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生态恢复系统及其实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14015发布日期:2018-08-07 19:1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边坡生态恢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边坡生态恢复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边坡的生态恢复是我国现行法规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复垦、水土保持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有酸性淋溶水的岩性边坡的生态恢复,目前仅有覆土或挂网喷播、普通植生袋喷播等恢复方法,而岩性边坡需要覆土量大,工程施工难度大,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大,维护管理工作量也大,生态恢复效果难以保障。

因而,目前的边坡生态恢复系统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边坡生态恢复系统及其实施方法,该边坡生态恢复系统具有保持水土、提高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特别适用于硫化矿矿山岩性边坡的生态恢复,且施工维护简单、施工成本较低。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边坡生态恢复系统。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系统包括:多个平台,所述多个平台设置在所述边坡的底端或所述边坡的适当高度处;多个植生袋,所述多个植生袋呈多排并纵向布置在所述边坡表面;多个塑料管,所述多个塑料管上部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进水孔,所述多个塑料管的两端分别具有出水口,所述多个塑料管水平设置在所述边坡的表面和所述植生袋的表面;多个钢筋锚杆,所述多个钢筋锚杆在所述边坡的横向和纵向上间隔分开设置,且每个所述钢筋锚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边坡上;多个排水沟,所述多个排水沟纵向间隔开形成在所述边坡表面,所述多个塑料管的两端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水沟相连通;以及多个植生槽,所述多个植生槽包括植树坑和围挡结构,所述多个植生槽设置在所述边坡表面上。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生态恢复系统采用平台、植生袋、带孔塑料管、钢筋锚杆、排水沟和植生槽相结合的方式对边坡进行绿化,从而达到恢复生态的目的,其中植生袋可以用于生长草本植物,植生槽可以用于生长灌木或乔木,带孔塑料管和排水沟可以用于收集和排放雨水或边坡渗水,以防酸性渗水对植生袋中植物的危害,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生态恢复系统不仅可以克服岩性表面覆土不易铺设平整压实的困难,实现边坡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而且施工维护简单、施工成本较低。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边坡生态恢复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台的宽度为1~2m,所述多个平台之间间隔距离为3~10m,优选3~6m。由此,可以有效地对植生袋进行支撑。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平台距离地面高度为3~10m。由此,可以有效地对植生袋进行支撑。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植生袋为采用就地改良渣拌入草籽后与人工合成纤维材料包裹现场制作的可生长植物的袋形物。由此,可以显著降低布置边坡生态恢复系统的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植生袋在纵向方向上呈多排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塑料管包括呈纵向分布的多组,每组中包括两个,每组中的所述两个塑料管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分别设置在所述边坡的表面和所述植生袋的表面上。由此,可以显著提高收集和排放植生袋表面雨水和边坡渗水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相邻两组塑料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m。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收集和排放植生袋表面雨水和边坡渗水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钢筋锚杆呈阵列分布,水平方向上相邻两个钢筋锚杆之间的距离为3m,纵向方向上的相邻两个钢筋锚杆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m。由此,可以有效地将植生袋固定在边坡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水沟之间的距离为20~30m。可以进一步提高排放植生袋表面雨水和边坡渗水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植生槽为采用就地改良渣土和围挡结构形成的可生长乔灌植物的槽。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布置边坡生态恢复系统的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围挡结构采用混凝土浇筑,或水泥砂浆砌筑砖或块石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植生槽在纵向上呈多排设置,每相邻的两排植生槽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6m,每排中相邻两个植生槽之间的距离为4~6m。由此,可以显著提高边坡的绿化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植生袋的尺寸为50cm×70cm×20c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塑料管为高密度聚乙烯管,所述塑料管的直径为dn80~dn150,所述进水孔的直径为30~40mm,每相邻两个所述进水孔之间的距离为0.5~1m。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收集和排放植生袋表面雨水和边坡渗水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筋锚杆的直径不小于16mm,所述钢筋锚杆呈l形,且l形的长边长度不小于0.8m、短边长度不小于0.2m。由此,可以进一步有效地将植生袋固定在边坡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植树坑呈立方体形,且所述立方体的长为1m、宽为0.4~0.6m、高为0.5~0.8m。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施上述边坡生态恢复系统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1)在所述边坡的底端设置所述平台;(2)在所述边坡上布置所述多个植生袋;(3)在所述边坡表面和所述植生袋表面设置所述多个塑料管;(4)在所述边坡表面设置所述多个排水沟;(5)将所述多个钢筋锚杆水平插在所述边坡上;以及(6)在所述边坡表面设置所述多个植生槽,并在所述多个植生槽内栽种植物。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实施边坡生态恢复系统的方法采用平台、植生袋、带孔塑料管、钢筋锚杆、排水沟和植生槽相结合的方式对边坡进行绿化,从而达到恢复生态的目的,其中植生袋可以用于生长草本植物,植生槽可以用于生长灌木或乔木,带孔塑料管和排水沟可以用于收集和排放雨水或边坡渗水,以防酸性渗水对植生袋中植物的危害,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生态恢复系统不仅可以克服岩性表面覆土不易铺设平整压实的困难,实现边坡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而且施工维护简单、施工成本较低。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边坡生态恢复系统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边坡生态恢复系统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植生袋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钢筋锚杆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边坡生态恢复系统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边坡生态恢复系统。参考图1~4,改边坡生态恢复系统包括:多个平台100、多个植生袋200、多个塑料管300、多个钢筋锚杆400、多个排水沟500和多个植生槽600。其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平台100置在边坡的底端处;多个植生袋200呈多排并纵向布置在边坡表面;塑料管300上具有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多个进水孔,塑料管300的两端分别具有出水口,塑料管300水平设置在边坡的表面和所述植生袋的表面;钢筋锚杆400在边坡的横向和纵向上间隔分开设置,且每个钢筋锚杆的一端固定于边坡上;排水沟500纵向间隔开形成在边坡表面,塑料管300的两端的出水口与排水沟500相连通;植生槽600包括植树坑610和围挡结构620,植生槽600设置在边坡表面上。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生态恢复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发明人发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拟进行生态恢复的边坡底端平整度一般较低,如果直接在边坡底端处码放植生袋,会导致植生袋码放不规则,进而影响边坡生态恢复系统中其他单元的设置。发明人发现,通过在边坡的底端处设置平台100,可以将植生袋规则整齐地布置码放在平台上,进而有利于边坡生态恢复系统中其他单元的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平台100的宽度可以为1~2m。由此,可以为植生袋的码放提供充足的空间,并且可以有效地避免植生袋从边坡滑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平台之间间隔距离可以为3~10m,优选3~6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平台距离地面高度可以为3~10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植生袋200可以在纵向方向上呈多排设置,每排中的植生袋水平放置,且各个植生袋之间采用连接扣连接,各个植生袋之间的空隙可以用粗砂砾石或粘性土填实。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植生袋的尺寸为50cm×70cm×20cm。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植生袋的外形近似为长方体形,上述尺寸是指植生袋近似的长方体的宽×长×高为50cm×70cm×20cm。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意外地发现,采用该尺寸的植生袋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地用于种植草本植物。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植生袋可以按照下列方法制成:将取自排土场的含有废石的渣土改良为可供植物生长的营养土,在土中拌入草籽,然后将拌有草籽的营养土装入人工合成的纤维材料包裹(如土工编织袋)中。需要说明的是,改良含有废石的渣土的方法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只要能将渣土改良为可供植物生长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塑料管300上具有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多个进水孔,所述多个塑料管的两端分别具有出水口,所述多个塑料管水平设置在所述边坡的表面和所述植生袋的表面,其中,用于收集边坡岩石表面渗水的塑料管铺设在边坡表面,用于收集和排放雨水的塑料管铺设在植生袋表面,由此,可以防止酸性渗水或雨水对植生袋表面植物的危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塑料管包括呈纵向分布的多组,每组中包括两个,每组中的所述两个塑料管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分别设置在所述边坡的表面和所述植生袋的表面上。由此,可以显著提高收集和排放植生袋表面雨水和边坡渗水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相邻两组塑料管300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m。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收集和排放植生袋表面雨水和边坡渗水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塑料管为高密度聚乙烯管,所述塑料管的直径为dn80~dn150,所述进水孔的直径为30~40mm,每相邻两个所述进水孔之间的距离为3m。

