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DDC的建筑给水监控仿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0942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DDC的建筑给水监控仿真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仿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DDC的建筑给水监控仿真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市场上出现众多的建筑给水监控仿真装置产品,但是市场上的建筑给水监控仿真装置产品由于在技术上制作的不全面成为了广大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所烦恼的事情,一方面,市场上的建筑给水监控仿真装置通常采用PLC来实现控制,但与DDC相比,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市场上大部分的建筑给水监控仿真装置过于复杂,使用者难以掌握。本套一种基于DDC的建筑给水监控仿真装置在上述问题所在的技术上做的十分成熟,方便广大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DDC的建筑给水监控仿真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DDC的建筑给水监控仿真装置,包括高位水箱、电磁阀、给水输入管、输出管、低位水箱、低位水箱液位传感器、第二给水泵和DDC,所述高位水箱右侧下方安装有高位水箱液位传感器,且高位水箱液位传感器右侧上方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下方右侧安装有第一给水泵,且第一给水泵上方右侧安装有给水输入管,所述给水输入管右侧安装有压力变送器,且压力变送器右侧安装有输出管,所述输出管右侧下方安装有水龙头,且水龙头下方安装有低位水箱,所述低位水箱左侧下方安装有低位水箱液位传感器,且低位水箱液位传感器左侧上方安装有第二给水泵,所述第二给水泵左侧上方安装有变频调速器,所述低位水箱液位传感器上方左侧安装有网络通讯系统,且网络通讯系统右侧下方安装有DDC,所述DDC右侧下方安装有中央计算机。

优选的,所述压力变送器右侧安装有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低位水箱由钢铁材料制成的空心圆柱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网络通讯系统右侧安装有故障诊断系统。

优选的,所述中央计算机左侧下方安装有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DDC外接有报警器,一旦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提醒操作者,通过在高位水箱内安装有高位水箱液位传感器以及在低位水箱内安装有低位水箱液位传感器,并借助液位传感器和中央计算机,即可随时监控水箱内水位的高低,通过在管路中安装有压力表,从而可以实时查看管路中的水压,与DDC外接的故障诊断系统则可以对装置中的部分故障进行自我诊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DDC的建筑给水监控仿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DDC的建筑给水监控仿真装置的给水原理图。

图中:1,高位水箱、2,高位水箱液位传感器、3,电磁阀、4,第一给水泵、5,给水输入管、6,压力变送器、7,压力表、8,输出管、9,水龙头、10,低位水箱、11,低位水箱液位传感器、12,第二给水泵、13,变频调速器、14,网络通讯系统、15,故障诊断系统、16,DDC、17,中央计算机、18,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基于DDC的建筑给水监控仿真装置,包括高位水箱1、电磁阀3、给水输入管5、输出管8、低位水箱10、低位水箱液位传感器11、第二给水泵12和DDC16,高位水箱1右侧下方安装有高位水箱液位传感器2,且高位水箱液位传感器2右侧上方安装有电磁阀3,电磁阀3下方右侧安装有第一给水泵4,且第一给水泵4上方右侧安装有给水输入管5,给水输入管5右侧安装有压力变送器6,且压力变送器6右侧安装有输出管8,输出管8右侧下方安装有水龙头9,且水龙头9下方安装有低位水箱10,低位水箱10左侧下方安装有低位水箱液位传感器11,且低位水箱液位传感器11左侧上方安装有第二给水泵12,第二给水泵12左侧上方安装有变频调速器13,低位水箱液位传感器11上方左侧安装有网络通讯系统14,且网络通讯系统14右侧下方安装有DDC16,DDC16右侧下方安装有中央计算机17,压力变送器6右侧安装有压力表7,低位水箱10由钢铁材料制成的空心圆柱体结构,网络通讯系统14右侧安装有故障诊断系统15,中央计算机17左侧下方安装有报警器18。

工作原理:当使用一种基于DDC的建筑给水监控仿真装置时,当系统发觉到高位水箱1中水位低于某一极限位置时,自动启动第二给水泵12对其进行供水,当高位水箱1中的水位高于某一极限位置或者低位水箱10中的水位低于报警水位时,第二给水泵12停止工作,当高位水箱1或低位水箱10的液位高于极限位置或低于报警水位时,与DDC16相连的报警器18会自动报警,通过调节第一给水泵4可以使高位水箱1的水从水龙头9中流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