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式农田生态沟渠截流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569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式农田生态沟渠截流坝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农田生态沟渠截流坝,包括农田生态沟渠和闸门,还包括截流坝底座、螺旋杆和横梁,所述农田生态沟渠两侧的堤坝上设有滑槽,所述闸门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农田生态沟渠位于闸门的上方设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中部设有螺旋孔,所述螺旋杆穿过所述螺旋孔转动连接在所述闸门的顶部,所述螺旋孔内设有与所述螺旋杆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螺旋杆的顶部设有圆形旋转柄,所述螺旋杆转轴方向与所述螺旋杆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闸门的顶端设有锯齿堰,所述闸门设有过滤孔。本实用新型操作管理简单、投资省、建设方便,利于推广。
【专利说明】 一种可调节式农田生态沟渠截流坝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式农田生态沟渠截流坝,属于水质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种植业面源污染的整治,采用的方式方法很多,但多以农田面源生态沟渠拦截技术为主。生态沟渠中的大型水生植物具有拦截外源营养、吸收内源氮磷的功能,水生植物的根茎能抑制底泥中营养物的释放,而在生长后期又能较方便地去除,带走水体中过多的营养物。我国学者研宄也已发现,生态拦截型沟渠是我国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如李贵宝等对生态拦截白洋淀地区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时发现,芦苇对磷的净化能力最强,最高可达98.1 %。而中科院学者研宄发现,缓冲带芦苇群落根区土壤对总磷的截留率可达90%,总氮的截留率可达64%;多水塘系统能截留来自村庄、农田的氮磷污染负荷的94%以上;杨林章等针对太湖流域农田面源污染严重的现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实现对农田排出养分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生态沟渠拦截技术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被广泛应用,在种植业面源污染控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0003]生态沟渠拦截主要依靠沟渠中生长的植物和在植物根系、土壤表面生长的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进行吸收、转化,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的目的。因此,保证微生物的活性和植物的生物量是保证生态沟渠高效运行的首要保障。然而,我国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生态沟渠,在丰水期,沟渠水量很大,植物和微生物能保持生命力,但到了枯水期或者农田排水较少的时期,沟渠干涸,植物和微生物死亡,导致沟渠失效,到下一个丰水期,很难恢复。也有部分学者在生态沟渠设置简易的土坝或人工拦截闸,维持枯水期的生态沟渠水位。但土坝在丰水期很容易被冲毁,人工拦截闸可能在丰水期人为调节不及时,导致排水不畅。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尽量少需要人为控制的、稳定有效、投资省的,适宜于我国农田生态沟渠截流坝,维持沟渠内植物和微生物的高活性,保证农田生态沟渠的长效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稳定有效、适宜于我国农田生态沟渠截流坝,维持沟渠内植物和微生物的高活性,保证农田生态沟渠的长效稳定运行。
[0005]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式农田生态沟渠截流坝,包括农田生态沟渠和闸门,还包括截流坝底座、螺旋杆和横梁,所述农田生态沟渠两侧的堤坝上设有滑槽,所述闸门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农田生态沟渠位于闸门的上方设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中部设有螺旋孔,所述螺旋杆穿过所述螺旋孔转动连接在所述闸门的顶部,所述螺旋孔内设有与所述螺旋杆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螺旋杆的顶部设有圆形旋转柄,所述螺旋杆转轴方向与所述螺旋杆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闸门的顶端设有锯齿堰,所述闸门设有过滤孔。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截流坝底座上设有与所述闸门相配合的闸门槽。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旋杆通过转动装置与所述闸门连接,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闸门顶部的基座和设置在螺旋杆底部的T型结构,所述T型结构旋转连接于所述基座内。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截流坝底座的高度为10?12cm,所述闸门高度为15?20cmo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闸门上设有至少两列过滤孔,每列过滤孔包括至少两个孔洞,所述孔洞的直径由下而上逐渐增大。
[0010]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孔洞的直径为0.2?1cm。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锯齿堰锯齿之间的夹角为90°。
[00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3]1.本实用新型在枯水期的时候通过截流坝截流,可以维持生态沟渠内植物生长所需的水位;
[0014]2.本实用新型在丰水期的时候,闸门上的过滤孔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可以保证水流在闸门表面分布均匀,同时过滤孔、锯齿堰可以很好的截留水中的漂浮物,保证生态沟渠后续如人工湿地等设施的稳定运行;