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意外地发现,如果进水孔的直径过小,则无法有效地收集边坡渗水或雨水,而如果直径过大,则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上述术语“dn80”、“dn150”是指塑料管的公称内径为80毫米、150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钢筋锚杆400可以在边坡的横向和纵向上间隔开放置,且每个钢筋锚杆40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边坡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钢筋锚杆400可以呈阵列分布,水平方向上相邻两个钢筋锚杆之间的距离可以为3m,纵向方向上的相邻两个钢筋锚杆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为3m。由此,可以在节省钢筋锚杆用量的同时,有效地将植生袋固定在边坡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钢筋锚杆400的直径可以不小于16mm,发明人发现,如果钢筋锚杆的直径过小,则无法有效地将植生袋固定稳定;如果钢筋锚杆的直径过大,则会增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钢筋锚杆400可以呈l形,且l形的长边长度不小于0.8m、短边长度不小于0.2m。l形长边的一部分固定在边坡上,植入边坡0.75~0.8m,l形短边则可以对植生袋进行支撑,防止植生袋滚落下边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各钢筋锚杆400的l形的短边间在弯头处水平焊接角钢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排水沟500可以纵向间隔开形成在边坡表面,且多个塑料管300的两端的出水口与多个排水沟500相连,由此,多个塑料管300中收集的雨水或边坡渗水可以经由多个排水沟500排放出边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相邻的两个排水沟500之间的距离为20~30m。可以进一步提高排放植生袋表面雨水和边坡渗水的效率。发明人发现,相邻的两个排水沟如果相隔距离过小,可能会降低边坡的绿化面积,而如果相邻的两个排水沟间距过大,则可能无法有效地排放植生袋表面雨水和边坡渗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植生槽600包括植树坑610和围挡结构620,多个植生槽600设置在边坡的表面上。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植生槽600可以为采用就地改良渣土和围挡结构形成的可生长乔灌植物的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植树坑610和围挡结构620可以采用水泥砂浆砌块石或预制混凝土板进行拼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围挡结构620可以采用混凝土浇筑,或水泥砂浆砌筑砖或块石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植生槽可以在纵向上呈多排设置,每相邻的两排植生槽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为3~6m,每排中相邻两个植生槽之间的距离可以为4~6m。由此,可以显著提高边坡的绿化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植树坑600可以呈立方体形状,且立方体的长可以为1m、宽可以为0.4~0.6m、高可以为0.5~0.8m。发明人发现,如果在植树坑中栽种灌木,则植树坑规格可以稍小,而如果在植树坑中栽种灌木,则需要规格稍大的植树坑。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生态恢复系统采用平台、植生袋、带孔塑料管、钢筋锚杆、排水沟和植生槽相结合的方式对边坡进行绿化,从而达到恢复生态的目的,其中植生袋可以用于生长草本植物,植生槽可以用于生长灌木或乔木,带孔塑料管和排水沟可以用于收集和排放雨水或边坡渗水,以防酸性渗水对植生袋中植物的危害,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生态恢复系统不仅可以克服岩性表面覆土不易铺设平整压实的困难,实现边坡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而且施工维护简单、施工成本较低。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施上述边坡生态恢复系统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5,该方法包括:

