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水坝单体和防洪水坝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517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防洪水坝单体和防洪水坝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水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防洪水坝单体。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由上述防洪水坝单体组成的防洪水坝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抗洪中,传统使用沙袋,石料等抗洪材料。但是传统材料体积大,重量重,而且运输和储备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空间,构筑临时水坝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这往往不能满足第一时间快速布防的要求。另外,洪水过后,拆除移走临时的水坝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及人力。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布置及事后方便回收,又不占用较大存储空间,成本低廉,可反复使用并能够广泛推广的防洪水坝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洪效果好,并且能够快速布置及回收,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廉和能够反复使用的防洪水坝单体。

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水坝单体,包括可折叠式柔性的坝体主体和至少五个折叠式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正面支撑杆和背面支撑杆,所述背面支撑杆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坝体主体背水面底部内侧,所述正面支撑杆底端可拆卸固定于迎水面的所述坝体主体前部上表面上,所述正面支撑杆顶端与所述背面支撑杆顶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坝体主体背水面顶端,所述坝体主体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迎水面的所述坝体主体可拆卸固定于地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水坝单体还可以是:

所述坝体主体迎水面前端设有压载装置,所述压载装置与所述坝体主体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压载装置可拆卸固定于地面上。

所述压载装置包括压载铁链和地钎拉链,所述压载铁链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坝体主体迎水面前端,所述地钎拉链一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压载铁链上,所述地钎拉链另一端可拆卸固定于地钎上,所述地钎可拆卸固定于地面上。

所述正面支撑杆和所述背面支撑杆之间设有至少一条加强拉带,所述加强拉带一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正面支撑杆上,所述加强拉带另一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背面支撑杆上。

所述坝体主体迎水面的上表面上设有加强片,所述加强片与所述坝体主体上表面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片上设有快装环,所述快装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加强片上,所述正面支撑杆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快装环上。

所述坝体主体背水面外壁上设有指示条,所述指示条与所述坝体主体可拆卸固定连接。

所述坝体主体顶部设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坝体主体可拆卸固定连接。

所述坝体主体包括:第一柔性涂层、编织基布层和第二柔性涂层,所述编织基布层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涂层和所述第二柔性涂层之间,所述第一柔性涂层上表面与所述编织基布层下表面固定,所述编织基布层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柔性涂层下表面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水坝单体,包括可折叠式柔性的坝体主体和至少五个折叠式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正面支撑杆和背面支撑杆,所述背面支撑杆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坝体主体背水面底部内侧,所述正面支撑杆底端可拆卸固定于迎水面的所述坝体主体前部上表面上,所述正面支撑杆顶端与所述背面支撑杆顶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坝体主体背水面顶端,所述坝体主体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迎水面的所述坝体主体可拆卸固定于地面上。这样,因柔性的坝体主体具有耐压性并且柔软可弯曲,将可折叠式柔性的坝体主体打开,再将支撑架撑开,将支撑架的背面支撑杆固定于所述坝体主体背水面底部内侧,将正面支撑杆底端固定于迎水面的所述坝体主体前部上表面上,正面支撑杆顶端与背面支撑杆顶端固定在所述坝体主体背水面顶端,利用正面支撑杆和背面支撑杆将坝体主体支撑开来,使坝体主体的迎水面和背水面竖起成形,形成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当洪水来袭时,可以快速的将支撑架和坝体主体快速的组装到一起,形成一个防洪水坝单体,当洪水退去后,将折叠式的支撑架进行折叠收回,再将折叠式柔性的坝体主体合并并卷起。这样的坝体主体在布防时能够快速成形,而且布防过程操作简易,在回收时轻便快速并便于存储,运输过程中的装卸不占用大量空间,而且防洪效果好。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水坝单体,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具有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布置及回收,防洪效果好、运输方便、可重复利用、成本低和占用空间小。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布置及回收,阻挡洪水效果好、成本低廉和能够反复使用的防洪水坝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水坝组件,包括连接装置和至少两个防洪水坝单体,所述连接装置可拆卸固定连接相邻设置的左右两个所述防洪水坝单体左右端部,所述防洪水坝单体包括可折叠式柔性的坝体主体和至少五个折叠式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正面支撑杆和背面支撑杆,所述背面支撑杆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坝体主体背水面底部内侧,所述正面支撑杆底端可拆卸固定于迎水面的所述坝体主体前部上表面上,所述正面支撑杆顶端与所述背面支撑杆顶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坝体主体背水面顶端,所述坝体主体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迎水面的所述坝体主体可拆卸固定于地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水坝组件还可以是: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粘扣或气眼绳索,相邻两个所述防洪水坝单体的侧端通过所述粘扣粘合连接,或相邻两个所述防洪水坝单体的侧端通过所述气眼绳索可拆卸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水坝组件,包括连接装置和至少两个防洪水坝单体,所述连接装置可拆卸固定连接相邻设置的左右两个所述防洪水坝单体左右端部,所述防洪水坝单体包括可折叠式柔性的坝体主体和至少五个折叠式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正面支撑杆和背面支撑杆,所述背面支撑杆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坝体主体背水面底部内侧,所述正面支撑杆底端可拆卸固定于迎水面的所述坝体主体前部上表面上,所述正面支撑杆顶端与所述背面支撑杆顶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坝体主体背水面顶端,所述坝体主体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迎水面的所述坝体主体可拆卸固定于地面上。这样,当洪水来时,通过支撑架的正面支撑杆和背面支撑杆将坝体主体竖立形成挡水墙,快速的将坝体主体和支撑架组装成多个防洪水坝单体,然后再通过连接装置将将至少两个相邻的防洪水坝单体连接成防洪现场所需长度的防洪坝体组件,而且因坝体主体柔性可弯曲,因此可以形成不同的角度,从而阻挡洪水来袭,当洪水退去后,将连接装置从相邻防洪水坝单体上拆卸下来,成为多个防洪水坝单体,再将防洪水坝单体的支撑架放倒,即可快速将每个防洪水坝单体平铺于地面上卷起收回。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水坝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具有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布置及回收,阻挡洪水效果好、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廉和能够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水坝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水坝单体的坝体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水坝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水坝单体的加强片位置处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号说明