[0015]3.本实用新型操作管理简单、投资省、建设方便,利于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圆形旋转柄;2、螺旋杆;3、螺旋孔;4、横梁;5、农田生态沟渠;6、滑槽;7、锯齿堰;8、过滤孔;9、闸门;10、闸门槽;11、截流坝底座;12、基座;13、T型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9]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可调节式农田生态沟渠截流坝,包括农田生态沟渠5和闸门9,截流坝底座11、螺旋杆2和横梁4,所述农田生态沟渠5两侧的堤坝上设有滑槽6,所述闸门9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6内,所述农田生态沟渠5位于闸门的上方设有横梁4,所述横梁4的中部设有螺旋孔3,所述螺旋杆2穿过所述螺旋孔3转动连接在所述闸门9的顶部,所述螺旋孔3内设有与所述螺旋杆2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螺旋杆2的顶部设有圆形旋转柄1,所述螺旋杆2转轴方向与所述螺旋杆2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闸门9的顶端设有锯齿堰7,所述闸门9设有过滤孔8。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截流坝底座11上设有与所述闸门9相配合的闸门槽10。
[0021 ]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杆2通过转动装置与所述闸门9连接,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闸门顶部的基座12和设置在螺旋杆2底部的T型结构13,所述T型结构13旋转连接于所述基座12内。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截流坝底座11的高度为10?12cm,所述闸门9高度为15?20cmo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闸门9上设有至少两列过滤孔8,每列过滤孔8包括至少两个孔洞,所述孔洞的直径由下而上逐渐增大。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孔洞的直径为0.2?1cm。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锯齿堰锯齿之间的夹角为90°。
[0026]下面是本实用新型在各个时期段的运行过程:(一)枯水期,农田生态沟渠水位比较低,水深基本在1cm以下,沟渠通过截流坝底座11截流,维持生态沟渠内植物基本生长所需的水位;(二)丰水期,水流较大,沟渠内径流漫过截流坝底座11,水流对闸门9产生压力,底部过滤孔8直径较小,保证水通过闸门9较慢,但为降低水流对闸门9压力过大,从下到上孔洞直径逐渐增大,基本保证水流在整个闸门9表面均匀分布。过滤孔8对沟渠内漂浮物亦有截留作用,同时,万一水流较大,漂浮物增多,漫过闸门9,顶部的锯齿堰7起到良好的截留漂浮物的作用;(三)暴雨期,水流过大,万一排水不畅,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转动圆形旋转柄1,通过螺旋杆2的制动,螺旋杆2底部的T型结构13旋转,带动基座12的上升,基座12固定设在闸门9上,从而使闸门9上升,留出下部空间,为过急的水流提供通道。暴雨过后,通过旋转圆形旋转柄1,使闸门9复位。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调节式农田生态沟渠截流坝,包括农田生态沟渠(5)和闸门(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截流坝底座(11)、螺旋杆(2)和横梁(4),所述农田生态沟渠(5)两侧的堤坝上设有滑槽(6),所述闸门(9)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6)内,所述农田生态沟渠(5)位于闸门的上方设有横梁(4),所述横梁(4)的中部设有螺旋孔(3),所述螺旋杆(2)穿过所述螺旋孔(3)转动连接在所述闸门(9)的顶部,所述螺旋孔(3)内设有与所述螺旋杆(2)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螺旋杆(2)的顶部设有圆形旋转柄(1),所述螺旋杆(2)转轴方向与所述螺旋杆(2 )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闸门(9 )的顶端设有锯齿堰(7 ),所述闸门(9 )设有过滤孔(8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农田生态沟渠截流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坝底座(11)上设有与所述闸门(9)相配合的闸门槽(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农田生态沟渠截流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杆(2)通过转动装置与所述闸门(9)连接,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闸门(9)顶部的基座(12)和设置在螺旋杆(2)底部的T型结构(13),所述T型结构(13)旋转连接于所述基座(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农田生态沟渠截流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坝底座(11)的高度为10?12cm,所述闸门(9)高度为15?2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农田生态沟渠截流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9)上设有至少两列过滤孔(8),每列过滤孔(8)包括至少两个孔洞,所述孔洞的直径由下而上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农田生态沟渠截流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的直径为0.2?Icm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农田生态沟渠截流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堰(7)锯齿之间的夹角为90°。
【文档编号】E02B11/00GK204163064SQ201420625123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7日
【发明者】王子博, 姜滢, 尤悦文, 徐培杰, 陈重军 申请人:苏州科技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