s100:设置平台

该步骤中,在边坡的底端距地面适当高度(一般为3~6米)设置多个平台。发明人发现,拟进行生态恢复的边坡底端平整度一般较低,如果直接在边坡底端处码放植生袋,会导致植生袋码放不规则,进而影响边坡生态恢复系统中其他单元的设置。发明人发现,通过在边坡的底端处设置平台100,可以将植生袋规则整齐地布置码放在平台上,进而有利于边坡生态恢复系统中其他单元的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平台的宽度可以为1~2m。由此,可以为植生袋的码放提供充足的空间,并且可以有效地避免植生袋从边坡滑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平台之间间隔距离可以为3~10m,优选3~6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平台距离地面高度可以为3~10m。

s200:布置植生袋

该步骤中,在边坡上布置多个植生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植生袋可以在纵向方向上呈多排设置,每排中的植生袋水平放置,且各个植生袋之间采用连接扣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植生袋的尺寸为50cm×70cm×20cm。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植生袋的外形近似为长方体形,上述尺寸是指植生袋近似的长方体的宽×长×高为50cm×70cm×20cm。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意外地发现,采用该尺寸的植生袋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地用于种植草本植物。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植生袋可以按照下列方法制成:将取自排土场的含有废石的渣土改良为可供植物生长的营养土,在土中拌入草籽,然后将拌有草籽的营养土装入人工合成的纤维材料包裹(如土工编织袋)中。需要说明的是,改良含有废石的渣土的方法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只要能将渣土改良为可供植物生长即可。

s300:设置塑料管

该步骤中,在边坡表面和植生袋表面设置多个塑料管。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塑料管上具有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多个进水孔,所述多个塑料管的两端分别具有出水口,所述多个塑料管水平设置在所述边坡的表面和所述植生袋的表面,其中,用于收集边坡岩石表面渗水的塑料管铺设在边坡表面,用于收集和排放雨水的塑料管铺设在植生袋表面,由此,可以防止酸性渗水或雨水对植生袋表面植物的危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塑料管包括呈纵向分布的多组,每组中包括两个,每组中的所述两个塑料管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分别设置在所述边坡的表面和所述植生袋的表面上。由此,可以显著提高收集和排放植生袋表面雨水和边坡渗水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相邻两组塑料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m。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收集和排放植生袋表面雨水和边坡渗水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塑料管为高密度聚乙烯管,所述塑料管的直径为dn80~dn150,所述进水孔的直径为30~40mm,每相邻两个所述进水孔之间的距离为0.5~1m。

