生产成本低,效果又很好,可以达到长时间不失效的效果O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8]I “U” 型管
[0029]Ila 管
[0030]12b 管
[0031]13锁固圈
[0032]14网状结构的格栅
[0033]15排水孔
[0034]16 出口
[0035]17 环圈
[0036]2浮力盖
[0037]21固定柱
[0038]22空心浮力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0]如图1-3所示,一种自适应地漏,包括非对称“U”型管I的a管11和b管12、锁固圈13、网状结构的格栅14、浮力盖2,a管11高于b管12,同时a管11上有锁固圈13,b管12上有浮力盖2,底部为连通的排水孔15 ;浮力盖2上下两面均有柱体结构,浮力盖2上面的柱体为连接锁固圈13的固定柱21,浮力盖2下面的柱体为空心浮力柱22山管12出口16处外圈部位有一加宽的环圈17结构,浮力盖2可完全对其进行覆盖。
[0041]使用时,水流从a管11进入,通过有网状结构的格栅14,通过底部的排水孔15后再流入b管12中,再通过b管12的出口排出。水流停止后,剩余在“U”型管I底部的水起到了液封的作用。其中剩余在b管12部分的水通过空心浮力柱22将浮力盖2整个的向上抬起,同时固定柱21为浮力盖2提供一个上、下的连接固定。长时间不使用后,水蒸发干了,浮力盖2随水位下降而下落,直至浮力盖2盖在b管12出口 16处。由于b管12的出口 16外圈有一环圈结构,能保证浮力盖2盖在其上有一个良好的密封性能。这样就保证了持久密封的效果,让地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使用感受。
【权利要求】
1.一种自适应地漏,其特征是:包括非对称“U”型管的a管和b管、锁固圈、浮力盖、网状结构的格栅,其中a管高于b管,同时a管上有锁固圈,b管上有浮力盖,底部为连通的排水孔;浮力盖上下两面均有柱体结构,浮力盖上面的柱体为连接锁固圈的固定柱,浮力盖下面的柱体为空心浮力柱山管出口处外圈部位有一加宽的环圈结构,浮力盖可完全对其进行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地漏,其特征是:浮力盖上面的固定柱穿过锁固圈,可以上下运动,浮力盖下面的空心浮力柱位于排水孔顶端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地漏,其特征是:浮力盖盖住b管出口时,浮力盖上面的固定柱仍然穿过锁固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地漏,其特征是:浮力盖盖住b管出口时,浮力盖下面的空心浮力柱,长度不超过排水孔顶端高度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地漏,其特征是:通常浮力盖上下两面的柱体都在盖面的中心位置,但根据需要固定柱的位置可偏离盖面的中心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地漏,其特征是:浮力盖下面的空心浮力柱还可以是一具有浮力的材料制成,结构可为实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地漏,其特征是:a管进口处设置有网状结构的格栅,b管出口处需要加宽处理。
【文档编号】E03F5/04GK204081041SQ201420462244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8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刘兴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