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字型地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2898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字型地锚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字型地锚。



背景技术:

地锚可分为锚桩、锚点、锚锭、拖拉坑,起重作业中常用地锚来固定拖拉绳、缆风绳、卷扬机、导向滑轮等,地锚一般用钢丝绳、钢管、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圆木等做埋件埋入地下做成。

配网线路电杆施工时需要用到地锚等来固定,目前使用的地锚虽然有一些地锚便于携带和运输,但是这些地锚常常存在地锚接触面积小导致的地锚承载力低、承受的载荷往往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从而发明了由两块本板钢材组合成的人字型地锚,并通过使用配套的锤击工具锤击插板,使得地锚下行的同时让本体钢板张开一定角度,增大了地锚与土地的接触面积。

然而现有的人字型地锚在使用的时候,需要通过锤击插板来使本体钢板张开,而两块一体结构的本体钢板端部是焊接在一起的,所以要使本体钢板张开足够的角度,就要客服本体钢板之间应力从而需要花费很大力气且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人字型地锚,通过活性连接组件将第一本体钢板和第二本体钢板连接构成端部焊接在一起的组合钢板,活性连接组件的活动性连接取代了现有技术中一体结构的本体钢板的硬性连接,使得插板下行的时候组合钢板更容易张开一定角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要使本体钢板张开足够的角度造成的费力、操作困难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字型地锚,包括:由上端焊接在一起的两块组合钢板构成的地锚主体、拉杆、插板、通过所述拉杆分别与所述地锚主体相连的定拉环、活性连接组件、第一本体钢板、第二本体钢板;

所述组合钢板是由通过活性连接组件连接的第一本体钢板和第二本体钢板构成;

所述地锚主体中部通过两块所述组合钢板形成用于放置插板的上宽下窄的轨道。

可选地,

所述活性连接组件为铰链。

可选地,

所述活性连接组件为若干个圆环;

所述第一本体钢板和所述第二本体钢板设置有等量的用来连接所述圆环的圆孔。

可选地,

所述轨道是由设置在两块所述组合钢板表面的凸槽形成,其中所述凸槽的结构是上宽下窄。

可选地,

所述人字型地锚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组合钢板下端的锚尖。

可选地,

所述锚尖是由焊接在两块所述本体钢板上的两片钢片构成。

可选地,

所述人字型地锚还包括通过所述拉杆与所述锚尖相连的动拉环。

可选地,

所述人字型地锚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拉杆和所述地锚主体之间的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地锚主体上的钻孔环扣在所述地锚主体上;

所述定拉环与所述拉杆、所述拉杆与所述连接板均通过焊接相连。

可选地,

所述动拉环通过所述拉杆环扣在所述锚尖上。

可选地,

两块所述组合钢板表面设置有细孔。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活性连接组件将第一本体钢板和第二本体钢板连接构成端部焊接在一起的组合钢板,活性连接组件的活动性连接取代了现有技术中一体结构的本体钢板的硬性连接,使得插板下行的时候组合钢板更容易张开一定角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要使本体钢板张开足够的角度造成的费力、操作困难的技术问题。

2、定拉环的拉杆与地锚主体之间连接板的设置,使得连接方式变为活动性连接的环扣方式,进而在地锚在使用过程中拉杆与地锚主体连接处不易折断。

3、铰链式人字地锚的主体前端设置了锚尖,减少了地锚下行的阻力。

4、动拉环通过拉杆环扣在锚尖上,在锤击地锚的时候可以将动拉环转动到一侧,有效的避免了拉环阻碍锤击的问题。

5、人字型地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人字型地锚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人字型地锚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人字型地锚的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和俯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人字型地锚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钢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钢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人字型地锚的锚尖的钢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人字型地锚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人字型地锚的活性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人字型地锚的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配合人字型地锚使用的锤击工具的锤子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配合人字型地锚使用的锤击工具的套筒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人字型地锚,通过活性连接组件将第一本体钢板和第二本体钢板连接构成端部焊接在一起的组合钢板,活性连接组件的活动性连接取代了现有技术中一体结构的本体钢板的硬性连接,使得插板下行的时候组合钢板更容易张开一定角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要使本体钢板张开足够的角度造成的费力、操作困难的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人字型地锚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由上端焊接在一起的两块组合钢板构成的地锚主体、拉杆3、插板4、通过拉杆3分别与地锚主体相连的定拉环1、活性连接组件7、第一本体钢板6、第二本体钢板8;