2…坝体主体 3…正面支撑杆 12…地钎拉链

4…背面支撑杆 21…第一柔性涂层 22…编织基布层

23…第二柔性涂层 5…加强拉带 6…加强片

7…快装环 8…指示灯 9…连接装置

10…防洪水坝单体 11…压载铁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水坝单体和防洪水坝组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水坝单体,请参考图1-4,包括可折叠式柔性的坝体主体2和至少五个折叠式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正面支撑杆3和背面支撑杆4,所述背面支撑杆4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坝体主体2背水面底部内侧,所述正面支撑杆3底端可拆卸固定于迎水面的所述坝体主体2前部上表面上,所述正面支撑杆3顶端与所述背面支撑杆4顶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坝体主体2背水面顶端,所述坝体主体2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迎水面的所述坝体主体可拆卸固定于地面上。其中,迎水面为正面支撑杆支撑的前方,背水面为背面支撑杆支撑的后方。这样,因柔性的坝体主体2具有耐压性并且柔软可弯曲,将可折叠式柔性的坝体主体2打开,再将支撑架撑开,将支撑架的背面支撑杆4固定于所述坝体主体2背水面底部内侧,将正面支撑杆3底端固定于迎水面的所述坝体主体2前部上表面上,正面支撑杆3顶端与背面支撑杆4顶端固定在所述坝体主体2背水面顶端,利用正面支撑杆3和背面支撑杆4将坝体主体2支撑开来,使坝体主体2的迎水面和背水面竖起成形,形成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水流进入坝体主体2截面为三角型的内部后,被立边挡住,不能通过。当洪水来袭时,可以快速的将支撑架和坝体主体2快速的组装到一起,形成一个防洪水坝单体13,当洪水退去后,将折叠式的支撑架进行折叠收回,再将折叠式柔性的坝体主体2合并并卷起。这样的坝体主体2在布防时能够快速成形,而且布防过程操作简易,在回收时轻便快速并便于存储,运输过程中的装卸不占用大量空间,而且防洪效果好。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水坝单体,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具有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布置及回收,防洪效果好、运输方便、可重复利用、成本低和占用空间小。

