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式复合挡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343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桩式复合挡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生态景观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桩式复合挡墙。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中的堤岸挡墙结构中,在城镇堤段或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河道护岸通常采用直立式挡墙,而桩式挡墙作为直立式护岸的一种,主要用于堤岸附近有房屋建筑物或不可中断的交通道路时采用的挡墙形式,它主要的优点就是不占地,不需要征地拆迁。挡墙施工时不需要进行土方开挖,可以保证堤岸旁的房屋建筑物安全使用或交通道路的正常使用。传统桩式挡墙通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为了保证防洪安全,护岸挡墙的顶部总是超出水面有一定的距离,这样挡墙的硬质材料就裸露在外面,生态性、景观性就很差,在水位变动比较大的河道中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水利工程中的堤岸挡墙结构应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倡导生态、环保、水清、岸绿的生态型结构,充分发挥河道堤岸在防洪、排涝、生态环保及改善周边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功能。人们对周围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向往返璞归真的自然生活,因此,在应用桩式挡墙时如何在保证结构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能同时使得墙体具有生态环保、美化环境,既满足挡土安全又具有生态功能、美化环境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式复合挡墙,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桩式挡墙欠生态化和景观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桩式复合挡墙,所述桩式复合挡墙包括桩组合结构以及固定在桩组合结构上由多层预制组件叠放而成的层叠挡墙,桩组合结构置于水中,预制组件的长度随预制组件层高的增长而递减,以此层叠挡墙在临水侧为阶梯状。

优选的,所述每层预制组件由多块预制块并排而成,每块预制块具有顶部开口的第一空腔。

优选的,所述每块所述预制块的两侧面均具有凹槽,每层所述预制组件中相邻两块预制块上的凹槽拼接形成第二空腔。

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内均填充有回填土料。

优选的,在由所述多层预制组件形成的阶梯上,外露的所述回填土料中种有花草植物。

优选的,相邻两层所述预制组件中,叠放的两个所述预制块中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上下相通。

优选的,除构成最底层所述预制组件之外的所有预制块的挡土端具有向下延伸的止挡块,当前层所述预制组件上的止挡块位于与当前层相邻的下层所述预制组件的后方。

优选的,所述止挡块内具设置有钢筋。

优选的,所述桩组合结构的顶部高度与河道内的水位齐平。

优选的,所述桩组合结构包括沿水岸并排分布的多根钻孔灌注桩,以及分布在相邻钻孔灌注桩间的多根防渗桩,且防渗桩位于挡土侧,所有钻孔灌注桩和防渗桩的顶部通过桩顶连梁固定相连,所述层叠挡墙中位于最底层的预制组件通过水泥砂浆粘结在桩顶连梁顶面。

优选的,所述桩组合结构还包括置于临水侧且与所有所述钻孔灌注桩固定的墙前挡板。

优选的,所述钻孔灌注桩中具有预埋的锚固钢筋,且锚固钢筋伸入墙前挡板中。

优选的,所述桩顶连梁的顶部具有竖直向上延伸且用于止挡所述位于最底层的预制组件前滑的抗滑挡块。

优选的,所述防渗桩为水泥搅拌桩或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形成的桩体。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桩式复合挡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将桩组合结构与由预制组件层叠而成的层叠挡墙上下固定而成,桩组合结构位于水中,其整体稳固性好,在水下不影响景观和环境,其基本不占地,不开挖,不影响建筑物或交通道路的正常使用,同时兼顾了施工期基坑的围护作用,而层叠挡墙由多层预制组件叠放而成,预制组件的长度随预制组件层高的增长而递减,预制组件的设置符合土压力的变化规律,墙体结构科学合理、安全可靠、成本节约;层叠挡墙在临水侧形成阶梯状,不但景观好,亲水性好,而且给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岸上、水下活动提供了方便。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各种水深、挡土高度的要求,整个挡墙不占地,不影响建筑物或交通道路,且具有生态性,景观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桩式复合挡墙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桩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层叠挡墙中不同层高各预制块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每层预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层叠挡墙中最底层的预制块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层叠挡墙中除最底层外的其他层中预制块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钻孔灌注桩

2 防渗桩

3 桩顶连梁

4 墙前挡板

5 锚固钢筋

6 水泥砂浆

7 预制组件

71 最底层的预制块

72 第二层预制块

73 第三层预制块

74 第四层预制块

701 第一空腔

702 第二空腔

8 止挡块

81 钢筋

9 抗滑挡块

91 钢筋

10 花草植物

11 凹槽

12 水生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桩式复合挡墙,桩式复合挡墙包括桩组合结构以及固定在桩组合结构上由多层预制组件7叠放而成的层叠挡墙,桩组合结构置于水中,预制组件7的长度随预制组件层高的增长而递减,以此层叠挡墙在临水侧为阶梯状。本实用新型采用将桩组合结构与由预制组件层叠7而成的层叠挡墙上下固定而成,桩组合结构位于水中,其整体稳固性好,在水下不影响景观和环境,其基本不占地,不开挖,不影响建筑物或交通道路的正常使用,同时兼顾了施工期基坑的围护作用,而层叠挡墙由多层预制组件7叠放而成,预制组件7的长度随预制组件层高的增长而递减,预制组件的设置符合土压力的变化规律,墙体结构科学合理、安全可靠、成本节约;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各种水深、挡土高度的要求,整个挡墙不占地,不影响建筑物或交通道路,且具有生态性,景观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中桩组合结构和层叠挡墙中面向水的一侧为临水侧,或称临水端,而与临水侧相背的一侧,即桩组合结构和层叠挡墙与土接触的一侧为挡土侧,或称挡土端。