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意外地发现,如果进水孔的直径过小,则无法有效地收集边坡渗水或雨水,而如果直径过大,则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上述术语“dn80”、“dn150”是指塑料管的公称内径为80毫米、150毫米。

s400:设置排水沟

该步骤中,在边坡表面设置多个排水沟。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排水沟可以纵向间隔开形成在边坡表面,且多个塑料管的两端的出水口与多个排水沟相连,由此,多个塑料管中收集的雨水或边坡渗水可以经由多个排水沟排放出边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相邻的两个排水沟之间的距离为20~30m。可以进一步提高排放植生袋表面雨水和边坡渗水的效率。发明人发现,相邻的两个排水沟如果相隔距离过小,可能会降低边坡的绿化面积,而如果相邻的两个排水沟间距过大,则可能无法有效地排放植生袋表面雨水和边坡渗水。

s500:设置钢筋锚杆

该步骤中,将多个钢筋锚杆水平插在边坡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钢筋锚杆可以在边坡的横向和纵向上间隔开放置,且每个钢筋锚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边坡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钢筋锚杆可以呈阵列分布,水平方向上相邻两个钢筋锚杆之间的距离可以为3m,纵向方向上的相邻两个钢筋锚杆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为3m。由此,可以在节省钢筋锚杆用量的同时,有效地将植生袋固定在边坡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钢筋锚杆的直径可以不小于16mm,发明人发现,如果钢筋锚杆的直径过小,则无法有效地将植生袋固定稳定;如果钢筋锚杆的直径过大,则会增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钢筋锚杆可以呈l形,且l形的长边长度不小于0.8m、短边长度不小于0.2m。l形长边的一部分固定在边坡上,植入边坡0.75~0.8m,l形短边则可以对植生袋进行支撑,防止植生袋滚落下边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各钢筋锚杆的l形的短边间在弯头处水平焊接角钢固定。

s600:设置植生槽

该步骤中,在边坡表面设置多个植生槽,并在多个植生槽内栽种植物。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植生槽包括植树坑和围挡结构,多个植生槽600设置在边坡的表面上。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植生槽可以为采用就地改良渣土和围挡结构形成的可生长乔灌植物的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围挡结构可以采用混凝土浇筑,或水泥砂浆砌筑砖或块石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植生槽可以在纵向上呈多排设置,每相邻的两排植生槽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为3~6m,每排中相邻两个植生槽之间的距离可以为4~6m。由此,可以显著提高边坡的绿化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植树坑可以呈立方体形状,且立方体的长可以为1m、宽可以为0.4~0.6m、高可以为0.5~0.8m。发明人发现,如果在植树坑中栽种灌木,则植树坑规格可以稍小,而如果在植树坑中栽种灌木,则需要规格稍大的植树坑。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实施边坡生态恢复系统的方法采用平台、植生袋、带孔塑料管、钢筋锚杆、排水沟和植生槽相结合的方式对边坡进行绿化,从而达到恢复生态的目的,其中植生袋可以用于生长草本植物,植生槽可以用于生长灌木或乔木,带孔塑料管和排水沟可以用于收集和排放雨水或边坡渗水,以防酸性渗水对植生袋中植物的危害,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生态恢复系统不仅可以克服岩性表面覆土不易铺设平整压实的困难,实现边坡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而且施工维护简单、施工成本较低。

下面参考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描述性的,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按照下列步骤布置边坡生态恢复系统:

(1)在边坡的底端适当高度处设置宽度为1.5m的平台;

(2)在边坡表面,纵向方向上多排布置多个尺寸为50cm×70cm×20cm的植生袋,植生袋内装有拌有草籽的改良土;

(3)在边坡表面和植生袋表面呈纵向设置多组塑料管,其中,每相邻两组塑料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m,且塑料管上具有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多个进水孔,所述多个塑料管的两端分别具有出水口,塑料管为高密度聚乙烯管,塑料管的直径为80~150mm,所述进水孔的直径为35mm,每相邻两个进水孔之间的距离为0.5~1m;

(4)在边坡表面纵向间隔20~30m设置多个排水沟,使排水沟与多个塑料管两端的出水口相连通;

(5)将多个直径不小于16mm的l形钢筋锚杆(本实施例中采用的l形钢筋锚杆直径为16mm)(长边长0.85m,短边长0.25m)固定在边坡上,使l形钢筋锚杆的长边植入边坡0.75m,短边间在弯头处水平焊接角钢固定,多个钢筋锚杆呈阵列分布,水平方向上相邻两个钢筋锚杆之间的距离为3m,纵向方向上的相邻两个钢筋锚杆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m。

(6)在边坡表面设置多个植生槽,并在植生槽中设置护栏和长为1m宽为0.6m、深为0.8m的植树坑,然后在植树坑内栽种乔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