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受人为控制的下泄生态流量的方法及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13527阅读:9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受人为控制的下泄生态流量的方法及结构,属于水利工程生态保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大坝的建设,改变了河流天然径流的过程,一般情况下,生态流量是保障下游生态环境用水的最低要求,下泄生态流量是保障下游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在运行期,根据不同水利水电工程特性,下泄生态流量的方式通常有闸门泄流、生态机组下泄和运行调度等方式。

闸门泄流主要利用现有低闸闸门,如泄洪闸、冲砂闸等泄流。但长期局部开启闸门泄流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生态机组下泄和运行调度下泄对发电效益影响较大。另外,也有在闸门下布置有泄水槽的方案,但此种方案在泄水建筑物关闭的情况下,泄水槽容易淤积。由于生态流量的下泄,一定程度上会使工程的效益受到损失,实施方积极性不高,且上述方案均受到人为控制,不便于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监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受人为控制的下泄生态流量的方法及结构,以便于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监管,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不受人为控制的下泄生态流量的方法为,该方法是在水库的水利水电工程非溢流坝段设有一个生态流量泄水槽,该生态流量泄水槽进口底板高程低于水库死水位,泄水槽底面向下有一定的坡度,生态流量泄水槽断面的顶部与非溢流坝顶衔接。

前述方法中,所述生态流量泄水槽死水位以下断面面积,根据死水位时满足生态流量过流能力计算确定。

前述方法中,所述生态流量泄水槽底面向下的坡度为1/20左右;若坡度较大时,需在出口位置设置消力池。

根据上述方法构成的本发明的一种不受人为控制的下泄生态流量的结构为,该结构是在现有泄水建筑物一侧的非溢流坝段设有生态流量泄水槽。

前述结构中,所述生态流量泄水槽底面为上游高下游低的倾斜面,倾斜坡度约为1/20。

前述结构中,所述生态流量泄水槽底面的上游边低于水利水电工程死水位。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易行,不会淤积,不设闸门,管理方便,本发明可在低水头、库区水位变幅较小的枢纽工程上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生态流量泄水槽,2-非溢流坝段,3-现有泄水建筑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本发明的一种不受人为控制的下泄生态流量的方法为,该方法是在水利水电工程非溢流坝段设有一个生态流量泄水槽1,该生态流量泄水槽1进口底板高程低于水库死水位,泄水槽底面向下有一定的坡度,生态流量泄水槽断面的顶部与非溢流坝顶衔接。生态流量泄水槽死水位以下断面面积,根据死水位时满足生态流量过流能力计算确定。生态流量泄水槽向下的坡度为1/20左右;若坡度较大时,需在出口位置设置消力池。

根据上述方法形成的本发明的一种不受人为控制的下泄生态流量的结构为,该结构包括现有的泄水建筑物3;在现有泄水建筑物3一侧的非溢流坝段2上设有生态流量泄水槽1;生态流量泄水槽1底面为上游高下游低的倾斜面,倾斜坡度约为1/20。1生态流量泄水槽1底面的上游边低于水库死水位。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结构适用于低水头、库区水位变幅较小的水利水电工程。它如图1所示,是在水利水电工程非溢流坝段设有一个生态流量泄水槽,该生态流量泄水槽进口底板高程低于水库死水位,泄水槽底面向下有一定的坡度,生态流量泄水槽断面的顶部与非溢流坝顶衔接。生态流量泄水槽死水位以下断面面积,根据死水位时满足生态流量过流能力计算所得,生态流量泄水槽断面形状不限。泄水槽底面向下的坡度采用1/20左右,如坡度较大,可在出口位置设置消力池。本发明通过在水利水电工程非溢流坝段2设有一个生态流量泄水槽1,当泄水建筑物3下闸且工程运行后,水流从库区沿生态流量泄水槽向下游泄放,以满足下游的生态流量需求,本发明的方法及结构可不受人为控制,便于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监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