组合钢板是由通过活性连接组件7连接的第一本体钢板6和第二本体钢板8构成,第一本体钢板6和第二本体钢板8的截面有多种形状,如图3和图4所示,可以是直线截面;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本体钢板6截面也可以是设置凹槽的,而第二本体钢板8截面是设置凸起的。

地锚主体中部通过两块组合钢板形成用于放置插板4的上宽下窄的轨道,所以插板4下行的同时会顶开两侧的组合钢板使人字型地锚张开一定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两块组合钢板的上端焊接在一起构成地锚主体,即处于上端的两块第一本体钢板6的上部焊接在一起,而上端是指锤击人字型地锚时远离地面一端。

如图2(a)、2(b)所示,活性连接组件为铰链,铰链是一种活性连接结构,例如活页。

如图1(a)、1(b)所示,活性连接组件为若干个圆环;

第一本体钢板6和第二本体钢板8设置有等量的用来连接圆环的圆孔。

轨道是由设置在两块组合钢板表面的凸槽形成,其中凸槽的结构是上宽下窄。

人字型地锚还包括设置在组合钢板下端的锚尖9,用来减少地锚下行的阻力。

锚尖9是由焊接在两块组合钢板上的两片钢片10构成。

人字型地锚还包括通过拉杆3与锚尖9相连的动拉环2可以左右摆动,用来躲避锤击工具以方便锤击。

人字型地锚还包括设置在拉杆3和地锚主体之间的连接板5,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

连接板5通过地锚主体上的钻孔与环扣在地锚主体上;

定拉环1与拉杆3、拉杆3与连接板5均通过焊接相连。

动拉环2通过拉杆3环扣在锚尖9的钻孔上,锚尖9的钢片10如图7所示。

两块组合钢板表面设置有细孔,用来控制人字型地锚的弯曲方向。

上面是对一种人字型地锚的结构和连接方式进行的详细说明,为便于理解,下面将以一具体应用场景对一种人字型地锚应用进行说明,应用例包括:

请参阅图1至图12,如图11和图12所示,分别为配合人字型地锚使用的锤击工具的锤子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先将定拉环1和动拉环2 张开一定角度将插板4露出,将套筒端部顶在组合钢板上,套筒下端两边的筒壁长度会超过活性连接组件7连接处,从而加紧第一本体钢板6和第二本体钢板8,防止在锤击时第一本体钢板6和第二本体钢板8张开从而增加下行阻力,插板4将会嵌入套筒内。施力锤短端插入套筒,对施力锤施加的力通过套筒传到组合钢板将地锚打入地基,随后将施力锤长端插入套筒中,此时钢柱与插板4接触,再次用施力锤对钢柱施加力,施加力会作用在插板4端部,将插板4沿插板轨道打入地基,组合钢板因插板的挤压张开一定角度,此时再重复第一步操作敲击组合钢板,组合钢板张角会进一步扩大,由于组合钢板是由通过活性连接组件7连接的第一本体钢板6和第二本体钢板8构成,所以在锤击过程中,组合钢板会更容易张开,达到省力的目的,从而增大与土地接触面积,提高抗拉能力。组合钢板向上张开一定角度同时使环扣在锚尖9上的动拉环2升高一定距离与定拉环1持平,定拉环1和动拉环2 露出在地基表面。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人字型地锚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