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水坝单体,请参考图1-4,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坝体主体2迎水面前端设有压载装置,所述压载装置与所述坝体主体2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压载装置可拆卸固定于地面上。这样,将可折叠式柔性的坝体主体2打开,再将支撑架撑开,将支撑架的背面支撑杆4固定于所述坝体主体2背水面底部内侧,将正面支撑杆3底端固定于迎水面的所述坝体主体2前部上表面上,正面支撑杆3顶端与背面支撑杆4顶端固定在所述坝体主体2背水面顶端,利用正面支撑杆3和背面支撑杆4将坝体主体2支撑开来,使坝体主体2的迎水面和背水面竖起成形,并在迎水面的坝体主体前端设置压载装置,利用压载装置将位于地面上的坝体主体2的一面压载于地面,防止水下渗,而且利用洪水的水压将坝体主体2的迎水面压向地面,增加其稳固性,将坝体主体2固定于地面上,避免坝体主体2卷起而起不到防洪的作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压载装置包括压载铁链11和地钎拉链12,所述压载铁链11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坝体主体2迎水面前端,所述地钎拉链12一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压载铁链11上,所述地钎拉链12另一端可拆卸固定于地钎上,所述地钎可拆卸固定于地面上。这样,利用压载铁链11将迎水面的坝体主体2固定于地面上,并通过地纤拉链12进一步的将坝体主体2固定于地面上,防止因洪水过大对坝体主体2进行冲击并发生移位,因此利用压载铁链11和地纤拉链12更好的将坝体主体2进行固定。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正面支撑杆3和所述背面支撑杆4之间设有至少一条加强拉带5,所述加强拉带5一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正面支撑杆3上,所述加强拉带5另一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背面支撑杆4上。这样,所述加强拉带5根据需要在支撑架上可以设置多列,每列由不同长度的几条加强拉带5组成,其一端固定在正面支撑杆3上,另一端固定到背面支撑杆4上,这些固定点处于一条垂直线上,加强拉带5起到拉紧坝体主体2后部挡水墙,阻挡洪水的作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坝体主体2迎水面的上表面上设有加强片6,所述加强片6与所述坝体主体2上表面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片6上设有快装环7,所述快装环7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加强片6上,所述正面支撑杆3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快装环7上。这样,通过在迎水面的所述坝体主体2上表面上设置加强片6,并在加强片6上设置快装环7,将所述正面支撑杆3固定于所述快装环7上,提高支撑架的支撑稳固性,使其具有更好的挡水效果。还可以是:所述坝体主体2背水面外壁上设有指示条,所述指示条与所述坝体主体2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在坝体主体2背水面外壁上设置指示条,所述指示条可以是荧光条,可以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安全。还可以是:所述坝体主体2顶部设有指示灯8,所述指示灯8与所述坝体主体2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在坝体主体2顶部设置指示灯8,可以通过固定袋或固定件将指示灯8安装到坝体主体2上,指示灯8可以是频闪灯,这样,在夜间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还可以是:所述坝体主体2包括:第一柔性涂层21、编织基布层22和第二柔性涂层23,所述编织基布层22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涂层21和所述第二柔性涂层23之间,所述第一柔性涂层21上表面与所述编织基布层22下表面固定,所述编织基布层22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柔性涂层23下表面固定。这样,所述编织基布层22可以采用EP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拉伸性能,韧性高,强度大。可以使得第一柔性涂层21和第二柔性涂层23保持其柔软度和成形性,同时,避免了第一柔性涂层21和第二柔性涂层23在挡水时由于受力过大而被涨破,提高了坝体主体2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柔性涂层21和第二柔性涂层23均由PVC材料或TPU材料或PVC和TPU混合材料制成。所述PVC、TPU材料闭水,耐压,柔软可弯曲,防刺耐磨,重量轻便,容易加工成形,而且具有多种可选颜色。

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水坝组件,请参考图1-4,包括连接装置9和至少两个防洪水坝单体10,所述连接装置9可拆卸固定连接相邻设置的左右两个所述防洪水坝单体10左右端部,所述防洪水坝单体10包括可折叠式柔性的坝体主体2和至少五个折叠式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正面支撑杆3和背面支撑杆4,所述背面支撑杆4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坝体主体2背水面底部内侧,所述正面支撑杆3底端可拆卸固定于迎水面的所述坝体主体2前部上表面上,所述正面支撑杆3顶端与所述背面支撑杆4顶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坝体主体2背水面顶端,所述坝体主体2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迎水面的所述坝体主体可拆卸固定于地面上。这样,当洪水来时,通过支撑架的正面支撑杆3和背面支撑杆4将坝体主体2竖立形成挡水墙,快速的将坝体主体2和支撑架组装成多个防洪水坝单体10,然后再通过连接装置9将将至少两个相邻的防洪水坝单体10连接成防洪现场所需长度的防洪坝体组件,而且因坝体主体2柔性可弯曲,因此可以形成不同的角度,从而阻挡洪水来袭,当洪水退去后,将连接装置9从相邻防洪水坝单体10上拆卸下来,成为多个防洪水坝单体10,再将防洪水坝单体10的支撑架放倒,即可快速将每个防洪水坝单体10平铺于地面上卷起收回。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水坝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具有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布置及回收,阻挡洪水效果好、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廉和能够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防洪水坝组件,请参考图1-4,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连接装置9包括:粘扣或气眼绳索,相邻两个所述防洪水坝单体10的侧端通过所述粘扣粘合连接,或相邻两个所述防洪水坝单体10的侧端通过所述气眼绳索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将粘扣分别缝纫到每个软体支杆式防洪水坝单体10的端头,连接时将每个防洪水坝单体10通过两端的粘扣压合在一起粘合住,从而连接成需要的防洪坝体的长度;也可以在每个防洪水坝单体10的端头开设多个气眼,然后通过绳索穿过每个防洪水坝单体10的端头的气眼中,并将每个防洪水坝单体10连为一体,从而形成防洪坝体所需的长度,从而形成需要的防洪水坝组件。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