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管钢衬底板平段混凝土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69641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电站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体是肘管钢衬底板平段混凝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水电站地下厂房通常由上往下依次为:发电机层、母线层、水轮机层、蜗壳层、锥管层及肘管层,其中,肘管层包括肘管支墩、肘管底板、尾水管盘型阀室、排水廊道混凝土等。在肘管混凝土施工中控制重点为肘管底部平段、肘管顶部、肘管非钢衬连接段混凝土及盘型阀室底板混凝土,目前在肘管层的施工时肘管钢衬底部平段混凝土不密实,且易使得钢衬被破坏,这会对水电站地下厂房的结构强度造成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肘管钢衬底板平段混凝土施工方法,其应用时能保证肘管钢衬底部平段混凝土的密实,并能避免钢衬受到破坏。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肘管钢衬底板平段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肘管钢衬底部平段开设多个下料孔,泵送自密实混凝土;

步骤二、肘管Ⅱ层平段分两个区浇筑,底下一区浇筑常态二级配泵送混凝土,第二区为距肘管底板钢衬0~60cm范围,第二区浇筑一级配自密实泵送自密实混凝土;

其中,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布设冷却水管,水管采用了φ32mm的PE管,冷却水管水平间距1.5m,垂直间距按1.5m,层与层之间垂直布置,在开仓前预先埋好,并利用铅丝与钢筋绑扎固定,冷却水管管口外露长度不小于20cm。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孔的孔径不小于100mm,相邻两个下料孔的间距不大于150c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肘管Ⅱ层平段第一区由肘管两侧均衡下料,边下料边振捣,且在振捣时利用所有振捣孔进行振捣,贴近钢衬的二区由底部开设的下料孔采用泵送结合溜槽人工辅助进料,按由低往高逐排浇捣,每排孔先从两侧开始下料,往中部逐孔下料,振捣过程中通过振捣孔观察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分布情况,且在自密实混凝土快接近钢衬底部时及时封堵下料孔。其中,振捣时要充分利用所有振捣孔进行振捣,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振捣过程中通过振捣孔观察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分布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泵管进料位置,使混凝土均匀上升。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针对水电站地下厂房的肘管钢衬底部面积大,且钢衬筋板把底部分成多个区,肘管底部钢筋密集、又布置有独立支墩,具有入仓较为困难、施工空间狭小、埋件及钢筋量大,采用常态混凝土由肘管两侧下料,因底部排气困难、混凝土流动性差而难以浇筑密实的特点,采用了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能保证肘管钢衬底部平段混凝土的密实,并能避免钢衬受到破坏。

(2)本发明的通过布设冷却水管,使本发明应用时便于对温度进行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肘管钢衬底板平段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肘管钢衬底部平段开设多个下料孔,泵送自密实混凝土,其中,下料孔的孔径不小于100mm,相邻两个下料孔的间距不大于150cm。步骤二、肘管Ⅱ层平段分两个区浇筑,底下一区浇筑常态二级配泵送混凝土,第二区为距肘管底板钢衬0~60cm范围,第二区浇筑一级配自密实泵送自密实混凝土。其中,本实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需布设冷却水管,水管采用了φ32mm的PE管,冷却水管水平间距1.5m,垂直间距按1.5m,层与层之间垂直布置,在开仓前预先埋好,并利用铅丝与钢筋绑扎固定,冷却水管管口外露长度不小于20cm。

本实施例的冷却水管在具体设置时,每组冷却水管长度在100m左右,混凝土浇筑前应该对安装好的冷却水管进行通水检查,通水压力0.1~0.2MPa,确保连接可靠,不堵塞、不漏水和不改变管路间距。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振动棒距离冷却水管10cm以上。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小时开始通水,采用天然河水对砼进行冷却,通水期间每隔一天改换一次通水方向,通水流量按1.2~1.5m3/h进行控制,前3~5d要特别注意,保持连续通水,混凝土温度与水温之差不宜超过25℃,当混凝土内部温度降至30℃左右后通水结束(约为12~15天)。

本实施例步骤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肘管Ⅱ层平段第一区由肘管两侧均衡下料,边下料边振捣,且在振捣时充分利用所有振捣孔进行振捣,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贴近钢衬的二区由底部开设的下料孔采用泵送结合溜槽人工辅助进料,按由低往高逐排浇捣,每排孔先从两侧开始下料,往中部逐孔下料,振捣过程中通过振捣孔观察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分布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泵管进料位置,使混凝土均匀上升,且在自密实混凝土快接近钢衬底部时及时封堵下料孔,封孔时人工利用铲子进料,并及时辅以振捣。

本实施例肘管底部平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接触灌浆需要在60天后)检查、统计该部位混凝土脱空情况,并上报监理,进行接触灌浆施工。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在温度控制方面还采取了以下手段进行了控制:(1)混凝土浇筑尽量选在温度较低时段施工;(2)尽量采用三级配砼浇筑,降低水化热(3)采用预冷混凝土施工,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不大于20℃;(4)合理配置资源,尽量减少混凝土途中搅拌时间,并定时用冷水冲洗车罐降温;(5)混凝土浇筑收仓后8~18小时,开始洒水养护,且养护到上层混凝土浇筑为止,同时在肘管内壁采用常流水喷洒养护等措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