如图1及图2所示,桩组合结构包括沿水岸并排分布的多根钻孔灌注桩1,以及分布在相邻钻孔灌注桩1间的多根防渗桩2,且防渗桩2位于挡土侧,防渗桩2的直径小于钻孔灌注桩1,所有钻孔灌注桩1和防渗桩2的顶部通过桩顶连梁3固定相连,层叠挡墙中位于最底层的预制组件7通过水泥砂浆6粘结在桩顶连梁顶面。钻孔灌注桩1的间距根据需要可疏可密,防渗桩2用于封堵钻孔灌注桩1之间空隙,防止水土流失。防渗桩2通常为水泥搅拌桩或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形成。

为了使所有钻孔灌注桩1形成一个整体,在桩顶现浇钢筋混凝土形成上述桩顶连梁3,以加强所有钻孔灌注桩1的整体性。并排的钻孔灌注桩1施工后,外形通常不美观,表面也不平整,故在钻孔灌注桩的临水侧表面加设墙前挡板4,墙前挡板4的下部深入河底面以下。本实施例中,墙前挡板4与桩顶连梁3一起现浇,同时钻孔灌注桩1中预埋的锚固钢筋5伸入墙前挡板4中,这样钻孔灌注桩1与桩顶连梁3、墙前挡板4形成一个整体,整体稳固性好。

上述桩组合结构的顶部高度与河道内的水位齐平,也就是,桩组合结构基本在水下,不影响景观,且能适应挡土高度的变化要求,不占地,施工中基本不开挖,不影响堤岸旁的建筑物或交通道路,兼顾了施工期基坑的围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上述层叠挡墙中的每层预制组件7由多块预制块并排而成,每块预制块具有顶部开口的第一空腔701。见图3所示,从右到左为依次为从最底层到最高层各层中的预制块的结构图,本实施例示出了四层预制组件,最底层的预制块71、第二层预制块72、第三层预制块73、第四层预制块74,他们的高度和宽度均相同,长度从最底层至最高层依次递减,叠放后临水侧形成阶梯状。本实施例采用预制组件层层叠放形成层叠挡墙,预制组件7的长度随预制组件层高的增长而递减,使预制组件7的设置符合土压力的变化规律,因为土压力随着土层的增高而递减,所以高层越高的预制组件所受到的土压力越小,其自身长度可减小,这样节约了制作预制组件的成本,体现了墙体的科学性、合理性。既保证了结构安全,又节约了材料,同时挡墙的临水侧形成了阶梯状的结构。另外,每层预制组件7由预制块并排构成,便于施工,这种结构使上部挡墙充分柔性化。本实施例中,每块预制块的两侧面均具有凹槽,每层所述预制组件7中相邻两块预制块上的凹槽拼接形成第二空腔702,见图4所示给出了第三层预制组件的平面图,本层中的所有预制块71长度相同,具有第一空腔701和第二空腔702,第一空腔701和第二空腔702间隔分布,其他层未予图示,但处于相同层的预制块的长度相同。

相邻两层预制组件中,叠放的两个预制块中的第一空腔701和第二空腔702分别对应上下相通。为使整个生态景观挡墙更加稳定以及更好地生态化,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空腔701和第二空腔702中填充有回填土。在层叠挡墙的临水侧,即在由多层预制组件形成的阶梯上,外露的回填土内种植花草植物10,见图1所示。达到美观和生态的效果;随着植物的生长,会将整个堤岸遮盖,形成绿色长廊,更加美观,达到最好的效果。硬质的挡墙结构得到了充分的柔性化、生态化、美化。层叠挡墙在临水侧形成阶梯状,不但景观好,亲水性好,而且给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岸上、水下活动提供了方便。

为保证稳定性以及美观,上述每块预制块上的凹槽的内腔面积为第一空腔面积的一半,则每层预制组件7中,第二空腔702的面积与第一空腔701的面积近似相同。

如图5所示,最底层的预制块71的截面图,最底层的预制块71具有底板,即最底层的预制块71的第一空腔701有底壁,底壁用于将预制块和上述桩顶连梁3采用水泥砂浆6粘结,确保层叠挡墙和桩组合结构间的稳固性。

为更好地定位各层预制组件,防止滑动,见图1所示,在桩顶连梁3的顶部具有竖直向上延伸且用于止挡位于最底层的预制组件7的抗滑挡块9,抗滑挡块9的设置可以阻止最底层的预制组件向前滑动。为了抗滑挡块自身的牢固性,在抗滑挡块9内设有钢筋91。

为更好的固定除最底层外的其它层预制组件,除构成最底层预制组件之外的所有预制块的挡土端具有向下延伸的止挡块8,见图1所示,当前层预制组件上的止挡块8位于与当前层相邻的下层预制组件的后方。图6给出的是第二层预制块72的截面图,第三层和第四层的预制块的截面与其相同。止挡块8内也具有钢筋81,起到加固止挡块的作用。由于上层预制组件中的止挡块8卡设在下层预制组件的后方,而最底层的预制组件的前方具有抗滑挡块9,则在抗滑挡块9、水泥砂浆6和止挡块8的作用下,所有预制块被定位,不会向前滑动。

在上述桩顶连梁3的临水端设有凹槽11,在凹槽11内填充回填土料,凹槽11内种植水生植物12。与上部的层叠挡墙阶梯上的花草植物10一起形成绿色景观带。为防止水土流失,在所有预制组件7与堤岸间设置有反滤土工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桩式复合挡墙,可以适用各种水深、挡土高度的要求,整个挡墙不占地,不影响建筑物或交通道路,且具有生态性,景观效果好。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